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四百五十九章:即将崛起的新贵族和军功授田

在各国的和谈代表抵达和谈地点伦敦之前,各国也在有条不紊的统计着各自的伤亡和战争消耗。

相较于比较混乱的俄国,其他的欧洲国家是统计的最快的。

协约国总动员军队2914万人,总伤亡1421万人,死亡人数511万人。平民总伤亡1515万人,死亡人数411万人。

同盟国总动员军队1532万人,总伤亡940万人,死亡410万余人。平民总伤亡975万人,总死亡232万人。

虽然各国所统计的数字和实际肯定有一定的差异,但根据一战的惨烈程度来看,应该也只少不多了。

从数据上也能看出,战争伤亡最大的是军队,但对于平民也有很大的影响。

甚至大部分国家都没有统计因为饥饿死亡的国民,毕竟这样的事对于政府来说面子上也不光彩。

反正战争都胜利了,又有谁会在意战争中平民的非战死亡呢?

根据各国所统计的伤亡来看,一战中最惨烈的国家应该是法国,士兵总阵亡人数超过120万人,受伤士兵人数超过400万,可以说,法国就没有多少没受过伤的士兵了。

法国的平民伤亡大约在60万人到70万人之间,毕竟在战争时期有大量的法国领土遭到侵占,而德国士兵对于法国民众的态度注定不会太好。

伤亡第二高的是俄罗斯帝国,士兵死亡人数超过180万,受伤人数超过500万,平民伤亡大约在200万到300万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有超过100多万的俄**队被俘,这些人并没有计算在伤亡中。加上俄国的统计其实比较混乱,仍然有大量的伤亡士兵和民众没有被计算,这才让法国成为伤亡最大的国家。

按照真实数据来说,俄国的伤亡要远远超过法国,哪怕只是饿死的人也绝对超过上百万。

接下来伤亡最大的两个国家是德国和奥匈帝国,这两个国家的伤亡均超过500万。

其中德国阵亡士兵超过220万,受伤士兵高达450万人。德国人的平民伤亡相较于法国和俄国来说比较少,毕竟战火在最后几个月才蔓延到了德国本土。

德国的平民伤亡只有15万左右,这其中有超过10万人是在东线战场受伤或死亡的。

奥匈帝国的伤亡相较于德国也差不了多少,毕竟奥匈帝国在战争的前期就被俄国打得丢盔弃甲,甚至有好几个集团军被全歼。

奥匈帝国的士兵死亡人数高达135万人,士兵伤亡高达400万,几乎所有士兵都负过伤。奥匈帝国的平民伤亡大约在80万到100万左右,是仅次于俄国的第二大平民伤亡国家。

紧接着是大英帝国,士兵阵亡人数大约在100万出头,受伤人数大约190万左右,平民受到的伤亡很少,毕竟战火没有波及英国本土。

澳大拉西亚是伤亡第六大的国家,意大利排名第七,士兵死亡人数超过30万,受伤人数超过60万,以两万的差距落后于澳大拉西亚。

除了英法俄澳意五大列强之外,剩下的协约国国家包括美国在内,伤亡其实都不太高。

巴尔干国家的平均伤亡在十万左右,比利时的伤亡也超过了十万人。

除此之外,其他国家的伤亡均未超过十万,也注定不会分配到太多利益。

这份伤亡名单是各国初步统计的,原来是拿给外界进行验证,后来就是在和谈谈判桌上争取更多的利益。

但实际上,这份伤亡名单中有许多是不被各国政府重视的,比如澳大拉西亚的土著军队,他们可不会获得澳大拉西亚的抚恤金政策。

当然,阿瑟也会履行自己的承诺,将这些参战士兵和他们的家属送到其他地区,并且给予他们一定的遣散费用。

这笔遣散费大约在50澳元到200澳元不止,不过他们在新的生活地安置一些物件,让自己稳定的生活下来。

真正能够享受到抚恤政策的是正规军队死亡的那0.8万士兵,还有受伤的1.7万士兵,也会有相应的补偿和奖励。

从澳大拉西亚正规军队的伤亡数字就能够看出,替澳大拉西亚承受这场战争苦难的,就是那些土著士兵。

除了澳大拉西亚之外,大英帝国的处境也和澳大拉西亚一样,伤亡中有一大半是土著士兵,真正的英国主力部队伤亡虽然也有,但只有总伤亡的不到三分之一。

按照澳大拉西亚的抚恤金制度来看,这2.5万的总伤亡,要让政府和王室出资将近700万澳元作为抚恤金。

其中政府和王室各出资一半,也就是350万澳元左右,对于政府和王室的财政来说开支并不大,也完全能够接受。

虽然大部分士兵还没有安全回国,但阿瑟命令政府和王室财团紧急准备这笔抚恤资金,争取尽快发放到所有士兵手中。

除此之外,对于所有参战士兵,国防部也都会进行一定的补贴,平均每人的补贴在50到60澳元左右,这也是一笔高达五六百万澳元的支出。

当然,政府和王室的奖励也远远不止这些。对于获得功劳的士兵,还将获得田地,爵位,勋章等等更多的赏赐,也算是澳大拉西亚版本的军功授田。

反正澳大拉西亚本土和各大殖民地拥有大量的未开发土地,这些土地空置也是浪费,不如交给这些立下功劳的士兵前去开发。

这些人也将作为贵族之下的军功受益阶级,类似于欧洲中世纪的骑士,变相的拱卫王室和贵族阶级。

为了让士兵们更好的选择,给予士兵们的抚恤金和奖励,也可以灵活更换。

比如奖励的田地可以更换为与田地等价的资金,资金也可以更换为等值的田地。

并且军功是累计的,因为这次授予了奖励就清零。只要累计的军功达到了一定的等级,就会被授予爵位。

按照政府和国防部给出的军功授田方案来看,平均每名士兵大约可以获得3英亩的土地,也就是1.2公顷出头。

这只是参战士兵的奖励,立下大大小小不一的军功之后,所获得的土地面积也会飞速提高。

大约累积到150到200公顷,军工也就达到了可以授予爵士头衔的地步。

1000公顷到1500公顷,可以被授予男爵头衔。8000公顷到1万公顷可以达到子爵,3万公顷到5万公顷可以授予伯爵,10万公顷为公爵。

公爵基本上就是一名普通士兵累积军功可以达到的最高贵族等级,再往上理论上还有亲王,但这种等级只有王室嫡系才能获得。

其实10万公顷也绝对不小了,也就是1000平方公里,相当于面积小一点的县区。

而且这些军功授田所获得的土地都是永久的,一个靠军功获得公爵的贵族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土地成为大富翁。

虽然像爵士这样的名誉贵族不会被世袭,但土地是永久的,这是阿瑟对于所有为国家和王室做出贡献的人的奖励。

正因为是奖励,因此军功授田有很大的灵活性。王室和政府一般会选择一块大型地区进行集体性分封,来确保士兵们获得的土地是连在一起的,避免东一块西一块的尴尬场景发生。

理论上来说,获得土地赏赐的人可以每15年向政府提出申请换地,尽量将自己的土地聚拢在一起。

当然,换地址能换价格相同面积相同的土地,避免有些人钻政府的空子。

为了更好地培养澳大拉西亚的新贵族,在对士兵们进行分封之后,阿瑟将会建立贵族学校,对于新贵族的后代进行良好教育,让他们成为国家和王室的栋梁之才,而不是只会贪图享乐的废物。

贵族学校也能让新贵族的后代们团结在一起,贵族与贵族之间形成复杂的关系网络,所有新贵族又依附于王室的统治,成为权力巨大的,但又听命于王室的贵族阶级。

为了提高新贵族的权利和地位,阿瑟还特意规定除了叛国罪,损害王室利益罪之外,其他的一切罪名只能凌驾在贵族本人,而非贵族头衔上。

换句话来说,除了这两项罪名之外的其他所有罪,只能处决犯事的贵族,并不能直接取消这个头衔。

这也代表着,只要没有危害国家和王室的利益,就算新贵族触犯了法律,他的头衔也可以由后代继承,而不是因为罪名导致自己的头衔被取消。

但如果触犯了叛国罪和危害王室利益罪,阿瑟就会毫不犹豫的废除新贵族的头衔,毕竟国家和王室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这些新贵族也不会傻到触犯王室的利益。毕竟他们的所有权利和地位都来自于王室,又有谁会傻到自刨根基呢?

而且阿瑟作为澳大拉西亚的国王,想要处置自己分封的新贵族还是很简单的。

毕竟叛国罪和危害王室利益罪说白了也只是一个名头,这个名头可以在随时附加到任何一个贵族身上,只要阿瑟愿意。

也算是阿瑟控制新贵族的一个手段,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总要有对付傻子的最终底牌。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日万,已更30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