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四百六十八章:迁都提议

澳洲崛起录 第四百六十八章:迁都提议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场大规模的阅兵典礼,很明显能够提高民众对于国家的认可程度,甚至是对于国家的狂热程度。

澳大拉西亚三军各种先进武器一齐出动的情况下,民众们也再次爆发了热烈的欢呼,伴随着一辆辆坦克和飞机的轰鸣此起彼伏。

包括分封典礼和这场大阅兵在内,澳大拉西亚的这次活动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

分封典礼还好,毕竟只是王室的事物,阿瑟愿意甚至可以随时分封出公爵和伯爵。

但大阅兵可不同,这次大阅兵出动了澳大拉西亚先进的武器装备(一代飞机和坦克),且飞机和坦克的数量已经领先全世界,分别达到了500架和200辆。

从英国劳合乔治首相签订盟约时都不忘加上交流军事科技就能够看出,英国列强对于澳大拉西亚部分军事科技还是非常感兴趣的,他们也更加好奇飞机和坦克这样的科技在澳大拉西亚手中已经研发到了哪一步

只可惜,澳大拉西亚对于这些军事科技的保密程度还是非常高的,目前暴露出来的也只有已经出售给英法的飞机和投入战场的坦克。

虽然藏拙是各国的基本保密手段,但毕竟之前飞机和坦克投入的是真正的战场,英法也不敢保证澳大拉西亚是真的已经倾其所有还是仍在藏拙。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手段,就是派遣情报人员时刻关注澳大拉西亚各项武器的动向。

这次前来澳大拉西亚的各国外交媒体,又有不少是外国情报人员伪装而成的。

但让他们扫兴的是,没有任何新武器参加到这次大阅兵中,阿瑟和澳大拉西亚政府也没有透露任何关于新武器的消息。

这也代表着,要么澳大拉西亚政府的藏拙技能很强,要么澳大拉西亚政府真的没有新型武器,目前暴露出的飞机和坦克已经是他们最强的设计了。

但不管怎么样,澳大拉西亚的纷纷仪式和阅兵典礼在最近几天算是世界各国的焦点,吸引了不少欧洲民众瞩目,也提高了国际知名度。

但没过几天,以英法为代表的欧洲列强也开始了阅兵典礼。相较于澳大拉西亚的阅兵典礼来说,英法的阅兵典礼更加庞大,甚至更加奢华引人注目。

这也让世界各国的热点新闻瞬间变成了其他国家的战后庆祝,澳大拉西亚的新闻热度也不再那么高。

但这也足够了,毕竟这样一场规模庞大的战争,几乎所有胜利的国家都会举行自己的庆典仪式。

特别是欧洲那些伤亡比较大的国家,他们的庆祝必须大,这样才能掩盖民众因为战争高额伤亡的悲观情绪,同样要让民众忘记在战争时期国家遭受到的苦难。

特别是因为战争导致民众物资减少,甚至面临饥饿和饥荒的问题,这是必须要用一些大新闻来掩盖的。

毕竟饥荒说白了就是政府的锅,特别是俄国政府,此时已经谋划着举行一场世纪大阅兵,来洗刷在战争时期俄国遭受到的苦难。

阅兵仪式结束之后,澳大拉西亚这才算结束了战后的善后工作,即将投入新的发展当中。

接下来的任务对于澳大拉西亚政府来说更加繁重。不仅要面临迁都,政府换届,占领领土的处理问题,还要继续掌舵国家各项的发展,并且在年底之前拿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随着战争已经结束,战时内阁的状态也是时候结束了。这也代表着还在内阁的这些家伙即将面临新一轮的内阁选举,他们能否留在内阁是一个未知数,也要看他们任期内的工作政绩,还要看民众和各大政党对于他们的支持程度。

这次的战争算是一个意外,让他们额外获得了几年的任期。但这不代表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安然无恙的继续留在自己的职位上,毕竟每任内阁部长最多连任三届也是传统,轻易不会被破例。

在新一轮的内阁会议上,阿瑟向内阁政府抛出了迁都,新领地的划分两个问题,并且要求在短时间内尽快处理,最好能在当天就给出一个章程。

迁都是早在战争前期就已经决定的,但因为战争的原因,被定在战争后进行。

让澳大拉西亚迁都的真正原因有很多,除了目前的悉尼太过臃肿之外,悉尼所处的地形也不太适合发展成为超级大城市。

更重要的是,迁都到墨累河流域,这是关乎到澳大拉西亚发展大计的事情。

如果有一份澳大拉西亚的地形图就能够看出,澳大拉西亚目前引以为傲的东南部分,实际上是被命名为大分水岭的山地地区。

只有东南部沿海是适合发展的地区,但这边地区太过狭小,却夹杂着澳大利亚地区超过一半的人口。

这对澳大拉西亚的发展来说是极度不均衡的,西部地区也就算了,毕竟是沙漠地区,也完全不适合发展。

但大名鼎鼎的大自流盆地和墨累河平原,这里是澳大拉西亚为数不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按道理来说应该十分适合农业,牧业和经济的发展。

但因为土地荒漠化甚至沙漠化的原因,澳大利亚地区的中部平原已经有部分荒漠化,急需进行治理。

而治理这片地区的最好办法,就是将首都搬迁到墨累河流域,动用政府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来改善这片地区。

如果墨累河河流域治理的好,单单墨累河河流域,就足以成为一片可容纳上亿人口的三角洲,也是澳大拉西亚将来的农牧业中心。

迁都的勘探工作早已经在几年前就进行完毕,且预计将新首都放在墨累河和达令河的交界处,墨累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带。

放在这里的好处,一来背靠两条河流,更加适合城市的发展。二来能够顺着墨累河直下,拥有比较发达的海运。

而且这里东西南北都是广茂的平原,无论是发展农牧业,还是建设城市或者发展工业,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而墨累河作为澳大利亚地区的第一大河流,其流域的发展潜力也自然不用多说,绝对是澳大利亚地区数一数二的。

内阁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来是如何迁都,何时迁都以及新首都的命名。

搬迁一个国家的首都并不是容易的,毕竟首都作为国家最基础的行政中心,势必要容纳国家政府的大部分机构。

对于澳大拉西亚来说,新首都还要容纳王宫,法院等等,因此也需要漫长的建设周期。

还有就是目前墨累河流域的人口并不多,如果要搬迁首都的话,是否要从悉尼和墨尔本迁走一部分的人口。

作为澳大拉西亚最大的两座城市,悉尼和墨尔本的人口均已经超过200万。

一个人口不足2000万的国家拥有两个200万人口的城市,这也算是一个奇观,也是目前澳大拉西亚面临的问题之一。

如果首都继续设在悉尼,悉尼的移民吸引力绝对是澳大拉西亚所有城市中最大的。

每年至少有三四成的移民被悉尼吸纳,对于澳大拉西亚的发展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也不利于西澳大利亚的利奥诺拉工业基地发展。

工业基地的最大特点,就是需要充足的人口,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发达的交通网络。

后两项澳大拉西亚是完全不缺的,唯独工业区的人口一直是一个问题,政府大力支持向西澳大利亚州移民才稍微解决了这个问题。

除了迁都这个难题之外,对于新占领的土地的划分问题,也是目前的内阁政府需要考虑的。

在整个战争期间,澳大拉西亚新获得了德属新几内亚,德属萨摩耶,西新几内亚,苏拉威西岛,爪哇海诸岛等,以及中东地区的沙特波斯湾沿海,卡塔尔,巴林和科威特(还没正式交换)。

这些土地还是十分庞大的,也需要将其进行划分,组建新的行政地区或者并入原有的殖民地。

中东问题很好解决,这很早就决定了中东地区占领的土地统一组建波斯湾沿岸领地,也是将来澳大拉西亚的石油开采地。

这里更多的是作为军事管理区域,毕竟这里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石油资源,需要大量军队的看守和保护。

甚至阿瑟还打算在中东地区建立海军基地,组建一支波斯湾分舰队,并且设立澳大拉西亚国防军波斯湾地区司令部。

波斯湾领地将作为澳大拉西亚最特殊的一个行政区域,长时间由军队进行军事管理,并且只向阿瑟和政府负责。

除此之外,政府需要讨论东南亚地区新获得的领土的划分。

虽然这些土地大部分都来自于荷属东印度,如果组建一个完整的殖民地的话,又显得有些太过庞大。

经过了内阁政府的小范围讨论之后,最终在阿瑟的拍板之下,决定将整个新几内亚地区合并,组建完整的澳属新几内亚殖民地。

新几内亚岛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是世界第二大岛,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拥有澳大利亚地区急缺的水资源。

为了解决澳大利亚目前还不明显的用水问题,阿瑟心中甚至已经有了北水南调的腹稿,等待将来技术可以执行的时候,开展一项从新几内亚调水到澳大利亚的大工程。

而新几内亚作为澳大拉西亚除了本土之外的最大岛屿,其价值也绝对是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地区之外最高的。

完整的新几内亚殖民地价值完全不弱于澳大拉西亚的任何一个州,澳属新几内亚的总督也绝对只能是阿瑟心腹中的心腹。

除此之外,太平洋地区的德属萨摩耶并入澳属西太平洋领地。将萨摩耶独立组建为一个新的殖民地明显有些得不偿失,不如直接并入西太平洋领地,作为澳大拉西亚岛屿防御链的一部分,也能更方便管理。

爪哇海的诸多岛屿并入皇家领地,苏拉威西岛组建单独的苏拉威西岛殖民地,成为澳大拉西亚殖民地中的一份子。

这样划分之下,不管波斯湾沿岸殖民地的交换会不会进行,都不会影响现有澳大拉西亚的殖民地体系,之后也不用重新划分。

而真正意义上吞并了这些土地之后,澳大拉西亚在南太平洋和南印度洋的霸权已经无人可挡,纵使是英法美,也不能阻止澳大拉西亚在这些地区的霸权。

凭借着外部一系列的防御岛链,阿瑟相信,就算澳大拉西亚和美国陷入战争,也绝对不用担心本土会遭受侵略。

只不过,澳大拉西亚在面对美国这样的拥有发达工业和经济的国家的时候,也没有太好的制胜手段。

除非澳大拉西亚能够率先研究出导弹和核武器,才能用核武器的压力让美国投降。

但核武器的研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至少目前的进度还很缓慢,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推进。

但不管怎么说,面对着更加强大一些的国家,澳大拉西亚也算是有了底气。

等到再将海军的规模追赶上来,阿瑟也就可以自信的宣称,不会畏惧任何国家的挑衅了。

关于迁都的事宜,阿瑟早在之前就询问了民众的意见。

大部分民众对于迁都还是支持的,但不少悉尼民众并不愿意看到迁都发生,毕竟首都市民和非首都市民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但这些人明显阻止不了国家大势的前进,更何况他们也不是坚定的反对,只是有些不舍和担忧,担忧首都搬迁到其他地方之后,目前悉尼作为首都所享受到的大量优惠政策会遭到减免。

对于这样的担忧问题,阿瑟也给出了保障。阿瑟表示,不管是首都还是任何城市,所有澳大拉西亚人都会公平地享受到政府所颁发的所有福利待遇政策。

只要是身在澳大拉西亚的土地,对于民众的福利政策是永远不会变的,不会因为地区而产生差异。

阿瑟还特意指出,就算最后首都搬迁到了其他地方,悉尼仍然是澳大拉西亚最重要的城市之一,这才抵消了部分悉尼市民的担忧。

4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第三更可能在12点后,虽然会迟到,但一定会到。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