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四百七十三章:问责和甩锅

澳洲崛起录 第四百七十三章:问责和甩锅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如果说六月之前的欧洲各国政府是稳操胜券的话,那么从八月开始,各国政府可就是热锅上的蚂蚁,甚至用慌不择路来形容都完全不为过。

高额的死亡人数,让教会的教士们几乎忙不过来。因为欧洲的葬礼几乎都需要教士主持,对死者进行洗礼,洗去一身的罪孽。

但问题是,各国死亡人数直线飙升,但教士的人数却基本不变。甚至不少的教士也在流感的感染范围之内,毕竟他们需要接触尸体,自然是高危者。

所幸欧洲没有挂白帆的传统,要不然,此时的欧洲就是一片白色的海洋。

不少地区的葬礼甚至是集体性活动,一个神父往往需要同时主持好几门葬礼,让死者们组团见上帝。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果不让死者们组团见上帝,恐怕神父就要去见上帝了。

也庆幸阿瑟是有一点道德的,没有像之前的战争那样,提前囤积物资进行出售。

别的不说,这次的棺材商们赚的盆满钵满。棺材一夜之间成了欧洲最急缺的物资之一,价格甚至翻了两三倍。

如果阿瑟真的没良心的话,提前囤积棺材进行贩卖,这至少也是上百万澳元的收入。

不过,这样做确实有损失声望,对于早已经富可敌国的阿瑟来说也没有必要。

国难财和死人财,这是阿瑟的忌讳,发这种财的人真的没良心。

当欧洲各国开始实行各种制度来遏制流感的传播的时候,他们才知道抄作业也并不容易。

想要完全隔离一个国家是很困难的,民众的态度,物资的保障以及各级政府的执行,都需要政府进行把控。

就算欧洲各国此时完全封闭港口,停止和国外的贸易,也已经晚了。

病毒这东西不是说阻挡就能阻挡的了的,就算澳大拉西亚提前两个月进行预防措施,也仍然爆发了上千例流感,死亡人数也超过了两位数。

而欧洲各国就更加悲惨,英国的死亡人数已经突破30万,从英国传播到印度之后,印度的死亡人数更是一个未知数。

要知道,欧洲的卫生条件是世界一流的。像印度这样的殖民地,卫生条件差的可怜。

毫不夸张的说,印度的死亡人数至少是英国死亡人数的20倍,甚至上不封顶。

就连荷属东印度这样远离印度的殖民地,也开始传播起流感,还造成了一个小型村庄上百人全部感染,全部死亡的悲惨记录。

欧洲的街道从八月开始变得寥寥无人,百里空巷真的毫不夸张。

如果仔细聆听,就能听到城市上空飘扬的哀嚎,不知有多少人痛失他们的家人,葬礼在城市各处随处可见,甚至一个村庄最多一天举行了将近20次葬礼,刷新了法国的记录。

说欧洲是一片地狱真的毫不夸张,因为人们觉得他们现在的生活比地狱还要悲惨。

但有个关键问题,在遥远的大洋洲,有一个国家此时的现状和欧洲完全不同,甚至基本没有受到太过严重的波及。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民众们原本对政府在流感期间免费赠送的物资还是有好感的,但有着澳大拉西亚的对比,大部分欧洲人只觉得自己国家政府没有任何作为,是因为政府在前期的大意,导致如今将面临如此严重的危机。

这时候,法国人就恢复了自己的传统,大量的人开始上街游行,只不过有的人戴着口罩,有的人却还如同流感之前一样。

都不佩服欧洲人抗议政府的时候是真的不怕死,流感如此严重,有的人是真的不戴口罩。

民众的抗议让法国政府十分头疼。如果像澳大拉西亚一样实行严格的隔离制度,民众们会抗议政府剥夺了他们的自由权。

但如果实行比较松散的管理,法国人又会抗议政府没有任何行动,这简直是艰难的选择。

为了平息民众的愤怒,法国政府只能另辟蹊径,宣布投入40亿法郎来挽救这次流感危机,其中25亿法郎用来购买物资发放给民众,15亿法郎用来进行药物研究。

这下民众们的怒火才算是有所消退。至少政府也拿出了真金白银,这也算是有所作为了。

见街道上游行的民众少了些许,法国政府这才松了一口气,并且紧急和其他国家沟通,企图购买一部分物资。

作为一战伤亡最大的国家之一,法国的物资消耗也是十分巨大的。

甚至法国在中后期仰仗来自英国的物资支援,这才让法国政府得以坚持下去。

战争胜利之后,法国人自然得不到英国的支援,只能靠殖民地运输物资回血。

但问题是,现在流感这么严重的情况下,法国人敢让殖民地的船只靠岸吗?

要知道,通过英国的追踪,第二轮疫情正式开始于西非前往英国港口的商船,这也代表着非洲的疫情远比欧洲更加严重,只不过各殖民地和土著国家的统计能力没有那么强而已。

这就好比英国和印度。目前英国人在流感中的总死亡数字已经突破了40万,印度的总死亡数字也差不多在50万左右。

但谁敢相信这份数据是真的呢?单说印度,死亡数字至少要扩大十倍,毕竟印度的统计能力有目共睹。

英国殖民政府对于印度伤亡的统计,除了部分混血印度人被统计在内之外,大部分真正印度的人的伤亡英国人是不在乎的。

毕竟印度的人口是世界第二多的,这可是完全花不完的财富。

对于欧洲国家来说,目前的药物研究基本没有进展。虽然英国政府已经投入上亿英镑来研究药物,但问题是,仅在欧洲肆虐的流感病毒种类就有上百种,并且还在不断的增加当中。

保守估计,全世界目前存在的流感病毒至少有数百种,总不能每种流感病毒都研发一种药物吧?

先不说能不能为每种流感病毒都研发一种药物,单单研发300多种药物的成本,就足够让任何一个国家头疼。

至于有没有可能各国共享药物研究进度,这样的想法或许能在上千年后实现,但绝对不是现在。

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的竞争是可怕的,可怕程度远比这场流感高。

毫不夸张的说,任何一个国家研制出药物,绝对不会选择公开,而是将其作为底牌,其他国家的换取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利益。

随着各国的科研机构都开始声明药物研究的困难性,欧洲国家对于这次流感也纷纷进入悲观状态。

阿瑟感觉气氛烘托的差不多了,让情报人员向欧洲媒体公开这次流感的来龙去脉和最先爆发的地点,并且重点声明了美国政府明知流感爆发,仍然选择隐藏消息,导致这场世界性灾难发生的结果。

商人们都是逐利的,媒体和报社也不除外。动用了一点点小资金之后,上百家欧洲媒体在同一天发布了流感的罪魁祸首的新闻报道,并且将这次流感的罪魁祸首直指美国,宣称:“如果不是美国政府的大意和隐瞒,世界不可能面临如此严重的危机。”

这份报道中不仅强调了美国的责任,并且光明正大的向美国问责。

随着这些报纸被许多欧洲人购买或者得知,美国也瞬间成了众矢之的,甚至不少欧洲国家也开始抗议,要求美国进行人道主义赔偿,找要负担各国在这次流感中的损失。

一个国家的声音美国并不在乎,但如果是好几个国家甚至十多个国家的话,纵使身为列强之一的美国也不得不站出来解释了。

但很可惜,欧洲媒体和国家并不接受美国的解释。因为报道中拿出了足够的证据,证明流感最先开始于美国的堪萨斯军营。

甚至许多媒体为了流量,开始自作主张的怀疑,甚至光明正大的谴责美国是在研究生化武器,不小心泄露之后,这才导致了这场世界性的大流感。

无所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不管美国有没有进行生化武器的研究,现在的美国就如同裤裆里的泥巴,是不可能解释的清楚的了。

不少欧洲中小国家已经叫嚣着,要求世界联盟召开会议,集体制裁美国,并且要求美国对于世界联盟所有国家进行赔偿。

这些媒体最开始由谁推动的英法其实也清楚,毕竟英法的情报部门也不是吃素的。

但问题是,流感如此严重,英法也需要一个背锅者,来缓解国内民众的责难。

流感前期英法政府的不重视是事实,只能用一个更大的新闻来掩盖政府的责任,美国人就很合适。

反正部分欧洲国家和民众已经相信了美国人是这次流感的罪魁祸首,英法也不介意继续推动,让美国人彻彻底底的背上这口黑锅。

不管美国人无辜不无辜,但现在,美国人就是也必须是罪魁祸首。

没过几天,英法的研究机构也相继刊登了报道。但报道中并没有提到美国人是流感的罪魁祸首,但也隐喻的提出,二轮流感病毒和一轮流感极其相似,而一轮流感毒株大部分都来自美国。

这下算是彻底坐实了美国人的罪名,欧洲人可谓是同仇敌慨,纷纷爆发了游行,要求世界联盟制裁美国。

英法的游行团队也从抗议政府的不作为变成了抗议美国,甚至要求美国不赔偿就向美国宣战。

不敢说欧洲人对于美国的好感降低了多少,但至少在两三年内,美国人不可能成为那个最受欧洲人欢迎的移民地区。

甚至不少美国人都受欧洲媒体报道的影响,开始爆发游行,抗议政府在流感前期的隐瞒。

要知道,美国在流感中的死亡人数也不低,目前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30万人,美国在一战中死亡人数的5倍。

战争都没有这次流感的伤亡人数高,这也让不少美国人对政府极其不满,甚至已经有不少的报社高喊:威尔逊下台!

虽然阿瑟为了摆脱嫌疑,并没有对澳大拉西亚的预防措施进行任何宣传。

但毕竟是一个鲜明的对比,不少欧洲人都看到了澳大拉西亚在这次流感中的努力,特别是澳大拉西亚军队亲自参与物资运输,送货上门的行为,更是让大量的欧洲民众羡慕。

如果此时有一张调查表,调查欧洲民众想要旅游或者移民的国家,澳大拉西亚绝对是排名第一的,并且没有任何竞争对手。

说到旅游,就不得不提到那些不满澳大拉西亚的隔离制度,在流感前期选择返回自己国家的游客了。

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欧洲人,并且他们已经成功返回了自己的国家。

如果要问这些人此时的心情,从这些人悔不当初的神情,就能够看出他们到底是有多么后悔了。

相反,选择留在澳大拉西亚的那一小部分游客此时则是万分庆幸。

得知欧洲的现状之后,他们毫不犹豫的选择加入澳大拉西亚的国籍,享受澳大拉西亚在流感中的免费治疗待遇。

他们隔离的物资是免费的,衣食住行全部由澳大拉西亚政府承担,并且治疗也是免费。

得益于澳大拉西亚的预防措施,留下的游客中感染的人数很少。虽然也有个别死亡,但相较于大部分人平安无事的现状来看,留下绝对是最好的选择。

这些人再也不敢对澳大拉西亚的隔离政策有任何不满,而在任何场地都吹捧起澳大拉西亚的制度。

这一现状也被他们透露给了在欧洲的亲戚,并且迅速被欧洲报社和更多的欧洲人得知。

在了解澳大拉西亚不仅所有物资免费供应,甚至还对于流感免费治疗之后,大量的欧洲人此时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他们是澳大拉西亚人该多好啊!

虽然这次流感让他们不能在短时间内移民到澳大拉西亚,不少人已经坚定移民前往澳大拉西亚的信念,澳大拉西亚的移民吸引力在一夜之间暴增。

甚至有的比较极端的人,已经准备立即购买船票前往澳大拉西亚了。

虽然澳大拉西亚早已经封闭了国境线,但殖民地也不是完全封闭,还是有个别港口开发,能够接收一部分移民的。

只不过这些移民会被完全隔离在殖民地,等到流感彻底结束之后,他们才能选择真正的想要前往的地区。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移民同样也会享受到免费的物资,也让不少的欧洲人感到心动。

流感时期的船票并不好买,特别是这种跨越半个地球的船票,免不了要在其他港口停靠,很容易沾染到停靠地的流感,增加感染流感的风险。

也正是这个原因才阻挡了大量欧洲人移民到澳大拉西亚,要不然,单单凭借免费物资和免费治疗,澳大拉西亚都能在短时间内获得上百万甚至数百万欧洲移民。

4200字第三更,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日万,已更11200/10000,超额完成任务,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