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四百九十五章:军事研究投入

澳洲崛起录 第四百九十五章:军事研究投入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要说一战之后的军事科技的研究,一定离不开其中一项的重要技术,那就是雷达。

虽然最开始英国人研发雷达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天空中德国人的飞机,但不可否认,雷达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变成了军事武器中最重要的一环。

阿瑟对于雷达技术的研究十分重视,早在几年前就让特斯拉成立了雷达研究室,并且拨款200万澳元让特斯拉尽情研究。

雷达的研究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早在184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就提出了利用多普勒效应的多普勒式雷达。

在这之后,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又推导出可以计算电磁波特性的公式。

截止到目前为止,各国在雷达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无线电波,电动镜,真空三极管等研究,无一不是人类在雷达研究方面的里程碑,也代表着各国在军事领域科研的进度。

如果阿瑟记得没错的话,第一台使用雷达应该是在二战前诞生的,准确的来说应该是1935年。

目前距离第一台实用雷达的诞生还有16年的时间,特斯拉还拥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雷达,甚至赶在罗伯特·沃特森·瓦特发明第一台实用雷达之前,实现弯道超车。

毕竟200万澳元的研究资金绝对不少,如果省着一点用的话,甚至足够特斯拉研究到雷达诞生了。

之所以要花费如此大的代价去研究雷达,是因为雷达对于接下来军事科技的提升十分重要,这不仅仅关乎到最基础的飞机坦克,同样也关乎到更加先进的火箭和导弹。

和雷达一样,澳大拉西亚的导弹研究也早已经立项。由前俄国专家,现在的澳大拉西亚火箭研究总负责人齐奥尔科夫斯基负责。

火箭研究不仅可以让澳大拉西亚在航天航空方面迈出一大步,同样也可以将其军事化,让澳大拉西亚成为第一个拥有导弹的国家。

导弹绝对是后世最重要的武器之一,其杀伤力,有效杀伤距离和威慑力,绝对都是所有常规武器中最高的之一。

如果再搭配上核弹头,可以覆盖全球的洲际导弹,将会是澳大拉西亚手中的最大底牌,也是制裁一些道德败坏的国家的利剑。

当然,除了这些需要很长时间研究的底牌武器之外,阿瑟对于常规武器的研究也从来没有停止,并且研究的力度也很大。

首先是一战后期才亮相的坦克,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

一战时期的坦克普遍可靠性不高,哪怕是澳大拉西亚精心研究的坦克也是这样。

英国坦克的趴窝率高达八成以上,再加上一些意外,能够投入作战的坦克数量甚至不足一成。

澳大拉西亚的坦克虽然好一点,但趴窝率仍然高达六成,可作战的坦克数量基本不足三成(第一代坦克数据)。

这样的数据显然是不可行的,虽然第二代坦克也就是T-14坦克并没有实际性的投入战斗,但模拟战场的趴窝率也高达30%以上。

T-14A重型坦克的趴窝率甚至高达40%,毕竟它有一副巨大的身躯和坚实的钢甲。

虽然趴窝率相较于第一代坦克已经有明显的降低,但3到4成的爬窝率仍然处于不合格的状态,至少要降低到两成以下,甚至一成以下,才能满足二战前后的战争需要。

因此,第三代坦克研究的主要方向,重点就是阿瑟非常关注的趴窝率,也就是故障率。

一战中第一代坦克的实际作用还是非常巨大的,能够给敌人创造大量的伤亡,同时自身因为战争的伤亡并不高。

德**队基本拿第一代坦克没有任何办法,能够打败第一代坦克的就只有趴窝率。

而相较于第一代坦克有着不小的提升的第二代坦克,在战争中的威慑力也注定比第一代坦克强大。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第二代坦克在火力方面已经完全不弱于二战时期的坦克,但可靠程度还有很大的缺陷。

接下来第三代坦克的主要研究方向,除了尽可能降低趴窝率,提高稳定性之外,还有就是加强坦克的防护,毕竟二战的武器都强大了许多,德国甚至还研发出了导弹,能够制裁坦克的武器也越来越多。

随着各种反坦克火炮的出现,坦克的防护能力也必须越来越强。

这不仅是对驾驶坦克的士兵们的保护,同样也是对一场战役胜利的保护。

坦克被曝光以后,就没有必要利用皇家农用机械厂来进行隐藏了。

阿瑟大手一挥,直接将皇家农用机械厂的坦克业务分离开来,单独成立坦克制造厂,隶属于皇家军工厂,专门负责坦克的研发和制造。

因为坦克制造厂全面继承了皇家农用机械厂的坦克业务,因此坦克制造厂的生产速度还是很快的,每年能够生产至少200辆坦克,平均每三天能够生产两辆坦克。

单独成立坦克制造厂之后,坦克的建造速度还能继续加快。毕竟之前皇家农用机械厂除了建造坦克之外,还负责农用机械,特别是拖拉机的建造。

再加上坦克必须要保密的原因,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坦克的建造速度。

新的坦克制造厂预计能够在五年之内将坦克的建造速度提高到年500辆左右,十年内将坦克的建造速度提高到年1500辆左右,已经能够基本满足澳大拉西亚军队的要求。

毕竟以澳大拉西亚目前的状况来看,海军的重要性是高于陆军的,陆军的规模也会因为人口而遭到很大的限制。

如果阿瑟没错的话,二战时期各国建造坦克的速度都很快。

以工业而出名的德国,在各种条件的限制之下,坦克的建造速度最高也超过了月700辆。

而当时工业已经有很大进步的俄国,月生产坦克数量最高突破了2000辆,足以见得各国对于坦克的重视,以及在战争时期,各国对于军事方面的投入力度有多大。

不过对于现在的澳大拉西亚来说,相较于坦克的生产速度,坦克的质量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毕竟陆军总规模也就那么多,总不能人手一辆坦克吧。澳大拉西亚的坦克规模注定不会太大,毕竟是一个岛屿国家,海洋才是澳大拉西亚最应该重视的,也是本土的真正防线。

就算别的国家陆军再厉害,只要海军不能碾压澳大拉西亚,也仍然不会对澳大拉西亚的本土造成威胁。

澳大拉西亚通过完善的岛屿防御链,完全可以凭借着少量的海军战胜大量的敌人。

这也代表着,除了像洲际导弹这样的远程武器之外,澳大拉西亚的本土很难被威胁,哪怕是现在强盛的大英帝国。

而导弹和火箭澳大拉西亚已经在大力研究,在火箭领域方面,澳大拉西亚未必会输给其他国家。

毕竟阿瑟所笼络的超过三分之一的航空动力学人才也不是吃素的,只要阿瑟大力支持,其他国家想要实现弯道超车,必须付出比澳大拉西亚更多的时间或者人力物力,但又有哪个国家能够笼络比三分之一还要多的航空学人才呢?特别是在澳大拉西亚已经拉拢走一小半的人才的前提下。

阿瑟对于澳大拉西亚坦克生产速度的期望,也基本基于新的坦克制造厂拿出的五年达到500辆,十年达到1500辆的目标。

十年后不过也只是1929年,坦克厂仍然拥有十年左右的时间,来提高坦克的生产速度,将坦克作为一种军火贸易的武器,大量出售给交战双方,为自己赚取大量的利益。

除了坦克之外,飞机的研究在阿瑟的计划里也是重中之重。

和坦克一样,一战的飞机终究只是刚刚开始,在设计方面还有很大的缺陷,比如十分影响速度的双翼设计。

澳大拉西亚的飞机还好,毕竟已经经历了四代的更替,目前的第四代军事飞机在性能上已经堪比甚至是略有超过二战时期的飞机。

这不代表第四代军事飞机就已经完全超过二战时期的飞机了,至少在某些科技方面还是有着不小的缺陷,也因为时代的落后,导致缺少了一些二战飞机所拥有的新科技。

澳大拉西亚最先进的第四代军事危机都这样,其他国家的飞机就更不要多说了。

这个世界的一战和历史上的一战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至少各国在一战中投入的飞机数量没有那么夸张,满打满算也只是刚刚超过一万架。

但其实,虽然看着有一万架这么多,真正决定天空中的战场的飞机只有不到1000架,并且基本都是来自澳大拉西亚的。

包括英国在内,一战参战各国所生产的飞机在性能方面有着不小的缺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飞机的战斗力。

毕竟世界各国一开始的目光都放在飞艇上面,等到战争发现飞机可以轻易的击毁飞艇之后,这才匆匆的研发飞机,但时间已经晚了。

虽然战争已经结束,但根据阿瑟所掌握的情报,欧洲各国对于飞机的研究并未结束,甚至投入的力度更大了。

像德国这样的战败国还好,协约国目前对于德国的限制还是十分严厉的,禁止德国对于新武器进行任何研究,包括在一战中已经出现的飞机和坦克。

甚至哪怕是已经确定比不上飞机的飞艇,协约国都对德国进行了大量的限制。

一战前在德国大名鼎鼎的齐柏林飞艇,被英法直接拆走了两条生产线,能不能如同历史上那般进入巅峰时期都是一个问题。

英法对于德国研究坦克的限制更是夸张,直接将德国研究坦克的工厂全部搬干净,并且明令禁止德国进行任何坦克的研究。

同时,德国被禁止研究和生产任何口径的火炮,重机枪等。德国所保留的15万军队只允许装备步枪和手枪,甚至对每名士兵所拥有的子弹配给都进行了限制。

这样的情况下,德国想要在限制放松之前研究军事科技,几乎是很难的事情。

在阿瑟的提议下,对于德国禁止研究的武器名单中还增加了冲锋枪,防止德国如同历史上那般钻了空子,研究机枪不成,改而研究冲锋枪。

不只是德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也被进行了严格的限制,禁止他们研究和生产大口径的武器。

这也代表着真正大力研究坦克和飞机的就只有战胜国,除了澳大拉西亚之外,真正拥有大投入的也就只有英法美了。

虽然并不清楚英法美目前的飞机到底研究到了什么程度,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他们的研究进度应该很快就能超过澳大拉西亚的第一代军事飞机。

毕竟第一代军事飞机的建造难度说实话也不高,以英法现有的科技和科研能力来看,短时间内研究出来还是没问题的。

美国人虽然在军事科技方面的能力弱于英法,但只要美国人重视,突破第一代军事飞机的技术也不困难。

因为流感的原因,美国人本应该获得的一些利益也全部被废除,导致美国人几乎没有瓜分到任何关于战败国的利益,这个世界的美国相较于历史上一战后期的美国差距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在人才储备和科研能力方面。

更重要的是,为流感背锅之后,美国人的负债也不低。

本来战争中的利润就被澳大拉西亚占去了大半,还要面临巨额的负债,此时的美国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亏钱参加了一战,自己还成了赔款的一方。

其实也代表着美国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历史上一战后期的美国地位已经提升了很多,至少谁也不会忽视美国的声音了。

但现在,虽然美国的工业实力并未削弱,美国的综合实力仍然是仅次于英法的列强。

但代表在世界的地位就如同美国的真正实力那般。一般来说,世界联盟就代表着世界上大部分国家。

而这联盟地位和权力最大的四个国家,自然就是四大列强的英,法,俄,澳了。

声名狼藉的美国国际影响力不一定比澳大拉西亚高,或许就只能排在意大利的前面。

如果不是一场内战让俄国的局势变得十分焦灼,沙皇俄国和苏维埃俄国削弱了俄国在国际上的整体实力和地位,恐怕美国的地位就只能比意大利高一点了。

第四代军事飞机的科技水平相当于二战时期的飞机,这也代表着如果澳大拉西亚的飞机研究止步不前,英法在二战时期追上还是没问题的。

不过,现在距离二战还有十几年的时间,这也是澳大拉西亚的机会,研究出第五代甚至第六代军事飞机的机会。

4200字第三更,迟到了,抱歉。

明天出去玩,可能就两更六千字或者一个大章五千字。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