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五百零二章:四年超过法兰西,八年追赶英吉利(求月票!)

医疗的建设和教育类似,政府大力建设大中型正规医院,确保每个大型城市都有一座或者更多的医院,来保障澳大拉西亚人的医疗需求,特别是比较严重的病症的医疗需求。

同时,也大量鼓励民间开办各种小诊所,这也类似于教育中的技术学校,同样也能够缓解一部分的医疗压力。

毕竟像一些比较轻微的症状就没有必要去医院了,一些中小型的诊所完全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与此同时,也要对中小诊所的医疗环境进行把控,确保这些中小诊所的确有医治病人的能力和设备。

虽然澳大拉西亚鼓励民间创办更多的小型诊所,但这不代表是个人就能开办诊所了。

凡是需要开办诊所的人,必须通过澳大拉西亚官方组织的一些行医资格证考试,获得行医资格证的才能创办诊所。

虽然一个小小的行医资格证可能会迫使一些非西医的从医者们丧失成为医生的资格,或者加大他们开办诊所的难度。

但对于整个国家方面来说,更严格的行医资格证考试能够确保开办诊所的人拥有足够的经验和资历,毕竟医疗无小事,得从根本上为澳大拉西亚民众的身体健康负责。

目前澳大拉西亚政府创办的大型医院大约有27座,平均每个州大约有两座大型医院。

像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这样人口比较多的州,甚至拥有超过三座大型医院。

要说澳大拉西亚拥有医院最多的城市,应该是目前的首都悉尼了。

悉尼拥有两座公开的大型医院和一座王室私立医院,预计还要建设一座联合医院,这是贵族之间的联合财团的建设投资计划。

如此一来,悉尼将拥有四家大型医院。虽然只有其中三座医院对外开放,但数量也冠绝整个澳大拉西亚了。

除了这些大型医院之外,澳大拉西亚还拥有上百家中小型医院。这些中小型医院的成分就比较复杂,有政府建设的,也有来自民间合营的。

不过澳大拉西亚政府对于这些小型医院的审查还是比较严格的,一来提高这些医院的就医环境,二来尽可能避免宰患者的现象。

肯特首相所提出的四年计划的最重要的部分,其实也就体现在以上的移民,工业,军事,科技和教育身上。

除此之外,四年计划还对经济方面做了期望。1918年澳大拉西亚的财政收入为1.729亿澳元,较上一年增长只有4%。

按照肯特首相对于四年计划的期望,四年计划中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有希望维持在5%以上,这也代表着四年后澳大拉西亚政府的年财政收入突破两亿澳元指日可待。

在政府带动的各种基础建设中,澳大拉西亚的经济增长是板上钉钉。

1918年,澳大拉西亚的国民生产总值规模大约为24.41亿美元,折合英镑为4.882亿英镑,9.764亿澳元。

这一经济水平虽然相较于战争之前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仍然远远落后于那些规模比较庞大的国家,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之前因为战争和流感的影响,澳大拉西亚的经济增长并不快,普遍保持在7%到8%的速度。

进入和平时期之后,肯特首相对于澳大拉西亚经济的期望是每年保持9%左右的增长速度,这也代表着四年计划结束后的澳大拉西亚国民生产总值预计能够达到34.45亿美元,在战争前位居世界第七,但在战争后已经是世界前五了。

综合来看,如果这份四年计划能够顺利执行,澳大拉西亚将在四年后成为工业,经济,军事规模均世界前五,在列强位置上坐五争三,除了英法之外和其他国家都有一战之力。

当然,也不是说和英法相比就没有一战之力了。只不过,英法能够凭借着大量的殖民地回血,面对这两个国家澳大拉西亚暂时还没有战胜的希望,也完全没有必要和他们竞争。

法国人的主要利益在非洲和欧洲,这里也是澳大拉西亚的利益空白区域。

而英国人虽然在各大洋都有利益,但相较于澳大拉西亚,目前的法国和美国才是英国的竞争对手,英国也需要澳大拉西亚来分担美国的压力。

除了四年计划中的几个大项之外,还有一些没有重点提到的小项,比如公路和铁路的建设。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公路和铁路的里程十分重要,不仅能促进经济之间的交流,还能提高对于各地区的掌控。

因为之前就已经定下了铁路和公路的建设计划,因此在这份四年计划中并没有提到,但原有的铁路和公路建设计划还是要大力进行的。

除了这些之外,在国家下一步发展中,大型水库和水电站的建设也十分重要,甚至丝毫不弱于工业的发展。

澳大拉西亚的环境有些特殊,并不缺少能源,但十分缺少水资源。

特别是掌控了波斯湾地区的石油之后,澳大拉西亚的燃油和石油产品售价已经大幅度降低,人们也可以放心的挥霍汽油和柴油,反正现在也没有什么环境保护法来限制燃油车。

但澳大拉西亚的水资源始终是个问题,并且伴随着人口的增长会逐渐显现。

为了将来人口暴增之后的用水需求,进一步修建更多的蓄水水库,并且根据这些水库修建一定的水电站是很有必要的。

一来,新的水电站能够产生更多的比较清洁的能源,对于环境的保护还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二者,新的蓄水水库也能保障澳大拉西亚的用水需求。在从新几内亚的北水南调工程没有开始和完工之前,澳大拉西亚的用水需求就靠这些水库了。

甚至四年计划中比较重要的重工业的建设,民用工业的建设和各种各样的道路建设都需要用到大量的水资源,农牧业的灌溉以及民用水资源也十分重要,没有足够的水资源储备是不行的。

特别是为那些大型城市准备的蓄水水库,一定要修建,并且要修建的更加牢固和耐用。

纵观全世界,澳大拉西亚的发展潜力绝对名列前茅。虽然法国人夺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但法国本土地区,特别是东北部的十多个省份一开战就被德国人占领,在长达数年的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破坏。

这些被占领的区域大多都是比较重要的矿产区,钢铁和纺织中心,所拥有的规模在整个法国工业中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这地区被破坏之后,虽然法国人从德国拿回了许多工厂设备,但法国在1918年的工业产量不足战前也就是1914年的七成,特别是钢铁产量遭到了大量的破坏,钢产量从913年的巅峰469万吨降低到了1918年的180万吨,这一数字只是目前澳大拉西亚年钢产量的一半,足以见得战争对于法国工业的破坏有多么严重。

如果不是法国人其他工业的体量还在,就钢铁行业法国所遭受的巨大损失来看,法国的工业甚至已经不如澳大拉西亚。

如果说澳大拉西亚接下来是一段漫长的发展期,那么法国人需要的就是一段漫长的恢复期了。

和法国人不一样的是,英国人的工业几乎没有遭受太大的影响,甚至在战争中的增长还是不小的。

1914年英国人的钢产量为796万吨,而1918年已经增长到了969万吨,增长还是十分迅速的。

特别是打败了德国人之后,英国人的工业已经重新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人在1918年创造的年钢产量3700万吨的记录。

当然,美国人的钢产量看似庞大,但实际上美国人在工业方面的问题也相当严重。

从战争爆发到现在,美国人在钢铁产量方面的增长并不太多。特别是1916年到1918年这三年,美国的年钢产量一直维持在3500万吨左右,没有太大的增长。

特别是遭受了流感的影响之后,美国能否在今年继续保持3500万吨的年钢产量,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从这份数据上也能看出,几个战胜国的状况也不太好过。法国人在战争中遭受了大量的损失,他们在未来十年内的目标只是赶超法国在战前的经济和工业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似乎在1929年,法国的经济才超越了1913年的法国,甚至还引起了当时法国人弹冠相庆。

但这也代表着,1913年到1929年这16年的时间内,法国人在经济方面没有任何进步,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可怕的。

16年时间的止步不前,这也注定法国这个殖民帝国必定崩溃。除非法国人能在接下来的时间内经济快速增长,但很明显,接下来时间不久,就是法国人不愿意看到的另一场战争。

妨碍法国经济和工业恢复的,其实还是法国的那些资本家。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德国了。作为曾经的工业大国,德国人的工业制成品一直以品质优良,价格实惠闻名。

虽然这场战争让德国人损失了大量的重工业和军工业,但也有一些中小型的民用工业保留了下来,毕竟英国人也不愿意看到法国人全面吸收德国的工业。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这些企业所制成的工业品,以十分优良的价格被法国和英国全面接受。

这也导致法国资本家不愿意快速恢复法国的工业,毕竟市场已经被大量的德国廉价工业品占据,这难道不比昂贵的法国工业品划算吗?

至于法国本土工业的发展,这不在那些资本家的思考范围之内,毕竟资本家没有国界,他们对于国家可没有认可感,只对利益有认可感。

这也就是澳大拉西亚低调了,再加上照顾法国人的面子。要不然,澳大拉西亚政府真的可以喊出四年超过法兰西,八年追上英吉利的口号了!

其实这还真的不夸张,据皇家安全情报局在英国方面的情报来看,英国人今年的工业状况远远比不上去年,别说有正面的增长了,能不能维持去年的规模都是一个问题。

如果将视角扩大到整个世界,其实能够看出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那就是全世界的工业几乎都在缓慢增长,这不仅是因为流感的影响,同样还是因为各国在战争后的阵痛期。

因为缺少足够的劳动力,对于经济和工业注定有一定的影响。

而这段时间对澳大拉西亚来说也是很好的超越机会,甚至有望在第一个四年计划完成之后,将澳大拉西亚的工业水平提高到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德国的世界第四。

这里其实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原本工业规模也还算不错的俄国人到底在哪里?

虽然阿瑟想把俄国放在工业大国和经济大国的行列,但从情报人员报的各项情报来看,俄国的环境已经十分糟糕。

这不只是沙皇俄国或者苏维埃俄国,这样的糟糕指的是整个俄国。

在战争之前,俄国其实是有一定的工业水平的。虽然不高,但1913年的钢产量也能保持在423万吨左右,并不愧于自己第四列强的地位。

但从战争开始,俄国的工业就遭受了大量的影响。先是德国人占领了大片的工业区,随后又是革命和内战,以及那场伤亡数百万人的流感。

让俄国的工业水平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从开战前1913年的年产钢423万吨,降低到了去年的年产钢40万吨。

虽然这一数字只是情报人员的估算,可能和实际的情况有一些差异。

但误差绝对也不会太大,这也代表着俄国的工业已经经历了毁天灭地的打击。

好听一点来说,俄国凭借着自身的人口,仍然能够维持列强的规模。

但如果往坏了说,俄国除了目前庞大的人口之外,相较于其他的列强国家乎一无是处,甚至连国家的最高政权到底属于哪一方都没有结果。

不过这对于澳大拉西亚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正因为俄国的过分黑暗,让许多俄国移民放弃了对家乡的思念和自信,反而支持起澳大拉西亚政府。

面对着俄国国内混乱的环境,俄国民众开始相信并且认同澳大拉西亚的政治环境才是最优秀的,毕竟正是这样的政治环境,才让澳大拉西亚用不到20年的时间就成长为中等列强。

澳大拉西亚的日益强大,以及俄国的日益衰弱,让这些俄国移民非常聪明的知道该选择哪一方。

甚至还没等澳大拉西亚政府对于这些移民进行影响,他们已经开始宣称自己是澳大拉西亚人,仿佛承认自己是俄国人会让自己丢面子一般。

42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日万,已更42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

跪求月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