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五百五十章:机械化三大策略

澳洲崛起录 第五百五十章:机械化三大策略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阿瑟的命令下,政府很快做出了行动,相应的关于进一步推动农业机械化的政策也分发到了各地政府。

其中,从事农业者最为关心的,就是政府对于农业机械的补贴了。

为了鼓励这些农业人口大量的购买农业机械,澳大拉西亚政府特意规定,对于各项机械产品给予10%到15%不等的补贴,单项机械产品最高可以减免30澳元左右。

不管是大型的企业农场还是小型的私人农场,这样的补贴政策都能够节省相当一笔花费。

同时,在拥有数量更多的机械之后,农场的劳作也可以节省更多的人力,人力的成本同样也会大幅度降低。

虽然机器的使用也要成本,但无非就是日常的保养和燃油费。目前澳大拉西亚的拖拉机和其他农用机械还算稳定,平时的使用基本不会有任何问题,农用机械的厂家也基本都会承诺一段时间内的保修。

2月7日,农用机械补贴政策颁布的第二天,悉尼郊外的农场就议论纷纷,很是热闹。

“亨德森,你的农场现在有多少机械?”两家相邻的农场之间,两个衣着比较朴素的老头坐在一起聊着天。

“嘿嘿,我的农场现在有两辆拖拉机和三辆开垦机,原本需要好几十人手的农场,现在只需要不到十个人就可以运作起来。”名叫亨德森的老头嘿嘿一笑,非常骄傲的说道。

“那算什么?我可是有五辆拖拉机和四辆开垦机,还有好几辆其他的机械。农场的人手被我遣散了大半,接下来就靠这些大家伙们劳作了。”另一人不以为意的撇撇嘴,迫不及待的说出了自己的机械数量。

“这么多吗?凯文,你哪里来的这么多资金购买这些大家伙?就算有政府的补贴,一辆拖拉机的价格也高达两百澳元,这些大家伙的总花费应该超过两千澳元吧?”亨德森颇为诧异的询问道。

政府的补贴确实是他们大量购买机械的动力,但这不代表要倾家荡产的购买那些农用机械。

虽然他们的农场规模确实挺大,每年的收入都能保持在数百澳元左右,具体的要根据农场当年的收成和粮食的价格来看。

但问题是,这批机械的花费足足是他们好几年的收入。但他们的收入大部分都拿来扩建农场,一次性拿出两千澳元,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有难度的。

“政策不是说了吗?我们可以用土地进行抵押贷款,购买十多台机械还是轻松的。”凯文笑着解释道。

“你疯了吗?凯文,这两千澳元可是伱至少四五年的收入,全部用来购买机械吗?”亨德森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得了的消息,一副为惊讶的样子。

“你这老家伙,难道现在还没有看明白吗?”凯文没好气地摇了摇头,对自己的这位好友解释道:“要知道,加强农业机械化可是陛下提出来的提议,自然有陛下的道理。虽然购买这些机械花费了两千澳元,但每年也能节省至少20人的人力。用人均年收入来看,两三年在人力成本的节省上就可以完全回本。这完全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现在购买机械反而是赚的。”

亨德森一愣,仔细回想自己好友所说的话,觉得好像也是这么个道理。

就算农场的员工年收入低于国家的人均年收入,但也有50多澳元。

20个人的人力成本,换算下来也相当于1000澳元左右,这可不是一笔小花费。

如果能将这部分人力成本节省了,2000澳元购买的农用机械似乎也不算什么。

就算接下来还有相应的燃油和保养费用,但也绝对能在三四年内回本。

任何一个农用机械的使用年限都高达十年以上,三四年完全回本之后,接下来可就是农用机械带来的纯利润了。

“好像是这样的,天呐,我到底错过了什么?”亨德森点点头,有些哭笑不得的说道。

“现在还不晚,亨德森。农业的机械化已经成了趋势,更少的人力对我们来说也能节省相应的人力成本。现在购买农用机械还有补贴,这简直是好的不能再好的机会了。你应该感谢陛下,要不然每台机械设备你还得多掏好几十澳元呢!”凯文笑着安慰自己的朋友。

现在只是农用机械补贴政策颁布的第二天,购买农用机械还完全来得及。

对于他们这些民间的私营农场主来说,每个机械数十万澳元的成本节省,相当于多了一大笔收入,这可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当然正因为他们的农场在悉尼郊外的原因,他们接收到政策的消息是最快的,也能够更加方便的从机械厂购买相应的机械设备。

如果是离城区比较远的村镇,或者是那种偏远的农场,想要购买机械设备得花费一番功夫,这也会增加无形中的成本。

1921年2月13日,悉尼宫。

距离农用产品补贴政策的颁布已经过去了一周的时间,农业部门也正式汇报了这一周以来农用机械的销售情况。

阿瑟看到数据还是十分欣慰的。短短一周的时间,全国范围内就已经销售出去了超过两万台农用机械设备,预计可以减少至少十万的农业人口人力。

因为时间比较仓促的原因,这些销售情况大部分发生在悉尼和墨尔本等大城市周边,较远地区的销售并未正式开始。

预计在农用机械补贴普及到澳大拉西亚所有城镇和农场之后,才会迎来农用机械产品的真正热销阶段。

这也会让澳大拉西亚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人力,为其他行业的发展增添无尽的动力。

当然,农用机械的普及也不只是这么简单。首先是目前的所有农场根本不可能零基础的迅速熟悉并且操控农用机械,这也代表着政府必须组织相关的人手向每一个购买农用机械的农场教授这些农用机械的使用方法。

这也是一个大工程,每个农场的情况不尽相同,需要一定的时间让这些农场彻底掌握农用机械的使用。

当然,这也只是农业方面彻底机械化的一大阵痛而已。等到这些农场彻底熟悉了农用机械的使用之后,接下来购买新的农用机械,就不需要政府亲自去教了。

土地想要实现大规模并且完全的机械化,单纯的购买农用机械并不能做到。

除了普及农用机械之外,尽可能将现有的农场集中,将小农场整合成大农场才是好办法。

目前澳大拉西亚部分小型农场太过分散,有少部分农场甚至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机械设备。

或者换句话来说,这种小型的农场购买机械设备并不划算,因为他们本来的员工数量也不多,购买机械反而成了另一种负担。

如果不能将这种小型的农场整合成较大的农场,他们始终是澳大拉西亚农业机械化的阻碍。

对此,农业部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那就是农业的产业化。

鼓励小型的农场合并成股份制的农业公司,联合起来变成中等规模的农业势力,和那些规模较大的地主以及企业进行抗争。

这样一来,农民在农业方面才有足够的收入,也才会有足够的话语权。

当然,这样的概念注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那些小型农场主所接受。

毕竟农场彻底产业化之后,这些农场主也会十分关注自己的利益分配。

想要将小型的农场整合成中型或者大型的农场仍然任重道远,但对于澳大拉西亚来说也不是不能实现。

对此,农业部门又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那就是零地换整地,通过土地交换的方式尽可能让同属于一个人的农场连接起来,让农场的规模变得更大。

除了土地交换之外,还可以选择让政府以市场售价购买整个农场,随后在其他地区修建新的农场。

反正澳大拉西亚的土地还是十分广泛的,找到新的合适修建农场的地区并不难,难的是拿到政府的土地许可。

不过这些出售给政府的土地份额,都可以用市场价在其他地方购买足额的土地。

这也相当于土地交换的另一种方式,只不过是直接和政府进行交换的,可能实际获得的利益就没有那么好。

大量的农用机械的订单让农用机械厂的生意变得繁忙起来。如果不是坦克从农业机械厂分离的话,恐怕此时的农用机械厂已经能用忙的焦头烂额来形容了。

就算如此,农用机械厂的负责人和员工的日子也不太好过。从二月份开始,几乎每天都有上千个农用机械的订单。

这也让农用机械厂进入三班倒的状态,为的就是尽可能生产更多的农用机械,满国内因为农业进一步机械化而导致的大量农用机械的需求。

很快,因为大量农用机械的普及导致的好处已经体现了出来。悉尼的求职市场突然涌入了一大批求职者,这也为悉尼的各行各业提供了新鲜的血液,发展速度也变得更加迅速。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继续日万,已更30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