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六百三十八章:发达的粮食产量

澳洲崛起录 第六百三十八章:发达的粮食产量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教育方面的事情安排完毕之后,阿瑟又将目光看向了其他的内阁大臣,等待着其他人提出自己的问题。

虽然内阁之前对于是否立即迁都有一些分歧,但现在迁都已经成了既定事实,内阁成员们的目光自然要放在创造更大的政绩上,在圣阿瑟堡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首都的人口虽然突破了25万,但各方面的建设并不如悉尼那么全面,内阁部长们也是有相当程度的工作要做的。

当然,放眼整个首都特区都是如此。如果能将首都特区开发的好,不仅能够得到阿瑟的信任,对民众来说同样也是政绩的宣扬。

“陛下,首都特区属于澳大利亚的核心地区,更应该掌控足够庞大的工业。”工业大臣乔伊递上一份关于新的工业区的建设规划,十分恭敬地解释道:“这是工业部关于新的工业基地的规划,请陛下过目。”

阿瑟点点头,接过这份工业基地的建设规划,详细的看了起来。

工业基地的选址位于圣阿瑟堡北部200多公里的布罗肯希尔,这里原本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矿业城镇。

之所以将工业区的规划选在这里,乔伊部长已经有了十分详细的解释,那就是布罗肯希尔拥有十分发达的铁路运输体系,从这里生产的矿物和工业制成品可以很轻易的向西前往皮里港和奥古斯塔港,或者向南穿过圣阿瑟堡,前往南澳大利亚州的首府阿德莱德。

只需要通过铁路运输就可以,很轻易的抵达港口或者其他的铁路干线,这让布罗肯希尔作为一个工业基地的地理位置来说变得十分合格。

并且因为这个工业基地的位置位于澳大利亚的内陆,也不用担心来自海边的危险,这让将来的布罗肯希尔工业区的安全程度上升了些许。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布罗肯希尔和利奥诺拉两个城市一东一西的布局,位于首都特区的布罗肯希尔的发展潜力肯定要大于位于西澳大利亚州荒芜沙漠的利奥诺拉,这对首都特区的开发来说也是有一定意义的。

根据乔伊部长提出的建设企划,布罗肯希尔工业基地的建设一共两期,第一期的规模相当于利奥诺拉工业基地的二期建设,第二期的建设相当于利奥诺拉工业基地第三期的建设。

虽然布罗肯希尔的工业基地基地在规模上注定比不上利奥诺拉,但两期建设加起来也是拥有50万个工作岗位,可容纳上千家企业的庞大工业区。

乔伊部长给出的建设周期是,第一期建设将从1926年年初持续到1927年年底,1928年正式进入生产状态。

而第二期的建设预计1929年开始,预计1931年可以进入生产状态。

这也代表着五年后,澳大拉西亚又将迎来一个庞大的工业基地,工业实力也能再迈上一个台阶。

“工业部对于新的工业基地的建设资金预期大概是多少?”对于这份工业基地的建设规划还是比较满意的,也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那就是对于资金的花费。

“预计每年投入1200万澳元,最多六年的时间就可以建设完成两期的工业基地。”乔伊部长连忙解释道。

加起来的花费大约在7200万澳元左右,换取一个工作岗位超过50万的庞大工业基地还是值得的。

阿瑟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乔伊部长的计划,吩咐到:“我记得工业部去年的财政预算大约2200万澳元吧?今年再增加1000万澳元,希望布罗肯希尔工业基地的建设能够尽快进行。”

新的工业基地的建设也注定会诞生很多岗位,无论是在工业基地建设之中还是完成之后,工作岗位都不会少。

这才是阿瑟真正想要达成的期望,那就是避免澳大拉西亚也发生类似于欧洲那样的庞大的失业危机。

好消息是,澳大拉西亚各项建设进行的比较频繁,工作岗位其实也并不缺,失业率一直是列强中最低的。

虽然也有找不到工作的人,那些人要么好吃懒做没有奋斗精神,要么就是没有什么能力的,但却不满足于自己的工作,做着白日梦想要一夜暴富的。

基本上,只要脚踏实地,再付出一点点的努力,在澳大拉西亚不愁吃穿,过个温饱生活还是没问题的。

普通人的天堂可不是开玩笑的,澳大拉西亚在外界的称号也已经证明了,这个国家的基本环境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还是很友善的。

当然,资本家的地域也没有阻碍许多资本家纷纷前往澳大拉西亚投资。

主要是澳大拉西亚的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之中,资本说不动心是根本不可能的。

澳大拉西亚的各种招商引资,也吸引了包括俄国资本家在内的大量资本,这些人在澳大拉西亚的投资可不低,这也和澳大拉西亚传出去的资本家的地狱的名声有些冲突。

阿瑟就是澳大拉西亚最大的资本家,他对于资本家的生存底线还是很清楚的。

实际上,哪怕严格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保障工人的基础福利,节假日和休息需求等等,资本家也完全是有的赚的。

要不然,阿瑟的各大财团也不会发展到这么庞大的地步。无非就是贪婪的资本家想要赚取更多的利润,但在澳大拉西亚,普通人的利益是首先要保证的。

虽然在澳大拉西亚发展可能会减少2到3成的利润,毕竟不能肆无忌惮的压榨平民。

但问题是,澳大拉西亚的经济发展相对稳定和高速,并且澳洲也是相对和平和稳定的,几乎没有国家能够威胁到澳大拉西亚的本土。

特别是和澳大拉西亚交好的英国以及俄国,这两个国家有相当一部分资本已经永久居住在澳大拉西亚,他们原本的国家反而成了分部。

值得一提的是,澳大拉西亚的首都搬迁了,各个国家的外交使馆肯定也要跟着搬迁的。

毕竟外交大使的最大作用就是更快的联系,如果阿瑟居住在圣阿瑟堡而外交大使在悉尼,这就已经失去了外交大使更快联系的作用。

政府特意在圣阿瑟堡的周边规划了一片使馆区,划分给各国的外交大使修建自己的外交使馆。

在使馆区的外围有着澳大拉西亚军队负责维护秩序,一定程度上也是监视那些外交使馆的成员。

建设工业基地的规划获得了阿瑟的同意之后,农业部长也立即站了起来,说出了自己的计划:“陛下,我对首都特区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察,墨累河流域极其适合农业的发展,并且有潜力成为我们的最大粮仓。

根据估计,如果对墨累河流域实施全面的农业大开发,光靠这片地区我们就足以养活整个国家。

因此,我请求加大对首都特区的农业开发工作,鼓励民间进行农业开发的同时,大量修建国有农场,提高我们国家控制的农场的比例。”

如果算上整个墨累河,达令河流域,这片土地的面积早就超过了一百万平方公里。

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用来农业开发,这片土地的发展潜力自然不用多说。

要知道,放眼世界上所有列强,本土面积超过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就没有几个。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目前除了俄国,美国和澳大拉西亚之外,其他列强的本土面积都没有超过百万平方公里。

哪怕只是一半的面积用来农业开发,所能生产的粮食,恐怕已经不止养活整个国家这么简单了。

要知道,目前澳大拉西亚的耕地总面积大约4100万英亩左右,换算起来就是16.6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全国的耕地总面积还没有墨累河流域的五分之一,但粮食总产量已经达到了恐怖的2100万吨以上,这还有增加的潜力。

而2100万吨粮食理论上来说足够5500万人吃上一年左右。搭配澳大拉西亚极其发达的畜牧业,以及广茂的海洋所带来的渔业,养活6000万人以上完全不成问题,这还是在略有浪费的前提下。

这是怎样的夸张概念?哪怕只是澳大拉西亚目前的粮食发展,就已经能够支撑人口再翻上一倍了。

如果再对墨累河流域进行大开发,养活一亿以上的人口完全不成问题,这代表着澳大拉西亚在粮食方面已经不会出现问题,这也是国家稳定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不管国家经历怎样的危机,缺粮绝对是危机带来的最大问题。哪怕是经济危机,民众们买不起粮食也是加深经济危机影响的重要因素。

如果民众们在经济危机中都能吃得饱,这不代表着经济危机的影响已经消去了一大半了吗?

吃得饱就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工作,投入到工作就基本不会影响澳大拉西亚的秩序。

除了经济危机可能影响到澳大拉西亚的进出口规模之外,似乎已经无法对现在的澳大拉西亚造成太大的影响。

当然,对于这场著名的经济危机,也不能太过放松警惕。一定的经济储备是必要的,这能确保政府在面临大量的失业人口时,给这些人找点事干。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