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六百四十三章:对空,对舰,对地雷达

这艘军舰在差不多40分钟左右来到战列舰的附近,这代表着雷达的测算误差已经很小了,最多也就一两百米的误差。

这样的雷达对于海陆空三军来说已经十分重要,并且能够明显改变现有的作战方式,大幅度提升军队的作战能力。

哪怕雷达的范围只有24公里左右,仍然不能掩盖现有的雷达的作用。

当然如果雷达的范围更远那就更好,能够测算的范围越远,对于军队战斗力的改变也就越大。

虽然内心已经十分激动了,但这场关于雷达的测试仍要继续。毕竟这场测试的目的是测算出雷达的实际范围和有效性,目前只能说进行了一半。

为了检验雷达的性能,这次海军可是出动了十多艘军舰,在不同的位置以不同的速度向着战列舰驶来。

又过去了十多分钟,特斯拉的助手再次传来了好消息:“有两艘军舰正在以不同的速度向着这里驶来。”

特斯拉和助手急忙测算,最终得出了这两艘军舰分别位于以北18海里和以南24海里,分别以15节和21节的速度驶来。

让助手记下测算出的距离和速度,特斯拉又开始监测其他的军舰。

这场测试也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的时间,最终在天黑之前完成了测试,并且顺利返回了皇家造船厂。

测试的结果从几位将军目光中的兴奋就能够看出。不管是海军总司令安德鲁还是国防大臣托马斯,他们看向特斯拉的目光中已经带着兴奋,如同一个诱人的女郎一般。

如果不是阿瑟在一旁,恐怕这几个家伙早就围着特斯拉,针对雷达开始新一轮的哄抢了。

要知道,虽然澳大拉西亚的海陆空三军关系没有那么差,但每年关于军费的争抢却是避免不了的话题。

国防部下设陆军,海军和空军三个司令部,每年军费的争抢都让人津津乐道。

目前来说还是海军占了大头,去年的军费比例海军大约占据35%,陆军33%,空军只有25%左右。

至于剩下的大约7%的比例,自然是用来进行国防部和参谋部的日常维护。

这笔资金其实也不少,去年的军费已经接近5000万澳元,4%的比例就是足足35万澳元了。

也怪不得雷达最终的测试结果让这些家伙心动,哪怕是阿瑟早就明白雷达的作用,看着雷达测试的最终数据也有些惊讶。

R1雷达最终的测试结果,有效监测距离大约35公里,最远监测距离50公里;参加测试的15艘军舰全部出现在雷达的显示屏上,并且自出现后绝大多数时间都稳定地呆在显示屏上,没有丢失的时候。

更重要的是,雷达监测的这些军舰的距离和速度误差并不大,按照速度来算,误差均在500米以内。

这样的测试数据代表着什么?至少在35公里以内,雷达就能够发现敌人的踪影,甚至据此测算出敌人的距离和行进速度以及方向,让己方提前做好准备。

不过,现有的雷达想要全部装备在海陆空三军太过困难,至少也要经历一定的改进,才能装备在陆军和空军。

从现有的雷达体积就能够看出,这不是目前的飞机能够装备的东西。

想要在飞机上装备雷达,要么减弱发射装置的频率,来缩减雷达的体积,要么就只能通过改进的方式,总之雷达必须要小。

如何改进雷达并使其能够妥善的装备海陆空三军,才是雷达能否大规模运用并且改善澳大拉西亚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看着已经迫不及待的几个将军,阿瑟将目光看向了特斯拉,问出了比较关键的问题:“特斯拉,现在的雷达什么时候能够做到海陆空三军全部装备?”

特斯拉不紧不慢的回答道:“陛下,目前您所看到的雷达是研究中心专门为了探测大型军舰而准备的。

这样的雷达能够探测的距离更远,但缺点就是它的体积更大。想要装备陆军和空军的话显然不可能,至少要将雷达的体积缩减到一半以下,才能装备在飞机上。”

阿瑟点了点头,对特斯拉这样的回答早就不意外。

和导弹一样,雷达其实也是分对舰,对空和对地的。雷达应用在海陆空三军,需要探测的距离和物体也就不一样。

不同的目的自然要对雷达进行不同的改进,一个雷达就应用到三个不同的军种是根本不可能的。

但已经有了行之有效的雷达,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改进,分别研发出对空和对地,其实也就不困难了。

这就相当于有了导弹的本体之后,再去研发对舰导弹,对空导弹也变得容易。

特斯拉的回答仿佛给几个将军泼了一盆冷水。除了海军总司令安德鲁仍在兴奋之外,包括国防大臣托马斯在内的其他几个家伙,兴奋的程度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

“特斯拉先生,能够应用在飞机上的雷达什么时候能够研发出来?”空军司令稍有些失望的询问道。

看着这样先进的雷达技术不能装备在飞机上,这对空军司令来说是最难受的。

更重要的是,海军明显能够装备目前的雷达,这代表着海军的重要性也会迎来提升,明年海军获得的预算说不定也会更高,和陆军以及空军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还不确定,将军阁下。”特斯拉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事实上,装备在飞机上是最难的,哪怕全力进行改进,我也无法保证在短时间内完成。”

这其实是一个还没问就知道答案的问题,空军司令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阿瑟笑着说道:“这下你们明白雷达的作用了吧?没有亲眼看到雷达的作用就拒绝提供军舰测试雷达,这不就相当于将雷达这样优秀的技术往外推吗?

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次事件让你们明白,只有不断的变更科学技术才能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接下来的雷达测试我不希望看到这样的事情,任何关于雷达的测试你们必须全力配合。”

其实不用阿瑟说这些将军也会这么做的,因为此刻他们才是最想让雷达装备到他们军队的人。

因为已经晚上的原因,回圣阿瑟堡已经来不及了,阿瑟也只能居住在悉尼宫,这座离开没几个月的宫殿。

第二天一大早,阿瑟就再次前往雷达研究中心。一方面是对特斯拉和他的助手以及雷达研发中心的所有人员进行奖励,一方面就是和特斯拉讨论雷达接下来的改进方向,包括研发的一些领域。

因为雷达的重要性,雷达研发中心的这些科研人员所获得的奖励也是比较高的。

应得的功勋是少不了的,除此之外,根据功劳分配200到1000澳元不等的奖励,还有各种各样的物资,甚至是土地的奖励。

而在雷达研发中功劳最大的特斯拉,不仅获得了大量的土地和资金,他的功劳也更进一步,距离子爵已经不远了。

澳大拉西亚的贵族等级是没有侯爵的,爵士,男爵,子爵,伯爵,公爵这五个级别的爵位组成澳大拉西亚的贵族体系。

当然,阿瑟的国王自然是贵族体系的最高等,也是掌控着生杀大权的人。

澳大拉西亚贵族的权力和地位全部来自于阿瑟,在这种新贵族的体系下,贵族对于君主是没有反抗的权力的。

不过君主也不会主动的剥夺贵族的头衔甚至是危害贵族的生命。毕竟说白了,君主和贵族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贵族也是君主最大的支持者。

虽然最低的只有200澳元的奖励,但200澳元也相当于普通人三年以上的收入了,对于那些最低等的科研人员来说还是有吸引力的。

更何况,奖励基本都是按照研发雷达的贡献给予的,有功劳的人自然会获得更多的奖励,就比如特斯拉的助手,他所获得的奖励就高达3000澳元。

没有什么功劳的人都能分到200澳元的奖励,这其实已经能够证明阿瑟的仁慈和慷慨了。

除了资金的奖励用支票现场发放之外,其他包括土地和物资在内的奖励都是先进行登记,由这些科研人员自行前往政府兑换的。

不过他们也不用担心政府会耍赖,贵族体系和功勋授爵的制度是澳大拉西亚最不容侵犯的制度,没有任何人会冒着掉脑袋的风险贪污他们的奖励。

奖励发放完毕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自然就是讨论雷达的研发方向了。

和特斯拉进入会议室,听取了特斯拉关于雷达改进的计划之后,阿瑟这才笑着询问到:“特斯拉男爵,伱有想过用雷达探测火箭吗?”

“火箭?”特斯拉一愣。

澳大拉西亚的泰斯特火箭特斯拉自然清楚,甚至他自己也参与了泰斯特火箭的研发。

但用雷达来探测火箭这样的想法有点惊人,这不就相当于用肉眼来观察子弹吗?又有谁能做到呢?

要知道,火箭在攻击距离较远的同时,它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

澳大拉西亚现有的第一代泰斯特火箭,最大飞行距离已经能够达到75.3公里,这要远远大于R1雷达现有的探测距离。

更重要的是,泰斯特火箭的最大飞行高度达到了11.2公里,想让目前的R1雷达去探测泰斯特火箭,先不说能不能探测到,就算能探测到,恐怕火箭也很快就会飞到目的地了。

如此一来,探不探测也没有什么效果,毕竟根本无法应对敌人的火箭,或者说火箭改建而成的导弹。

“这只是一个想法,特斯拉男爵。”阿瑟笑着解释道:“当然,目前的火箭只是第一代产品,这代表着想要用雷达来探测火箭的想法会变得更加困难。

但不得不承认,各国的火箭也并非没有任何进度。按照欧洲对火箭研发的进度来看,他们极有可能在十年内追赶上我们的脚步,研发出火箭这种东西。

对此,我们要提前进行防备,争取能用雷达探测出火箭的飞行轨迹,来防备敌人导弹对我们的威胁。

当然,我也说了,这只是一个想法。就算能够实现,也绝对不是短时间内能实现的。

我对此抱有很大期待,但研发中心目前的重点仍然是将雷达装备在海陆空三军,以及在海岸部署大型雷达上。”

阿瑟也只是提出雷达的一种研发方向,让特斯拉提前在导弹方面进行科研。

但实际上,欧洲国家想要追赶澳大拉西亚在火箭和导弹的进度,没有十几二十年的功夫是根本不可能的。

甚至哪怕是目前最简单的泰斯特-1火箭,没有3到5年的时间,包括英国在内,恐怕都研发不出来。

阿瑟早在20年前就开始的布局不是没作用的,火箭和航空方面的人才相当一部分已经聚集在澳大拉西亚,剩下的散落在欧美各国,已经削弱了欧洲和美国对火箭研发的能力。

就算将来火箭和导弹曝光,欧洲各国和美国反应过来开始研发导弹,也注定赶不上澳大拉西亚的脚步了。

除非有一个国家能够聚集堪比澳大拉西亚那般的火箭和航空动力学人才,但又有谁能够做到呢?

在澳大拉西亚已经聚集了相当一部分人才的前提下,还要聚集和澳大拉西亚相当的人才规模,不就相当于挖空其他国家的火箭和航空人才储备吗?

这样的行动基本不可能做到,因为其他国家会迅速反应过来。就算不知道这些火箭和航空人才被挖掘的目的是什么,他们也会尽可能的保护这些人才,避免人才流落到国外带给自己的危害。

澳大拉西亚之所以能够做到在各国没有反应起来之前笼络这些人才,其一是维多利亚奖对于科研界的影响力,其二就是当时的火箭和航空专业并不出名,影响力也完全没有那么大。

要知道,在实用性的军事飞机没有研发出来之前,阿瑟就已经在布局火箭和航空方面的人才了。

这样的提前布局又有谁会反应过来呢?除非和阿瑟一样开天眼,要不然,光是飞艇和飞机的选择就足以扰乱大部分国家的视线了。

4000字第三更,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日万顺利完成,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新的一天)继续日万!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