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六百六十三章:年终

澳洲崛起录 第六百六十三章:年终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最终,那份包含两艘战列舰和九艘航空母舰的造舰计划还是被通过了。

毕竟5000万澳元对于现在的政府来说也不算什么大的开支,还要分2到3年支付,那就更算不上什么了。

如果为此能够让国家的海军实力更进一步,这种买卖绝对是划算的,内阁部长们也不会不明事理。

梅伦部长所担心的也正是自己的治安部门的经费被削减,但等到阿瑟表示造舰的资金会从国库中直接调用,而不是挪用其他部门的财政预算之后,梅伦部长也就不再反对了。

有着这两艘战列舰和九艘航空母舰的加入,澳大拉西亚的海军实力能够再迈上一个台阶,达到仅次于英美的第三海军强国的地步。

当然,相较于其他的海军强国,澳大拉西亚的海军编制就显得比较极端,航空母舰才是真正的主力战舰,战列舰的地位和数量已经下降到次一级。

虽然这看起来有些奇怪,毕竟其他国家的海军建造还是以战列舰为主,航空母舰这种改造自战列舰和驱逐舰的设计只是作为辅助。

但如果见识了澳大拉西亚先进的飞机设计,其实就明白了以航空母舰作为主力战舰的用意。

现在澳大拉西亚所掌握的航空母舰的技术,如果再搭配上雷达的话,其实已经能够做到对战列舰的碾压。

战列舰的攻击范围就是主炮的射程,在航空母舰的攻击范围是搭载的飞机的飞行距离。

雷达还能保证航空母舰在进入战列舰的攻击范围之前就发现战列舰,这样的科技差距已经证明了航空母舰的实际战斗力超过了战列舰。

虽然历史上航空母舰的重要性超过战列舰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在目前的澳大拉西亚,喷气式飞机的发展已经让这个时间提前了很多。

除了澳大拉西亚对航空母舰的发展特别重视之外,其他的国家哪怕是最先发展航空母舰的英国,对航空母舰的重视都没有那么强烈。

英国目前的航空母舰虽然相较于十多年前已经有了进展,但因为飞机技术的限制,英国人觉得航空母舰的战斗力不会超过战列舰,战列舰仍然是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军舰。

虽然他们也明白澳大拉西亚之前的巨人级航空母舰的设计,但没有澳大拉西亚的飞机技术,让他们错误的认为澳大拉西亚设计的航空母舰同样比不上最强大的战列舰。

这也是英国人进入的最大误区,因为飞机技术所产生的对军舰发展的误区。

不过这也没有办法,毕竟决定航空母舰真正战斗力的就是飞机的能力。

哪怕是设计最先进的航空母舰,搭载的飞机是几十年前的产品,仍然比不上几十年前的航空母舰搭载最先进的飞机。

当然,这么做的前提是航空母舰能够承受更先进飞机的起飞降落,毕竟飞机如果连起飞和降落都做不到的话,那么也只能是装样子了。

包括这份海军造舰计划在内,1926年最后的几个月,各种不停的建造和工程一直是澳大拉西亚的缩影。

这也让澳大拉西亚在 1926年下半年一直是世界各国民众最羡慕的国家,并且吸引了大量的移民。

通过1926年登记的移民和出生死亡人口,澳大拉西亚政府也顺利地估计出了截止1927年年初澳大拉西亚的总人口。

这就不得不提到目前的人口登记系统了。虽然各项科技已经算得上发达,澳大拉西亚仍然无法做到将人口统计数字精确到个位数。

实际上,目前的所有国家都做不到,因为根本没有一个实时的统计人口数据的系统,各国汇报的人口数据的单位也经常是万,小数点最多后两位。

不过这并不能妨碍澳大拉西亚人口数据的出彩。1926年初,澳大拉西亚的总人口只有2976万人。

而仅仅一年后的1927年初,澳大拉西亚的总人口已经上升到3247万人,人口净增长超过271万人。

这样的人口增长数据已经十分夸张,甚至放眼全世界也绝对能够名列前茅。

也正因为这样的人口增长规模,让澳大拉西亚的总人口一跃提升到3250万左右,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人口几百万的小国家了。

而澳大拉西亚的死亡人口大约25.1万人,这也代表着人口总增长数字已经接近300万。

这296.1万人的总人口增长中,本土新生儿人口贡献了不到六分之一,大约43.2万人。

剩下的接近253万全部都是来自欧洲和美洲的移民,这也能看出经济危机对于这些国家的影响了。

这253万移民再细化分类,英裔移民高达147万人,其中37%来自美国,55%来自英国,剩下的不到8%来自于其他地区。

在这之后,俄国移民数量高达43.2万人,超过九成的俄国移民都来自沙皇俄国。

剩下的移民中还有将近10%,也就是24.7万人是美国移民。并不代表着美国前来澳大拉西亚的人就少了。

实际上,这些人已经能算是美国本土人,他们的祖先虽然也是英国或者其他国家的移民,但经过几十上百年的发展,已经都能被统称为美国人了。

大量英国裔移民的加入,不仅让澳大拉西亚的人口实现了暴增,还让英国裔移民的比例仍然高居59%以上,算是一个比较良好的水平线。

就是不知道鲍德温首相会怎么想了,澳大拉西亚确实向英国大量出售了成本价的粮食和肉类,但英国也损失了80多万的人口,相比较之下澳大拉西亚还是赚的。

这还只是因为移民行动只持续了四个月的原因。接下来的一年对英国政府来说更加难熬,因为他们无法阻止失业的英国人前来澳大拉西亚,更无法阻止资本家因为赚不到钱,将大量的食物和牛奶倾倒在河流或者湖泊。

这还造成了一个奇观,伦敦郊外的一个小湖泊本来是风景优美的景点,但被资本家大量倾倒牛奶之后,湖水已经有了牛奶的味道。

漫步在湖泊旁边除了能够清楚的闻到一股奶香味之外,还能闻到湖泊中已经发霉腐烂的食物的恶臭。

当然,如果眼神好一些的话,其实还能看到湖泊中飘荡的几具尸体。

这些人闻到了湖泊中的奶香味,看到了湖泊中的食物,以为自己终于不会饿死了,不要命一般扑向湖泊中央。

但资本家不会让他们得逞,这些难民的结局也只有一个,被迫溺亡在这个已经变成奶白色的湖泊。

人口暴涨带来的最大的好消息,其实是澳大拉西亚的各项基础建设再也不缺人手了。

253万的移民创造了近百万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立即进入了澳大拉西亚的基础建设行业,也让失业人数一直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铁路和公路建设以及其他的基础建设正因为这些劳动力的不断涌入,进度变得快了许多,国家的发展也蒸蒸日上,完全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因为这次经济危机普遍大幅下跌的现状下,澳大拉西亚的经济反而维持在了原有的规模,既没有下降也没有增长。

其实这也正常,虽然因为经济危机导致进出口都经历了缩减,但动工的大规模基础建设又让经济迎来了增长。

一增一减之下,经济反而保持了均衡。不过这在经济危机中也相当不容易了,毕竟各国经济下跌的幅度都很大,能保持均衡已经是独一无二了。

但财政收支的变化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出口规模的大量缩减,导致1926年澳大拉西亚的财政总收入也迎来了减少。

之前的纳税大头本茨汽车厂在去年的缴税额只有不到200万澳元,相较于前年的数据下降了超过70%。

这也让澳大拉西亚的财政总收入重新跌回两亿澳元以下,甚至只有1.801亿澳元。

而财政总支出却迎来大幅度增加。无论是各项基础建设还是海军的扩建计划,每一项都是吞金巨兽,付出的财政预算也非常高昂。

1926年,澳大拉西亚的财政总支出高达 2.939亿澳元,年财政亏损高达1.138亿澳元。

虽然财政亏损是比较大的,但也正是这些基础建设才保证了澳大拉西亚的经济稳定在现有的水平。

同时,这些基础建设也让新的移民获得了足够的收入,这也是澳大拉西亚吸引外来移民的关键。

按照政府目前所拥有的资金来算,每年一亿多澳元的亏损,大约能让目前的政府支撑三年左右。

再多的话就要靠其他的手段了,比如发行国债,或者印刷更多的货币等等。

虽然这样做会让货币贬值,但总比国家拿不出钱来进行基础建设好得多。

也就是澳大拉西亚在这20多年的发展中经济有了相当的提升,要不然,每年一亿多澳元的财政亏损,可不是多少国家能够承受得了的。

好在阿瑟的王室财团也能作为保底,必要时可以借贷给政府渡过难关。

这也是阿瑟拥有高收入的好处,王室借贷给政府的行为也能提高民众的好感度,毕竟一个愿意将自己的钱拿出来给政府用的君主也并不多见

3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继续日万,已更62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