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七百二十章:八年建设,启动!(感谢月票,加更!)

运河的各项修建工作确定完毕之后,接下来最紧要的问题,就是运河修建的工人从哪来?

德国的基尔运河修建的时候动用了将近9万名工人,艾尔湖运河只会动用的更多。

如果将整段艾尔湖运河分成三段一同建造的话,好消息是可以成倍的缩短修建的时间,坏消息是需要更多的工人。

对于这些工人的来源,阿瑟早已经有了基础的计划。目前刚刚灭亡的美国其实有着大量的失业工人,这些工人不仅是优质的移民来源,同样也能作为艾尔湖运河建造计划中的劳力。

通过建造艾尔湖运河,可以大量的从美国东部吸引失业人口,并且从中挑选出适合移民的,让他们拖家带口的前来澳大拉西亚。

艾尔湖运河建造预计要动用15万名工人,这也代表着15万户家庭将会来到澳大拉西亚。

哪怕每户家庭只有3到4人,15万户家庭也代表着超过50万人的移民。

鉴于阿瑟对移民所要求的精挑细选,这15万户家庭肯定是经过选拔的,并且优先选择英国裔移民。

等到运河建造完毕,他们也就可以定居在运河周边,为将来开发大自流盆地做好准备了。

当然,这些只是为运河的挖掘准备的工人。运河配套的相关设施,还有着其他的建筑公司去做。

总的来说,运河的工程十分庞大,哪怕将其分成三段一同建造,没有5到8年的时间也是根本不可能完工的。

而且伴随着将来船只重量和体积的发展,运河说不定还要经过新一轮的拓宽,就像德国人所建造的基尔运河那样。

不过这是后来的君主该考虑的问题,目前的艾尔湖运河根据设计规划来看,二三十年内是没有必要进行拓宽的。

艾尔湖运河只是建设计划中的其中一环。虽然十分重要,但也绝对不是建设计划的全部。

讨论完艾尔湖的建造计划之后,政府又接着启动了其他的重点建设项目,并且一次性启动了多个。

在这些重点建设项目中,交通的建设绝对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值得一提的是,交通建设中有一个比较熟悉的字眼,那就是预计在澳大利亚地区率先建设的高速公路。

当然,现在的高速公路和100年后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之前所提到的,目前的车辆在市区和郊外都是有着相应的限速的。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汽车的时速已经提高到远超于限速的水平。

但无论是在城区还是在郊外,最高的限速也只有60千米每小时,已经极大的限制了汽车的交通效率。

经过交通运输部门的讨论,城市限速暂且不动,对于郊外的限速进行了一定的修改。

当然,最大的改变还是交通运输部门所提出的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自然是专门用来进行高速行驶的道路。现在的高速公路没有后世那么复杂,就是尽量铺平并且更加广阔的道路。

澳大拉西亚的第一批高速公路将会优先在澳大利亚地区建造,并且尽可能建设成环岛高速公路,增加汽车通行的效率。

高速公路目前预计限速将会被提高到90千米每小时,部分特别平坦的地区将会提高到100千米每小时,这也差不多是目前汽车所能支持的最大速度了。

至于100多千米的时速,目前的汽车或许能够达到,长时间保持这样夸张的速度对于目前的汽车构造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

高速公路设计的初衷是用来提高通行的效率,自然要尽可能降低汽车故障概率。

除了高速公路之外,对于铁路和普通公路的建造也是交通建造中的重要一环。

道路建设的重要性在每个时代都是相当高的,道路的建设也往往是政府所头疼的吞金巨兽。

别看这次澳大拉西亚所提出的重点建设计划十分庞大,其实大多数建设报废的资金并不多。

只有交通建设这个吞金大兽,不声不响的占据了总投资的21%,占据了整整6300万澳元的预算。

但交通建设绝对不是无用功。等到所有道路建设完工,澳大拉西亚的经济也能带动很大一截。

当然,这些道路建设也绝对不只是政府来完成。具体的道路建设将会分为主道路、支道路、普通道路和乡村道路进行招标,承包给不同的民间资本。

在众多建设中,还有一项和运河是有一定关系的,那就是在运河上修建水力发电设施的工程。

之前提到了,艾尔湖低于海平面十多米,海水会自然而然的流入艾尔湖。

如此巨大的动能自然不可能浪费,更何况还是相对于更加清洁的水力发电。

比较适合修建水电站的区域,其一是在北艾尔湖和南艾尔湖的连接处,其二就是托伦斯湖和斯潘塞湾的连接处了。

一个是大量的海水汇入艾尔湖的动能,一个是大量的海水进入托伦斯湾的动能,都能够产生大量的电力。

水电站和运河建造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建好后的水电站也将作为运河设施的一部分,让这条运河有着更大的回本概率。

林林总总的建设计划被合并为《八年计划》,就连耗资高昂的艾尔湖运河也被算在了其中。

说实话,也就是目前的澳大拉西亚能够提出如此庞大的建设了。

这样一份总耗资接近6亿澳元,建造时间接近八年的巨大工程,如果不是特别危机的时刻,其他国家是绝对不会制定的。

八年虽然改变不了一个国家,但基本能改变一届政府。也就是澳大拉西亚这样的实权君主国家,才不用担心政府的最高决策者会在八年的时间内进行更替。

这份完整的八年建造计划一经发布,立刻震惊了整个澳大拉西亚甚至全世界。

总耗资5.7亿澳元、总动用劳动力数量超过70万、涉及大大小小数十个行业、惠及整个澳大拉西亚的巨大建设计划,是国家有史以来最大的,也是耗资最多的建设。

虽然澳元相较于之前贬值了不少,但5.7亿澳元仍然是大部分国家无法想象的庞大数字。

这也直接坐实了澳大拉西亚第三列强的位置,英法澳三大国家,被并称为世界三强。

这样的舆论背后自然有着阿瑟的参与。其实真要论国家综合实力的话,澳大拉西亚明显已经不弱于法国,世界第二的宝座也有得一争。

但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的关系往往不是那么和谐的,世界第二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差一点就是世界霸主了。

这样的巨大名头还是让法国人去承担,如果不是第四列强就是岛国的话,阿瑟甚至愿意让澳大拉西亚成为第四列强。

美国灭亡之后,目前欧洲所公认的世界排名也就变成了英、法、澳、岛、俄、意、德、奥。

这样的排名是参考了人口、经济和工业等因素,再结合各国的军事实力进行综合的排名。

德国和奥地利帝国能够位居其中也不例外,毕竟两国的工业和人口都不少,保持自己的列强地位还是没问题的。

再加上一战已经过去了十多年的时间,虽然不至于让德国和奥地利摆脱各种限制,但拥有一定的外交权利还是没问题的。

目前两国都已经加入了世界联盟,这也让世界联盟真正的变成了所有列强都参与的国际性组织。

因为这次经济危机的影响,到澳大拉西亚看到了产量过剩所带来的巨大坏处。

也正因为如此,八年建设计划中对于工业方面没有太大的要求,只是预计投资一家大型钢铁厂,包括炼钢厂,焦炭厂,渣钢厂,炼铁厂,采矿厂等附属设施,预计能够提高年生铁产量75万吨,钢铁产量45万吨。

因为多了美国西海岸两个王国一个共和国,澳大拉西亚的工业产品能够销往更多的地区。

不过钢铁产量的提升也差不多就是这么多了,除非市场真的有足够的需求,否则这几年一直会保持在稳定的增长,而不会大幅度的增加。

五大湖工业区被独立出去之后,相信在短时间内会有大量的美国工业产品充斥欧洲。

这些工业制成品会有很大一部分会被用来抵债,这看起来是欧洲国家占了便宜,但实际上却危害了他们的工业发展。

不过只能说美国的工业太吸引人了。一个曾经工业第一强国所留下来的工业遗产,哪怕是大英帝国也心动不已。

澳大拉西亚的工业也要观望美国的工业情况,保持相对的稳定明显更加重要。

除了运河、交通和钢铁产量之外,八年建造计划比较强调的还有对于发电厂和电网的铺设。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力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能源之一。

澳大拉西亚作为列强之一,也是电力普及最广泛的国家之一。

澳大拉西亚目前每年的用电量都在不断的攀升,除了工厂用电之外,民用电力的不断增长也是重要原因。

为了确保发电量大于用电量,让全国范围内所有地区的民众都有足够的电力可用,建造更多的发电厂也就很有必要了。

毕竟澳大拉西亚完全不缺煤矿,目前主流的火力发电厂,对于澳大拉西亚来说只需要担心环境污染的问题。

也正因为环境污染,修建的发电厂肯定不能全是火力发电厂。

目前最主流的还是水力和火力发电两种,澳大拉西亚采取的方式就比较简单。

在能修建水力发电厂的地方全部修建水力发电厂,其余无法修建水力发电厂的地区就修建火力发电厂。

3200字第三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