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七百五十章:非暴力,不合作

澳洲崛起录 第七百五十章:非暴力,不合作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太平洋同盟的消息,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他地区的新闻。如果不是阿瑟关注欧洲的局势,可能连君士坦丁堡什么时候被改名都不知道。

是的,在1930年3月,土耳其共和国正式宣布将欧洲名城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改名是全体土耳其人投票后的结果,也是凯末尔坚定的实现土耳其改革的必然。

毕竟君士坦丁堡和伊斯坦布尔虽然只是名字上的不同,但对于绝大多数国民都是土耳其人的共和国来说,这座城市的命名当然要以土耳其人的想法为主。

事实证明,纵使历史会因为各种原因发生了偏差,历史的车轮仍然会修复偏差。

时间行进到1930年的3月中旬,世界范围内还是发生了几件大事的。

首先就是让英国人十分头疼的,著名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了。

这是印度人对英国残暴统治的反抗,同样也代表了印度人对自己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渴望。

所谓的非暴力不合作,并不是说不是暴力就不合作。运动的真正含义是非暴力和不合作,也就是用较为温和的方式达成自己的目的。

从1920年9月开始,大名鼎鼎的甘地就提出了著名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

其中包括:拒绝在殖民地政府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用手工制品去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

在甘地号召下,人民举行罢工、罢课、罢市、集会游行,汇成一股反英洪流。

不过第一次行动很快就超出了甘地的预料。超过2000名印度平民将22名警察和警察局一起付之一炬,这也代表着这次反抗行动已经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的范畴。

虽然甘地已经急忙制止了这样的行为,但仍然无法阻止英国人的愤怒发泄在印度人身上。

仅仅过去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提出非暴力不合作的甘地锒铛入狱,反抗英国人的行动也遭到了极其残酷的镇压。

经过这次事件之后,甘地也吸取了教训,并且提前倡议印度民众进行文明的不服从运动,不要动用暴力反抗。

早在去年,也就是经济危机较为严重的时候,印度国大等就提出了关于独立的要求,并且授权甘地领导此次运动。

主要原因是因为英国人将大部分经济危机的危害都转嫁到了印度,疯狂的剥削印度人,来维护英国本土的稳定。

这样的行为自然导致了大量印度人的不满。印度因为十分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国内大多数人口都处于吃不饱饭的状态。

仅仅1929年一年,饿死的印度人至少高达数百万人,乡村之间草草埋葬的印度人和潦草的坟墓随处可见。

作为对英国人的反抗,甘地在进入1930年之后,正式向印度总督提出了11点要求。

其中包括尊重印度人的权力,授予印度人民自治权,对印度人进行救济,并且停止剥削等等。

这样的条件印度总督自然不会拒绝。在英国人看来,印度只是自己的一个殖民地,印度人又有什么资格来反抗自己的统治呢?

英国统治印度这段时间,屠杀的印度人没有上千万也有数百万了,根本不会在乎这些印度人的死活。

反正印度啥都不多,就是人口多。死个几百万人也不是什么问题,凭借着印度高额的出生率,很快就能将人口的空缺填补。

被印度总督坚定的拒绝之后,甘地决定以破坏食盐专营法为开始,进行坚定的反抗英国的行动。

从二月份中旬开始,甘地率领78名信徒,从印度阿莫达巴德出发,前往印度西海岸,整个路程预计徒步426公里。

凭借着甘地在印度的高额声望,沿路很快有大量的民众随行,仿佛一场无声的游行。

在印度时间3月22日的时候,甘地率领大量的民众抵达了丹迪海滨,并且亲自动手煮出了海盐,持续了三周的时间。

这一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事件,被印度人称作食盐进军。

如此挑衅英国人权威的行动,自然不会被英国殖民政府容许。

1930年4月,英国殖民政府开始对此次无声游行进行大量镇压,包括但不限于开枪射击,投掷手雷,甚至用重机枪扫射等等。

仅仅几天的时间,随行甘地的数千名印度民众就被屠杀殆尽,甘地本人也被英国殖民政府逮捕。

这次屠杀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瞬间引起整个印度的不满和愤怒。

英国人对印度的冷漠和歧视几乎已经摆在眼前,这种对人民的漠视,让印度人纷纷参与反抗英国人的行动。

从这时开始,这场原本较为文明的不服从运动,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涉及整个印度的独立革命。

印度爆发混乱之后,英国人也顾不得在世界范围内维持平衡政策了。

自己的核心地区都出现了如此重大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的话,大英帝国的根本都会受到动摇。

为了镇压印度的独立革命,英国人调集了一部分本土舰队前往印度,并且对叛乱比较严重的城市宣布军事戒严。

除此之外,英国邀请澳大拉西亚参加会议,试图重新构建英国澳大拉西亚同盟。

印度革命的消息很快传向了全世界,阿瑟对此也表达了密切的关注。

接收到来自英国人的邀请之后,劳尔首相很快求见阿瑟,询问是否赴约前往英国参加会议。

会议肯定是要参加的,不管最终澳大拉西亚会不会帮助英国,都不会改变阿瑟参加这场会议的想法。

毕竟此时的澳大拉西亚和英国还没有割裂,至少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给两国的民众看的。

哪怕是为了英国每年数量众多的移民,阿瑟都得做好表面功夫,让英国人对澳大拉西亚保持信赖和好感。

印度的混乱最高兴的国家毫无疑问就是法国了。这不仅代表着法国在和英国的竞争中可以松一口气,甚至法国还能参与印度的革命,给这个古老的殖民帝国沉重一击。

当然,法国人也没有那么极端。虽然这么做可能会让英国人损失惨重,但绝对不至于危害到大英帝国的统治地位。

只要皇家舰队的实力还在,英国仍然是那个让人望而生畏的庞大帝国。

法国明显没有和英国开战的打算,自然也不会在英国人的底线上反复践踏。

但这不代表法国人就没有任何行动了。

1930年4月,法国政府正式邀请奥地利帝国、西班牙和波兰共和国对自己进行外交访问,大有组建新的反英同盟的趋势。

而在几乎同一时间,澳大拉西亚政府派出的代表队也乘坐运输机,加急前往英国伦敦参加会议。

在同一个月份召开的两场不同国家参与的会议,也被欧洲媒体称作新的同盟国和协约国会议,标志着英法逐渐走向对立。

而在欧洲人注意不到的角落,意大利和德国,此时正在进行着截然不同的动作。

先说意大利,这是一个政变已久的国家。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已经建立了长时间的独裁统治,也组建了效忠自己的军队,直接把控了意大利的政权。

墨索里尼先后架空了王权和议会,这也让意大利国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傀儡。

是的,此时的意大利仍然是君主制,意大利国家的全称也是君主制的意大利王国。

意大利正在策划的事情,其实也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事件,那就是和埃塞俄比亚的战争。

当然,此时的埃塞俄比亚正式的名称叫做阿比西尼亚帝国。

其实早在30多年前,意大利就悍然发动了对阿比西尼亚帝国的入侵。

不过当时的战果也人尽皆知,作为列强的意大利王国很快溃败,连非洲土著国家埃塞俄比亚都打不过。

当时的意大利军队一共出动了1.7万人,死伤超过1.1万人,还有超过4000人被俘虏。

这样的伤亡和被俘虏比例是十分夸张的。反观阿比西尼亚帝国,也就是埃塞俄比亚这边,伤亡人数大约1万人到1.5万人,和意大利军队保持几乎相同的水平。

这场战争带给世界的震撼是毫无疑问的。当然,是世界各国震撼于意大利军队实力的软弱。

当时意大利军队已经装备了各种先进的武器,埃塞俄比亚那边全部是落后的兵器。

武器装备差距如此悬殊,按理来说应该是一场顺水推舟般的屠杀。

但没想到,意大利军队的发挥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说是侮辱了列强两个字。

也是从这个事件开始,包括之后的一战和二战,意大利军队在世界列强眼中一直都是笑柄,也是残酷的一战和二战中为数不多的笑料。

也为此诞生了所谓的,意大利军队是自己的盟友会拖累自己,是敌人的盟友会加快自己的进攻的笑话。

用德国铁血首相比斯麦一句著名的话来形容意大利:“他们带着满嘴蛀牙又有极大的胃口来到非洲大陆,但老掉牙般的牙齿是注定啃不动骨头的。”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