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七百五十五章:新型雷达

澳洲崛起录 第七百五十五章:新型雷达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二天一早,阿瑟就决定前往艾尔湖运河建设地,亲眼看看政府十分重视的艾尔湖运河建设到了哪里。

因为是从阿德莱德出发的,阿瑟也就正好自南向北,看看艾尔湖运河的全程。

顺着弗林德斯岭一直北上,很快就抵达了斯潘塞湾的最内部,也正是艾尔胡运河南部运河的建设起始点。

运河并不是直接从斯潘塞湾开始挖的,而是间隔了几百米的路程。

毕竟在运河没有彻底开通之前,河水如果抢先进入运河,会对运河的挖掘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甚至是巨大的伤亡。

很快,阿瑟就看到了运河的具体样貌。因为动用的工人比较多,运河的实际建造进度还是很快的。

相当于三段运河同时开始建造的情况下,目前也才一年半多一点点的时间,整个运河已经建造了超过30公里,接近运河建设计划的三分之一。

这其实也代表着,如果接下来运河的建设仍然顺利,可以在三年内,也就是1933年中旬将整段运河完工。

这样来算,完全能赶在二战爆发之前将运河完工,并且让其展现出一定的作用。

无论是加强海运还是改善大自流盆地的地理环境,对于阿瑟和澳大拉西亚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行程的最后一段,是观看已经完工的北艾尔湖和南艾尔湖之间的运河。

因为这段运河只有不到十公里的长度,很早就已经修建完成,静静等待着来自印度洋和斯潘塞湾的海水灌入。

如果顺利的话,涌入艾尔湖的河水,甚至能够反灌到大自流盆地的一些河流,甚至向西湿润已经变成沙漠的土地。

运河和艾尔湖也将成为一道坚固的防线,将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阻挡在运河以西,确保东部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见艾尔湖运河建造的还算不错,阿瑟也就没有太多的担忧了,决定返回圣阿瑟堡,继续主持国内的事务。

说实在的,虽然国家能够靠自己运转,但终究还是要阿瑟时不时的盯着,以及处理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

一旦阿瑟对某方面有些松懈,下面的官员会更加松懈,甚至直接将某些事情从发展计划中移除。

这也是阿瑟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对一些地区进行视察的原因。阿瑟的亲自到来,能让那些官员感受到重视,让他们兢兢业业的完成手中的任务。

来的时候是乘坐汽车,回去的时候阿瑟就没有乘坐汽车的打算了。

说实在的,乘坐汽车还是太浪费时间了。而且,坐汽车还没有坐火车舒服,纯粹是为了体验高速公路的建设成果罢了。

这次返回圣阿瑟堡,阿瑟就选择了目前最先进的交通方式,也正是被炒的火热的飞机。

说起来,三种运输机的出售到现在为止也过去了很长时间了。就目前所取得的成果来看,三种运输机所面对的客户并不相同,但销售成绩还都算不错。

正因为大量的飞行,其实目前飞机的安全性已经有了一定的把握。

只要按照程序进行,在起飞前后都对飞机进行比较细致的检查,起飞过程中就不会出现问题。

阿瑟也感受了一下现代飞机的速度,不得不承认,速度确实还是挺快的。

从运河到阿德莱德,差不多有200公里的路程。从阿德莱德到圣阿瑟堡,仍然还有接近600公里的路程。

加起来差不多800公里,坐火车也得接近九个小时才行。但如果是乘坐飞机的话,算上坐飞机前后所需要的时间,也不过只花费了三个小时就抵达了圣阿瑟堡。

至于阿瑟出行所乘坐的汽车,它将跟随着整个车队返回圣阿瑟堡,预计明天也能够到达王宫。

刚回到王宫,阿瑟就接收到了来农业部门的紧急汇报。

当然,农业部门汇报的情况并非是澳大拉西亚国内,而是亚洲刚刚发生的一场灾难。

这场灾难至少导致数千万人受,饿死的民众更是不在少数。

农业部门汇报给阿瑟的目的,也正是为了向受灾地区大量出口粮,将积攒的比较久的粮食全部换成资源和资金。

这其实是正常现象。之前也提到过,无论什么时候,粮食永远都是稀缺的物资。

这种天灾根本无法预料,最多只能尽量避免伤亡。对于财产和各种资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也是根本无法挽回的。

其实早在澳大拉西亚行动之前,就有很多国家已经付出了行动,运输了大量的粮食前往亚洲。

他们纷纷将原本的粮价翻3到4倍,出售给亚洲的大粮商。然后那些大粮商将自己收购的粮食再翻几倍,卖给那些已经变成灾民的平民。

为了彰显自己的仁义,再加上良心方面确实过不去,阿瑟还是决定以自己的名义捐赠一万吨粮食给亚洲。

至于售卖粮食的事情,阿瑟也不可能违背自己和国内大量农业工作者的利益。

以澳大拉西亚的利益为重,这是目前阿瑟必须要做的选择。

不再关注这个坏消息之后,阿瑟开始询问其岛国最近的动作。

自从太平洋同盟成立之后,岛国人的行动也变得愈发迅速。岛国人深切的明白,光靠消耗,它是根本比不过太平洋同盟的。

特别是岛国的盟友美国被分裂之后,岛国在外交方面已经孤立无援。

但这又不得不提到英国人那狗屎的平衡政策了。澳大拉西亚在太平洋失去对手之后,英国人已经有了再次扶持岛国的想法。

如果不是印度爆发的革命吸引了英国人的注意,恐怕岛国和英国早就开展了新的合作。

想到这,阿瑟越发觉得英国人必须在二战中被消耗大量的有生力量了。

如果英国人仍然保存着实力,那么英国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搅屎棍,世界局势也不会安宁。

还别说,美国人或许就是继承了英国人这一点。美国人成为世界霸主之后,世界局势仍然混乱,美国所到之处全部都是一片烂摊子。

也不能怪阿瑟对英国太过残酷,实在是英国人的平衡政策有些让人心烦。

不管澳大拉西亚的想法如何,只要澳大拉西亚逐渐强大起来,英国人就必须得给澳大拉西亚找一个竞争对手。

二战之所以爆发,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英国人的平衡政策,想让德国人拥有对抗法国的实力。

没想到,当时的德国想的根本不是对抗法国,而是通过战争直接消灭英法,实现整个欧洲的德国霸权。

坏消息过去没多久,阿瑟就收到了一条好消息。这条消息来自特斯拉的雷达实验室。

经过了数年的研究和改进,在1930年6月1日,特斯拉终于拿出了澳大拉西亚的第二代雷达,代号为R2雷达。

早在之前,第一代雷达就已经问世,并且经过测试之后得到了海军的热烈欢迎。

但问题是,当时的雷达技术还比较简陋,能够侦测的范围也只有24公里左右。

24公里对于飞机和军舰来说都是很短的距离,对于战争所起到的作用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也正是在那次之后,阿瑟索提出了对空,对地和对舰雷达,并且命令特斯拉对于这三种雷达进行详细的研究。

而目前所得出来的R2雷达,也正是具备三种体系的,可以自由装备在飞机军舰和地面的远距离雷达。

光是看看特斯拉提交给阿瑟的数据报告,阿瑟就有些迫不及待的看到最新一代雷达的真面目了。

因为在雷达的探测距离上,相较于第一代雷达探测距离24公里来说,第二代雷达差不多翻了两倍,探测距离已经能够达到45公里。

可不要小看这45公里的探测距离。对于军舰来说,45公里的距离需要航行超过一个小时,甚至慢一点的话需要两个小时。

这一两个小时完全足够海军进行反应,做好相应的战斗阵型,静静等待着敌人的军队。

对于飞机来说,45公里就不是那么遥远的距离了。但45公里也需要飞行十多分钟,在这段时间里,澳大拉西亚的飞机进行紧急准备,并且起飞完全没有问题。

这还是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如果是两个国家的空军意外碰面,雷达所能探测的45公里就变得十分重要。

在敌人的雷达还没有探测到时,自己这边就已经清楚了敌人的方位和数量,还能做好相应的准备,这相当于开了全图透视,基本上就是稳赢。

当然,三种雷达的大小不同,所能够探测的距离还是有着一定的区别的。

探测的最远的其实是安装在地面的雷达,最高能够探测到56公里左右范围。

45公里就是军舰所能装备的海军雷达的正常水平,这一范围已经远远超过战列舰的攻击范围了,对战列舰的提升毫无疑问是巨大的。

而安装在飞机上的雷达,因为是小规模雷达的原因,探测的距离自然也进行了大幅度的缩减。

根据特斯拉所提供的汇报,飞机上所装载的雷达所能够探测的距离只有30公里左右,最多也不会超过32公里。

但不管怎么说,30到32公里的探测距离对飞机来说也完全足够了。

阿瑟不确保敌人会不会拥有雷达这样的技术,但敌人的雷达技术最多也只是和澳大拉西亚位于同一水平。

毕竟是自己付出了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才研究出来的技术,阿瑟对于包括特斯拉在内的诸多专家的能力还是十分信任的。

当然,王室每年所花的研究资金,也让阿瑟对于雷达这样的技术有着充分的自信。

32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