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七百七十六章:海军军备竞赛

澳洲崛起录 第七百七十六章:海军军备竞赛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随着时间进入1931年的3月中旬,列强们纷纷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那就是是否续约海军限制条约。

不得不承认,海军限制条约对于世界和平还是很有帮助的。

在海军限制条约的约束之下,各国在军费的投入至少减少了30%,也避免了各国因为海军扩张导致的竞争。

但问题是,这份所谓的海军限制条约对每一个国家并非同样公平。

当时所约定的各国海军比例,为60:55:35:35:30:17.5。

美国灭亡之后,美国的海军规模限制就不再对美国分裂出的小国家生效了。

毕竟那些小国家体量都不太够,经济也不可能撑得起一支庞大的舰队。

这么一来,这份海军限制条约也就变成了对目前比较强大的几个国家,也就是英国、法国、澳大拉西亚、岛国和意大利的限制。

英国人占据最多的份额,并且几乎是第二和第三的总和,自然不会反对这份条约。

但其他国家就未必了。

首先是法国。在美国灭亡之后,法国人就在澳大拉西亚的推动之下坐稳了世界第二的宝座。

不管其他国家怎么想,法国人对这样的说法深信不疑,并且时不时就以世界第二强国自居。

对法国人来说,自己身为世界第二强国,海军份额落后英国可以接受,但只有英国人的一半多一点就无法接受了。

不过法国人也没想着撕毁这份条约,而是趁着条约续约的时间,趁机提高自己的海军规模。

平时这样的要求其实也没什么,最多就是英法之间互相扯扯皮,最后互相达成妥协。

但法国人偏偏碰上了想要撕毁条约的岛国人。

岛国的海军规模限制在30万吨,比法国和澳大拉西亚落后5万吨。

虽然目前已经是世界第四,但对于野心勃勃的岛国人来说,这样的海军规模太少。

从岛国人建造的战列舰就能看出岛国人的野心。他们吨位最大的战列舰已经超过4万吨,30万吨的海军规模甚至还不足八艘战列舰的吨位。

相较于法国人只想提高自己的海军规模限制,岛国人更想直接撕毁这份条约,肆无忌惮的发展自己的海军。

如果是在平时,岛国人在英法的监督下是没有这个胆量的。

但现在对这份条约有想法的并不止岛国。法国人要求修改条约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般,直接让海军限制条约的续约陷入了僵持。

在法国人表达了自己的要求之后,岛国和意大利也表示之前签订的条约有许多问题。

法国人要求将自己的海军规模限制提高到45万吨,岛国人也要求将自己的海军规模保持在和法国人相同的水平线,也就是45万吨左右。

意大利要求将自己的海军规模翻倍,提高到和澳大拉西亚相同的水平,35万吨左右。

这也代表着海军限制条约必须要经历大改,才能满足这些国家的想法。

问题是,英国人会同意吗?澳大拉西亚会同意吗?

明显不会。法国人的要求会极大地缩小英国和法国的海军规模差距,这是英国人不愿意看到的。

而对于澳大拉西亚来说,法国和岛国的海军规模一跃超到自己前面,就连意大利这样的国家都能和自己保持同等水平,这根本是无法接受的。

再加上阿瑟本来就想拒绝续签海军限制条约,这也基本让海军限制条约的续签走向失败。

1931年3月21日,随着关于海军限制条约的第三次续签谈判失败,各国也不得不宣布暂时停止关于海军限制条约的谈判。

既然一直谈判不出个结果,那么最好的结果就是各国私下达成妥协,然后在大家都能接受的范围内,重新签署一份海军限制条约。

但事情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海军限制条约的签订时间是1921年,时效为10年,有效期正好到1931年。

在各国都没有续签这份条约之前,海军限制条约理论上对各国在1931年之后的造舰计划是没有任何限制的。

本着这样的想法,岛国人决定钻空子,在新的条约还没有签订之前,为自己修建两艘超大型战列舰。

但让岛国人没想到的是,自己的一举一动早已经被澳大拉西亚严密监督。

阿瑟的目的很简单。其一就是让岛国成为率先撕破条约的那个国家。

虽然可能很多国家都有想法,但首先行动的那个国家一定会被英国人针对。

对阿瑟来说,让岛国人成为那个率先行动的国家,对自己肯定是有好处的。

其次,让岛国人来把这滩水搅混,对澳大拉西亚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海军军备竞赛往往也代表着陆军军备竞赛。这也代表着水一旦被搅混了,各国就要开始大量投入到军备中。

英国和法国的实力如果能再强大一点,他们在将来面对德国时也会更有优势。

过多的投入还能消耗英国和法国的潜力,确保英国和法国会在与德国的战争中拼个两败俱伤。

岛国偷偷建造超大型战列舰的消息一被曝光,立即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让各国没有想到的是,率先撕破条约的居然不是排名世界第二的法国,而是位居世界第四的岛国。

但谁先撕破海军限制条约已经无所谓了。岛国的超级无畏舰计划一经泄露,法国人立即表示更改1932年的造舰计划,在其中加入两艘超级无畏舰。

岛国和法国的行动英国人自然不会接受。为了保证自己的海军优势,英国也纷纷修改自己的造舰计划。

再加上浑水摸鱼的意大利,这滩水确实已经被阿瑟搅浑了。

眼见自己的行动已经瞒不住,岛国也就不再装了。1931年3月27日,岛国对外公布了1932年开始的造舰计划。

这轮造舰计划还是比较庞大的。岛国将在五年的时间内建造三艘超级无畏舰,两艘航母,四艘战列巡洋舰作为主力军舰,还有大大小小加起来数十艘中小型军舰,极大程度的扩充岛国海军的规模。

其实从岛国的造舰计划就能够看出,岛国海军的假想敌人已经变成澳大拉西亚。

如果岛国人能够完成自己的造舰计划,他们的海军规模将略微超过澳大拉西亚,成为太平洋沿岸海军最强大的国家。

这对岛国称霸太平洋是很有帮助的,他们的野心也正是打败澳大拉西亚,成为新的太平洋霸主。

为了完成这份野心,岛国在海军方面的投入可不小。对于这个土地面积狭隘,矿产资源贫瘠的国家来说,这么一大笔投入,对国家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岛国人的造舰计划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得欧洲列强纷纷更改自己的造舰计划应对。

让人没想到的是,反应最大的不是英国人,而是法国人。

法国人时刻坚守着自己世界第二的地位,认为在海军吨位方面不能让岛国超过自己。

为了维持自己的面子,法国人也公布了自1932年开始的为期五年的造舰计划。

其中,法国预计建造两艘超级无畏舰,一艘航空母舰,三艘战列巡洋舰和24艘潜艇。

这份海军建造计划能够让法国的主力战舰数量稳稳位居世界第二,无论是从实力的角度还是从面子的角度,都比较符合法国人的预期。

虽然英国人一开始没有打算参与海军军备竞争,但岛国和法国疯狂造军舰的态度还是让英国人感到了危机。

虽然目前英国人的海军很有优势,但优势迟早会被岛国和法国弥补。

想要维持皇家海军的强大,持续在海军方面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经过百般思考,英国人也公布了自己自1932年开始的造舰计划。

相较于法国和岛国的小打小闹,英国人的这份造舰计划就更加疯狂。

英国人预计在五年的时间内,建造五艘超大型无畏舰,两艘航母,四艘战列巡洋舰,12艘潜艇和数十艘中小型军舰。

在要建造的主力战舰数量方面,英国人要建造的数量几乎是岛国和法国加起来的总和,也证明了英国人想要保持海军优势的坚定态度。

其实在这方面,英国人还是很有底气的。毕竟英国人控制了美国最精华的地区,也就是美国东海岸。

凭借着美国东海岸每年带给英国的收入,这笔海军的投入对英国人来说也就洒洒水而已。

随着各国纷纷加入海军军备竞赛,欧洲的局势也变得愈加混乱。

之前也说过,海军军备竞赛往往也象征着陆军军备竞赛。

果不其然。在各国纷纷进入海军军备竞赛之后,意大利率先宣布对陆军扩军。

其实意大利自墨索里尼统治时期以来,陆军已经扩编过好多次了。

目前意大利的陆军规模已经超过50万,是欧洲大陆仅次于俄国和法国的陆军大国。

但很明显,50万的军队根本不能满足墨索里尼的野心。特别是经过海军军备竞赛的刺激,墨索里尼直接宣布将意大利军队规模扩张到70万,并且也拿出了一份海军建造计划。

刚刚吞并了阿比西尼亚帝国的意大利,此时在军事方面的投入也是有不小的信心的。

毕竟多了一个庞大的殖民地,对意大利来说就是多了一个能够产生收入的聚宝盆。

值得一提的是,军备竞赛开始之后,有一个国家对于各国在军费方面的投入十分羡慕。

这个国家就是德国。

相较于能够自行决定军费投入的国家,德国在这方面就比较难受了。

陆军规模被死死的限制在15万人,在海军方面还不允许拥有大型军舰,这就代表着德国的军费根本不可能上升一个台阶。

但这也难不倒自作聪明的希特勒。

既然明面上的德**队无法扩张,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扩张自己的私人军队,也就是已经更名为党卫军的冲锋队。

目前德国官方的军队有15万,其中德意志帝国的陆军人数只有不到七万人。

与之相比,希特勒的党卫军已经扩张到20万人,并且个个都是忠诚于希特勒的私人军队。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希特勒愿意,他的私人军队可以随时掌控整个国家。

包括各邦国手中控制的八万军队,根本不可能是希特勒私人军队的对手。

毕竟在数量方面已经有了极大的差距,武器装备方面又有着极大的限制,这也决定了目前德**队的战斗力是有限的。

如果说在陆军方面还能通过扩充党卫军的方式实现另类扩张,那么在海军方面,希特勒暂时就没有任何办法了。

英法对德国海军限制的还是比较严格的。不管希特勒用怎样的方式,都无法瞒过英法独自建造海军。

而且,目前德国的财政情况也并不支持让希特勒大肆建造海军。

如果不是通过各种排油行动(非错字)为政府缴获了大量的资产和货币,恐怕德国政府早就可以宣布破产了。

如果非要评选一个还没有走出经济危机的国家,那么一定是经济陷入崩溃状态的德国。

好消息是,在希特勒上任之后,德国的经济是有好转的。

虽然德国经济的崩溃并不全怪犹太人,但犹太人绝对是有责任的。

大量发放高利贷的犹太人被斩草除根,所缴获的资金一部分还给了受害的德国人,还有一部分直接转移到政府的财政之中,缓解了德国政府的财政压力。

这就不得不赞叹犹太人的富有。虽然德国民众从一战后日子就不太好,甚至大部分德国民众连吃饱饭的权利都没有。

但这不代表德国的犹太人不富有。虽然排油行动到现在为止也才进行了小半年的时间,但为德国政府创造的财政收入,可不比一些大工程差。

希特勒的私人军队能够扩张到20万人,除了德国民众对于希特勒十分信任之外,大量来自犹太人的财产也是非常重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希特勒用缴获自油太人的资产大量扩充自己的军队,然后再用自己的军队疯狂屠杀和压榨油太人。只能说是一报还一报,犹太人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无辜。

4000字更新送上,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