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八百七十八章:敦刻尔克大撤退

澳洲崛起录 第八百七十八章:敦刻尔克大撤退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此时的德国可谓意气风发,在这场超级大战中已经掌握了主动权。

掌控了比利时全境之后,德国一方面分兵进攻荷兰和卢森堡,一方面试图孤军深入亚眠,包围在里尔和科特赖克西部的英法比军队。

根据资料,停留在这些地区的三**队至少也有40万,其中还包括15万英**队和20万法**队。

如果能够全包围并且吃下这些军队,德国对法国的进攻也将容易很多,英法的兵力也将损失相当一部分。

不过,英法自然也明白被包围之后的灾难。早在科特赖克被围攻之时,英法联合作战指挥部就已经进行了紧急会议,并且确定了法比边境40万军队的撤离地点,那就是法国最北部的港口敦刻尔克。

说起敦刻尔克,这座港口城市的地理位置在法比边境还是比较重要的。

作为法国最北部的城市,敦刻尔克实际上,已经位于整个比利时的大后方,也是比利时境内英法联军最佳的撤离地点。

为什么停止进攻呢?这对于英国和法国来说是一个未知的谜题。

戈林的依据是什么呢?

也正因为这样,哪怕明知道里尔已经岌岌可危,甚至只需要几天的时间就能够攻破里尔,古德里安仍然选择了停止进攻,等待着首相的进一步命令。

进攻一开始,德**队的攻势是非常顺利的。

在正面战场上,里尔的法**队已经无法抵抗德**队的进攻。如何在短时间内将30多万的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退,已经成了英国和法国最大的难题。

虽然应盟友法国的请求,向法国和比利时地区运输了超过25万军队。

虽然和滞留在法比边境的英法联军相比只是很小的数字,但第一天撤退计划的顺利成功,也让英国和法国看到了希望。

德国首相这样的选择,其实也说不得谁对谁错。

德国空军司令戈林此时十分愤怒。他当时对首相夸下了海口,信誓旦旦的表示只用空军就能够完成对敦刻尔克的进攻,消灭这40万的英法联军。

岛国的资源自身就很贫瘠,再加上相距万里之遥的原因,自然不可能在物资方面给予德国帮助。

装甲部队的停止前进和步兵的失败,给敦刻尔克撤退创造了足够的机会。

但英国战时内阁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被攻破的当天,就已经紧急举行了会议,并且制定了关于快速撤出在比利时境内的英**队的计划。

德国出动了大量的空军对敦刻尔克进行了空袭,并且还轰炸了里尔驻军。

第二天,里尔驻军对德**队展开了更猛烈的进攻。

德**队继续对英法联军发动进攻,试图将英法联军消灭在法国境内。

7月10日,反应过来的德国空军和英法空军在敦刻尔克天空展开了激烈的交战。

毕竟德国从底蕴和国力方面来看,完全没有实力和英法拼消耗。

在愤怒的空军元帅戈林的命令下,德国空军几乎倾巢而出,出动了超过1800架飞机,和英法联军所组成的1500架飞机展开了激烈的交战。

那些装甲部队的消耗,任何数字的跳动都让德国政府感到心痛。

敦刻尔克地势遍布沼泽和低洼,这样的地形并不适合装甲部队,这也是进攻到达法国地区就受阻的原因。

但这样的地形对空军没有影响,空军可以继续对敦刻尔克以及里尔一线的英法军队造成威胁,并且帮助陆军占领这些地区。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有方法能够节省一部分物资消耗,并且保存装甲部队的实力,那么自然会引起德国政府的重视。

如果说德国连续击败波兰和奥地利帝国只是让英国人看到了德国陆军的强大,那么德国在正面战场包围并且歼灭了十多万法**队,就让英国人看到了前期战争的艰巨和困难。

根据这份计划,英国政府将在一周的时间内调动超过800艘运输船只。

按照大部分比利时军队的作战能力和态度来看,这场撤退也只会失败。

精锐的德国装甲军队让英法根本无力抵抗,就连法**队精心在里尔部署的防线也功亏一篑。

这也让法**队找到了机会。

但若将视角放回德国国内,也就明白了德国首相下达这样的命令的缘由。

从大局考虑,虽然此时德**队形势一片大好,但对于武器装备的消耗却是空前的。

但在7月1日的进攻中,德国将军古德里安所率领的装甲部队并没有配合步兵的行动。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指望着比利时军队殿后,相当于将敦刻尔克撤退的胜利希望交给了比利时。

对于这场大撤退,英国内部其实早有准备。

但这也代表着英国的撤离行动暴露。防线内的英法联军大幅度减少,德**队自然也感觉到了不对劲。

7月9日,凭借着大雾,全天共撤离了接近5.7万人,创造了新的撤离记录。

到了夏天,敦刻尔克地区的空气湿度比较大。较高的湿度产生了朦胧的大雾,不仅笼罩了整个海滩,也笼罩了这座并不大的港口城市。

但现在的现实给了戈林一记响亮的耳光。英法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撤离了大半的军队,就算空军能够帮助陆军占领敦刻尔克,对英法来说也只是损失了两座没有人口的城市,军队的伤亡其实并不大。

截止7月9日,英法联军只用了10天的时间,就撤离了超过22万的部队,这样的数据已经极其夸张。

更重要的是,这里和英国城市多佛尔隔海相望,两座城市之间的直线距离只有70公里左右。

这也导致在空军的正面交战上,德国人占据了优势,取得了空战的胜利,并且击落了至少200架英法飞机,击沉了超过21艘大型船只,重创了英国至少七艘驱逐舰,让数万人直接丧生在大海。

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政府不得不面临大规模战争所带来的重大影响,以及物资全面短缺的局面。

从7月1日晚上开始,更大规模的撤退全面进行,并且在当天成功撤出了超过7500名士兵,足足是前一天的7倍。

6月29日,德**队向敦刻尔克到里尔一线发起了全面进攻。

毕竟要是计划的名称就是敦刻尔克撤退计划的话,这不就相当于将计划的主要内容全部告诉了德国人吗?

为了防备英法有可能的撤退,德国人在英吉利海峡部署了大量的水雷,并且还有着潜艇的巡航。

但所有德**队内心都清楚,因为这是来自德国政府的命令,是他们那位信任并且效忠的首相所下达的。

只要攻克了任意一座城市,英法联军撤退的计划都将破灭,这40万军队将正式进入德**队的包围圈。

但因为法国已经及时疏散了这两座城市的民众,德国的空袭对军队只造成了很小的伤亡,大部分炮弹都落在了海边或者空旷地带。

每多一艘船只,就会让在比利时境内的英**队多一分生存的希望。

本来以为这是一场硬仗,但没想到的是,德**队内部自己出现了问题。

7月5日,里尔和敦刻尔克一线的战火终于平息了少许,原因是德国人停止进攻了。

英法联军的空军为了保护舰队的撤离,实际上是在分心作战的。

当天晚上,撤离的士兵人数高达1.78万人,创造了单天撤离人数新高。

攻占比利时并且继续进攻法国的是德国B集团军群。这个集团军群拥有大量的装甲部队和步兵,以及数量足够的火炮。

如果是装甲部队,大雾的影响其实可以忽略。但偏偏此时负责协助陆军的是空军,空军是受到大雾严重影响的军队。

但德国人偏偏撤回了装甲部队,这也让整个防线的英法联军彻底松了一口气。

为了拖住德国人,并且不引起德国人的怀疑,将会有大约5万法**队留下来作为诱饵,保护更多的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回英国。

当天晚上,撤退计划继续进行。

要是全让这些军队逃了的话,恐怕戈林这德国空军司令的职位也就坐不稳了。

如果不从上帝视角来看,这样的决定其实也无可厚非。

行动的第一个晚上,英国人从敦刻尔克成功撤离了约1100人。

唯一有可能帮助到德国的就是意大利。但意大利本身的矿产资源也不丰富,德国国内的矿产物资储量甚至比意大利还要优渥。

7月1日下午,贸然展开进攻的一个德国步兵师被法国的两个步兵师和一个坦克旅包围,双方激战良久,最终以法**队的胜利告终。

如果不撤回装甲部队,虽然可能遭受更大的损失,但很有可能按照计划完成自己的攻势,并且阻止英法的军队从敦刻尔克撤退。

虽然德**队发现了英法的行动,但此时的撤离行动也接近尾声,德**队已经阻挡不了大势。

所谓的撤退计划被命名为“发电机行动”,这样命名的主要作用就是掩人耳目。

既然是首相下达的命令,德**队自然要无条件服从。

为什么德国首相要命令军队停止进攻呢?

在德国陆军形势一片大好,进攻顺风顺水的情况下,这样的命令看似非常无脑,甚至仿佛不懂军事的首相独断专行,干涉军事指挥的愚蠢命令一般。

在这样的天气,德国空军理所当然的取消了行动,也给了英国最大的机会。

这也是法**队在面临德**队之时,第一次正面击溃了德国的师级编制。

特别是装甲部队,虽然推进速度很快,但英法也不可能白白让德**队推进。

想象到首相那愤怒的眼神,戈林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连忙命令空军在敦刻尔克展开了全面进攻,阻止英法联军的撤退行动。

至少现在的敦刻尔克到里尔一线还保留着接近20万的英法联军,这些军队势必不能让他们逃离到英国。

有着这样的前提,英国对比利时战场自然不会看好。

为了尽量瞒住德国人,第三天的撤退只撤离了大约4000人,并且选择了距离最远的一条航线。

至于为什么不是英**队殿后呢?这里毕竟是法国和比利时的边界,如果大部分是英**队的话,难免会引起德国人的怀疑。

但历史就是这么巧合。偏偏此时的英法军队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甚至里尔的法国守军已经到了存亡关头,坚持不了几天了。

6月30日,代号“发电机行动”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正式开始。

一边在里尔进行了坚决抵抗,英法一边在敦刻克组织了大规模撤退。

一旦里尔陷落,不仅敦刻尔克会面临危险,就连加莱、亚眠这样的城市也会面临德军的进攻,甚至巴黎也会遭到威胁。

要知道,德国目前的盟友只有两个,就是意大利和岛国。

在德国人自己创造给英法的机会中,英法也不负众望的,平均每天撤离超过4.5万人,总共三天的时间撤离了接近14万人。

要知道,装甲部队的行动极其依靠石油。如果没有石油能源的话,再多的装甲部队也只是一堆废铁罢了。

为了挽救30多万的英法联军,牺牲5万多的法**队就很有必要了。

综合考虑之后,德国首相同意了空军司令戈林的提议,并且命令古德里安所率领的装甲部队暂时休整,将协助步兵进攻的任务交给了空军。

虽然空军也在无时无刻的轰炸着敦刻尔克,但这样的轰炸注定不可能全天保持,夜晚还是有一定的松懈时间的。

在大雾天气,空军很难顺利的完成作战计划,甚至因为大雾天气产生伤亡也是难免的事情。

在各方谋划中,德国对法国的进攻正式展开,英法的敦刻尔克撤退计划也正式进行。

好消息是,仿佛上帝都在帮助英国和法国一般。

在7月3日,敦刻尔克地区突然大雾弥漫,恶劣天气直接阻止了德国空军对敦刻尔克的轰炸,也帮助了英法在这样的天气撤离军队。

为了给敦刻尔克创造足够的机会和时间,里尔一线的法**队对德**队展开了反攻,动用一切手段和德**队纠缠在一起。

7月2日,重新接到德国政府命令的古德里安,开拔了自己的装甲部队。

当然,虽然号称有800多艘船只,但其中只有一半是正规的运输舰和军舰,剩下的都是一些民间的货轮和油轮,甚至还有木头制成的小帆船等等。

没办法,德国人也不完全是傻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首相一手提拔的空军司令戈林向首相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那就是空军接管敦刻尔克战场,撤回大部分装甲部队。

虽然万分艰难,但英法也明白守住里尔的重要性。

在德国步兵的质疑中,古德里安给出了并未接到任何来自元首的命令为由,让自己的装甲部队休息了两天。

虽然也有数千人不幸被碰运气的德国飞机轰炸产生伤亡,但相较于撤离人数来说,已经无所谓了。

这一天的撤退行动遭受了无与伦比的阻击,总共登船的4.6万名英法士兵,最终逃离到英国的不足一半,准确的来说只有2.1万人左右。

今天暂且一更,休息一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