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八百九十六章:亲德两国和新巴尔干同盟

观看完信鸽直升机试验机的具体测试之后,阿瑟对于直升机的发展还是抱有很高的期望的。

甚至在短时间内,澳大拉西亚的直升机发展都能够具备相当的作用,直升机也可以充斥到澳大拉西亚的救援和战略运输领域。

对道格拉斯公司的研究进行表扬之后,阿瑟返回了王宫。

道格拉斯近段时间还是很忙的,不仅要进行Sop-34运输机的生产,还要对其进行改进,并且还要抽出时间来研发直升机,可以说是一心三用了。

好在目前Sop-34运输机已经进入流水线生产模式,大规模生产不仅能够有效降低Sop-34运输机的成本,也能够提高飞机的建造速度。

距离琉球群岛空袭仅仅过去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澳大拉西亚的Sop-34运输机数量又多了十多架。

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等到进攻岛国本土的时候,澳大拉西亚国内所拥有的Sop-34运输机数量随随便便都能够突破数百架,一次性运输的伞兵数量也能高达数万人以上。

如果不是阿瑟并不想太早结束对岛国的战争,其实按照目前双方的科技和工业差距来看,岛国在澳大拉西亚的手中根本坚持不了太长时间。

哪怕澳大拉西亚并没有尽全力,岛国目前的局面也很糟糕。失去琉球群岛之后,澳大拉西亚空军时不时的就会骚扰岛国本土的城市,并且空袭岛国比较重要的地区。

再加上来自海军的封锁,让岛国国内目前的局势非常混乱,经济状况也十分糟糕。

根据国防部和参谋部的预测,就算澳大拉西亚不发起全面攻势,岛国国内糟糕的状况,也会让他们不得不对澳大拉西亚发动进攻。

澳大拉西亚等的也就是那种时候。岛国想要进攻,第一步就必须向澳大拉西亚海军发动袭击。

只要岛国海军出动,那就必将会是一场海军大决战。如果赢得这场海军大决战的话,岛国实际上就已经失败了。

接下来就是澳大拉西亚对岛国的各种折磨,用战争的方式和岛国慢慢消遣了。

话说回来,在战争之前的准备阶段,阿瑟感觉自己还是比较忙碌的。

但等到战争爆发之后,阿瑟反而没有那么忙碌了。

毕竟对于战事的处理,澳大拉西亚有完善的国防部,参谋部和各军司令部,阿瑟只需要统筹大局即可。

阿瑟也深知一个道理,如果对于军事指挥没有那么精通的话,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干涉各部门的调度。

这也导致阿瑟目前很是空闲,除了偶尔关心军备的生产状况和国内的经济之外,倒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锻炼威廉,阿瑟已经将他派往了波斯湾,在波斯湾经历军事锻炼。

作为从皇家军事学院毕业的军官,威廉自身的军事指挥能力还是有的,只不过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

为了锻炼威廉,阿瑟特意为他准备了一个团长的职位,并且让他参与东非战场的战争。

为什么放心让威廉参加战争呢?

首先,东非战场所面临的,是意大利和意大利的殖民地军队。无论是意大利还是意大利的殖民地军,战斗力相较于德**队来说,都只能算是马马虎虎。

在这种情况下参与战斗,威廉本身的安全还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更何况,威廉所担任的是团长的职位,也不需要冲锋在前。他只要做好自己指挥官的本职工作,率领军队完成军事任务即可。

在英法澳三国的联合之下,东非战场很快被开辟,大量的同盟**队抵达了意大利殖民地,并且对意大利殖民军队展开了猛烈的进攻。

首先被进攻的,自然是前几年意大利才拿下的阿比西尼亚帝国。

从地图上也能看出,包括阿比西尼亚帝国在内的意大利东非殖民地,距离意大利本土是比较遥远的。

意大利想要从本土前往东非殖民地,要么经过苏伊士运河,要么就只能绕道整个非洲。

目前苏伊士运河被英国人牢牢掌控,这也代表着意大利除了绕道非洲之外,再也没有任何选择。

但绕道非洲也不容易。直布罗陀被英国人掌控,这也代表着直布罗陀海峡充斥着大量的英国舰队。

一旦意大利舰队被英国舰队发现,所等待他们的,也只有沉没这一个结局了。

没有意大利本土的支援,东非殖民地在英法澳三国联军的联合进攻下也没坚持几天的时间。

1936年8月11日,意大利东非殖民地被英法澳三国联合瓜分。

其中,法国人获得厄立特里亚、阿法尔,加上之前的法属索马里兰,建立法属厄里特里亚殖民地。

英国人获得整个阿比西尼亚帝国,建立英属阿比西尼亚殖民地。

澳大拉西亚则获得意大利的朱巴兰和索马里兰,还有英国人掌控的英属索马里兰,建立澳属索马里兰殖民地。

意属东非殖民地被瓜分的消息传回意大利国内,对意大利来说如同晴天霹雳。

东非殖民地可是意大利最重要的殖民地之一,也是意大利在非洲甚至整个世界为数不多的两大殖民地。

丧失了东非殖民地之后,意大利仅剩的大型殖民地就只剩下利比亚殖民地。

利比亚位于地中海沿岸,和意大利本土隔海相望。

相较于意属东非殖民地来说,意大利对于这批指格勒地中海的殖民地更加看重。

为了保卫利比亚殖民地,意大利宣布向利比亚殖民地增兵30万,并且调遣了一部分飞机和坦克前往利比亚。

虽然已经加强了对利比亚殖民地的防御,但意大利明显低估了英法澳三国对于占据利比亚的野心。

在进攻方面,英澳两国明显是主力。英国人凭借着印度,南非和埃及的军队,轻轻松松组建了接近70万的军队。

虽然这些人全部都是土著,战斗力难以保证,但好歹也是70万人,一定的战斗力还是有的。

而澳大拉西亚方面,虽然派出的军队只有30万,但其中有5万军队是主力,这就已经相当于几十万的殖民地军队了。

再加上来自法国的十多万军队,英法澳三国的军队总和已经突破百万,面对着守军加起来总共只有50万的意大利军队,优势还是很大的。

对利比亚的进攻只有两个方向,分别是东方和西方。

西线进攻以英法军队为主,从加贝斯方向向着利比亚为数不多的城市的黎波里挺进。

而东线以英澳军队为主,从西迪·巴拉尼方向,向利比亚殖民地的托布鲁克和班加西前进。

因为利比亚殖民地位于地中海,并且被英法的殖民地包围的原因,澳大拉西亚方面对于利比亚没有任何兴趣。

哪怕阿瑟知道利比亚拥有石油储备,但因为利比亚比较遥远的地理位置,还是让阿瑟选择放弃。

当然,对利比亚的放弃自然不是白费的。澳大拉西亚不会参与对利比亚的瓜分,用来换取英国人中东地区阿曼的领地。

虽然阿曼相较于波斯湾沿岸的殖民地来说没有那么值钱,但也能有效扩张澳大拉西亚在波斯湾的殖民地,算是不错的利益交换。

没有了澳大拉西亚的参与,利比亚殖民地自然就只剩下英法去瓜分。

英法各自的瓜分结果阿瑟并不感兴趣,不过想来英国人也不会让法国获得太大的殖民地。

为了给法国人减缓压力,英国在这次进攻中动用了海军和大量的空军,甚至还有相当数量的坦克。

上百万英法澳联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进入意大利的利比亚殖民地,并且对殖民地的城市展开了猛烈的攻势。

在付出数十万人伤亡的代价下,英法仅用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就成功的攻占了利比亚殖民地,将意大利的势力范围缩小到意大利本土。

期间虽然意大利尝试着对利比亚殖民地进行支援,但大部分资源都被英国舰队打退。

意大利无奈,只能坐视自己最后一块大型殖民地被英法联合瓜分。

伴随着非洲殖民地的失败,德国和意大利在欧洲的攻势变得更加紧迫。

1936年8月29日,德国和保加利亚签订盟约,保加利亚正式迈上德国的战场。

保加利亚投靠德国,让巴尔干的局势变得更加焦灼起来。要知道,保加利亚在上一次世界大战,同样是失败的一方。

虽然击败土耳其让保加利亚获得了大量的灵魂,但却被巴尔干国家联合击败,从土耳其获得的领土也被各国联合瓜分。

也正因为这样的历史,保加利亚对于自己的几个邻国都是比较仇恨的,这也是他们选择加入德国这边的原因。

而在保加利亚和德国签订盟约之后,保加利亚北部的邻国罗马尼亚也发生了变动。

罗马尼亚参谋总长扬·安东内斯库在德国的支持下,大肆宣扬亲德理论,并且得到了相当一部分罗马尼亚人的支持。

德国还向保加利亚承诺,只要迫使罗马尼亚加入自己的阵营,德国将照会罗马尼亚,让罗马尼亚归还自巴尔干战争后占领的保加利亚的国土。

这一言论得到了保加利亚人的大肆欢迎,保加利亚也加入了胁迫罗马尼亚的阵营当中。

面对着德国和保加利亚的南北夹击,罗马尼亚政府倍感压力,罗马尼亚民众也感受到了来自德国的威胁。

在这样的情况下,亲德主义者扬·安东内斯库就得到了大量罗马尼亚人的支持,并且成为罗马尼亚国内举足轻重的人物。

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接连的变动,让其他的巴尔干国家惊恐不已。一旦德国的手伸到巴尔干,他们这些巴尔干国家将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

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土安全,以南斯拉夫为首的巴尔干国家,不得不将目光放在了英法的身上。

在欧洲范围内,目前能够对抗德国的,也就只有英法奥澳四国同盟了。

更重要的是,南斯拉夫和意大利本来就有着领土冲突,南斯拉夫是绝对不可能加入德国阵营的。

这也代表着,南斯拉夫其实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加入英法阵营,帮助英法打败德国。

1936年9月3日,南斯拉夫国家代表、希腊政府代表、阿尔巴尼亚政府代表和英法政府代表在希腊雅典会面,正式商谈有关巴尔干局势的议题。

在这次商谈中,南斯拉夫国家代表提到了最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动静,并且就此请求英法的支持。

英法外交代表自然乐意看到南斯拉夫这个巴尔干大国靠近自己,于是表态愿意支持南斯拉夫等国家。

因为德国的压力,各国的商谈很快完成,并且缔结了新的巴尔干同盟条约。

同盟条约规定,签署条约的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和希腊王国为盟国,均受英法的独立保护。

三国中有任何一国受到其他国家的攻击,即视为对整个同盟的攻击。同时,英法将给予三国大力支持,必要时可以开辟新的巴尔干战场,就如同之前的一战那样。

随着英法代表在这份巴尔干同盟条约上签字。巴尔干三国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份条约虽然不能完全保证他们的安全,但至少能够保证他们在面临以德国为首的军事集团的进攻的时候,还能拥有一定的后盾。

其实从地图中就能够明白,为什么巴尔干三国在得知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动静之后,会变得如此的恐慌。

如果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投靠德国,他们将和德国以及意大利实现对巴尔干的包围。

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和希腊,全部处于这个庞大的包围圈中。

这也代表着,如果没有外力支持的话,三国很难对抗整个德意军事集团,并且很有可能会被德**队迅速攻破。

在有了英法的支持之后,至少皇家舰队会保证他们的安全。就算面临灭国的风险,他们也可以通过海路前往伦敦,组建流亡政府继续抵抗德国。

4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日万第2/10天,今天已更40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