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宋:穿越哲宗,打造日不落帝国 > 第一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12章 你也说青苗,我也说青苗

赵煦使个眼色,梁从政尖声喊叫:“肃静,官家在上,不可喧哗!”

争吵声戛然,大殿内顿时静下来。

“看来诸卿都吵累了,那就先歇一歇。”

赵煦缓缓开口,“朕曾细读青苗法条例,其立法之意,均从利民富国出发。平心而论,青苗,良法也。然,为何青苗法在实行过程中会弊端丛生?吏治也!良法需良吏,才不会改变立法的初衷。”

“诸卿议事,或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这种极端思维和态度本正是问题所在。我们要做的是静下心来论政,对症下药,加以改良,将青苗法完善为良法······而不是相互攻讦,制造矛盾和纷乱。”

赵煦的声音平静而坚定,但每一个字都仿佛重锤敲打众人心头,隐隐透出诸多不满。

赵煦目光如炬,缓缓扫视一圈,道:“朕以为,青苗法的诸多弊端,全与官府有关,若官府不参与在内,弊端自然烟消云散······”

话音刚落,四周响起一阵轻微的哗然。

官府不参与?

如此放贷不就失控了,天下岂不是要变成高利贷的乐园?

官家这是疯了吗?

章惇站了出来,神色凝重反驳道:“官家,臣不敢苟同,官府参与青苗法虽有弊病,矛盾还在掌控之内,倘若官府若不参与,青苗法将偏离初衷很远,继而会演变成一项祸国殃民的政策。”

章惇率先提出质疑,随即殿内响起一片疑惑声,语气中满是担忧。

“官家,您这是······三思啊!”

“官家,我们不能讳疾忌医,此非万全之策。”

“臣恳请官家收回成命!”

“······”

众臣的疑惑丝毫没影响到赵煦,他挥挥手示意众人安静,随即阐述自己的见解。

“青苗法是以全国各地的常平仓、广惠仓里的粮食为本钱,然一旦某地有大灾,仓内却空无储备粮,不能及时救济,将会带来难以预测的危险······这是青苗法最大的隐患······”

“朕的改良之策在于,不动用常平仓、广惠仓的储备粮。如此,百姓既能享受到青苗法带来的好处,又能避免先前罗列的青苗法可能带来的危害······”

这番话一出,众人皆惊。

这样的策略真的可行吗?

国库没钱,一切都是空谈,除非朝廷能变出钱来。

“官家,国库空虚,朝廷已是捉襟见肘······”

户部尚书轻声嘟囔一句提醒,赵煦摆了摆手,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道:“你紧张个啥,又不用朝廷讨腰包。”

额?

不动用朝廷财政就能实施青苗法,世上哪有不投本钱的买卖?

不等众臣张口,赵煦直接释疑:“其实方法很简单,只需转变一下思路。朝廷颁布一道诏书,招募商家在全国各地建立钱庄,这些钱庄以朝廷名义向百姓放贷,百姓可凭自己的财产作抵押,或找人替他们担保,从钱庄借贷青苗钱,立下字据,利息限为二分,钱庄一分,朝廷一分······”

话语戛然,留给众臣消化。

“妙啊,恩归于朝廷,利朝廷亦享一半,怨却归于商人……”

“如此,朝廷不动常平仓、广惠仓中的粮,也不用去征收执行,却坐享一分利······商家有利润可赚,自然乐于参与,同时百姓不受强征之苦。此事三方皆有利,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官家高瞻远瞩。”

“如此一来,地方官府无政绩压力,由债主变成了监督者,当钱庄和百姓发生纠纷时,可以从中调节或裁决,百姓也不至于上告无门······”

“钱庄纵有奸邪之事,百姓会归咎于商家,自然不会抨击朝廷。”

“保住了常平仓和广惠仓,相当于保住救济大灾的命脉,这真是一个好办法······”

“如此,青苗法的害没了,而青苗法的利仍存,好一招借鸡生蛋······”

“······”

众臣惊喜议论,赵煦面带微笑,心中略有点得意。

瞧你们没见过世面的样子,不就是后世烂大街的银行么。

这只是个开始,再过若干年,大街上就会出现大宋人民银行、大宋农业银行、大宋建设银行······

章惇皱眉道:“官家,官府不主事,谁来主事?”

赵煦朗然道:“自然是钱庄。”

“官家,若是商人不和朝廷合作怎么办?强制么?”

“就是啊,他们努力半天,才得一分利息,朝廷啥事不管,却坐收一分利息,这帮商人可奸得很······”

面对质疑,赵煦微微一笑道:“天下熙攘,利来利往,商人趋利避害,自然会权衡得失。可朕一点都不担心钱庄不和朝廷合作,但凡有点眼光的商人都会竞争这样的机会。因为和朝廷合作就是抱大腿,以后朝廷会出台相应政策,照顾和弥补他们的损失······”

议论又开始,旧党也开始讨论改良青苗法的可行性。

“官家,如果钱庄悄悄提高利息怎么办?”

“这很简单,朝廷专门成立一个提举司,监督这些钱庄,还专门处理钱庄与百姓之间产生的纠纷。当然,为防提举司故意刁难钱庄,从中获利,朝廷制定《提举青苗法规章》,限制提举司的权利,让他们只能依法问事,超出职权范围,便无权过问,但可以禀报地方官,用大宋律法来处置,然后将卷宗报送朝廷······”

大臣但有提出疑问,赵煦都一一回答,解决办法让他们击掌叫绝,对皇帝的高瞻远瞩敬佩不已。

“官家,为什么官府主事青苗法就有弊病,钱庄主事就没有这种弊病了?”

有人终于忍不住问出心中疑惑。

“青苗法是经济政策,是关乎民生大事,因此需要平等交易为基础······换句话说,青苗法其实是一种生意,凡是做生意,都是有赚有亏,天底下没有只赚不亏的生意,但官府介入,就打破平等交易的基础,也违背了生意的本质······因为官府只想盈利,从未想过赔本,也不会去想亏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