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成流放反派他元配 > 穿成流放反派他元配 第2节

穿成流放反派他元配 穿成流放反派他元配 第2节

作者:启夫微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15:40: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哟,这不是嘉娘么?身子好了?”那姑娘一张上窄下宽的梨形脸,眼睛细成一条缝,翻白地瞥过来瞧着十分刻薄,“今儿怎么没去镇上。我可听说前儿程风哥就回来了。怎么地?没来寻你?”

叶嘉想半天没想起来说话的人是谁,就站着不说话。

“怎么不说话?往日牙尖嘴利的,今儿怎么跟哑巴似的……”

她旁边一个大方脸姑娘立马掐断了她后面的话,两人鬼鬼祟祟的。不敢拿正眼跟叶嘉对视:“我就说她皮糙肉厚的死不了。你偏要来看看。这不好端端站着么。”

“怕什么!你那是不小心失手,又不是故意的。她自己没站稳怪得了谁?”这话石破天惊,叶嘉眉头一挑,跟那方脸的姑娘对了个眼。忽然想起了这人是谁。

张春芬,寄养在叶家的她大嫂子的妹子。也是当日把原主推下河的那个人。

张春芬见叶嘉的眼神扫过来,头一埋,顿时就想走。那她旁边的姑娘却不依不饶。往日原主仗着长得俊吃得开,没少挤兑她们。她自然逮着机会就想找补回来:“而且你瞧她穿的都是什么衣裳?往日程风哥能舍得她这样苦?定是破了相,程风哥不要她了!”

嘀嘀咕咕的,说话的姑娘眼神有意无意地瞥张春芬的衣裳,藏不住嫉妒。

张春芬约莫十六七,一身鹅黄绸缎的袄子,领口袖口镶了一圈兔毛边儿。簇新,下面配了条红裙子。耳朵上挂了银耳坠,一走三晃。要不是脸生得黑,倒是光鲜得不像个乡下人。不过衣裳穿身上有些短,看起来不合身。即便如此,这一身也足够叫人吃惊了。

见叶嘉的眼睛也瞧过来,她偏了偏身子避开。一手将鬓角的碎发别到耳后,拉着脸:“你到底走不走?不走我先走了,还有事儿呢!”

那姑娘还想再说,张春芬扭头就走。那姑娘无法子,只能憋屈地跟上去。

叶嘉目送着两人离去,眼睛缓缓眯起来。余氏这会儿不知去哪儿,堂屋门口小孩儿坐小马扎上乖乖吃饭。叶嘉又瞥了眼小孩儿的碗。那碗里不知装得什么黑乎乎的,闻着味儿都觉得苦。

一阵冷风窜过来,叶嘉紧了紧身上的衣服,跺了跺冻麻的脚进屋。

低头看看自己,一条洗得发白的土布棉裤,上衣袄子的胳膊肘还打了补丁。内里棉絮瓤子已经硬了,穿着又重又不保暖。叶嘉哈了口气,没有鞋子换,只能又跺跺脚。叶嘉把这几间屋子都给搜了一遍。除了周憬琛躺的屋,堪称掘地三尺。但别说银角子,一个铜板都没有。

这小三间儿也不大,就那么点地儿一眼望到边。粮缸搁在小厨房,拿个小锁锁着。她才去揭了盖,毫无惊喜,就剩缸底一层高粱米。

没钱,没粮,没地,没羊,在西北穷村子,一个寡妇,一个小孩儿外加一个服役的男人。这叫什么?精准扶贫吗?默默吐出一口气,做了好久的心理暗示才把破口而出的脏话咽下去。

唉声叹气了半天,叶嘉转身又折回卧房。到底把墙缝里的小木盒子抠出来。

这是原主藏的首饰盒,里头的东西叶嘉本来不想动。倒不是舍不得,毕竟人都快饿死了,谁还戴首饰?而是这些东西来路不正,是程风给的。按理说该还回去,但这会儿也顾不上别的。打开来,里头有两对指甲盖大小的银耳环,一个筷子粗的银镯子,外加一根颠起来沉手的银簪。

拿起银簪咬了一口,也不知是不是纯银的。若都是纯银制的,应该值点儿钱。金银在哪个朝代都是硬通货,叶嘉琢磨着要不等会儿就去镇上把东西给当了。忽然就听到余氏在哭。

东西往怀里一揣,叶嘉忙掀了帘子过去。

说起来,隔壁屋里躺着一个人,倒是忘了周憬琛前几日也一身血被抬回来。不晓得在西场出了什么事,抬回来就有进气没出气。两人是夫妻,按理说周憬琛不应该躺在余氏那间屋子里。但原主嫌弃他身上都是血,衣裳又脏。拦着门,不让人给抬进屋。

余氏性子柔弱,又是个嘴笨的。原主耍起狠来,她动手动不过,说又说不赢。只能抹着泪把儿子给抬到自个儿屋。因着大夫交代了不能挪动,至此,周憬琛就在西屋躺下。儿子十九了,母子不好睡一个屋。余氏没得办法,就带着小孙女在堂屋打地铺。

叶嘉:“……”

不得不说,想起这事儿,她开始佩服周憬琛的胸襟了。若旁人敢这样对她妈她侄女儿,她非得把人给整死不可。但转念一想,在古代,休弃对女子来说已是天大的惩罚。不管是不是女子的错,只要被休弃,那都要一辈子被人戳脊梁骨的。

细想想,或许原主在周憬琛的眼里就是个上蹿下跳的跳梁小丑。不入眼,自然不入心。平日里任由她蹦跶,刮点小钱又不伤及要害,权当哄母亲高兴尽孝道了。

罢了,若真是这样,反而好办。

西屋没门,也是一个帘子挡风。叶嘉一掀帘子,一股变了质的血腥味儿弥漫开来。淡淡的草药味道混合着灰尘和雨天发霉的味道,难闻的要命。

屋里黑洞洞的,刚进来都看不见人。余氏瘦弱的身体佝偻着,哭也没声儿。右手边一个木盆,正在拧湿布。叶嘉发现,古代人有个什么病就锁门锁窗的习惯很不好,这屋里闷得跟养蛊似的。屋里各种味儿杂在一起,活人都得熏死两回。

床上躺着个人。光线太暗也看不清长相,模糊地瞧见身量很长。一动不动地躺着,那人胸脯一起一伏,呼吸艰难,像是透不过气来。

叶嘉当下就转身去窗边,一把扯下了木板。

强光照进屋里,伴随着冷风和雨腥气灌入屋中,余氏惊得蹦起来。她跌跌撞撞冲过来都忘了哭:“嘉娘,你这是做什么!快把窗子挡上,大冷天的允安还在发高热,不能见风!”

叶嘉没管,把木板拿到一边,任由风吹进屋。

别的事余氏都能依她,关系到儿子的命就没办法软弱。这会儿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头,她指着叶嘉的鼻子,想骂又不会骂。嘴唇哆嗦着,气得直掉眼泪。

叶嘉心说这妇人未免软弱的过分。

扭头看向床。床上那人半张脸藏在阴影中,只看得见隽秀的下巴和修长的脖子。露在外面的皮肤因高热,烧得很红。新鲜空气灌入屋内,渐渐的起伏很大的胸口才平缓了些。叶嘉指着床上人:“刚才闷得他喘不上气。现在呼吸声都平缓了。”

余氏惊疑不定,见儿子似乎确实安稳下来,表情顿时有些讷讷。

叶嘉也不在意:“开着窗先通通风,过会儿冷了再遮上。”

余氏没说话,低着头给人掖被角。

叶嘉看她这样子烦躁地捏了捏眉头。她本来不想管的,但见死不救真做不到,“你在家照看着,把小孩子看好。我去镇上请大夫。”

说完,顾不上余氏瞬间抬头,叶嘉去门后摸了一把伞就出了屋。

余氏听她这么说不仅没觉得好心,反而疑心她又找借口去找程家老二。余氏不说不代表不知道,儿媳妇镇上有人。平日里装聋作哑的不发作,一是不敢招惹本地人,二也是盼着叶嘉回心转意,看在她衣带不解的伺候的份上,消停些。

此时且不谈,就说这会儿等她追出屋子,叶嘉已走出院子老远。

王家村离镇上有两三里路,不下雨约莫要走一刻钟。下了雨路不好走,多耗费一盏茶。

苦寒之地,这种西北小镇也不见繁华。镇上的屋子也只比村子里好一点,砖瓦房。但跟后世电视里的建筑物差远了。街上商铺不是很多,下雨天关门的更多。叶嘉费了些功夫才找到当行,把从墙缝里摸出来的东西一股脑儿全当了。

那银耳环是纯银的,但镯子跟银簪就掺了点东西。总体下来,当了三两二钱银子。叶嘉有点摸不准当地物价水平,也不知是不是公道。只揣上银子先去请大夫。

这个镇子叫北里镇,是北庭都护府下一个小县城,也是军事要塞。离房县有十几里路,大燕最靠西的一个镇子。这地方不仅穷,还极容易受外族侵扰。寒冬时节,时常有草原部族南下抢掠。叶嘉一边走一边看,街上别的店不多,刀具店和打铁铺倒是有好几家。

一路快走,终于找到镇上唯一的医馆。

医馆没打烊,门口一个小童正有一搭没一搭杵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儿在翻着药材,看到人进来才放下东西走出来。

叶嘉言简意赅地把情况说了,老大夫二话没说,背上药箱就跟出来。

治病救人的事儿叶嘉可不敢耽搁,不管这里是不是一本书。拖晚了那就是一条命。想着大夫年纪大腿脚不便,她一咬牙还雇了个驴车。

有车子就快了,两人不到一刻钟就到了村里。

叶嘉领着老大夫赶紧进屋,余氏见她真请了大夫回来,悬着的心才放下来。怕挡路,赶紧孩子抱开叫老大夫连忙进屋去。

老大夫先是耗了脉,又检查外伤。许久才扭头斥道:“拖到今日,你们是想让他死哦!”

余氏的脸顿时惨白,手脚发软地站不住。老大夫一面施针一面痛心疾首:“这样烧着,不把脑袋烧坏身子骨也得熬干。再晚个几日,你们也不用花钱请大夫了。草席一裹,抬出去便是。如今这样子,就算救回来,往后怕也是个短命的。”

余氏嚎啕大哭,叶嘉瞥了一眼床上的人,一言不发。

第3章

老大夫忙活了好一阵子站起来,把伤重新包扎了一番。扭头瞧这一家子孤儿寡母,不由叹息:“高热是止住了,但晚间还会再发。家中可有烈酒?备一些,待到他发高热给他擦身子。切记可千万不能再闷着了,这人的病症都是身上有伤没料好好理给活生生闷出来的。”

大夫的一番话叫余氏吓白了脸。

她嘴唇哆嗦着,好半天不敢说话。方才心里还怪儿媳胡来,这会儿倒没脸看向叶嘉。自幼便锦衣玉食奴仆成群,她哪里晓得这些?一朝落难才自觉就是个废人。

“罢了。”见她要掉眼泪,老大夫话也不多说,就让她找酒来。

余氏就懵了:“酒?要酒作甚?”

老大夫正要说话,扭头见叶嘉端着一碗烈酒匆匆从外头回来。

家庭物理退烧的常识叶嘉还是知道的。刚才一听大夫说人在高烧,她立马就出去借酒了。

在西北这地儿,家家户户都会备点烈酒的。因着冬日严寒,一口烈酒喝一口下去,热气从肚子就能烧遍全身。不管汉子还是妇人都爱喝,也就周家外来的喝不惯烈酒,家里没有。不过叶嘉在村子里名声不好。走了好几家才借到一碗,急忙就给端回来。

老大夫闻着味儿,赞赏地看了眼叶嘉。没在管余氏,就让她赶紧把酒端过来。这会儿大概也晓得这一家人谁能顶事儿,他干脆把要交代的事都跟叶嘉说。

一边说一边指使叶嘉解床上人的衣裳:“若晚间他在发高热,你就拿布沾酒在他腋下,腿窝,脖子,擦四肢。多擦几遍,总能把高热降下来。”

叶嘉点点头,表示知晓了。老大夫又去桌边写了药方给她:“也算不幸中的大幸,你相公虽伤得重,但那条断腿接的及时也接得好。这么养着,往后也不必担心瘸。”

叶嘉被‘你相公’三个字给搞得窘了一下,抿了抿嘴,谢过大夫。旁边余氏狠狠松一口气。一家人赶紧谢过老大夫,老大夫又留了一瓶治外伤的药就预备打道回府。

诊金加上抓药,一共一两半钱。

结账了,余氏囊中羞涩,自然是没银子给的。站在一旁支吾半天。是叶嘉掏的这钱。且不说她掏银子的爽快把余氏吓得够呛,眼睛瞪得老大盯着她瞧。叶嘉送老大夫出去,顺势去镇上抓药。

叫的驴车还没走,这会儿正好送老大夫。

上了镇子,叶嘉先把老大夫送回医馆,自己则折回西街。

等余氏发工钱是不行的,那粮缸空着叶嘉晚上会睡不着觉。她一口气买了五十斤的面,五十斤的粟米。柴米油盐各添置一些,想想,又去一户人家抓了四只小鸡。叶嘉心道,牛羊这等大型家畜她养不起,养四只小鸡下蛋做个甜头还是可以的。

这般林林总总的加一块,竟花了小二两银子。

才当的银子还没捂热,这就去了大半。叶嘉心疼的心滴血。可都花到这个份上她干脆也不省,去肉铺割了一斤肉,又买了些白菘、萝卜,荠菜,凑了个二两整。

大包小包地回到村子,雨早就停了。

余氏听着动静跑出来。一看到这么多粮食震惊得绕着驴车打转。再一看叶嘉,眼神中就带了丝怀疑。不是说有粮食不高兴,是她可太清楚了。儿媳有多少银子都填了娘家,身上一个子儿都没有。怎地去了一趟镇上就又是面又是粟的?

有那难听的话余氏不敢说,便旁敲侧击地问她打哪儿弄来的粮食。叶嘉怀里还抱着四只小鸡崽,怕给冻死了护的可严实。没功夫答话。

余氏这会儿哪还笑得出来,怕她是问镇上那男人讨要的。若当真是,她宁愿饿死也不吃!

“这是治伤的药,”叶嘉没管余氏脸色几变,径自放好小鸡崽又把怀里那一大包的药材掏出来,“今儿就开始喝,约莫够三个月。”

余氏看着药材接不是,不接也不是。

叶嘉瞧她那样心里转了个弯,扬起一边眉头:“钱是我当首饰来的。”

余氏眼神闪了闪,低下头,顿时就不问了。

她诺诺地接过药材就往后厨走。叶嘉倒没什么感觉。毕竟原主那事儿是真的,虽然跟镇上那人没太出格,但做了就别怪人家疑心。外头的粮食油盐还在摆着,这年头在乡下,粮食就是命,一个没看牢指不定被拿了。叶嘉赶紧去把东西都拿回屋。

五十斤面,五十斤粟米,够一家四口吃三个月。叶嘉心里稍微有了点底。

余氏在煎药,叶嘉收拾一下就把肉拿出来做。

作为一个高知型单身社畜,叶嘉除了大部分时间挥洒在事业上,剩余时间都用来修炼个人生活技能。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厨艺。要不是经济拮据只割了一斤肉,她能搞出十种不同的花样来。

叶嘉把肉给清水洗了一遍,面和上,转头去剁荠菜。准备包荠菜肉馅儿的饺子。肉就这么多,做红烧肉吃一锅过瘾是过瘾,但是太奢侈。就周家这情况,等她想到法子搞钱都不知是何时,尝个肉味儿就算够了。白菘做个醋溜,萝卜就省下来做泡菜。

肉剁成馅儿,与荠菜搅在一起。葱姜末放进去在撒点盐,利索地做个馅儿。

余氏在一旁看着叶嘉包饺子,手指灵巧一转就是一个胖嘟嘟的饺子。旁边小炉子还在煎药,袅袅的水汽氤氲了叶嘉的眉眼。余氏想说帮忙,但才一张口,想起她流放至今,煮的饭都是上头夹生下头糊。一张脸窘着,好半天问了句要不要帮着烧火。

小吊罐里头的药还煎着,叶嘉麻溜地就包了三十个饺子。也没看余氏就点点头。

余氏忙坐到灶下,叶嘉便舀了一瓢水到锅里洗锅。

锅洗好了,舀了几瓢水进去,煮沸再下饺子。煮到飘起来再捞。

三十个饺子,叶嘉跟余氏一人十二个,给小孩儿分了六个。余氏这三年来终于吃到一顿人吃的饭,差点没哭。小孩儿也吃的狼吞虎咽的。仰脸就朝叶嘉笑。叶嘉也是这会儿才晓得这孩子叫什么,葳蕤,周葳蕤。小名蕤姐儿。

吃饱喝足,叶嘉于是又抓了一把粟米煮粥。

粟米就是后世说的小米,这东西煮粥极好。味甘咸,有中和、益肾、除热、解毒的功效。虽然口感比大米麦面差些,但煮得火候够,也能软糯香甜。叶嘉把剩下的肉蒸个汤,厨房里忙活着,东屋这边床上的人开始说起了胡话。

他的声音低低絮絮,又断断续续的。像蒙着一层雾气,不注意都听不太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