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锦绣盛唐 > 寻找寿礼

锦绣盛唐 寻找寿礼

作者:爱吃白马蜂蜜的峰师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42: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张阿难看到李世民的动作以后连忙忍住了脸上的笑意。

他在一旁开口道:“晋王殿下,眼下已是月末陛下的寿诞可马上就要到了,何况不久之后还有长孙皇后的寿诞,陛下的钱…”

李世民的生日是一月二十八而长孙皇后的生日是三月。

因此张阿难早就想好了这套说词。

李治的孝顺是所有皇子中最至纯的。

他不但孝敬自己的父母而且对太上皇和宫中的其她嫔妃也都很好。

如今只要让他知道李世民手里的钱要准备做寿那么他一定会揽下一部分投资。

果不其然,李治听了张阿难的话以后马上一拍自己的脑门。

只听他懊恼地说道:“哎呀!张总管若是不提本王差一点就忘了给父皇和母后准备礼物。”

说完这话他低头沉思了一下说道:“既然如此,那这笔投资儿臣就先替父皇出了,就算是儿臣为父皇和母后的寿辰尽的孝心。”

李世民听了这话以后马上就赞许地看了一眼张阿难。

他没想到张阿难居然将李治拿捏得这么准。

居然只凭一句话就为自己省下了几十万贯。

不过因为有着上次的经历所以他这次依然没敢再谦让两句。

因此李治的话刚刚说完他就笑呵呵地说道:“既然雉奴如此有心,那父皇就在此多谢你了。”

李世民在说这话的时候心里一直在安慰着自己:反正雉奴有的是钱,这一次就再占他一些便宜。

等到今后有什么好处多想着他一些也就是了。

李治哪知道自己又被李世民两人给套路了。

只见他一拍自己的小胸脯开口说道:“为父皇和母后尽孝本就是儿臣分内之事,哪里还需父皇的感谢?”

事情定下来以后李治很快就告辞而去。

接下来他不但要去联系船厂造船而且还要抓紧时间给父母准备礼物。

李治离开以后李世民长长地出了口气。

随后才开口对张阿难说道:“还是你这个奴才了解雉奴,没想到仅凭一言就为朕省下了几十万贯。”

张阿难笑着说道:“晋王殿下的孝道可是所有皇子中出了名的,陛下不过是一时情急忽略了此点罢了。”

张阿难的话让李世民忍不住点了点头。

在这方面李治和李丽质两人确实是做得最好。

长乐公主李丽质久居深宫每日晨昏定省从未中断。

而李治虽然已经独自开府甚至已经就任了雍州牧但仍然会在每天下午来给长孙皇后请安。

除此之外,李治还经常去看望太上皇和他曾经的老师薛婕妤。

这两年李世民能够和李渊缓和父子关系李治也有很大的功劳。

想到这些李世民又忍不住想起了其他一些传闻。

那就是很多大臣都因为李治的出色表现而胡乱猜测将来的继位人选。

甚至已经有人开始胡乱造谣说自己有意换掉太子。

虽然他已经偷偷地处理掉了造谣的官员,但是显然这种思想已经在朝中形成。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对张阿难问道:“你说雉奴如此出色会不会引来太子的担忧?”

张阿难听了这话以后马上瞳孔一缩。

很多事他了解得并不比李世民少。

甚至因为他掌管着宫里的所有太监和宫女所以能够得到更多关于皇子们的消息。

李世民所担心的问题其实已经发生。

太子已经不止一次地对身边人抱怨过李世民对李治的偏爱。

除了太子以外越王李泰也在忌惮着李治。

张阿难甚至已经了解到年前的那次文人大赛里面就有李泰的插手造势。

不过这些事情他都不能说,不然的话肯定会给李世民带来极大的烦恼。

关键是这些烦恼李世民可能并没有办法解决。

除非他舍得浪费掉李治的一身才华。

张阿难的反应很快,他只是稍一犹豫就开口说道:“陛下,自古能臣良将必遭非议,但又有几人真正做出逾越之事?”

他并没有直接回答李世民的问题,而是利用反问先打消掉李世民自己的顾虑。

先不说李治平时对他们这些下人都不错,单论李治对朝廷的贡献就足以让他成为一个能臣。

李治的年纪还小,未来还有足够的时间让皇帝去考虑对他的用途。

又何必现在就去考虑打压李治的才华呢?

李世民听了这话以后又点了点头。

他是一位颇为自负的帝王,在他看来只要自己的能力足够就可以完全掌控朝中的所有大臣。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李世民的手下可以说是良臣无数,猛将如云。

如今又有哪个能翻得出他的手掌?

因此李世民就开始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认为李承乾如果能有他的一些能力同样也能容得下李治的才干。

想到这里他便将心中升起的那一丝担忧放下,安心地开始处理政务。

李治离开太极殿以后先去分别拜见了长孙皇后和太上皇。

离开皇宫以后他马上又找到了李愔。

他要和李愔商量一下接下来要准备的寿礼。

今年这件事还真有些不好办。

常见的那些珠宝玉器李治平时就没少往宫里送。

今年又没开发出什么新奇的商品能够拿出来送人。

因此他们俩商量了半天也没有结果。

最后逼的李治实在是没有办法只好亲自跑到了长安城的东市。

他想要在这里看看是否有什么稀奇的东西能够作为礼物送给李世民。

正月里的长安城天气已经暖和了很多。

不过仍然能看到一些家境不错的人穿着羽绒服在市场里转悠。

羽绒服并没有如同李治预想中那么快便开始全面地普及起来。

一方面是由于家禽的消耗量并不是很大,因此一般人也收集不到如此多的鸭绒和鹅绒。

另外一点就是目前适合制作羽绒服的面料还只有丝绸。

这也是一般的百姓无法消费的物品。

李治知道这种情况不能心急,一切等到大唐的物质丰富之后都能够解决。

李治带着刘安,柴龙和段师子三人几乎逛遍了都市里的珠宝店也没能找到一件让他满意的商品。

这主要是因为唐朝的朝贡制度使得一些最顶级的珍宝早已经被设在各地的市舶司搜刮到了宫里。

李治有些失望地离开了东市,转身又前往西市想要到胡商们的居住区去看看有没有什么惊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