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锦绣盛唐 > 李世民的决定

锦绣盛唐 李世民的决定

作者:爱吃白马蜂蜜的峰师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42: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同门下平章事”这原本是李世民想出来准备给李靖用的。

战胜东突厥以后李靖曾经连续多次主动辞官。

当时李世民虽然极力挽留了下来但是朝中的舆论却一直都对李靖极为不利。

背地里面的原因自然是因为李靖的功劳过大,这些人担心他会恃宠而骄对他们不利。

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便早早地想出了这个法子。

一旦有一天他们君臣都承受不住这种压力的时候就以这个称谓来让李靖既不用承担太高的官职又能随时参与重大国事。

这件事当然只有极少数的几名心腹能够知道。

因此那些吵闹着要严惩王珪的官员一时间都有些犹豫的拿不定主意。

太子李承乾听到李治的话以后眉头就是一皱。

他本人原本对王珪并没有什么意见。

但是如今王珪却是李泰的老师,这就使得他和李泰的利益天然就绑在了一起。

此时打击王珪就是在打击李泰。

因此当孔颖达站出来要求重罚王珪的时候李承乾并没有开口阻止。

然而眼下却想出了这样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这就显得自己刚才的默许有些不上档次了。

于是他眼睛一转马上就开口说道:“父皇,儿臣以为王大人之所以犯错乃是精力不济所致。”

说到这里他转头看了一眼王珪。

随后继续说道:“请父皇免去王珪担任四弟老师的责任。”

李承乾这么一说马上就将刚才的劣势扳回了不少。

他这是在隐晦地告诉王珪,本太子针对的不是你个人而是你所处的位置。

李泰的自负和短视在此刻马上就成为了致命的缺点。

他和王珪在谈论政事的时候很多观点都大为不同。

因此他的心中也不太喜欢王珪当他的老师。

这就使得他在听到了李承乾的提议以后并没有马上做出反应。

这一下可就急坏了站在他身后的那些人。

于是御史大夫韦挺马上站出来开口道:“王大人之错实乃疏忽所致与精力无关,臣以为大可留任。”

开什么玩笑?

王珪可是当朝宰相,他在李世民的心里有多么重要谁人不知?

况且他虽然不太受低阶官员待见但是像房玄龄,李靖甚至戴胄等一众高官哪个不是和他交好?

这样的人脉要是不好好把握住那到哪里还能遇到这样的好事?

韦挺这一说话李泰马上就反应过来。

此时可不是考虑王珪适不适合当自己老师的时候。

而是需要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于是他马上开口道:“儿臣也认为有老师的教导进步甚大。”

李泰情急之下说出的这句话差点儿没让在场的众人全都笑出声来。

如此低的政治智慧居然还能说是进步甚大,那之前的是什么模样?

李泰说完这话以后其他人尚未来得及表态一直低头不语的王珪却在此时说话了。

只听他开口道:“老臣已然犯下大错,实在是无颜再继续教导越王殿下,请陛下另择名师。”

李泰的犹豫算是彻底地伤了王珪的心。

王珪如何都没有想到自己尽心教导的学生居然不怎么待见自己。

结合李泰今日的表现,王珪脑中的第一想法就是李泰并没有真心想保住自己。

王珪在这时候提出辞去老师的职务算是让李世民又犯了难。

同时也给了其他不支持李泰的人一个机会。

于是很多人便纷纷站出来开口说王珪不配再担任李泰的老师。

这时候李治可就不说话了。

原本他刚才发言就是为了保证王珪能够继续留在中枢。

这样既能为李世民留住一名忠臣又能让自己的老师等人心里好受一些。

至于对他自己其实并不是多么有利。

然而眼下你李泰自己都不珍惜这条大腿我又何必再替你开口。

于是李世民被逼无奈之下只好先开口免去了王珪越王老师的职务。

接下来李世民没有给其他人反应的时间。

他马上开口对戴胄和李道宗两人问道:“戴胄,李道宗你二人掌管刑律,认为此事该如何处理?”

这两位早就看透了李世民的想法这时候哪里还会废话?

只听李道宗首先开口道:“臣赞同晋王殿下的意见。”

他只说赞同却无权推荐职务。

但是戴胄却在此时开口道:“陛下,臣近日深感精力不济,难以兼任两职,请陛下免去臣户部尚书一职。”

在场的众人中只有他兼任着大理寺卿和户部两个重要的中央部门。

此时为了支持老友他果断地放弃了一个。

他的话说完王珪第一个就不干了。

只听他开口说道:“臣已然犯下大错,眼下实不敢受如此重要之职,臣甘愿…”

户部是大唐的钱袋子,李世民绝对不会让它落到外人手里。

因此即便他知道戴胄很累但一直都不肯轻易地将他替换下去。

此时王珪犯错刚好给了李世民一个机会。

因此他不等王珪说完马上就开口打断道:“既然玄胤精力难继那便依他所请。”

说到这里他提高了音量继续说道:“侍中王珪身为宰辅却不知谨言慎行,以致酿成大错,今贬为户部尚书以兹惩戒。”

他此时快速说出决定就是不想让其他人醒过神来。

因此一众大臣们虽然感觉好像哪里不对但却没有再提出意见。

接下来李世民又毫不犹豫地让魏征接替了王珪的职务,然后便宣布散朝。

这一场临时朝会上李治仅凭一言就展现出了他的聪明才智和远超常人的大局观。

他不仅帮李世民解决了心里的矛盾而且所提的建议完全是出于公心。

王珪原本是李泰的老师,这个职务就注定了他今后不太可能会和李治走得太近。

然而李治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暗中帮助王珪留在中枢。

相比而言李承乾的表现虽然没有大错但是从格局上来说却显得略逊一筹。

至于李泰的表现则更是不堪。

无论他当时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在其他人眼里看来都显得有些无情而短视。

这次事件以后许多大臣都开始悄然疏远李泰。

从而逼得他在没有办法之下只能频繁地接触一些朝中大臣家的直系子弟。

指望着以此来挽回自己所犯的错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