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锦绣盛唐 > 科举改革

锦绣盛唐 科举改革

作者:爱吃白马蜂蜜的峰师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42: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治见众人全都站在了自己老子那边就知道这个冤大头自己是当定了。

于是干脆也就不再做无谓的挣扎咬牙接受了这个结果。

李世民提到科举的问题本来只想讨论新式教育这一块该如何进行。

但是这却直接提醒了李治要顺势改变现行的科举制度。

他开口对李世民说道:“父皇,这科举考试看似公平但目前来看还是对世家子弟更加有利啊!”

李世民疑惑地问道:“此话从何说起?”

李治道:“这世家的私塾本就比官办书院师资雄厚,家中长辈甚至还能传授论政经验。

加上世家藏书丰富,家中子弟能够博览群书。

仅从起步来说就要比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强得多了。

这样一来普通人家的孩子想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所花费的时间往往要比世家子弟多上不少。”

李世民等人听了李治的话以后纷纷皱起了眉头。

少顷之后李世民开口问道:“这世家底蕴丰厚乃是多年积累。

国家想要在此方面全面赶上短时间内怕是难以实现啊!”

房玄龄开口道:“如今虽然有了活字印刷但活字的制作成本高昂。

此法只适用于对新编写的书籍进行刊印。

印刷四书五经之类的通用书籍还是雕版印刷更为节省成本。

国家想要印制更多书籍也需花费不少代价。”

李治道:“书籍的刊印早就已经实现了自动化,这方面的成本已经降下不少。

否则城外的学院也不会如此轻松的应对学员的增长。

本王认为如今所欠缺的只是书籍的品类。

倘若能让官办书院的藏书丰厚一些至少在知识储备方面能够与私塾快速接近。”

魏征开口道:“殿下的意思是要给全国的官办书院印刷四书五经之外的书籍?”

李治点头道:“正是如此。”

长孙无忌道:“品类如何选择?数量要印制多少为宜?”

李治道:“品类无需限定,大可无所不包,数量当然是多多益善。”

高士廉开口道:“这可是一个大工程,怕是又要花费不少钱啊!”

李治开口道:“既是要为国家培养人才自然无需计较成本问题。

学子们掌握的知识越是丰富将来为官时懂的便会越多。

处理起公务来自然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李世民道:“眼下单是四书五经尚有许多学员未能完全掌握。

涉猎太广岂不是更容易让学子们分心?”

李治道:“朝廷选拔的乃是优秀人才,自然需要秉持优胜劣汰的原则。

能够熟练掌握四书五经的人才自然也有余力学习其它知识。

至于那些对四书五经理解困难的未必不能在其它方面有所成就。”

众人听了李治的话以后全都陷入沉思。

少顷之后李世民率先开口道:“如此一来官学培养出来的学子可就如同那些私塾一般未必都能做官了。”

李治道:“国家原本也不需要太多官员,即便如今也有许多学子根本无官可做。

倒不如鼓励这些人进入各行各业,或许还能为国家发展做些贡献。”

李世民等人听了这话以后点了点头。

大唐前些年裁撤了大量的京城官员,朝中曾一度只剩下六百多名京官。

这两年虽然增加了不少,但基本上都是从现有体制内进行的提拔。

至于那些参加科举的士子们加在一起也不过录用了十几人。

剩下的士子中有一些被招入各家王府以及高官府中做了门客幕僚。

有一些确实也选择了经商或是进入私塾教书等其它职业。

只有少数不死心的依然每年都在尝试考取功名。

按照李治的想法这些人如果能够学习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从而进入自己喜欢的行业倒也算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少顷之后李世民开口道:“雉奴所言有些道理。

便按此法尝试一番,若是成效显著对朝廷来说便算是大有裨益。

即便效果不显也不过就是浪费了一些钱财而已。”

李世民这话说得很是随意,主要的原因就是如今朝廷有钱。

商业发展特别是海贸的开启给朝廷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税收,这些钱足够应付各种突发状况。

众人听了李世民的话以后纷纷点头,算是通过了这一事项。

就在这时李治再一次对李世民开口道:“儿臣认为如今考试的方式也有改革的必要。”

李世民疑惑的问道:“考试方式有何不妥之处?”

李治道:“如今考试之时所有考生的名字都能被考官直接看到。

如此一来那些在朝中有些关系的世家就会想尽办法去走通主考官的门路为自家子弟谋取更高的排名。”

李世民道:“依你之见要如何改革?”

李治道:“糊名,将所有考生的个人信息全部隐藏起来。

如此在阅卷之时考官们便会只关注考生的真实水平,能够做到真正的优胜劣汰。”

这个提议又让众人的眼前一亮。

按照李治的方法执行,那些世家子弟便失去了一项隐形优势。

一旦他们和普通人家的学子一样只能凭借自身的本事考取功名那么他们中的很多人就会早早地被淘汰。

如此一来等到这些学子们来到长安参加省试的时候普通学子们所占的比例就能增加不少。

高士廉开口道:“殿下此法甚妙,若能照此执行想来不需几年世家官员定会大幅减少。”

李世民也点头道:“朕也认为此法大有可为,来年春试便按此法为之。”

到了这里有关科举的议题便算是彻底结束。

众人又闲聊了一会儿之后便各自散去。

李治回到王府以后赶紧绘制了两幅童车的图纸给裴明礼送去。

而裴明礼此时则正在和李泰府中的长史杜楚客签署着几份买卖设备的协议。

这些设备虽然没怎么赚钱但是却可以为今后的销售做一次很好的广告。

因此裴明礼在签约的时候做的也比较高调。

他特意在麟德总店的门口拉上了一条横幅。

上面写着:热烈庆祝魏王府购买机械设备的签约仪式顺利举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