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锦绣盛唐 > 辩论

锦绣盛唐 辩论

作者:爱吃白马蜂蜜的峰师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42: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众人听了李治的话以后纷纷露出了疑惑之色,不知道李治为何提出了这个与众不同的想法。

李治继续开口道:“父皇,宗教的过度发展于我大唐百害而无一利,万万不可再重回老路。”

李世民皱眉说道:“可是眼下天下众口一致认为是朕的决策引来了天罚,若不如此又该如何应对?”

李治道:“百姓所知终归有限,眼下之所以流言四起肯定是有心人到处挑拨。”

长孙无忌问道:“即便如此朝廷又该如何应对呢?如今舆论已成,再想阻止恐也是无能为力。”

李治道:“百姓的舆论不过是少数人的引导罢了,只需将这些人的目的公告天下自能让百姓认清事实。”

李世民道:“朝廷一家之言怎可敌悠悠众口?手无实证又如何进行公告?”

房玄龄也补充道:“朝中已发出多份邸报公布了利民之策,然则这一切似乎毫无用处。”

李治道:“只是向百姓宣传政策毫无用处,只有当他们的利益因为宗教而受损时才会有人相信朝廷。”

王珪问道:“宗教如何损害了百姓的利益?”

李治道:“宗教的田亩不用交税,朝廷的损失由谁补足?”

王珪脱口道:“自然是百姓。”

说完这话他马上反应了过来,于是他又一次开口道:“殿下的意思是将宗教对百姓的危害公之于众?”

李治道:“宗教有害自然也有利,朝廷的目的并不是消灭宗教。”

魏征道:“殿下有何想法还请明言。”

李治道:“将宗教的利害公之于众并发起一场辩论,让天下的百姓都能正确认识到宗教。”

长孙无忌惊讶地说道:“如此庞大的计划如何在全国施行?”

李治道:“眼下科举刚刚结束不久,许多考生尚未离开京城,辩论就在长安举行,到时有了结果这些考生自然会传播出去。”

李治的话顿时提醒了众人。

百姓或许愚昧但文人却是明理,只要他们认识到了宗教的利弊自然就能引导舆论的方向。

接下来众人便认真讨论起了举行辩论的可行性以及主持辩论的人选。

到最后决定由房玄龄和魏征二人共同主持辩论,时间和地点就定在两日后的曲江池芙蓉园。

这是大唐建国以来第一次如此广泛地针对一项国策进行辩论。

于是辩论的消息发出以后马上就在长安城引起了轰动。

那些在背后制造舆论的人在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马上就紧张了起来,他们赶紧四处寻找支持者企图合力赢得这场辩论的胜利。

房玄龄和魏征两人也没闲着,他们早早地就将宗教过度发展的弊端公布了出去。

不但如此,两人还广发征集令,让所有支持朝廷决策的人都可以站到自己一边。

到了辩论这天,芙蓉园的周围站满了前来看热闹的百姓。

这些人泾渭分明地分成了两波,人数较少的一波站在了朝廷的一方,其中大部分都是文人。

人数较多的一方全都支持发展宗教,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普通的百姓。

房玄龄和魏征两人自然是站在了朝廷一边的最前面。

而他们的对面则是以清河崔氏,荥阳郑氏的两位家主领衔的一众氏族和长安城内的富商。

令人奇怪的是这些人里竟然没有一个出家人的身影。

辩论开始以后崔氏家主崔炎首先发起了攻势。

他对房玄龄问道:“自去岁开始朝廷对宗教多有打压,致使宗教发展缓慢,更因此造成天象异变百姓受灾,此事何解?”

房玄龄捋着颌下的胡须说道:“自前朝开始天下的寺庙就日渐增多,然天下灾祸从未断绝,先生何以认为如今的灾祸与寺庙有关呢?”

崔炎被房玄龄怼得一愣。

他没想到房玄龄居然不去为灾祸辩解而是强调灾祸与寺庙无关。

郑氏家主郑德连忙接口道:“自朝廷打压宗教以来天下就灾情不断,这难道不足为证吗?”

房玄龄道:“前朝寺庙兴盛不输大唐,还不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魏征接口道:“以本官看来反倒是由于寺庙过多百姓只知一心向佛而不事生产才出现了灾祸。”

魏征这句话直接将辩论的焦点拉到了宗教问题的本质上。

如果继续和对方纠缠灾祸的问题将会非常被动。

对面又站出来一名富商开口道:“百姓连年遭灾致使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当然要到寺庙祈求神明保佑。”

魏征道:“前朝百姓求助神明的同样不少,为何仍然十不存一?”

房玄龄道:“反倒是寺庙越开越多,庙里的经济也越来越好。”

两人的话再一次让对面没了声音。

房玄龄借机反问道:“寺庙既然自诩清贫为何又要保留土地聚敛财富?”

崔炎回答道:“寺庙的粮食每年都会赈济灾民,所收财物不过是为了兴修庙宇帮百姓祈福罢了。”

魏征道:“朝廷向寺庙收税也是为了兴修水利,开挖沟渠为何寺庙又不肯付出呢?”

对面又一次被问得哑口无言,他们身后的百姓也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房玄龄借此机会再次爆出了几条对于寺庙不利的信息。

其中就包括由于寺庙的土地不用交税因此便以高昂的租金租给佃户,寺庙既不用从事生产又能得到粮食。

出家的僧侣不用参加劳役,因此就需要百姓们更多的付出。

百姓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向寺庙捐赠了大量的财物,使得百姓越来越穷而寺庙越来越富。

随着房玄龄的讲述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意识到其中的问题。

特别是当他们听说自己的利益因为寺庙的发展而受损以后更是在心里悄悄盘算了起来。

他们虽然不明白什么大道理,但是事关自身利益的时候他们的脑子可一点都不慢。

房玄龄所说的这些完全与迷信无关全都是实打实的利益。

特别是当房玄龄提到有很多贵族富商都将自己的家人送到寺庙以避免赋税和劳役的时候,更是直接引起了百姓与贵族之间的对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