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袁阀 > 111暗杀

袁阀 111暗杀

作者:巴奀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44: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翌日,

袁熙和审配等人交代了一下,自己打算先从信都去一趟常山,这也是为了让赵云更有归属感,因为赵云这人太正了,所以非用一些常规手段了。

拿定主意,袁熙朝帐外喊了一声:“仲康,子龙何在?”

“末将听令!”许褚、赵云整齐划一的进了营帐,施礼道。

“你二人速去,点起五百骑精兵虎卫,带着干粮,随着本公子去一趟常山国。”袁熙一边整理着随身衣物,一边传达命令。

“诺!”许褚、赵云纷纷拱手道,不过赵云微微错愕了一下,随即若有所悟。

两名猛将领了命令,转身而去。军人以服从为天职,两人也不敢多问,只管执行命令。

袁熙收拾好了行囊,也顾不得去和袁尚、审配二人辞别,免得多说起话来横生枝节。只是和顾雍、张辽打声招呼,让他们好生的训练军队,自己去趟常山,几日便回。二人公务繁忙,齐齐道一声“少将军保重”,把袁熙一行送出营门,各自忙自己的去了。

袁谭处。

正厅之内,此刻的袁谭正手捧着一抹竹简,端着茶盏,默默的读着简上的内容。

可是仔细看去,就会发现他的眼中偶尔会闪过几分阴霾。“这小子,居然去了常山?端是奇事!我的好二弟啊。”袁谭自言自语的嘀咕了一句。

袁谭下首,坐着一个中年文士,闻言面色不动,嘴角却暗自升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容。

他便是受袁绍之命,协助袁谭的辛评。

辛评原为韩馥部下,初平二年,他曾与荀谌、郭图共同说服韩馥出让冀州州牧位予袁绍,对袁绍鼎定冀州的大业颇有功劳,辛评也因此受邀成为了袁氏的部下。

辛评人虽在冀州,但在立嗣的意见上却一直与审配和逢纪不合,他不喜欢成府甚深的袁熙,反倒是比较欣赏袁谭,在辛评的眼中,袁谭在袁绍的几个儿子当中,属于是杰出的人物颇有战争天赋的袁谭,虽不比袁熙,但是比袁尚要强出不少。

不得不说辛评的眼光也是颇有依据,历史上在建安元年,袁谭刚刚率兵前往青州的时候,只占有平原一县之地,但他后来却连续击败了田楷、孔融,占领了青州全境,也算得上是能征惯战,颇具雄姿。

虽然袁谭此人颇为崇尚勇力,做事习惯于但凭喜好而为之,但在辛评的眼中,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毕竟袁谭还很年轻,日后只要善加诱导,要改正应该不是难事。

况且袁谭乃是长子,长子继承父业,本就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之事。众多的原因交杂在一起,自然而然的,辛评渐渐地就成了袁谭一系中人,就如同明明好多人知道,李世民比李建成强,但是仍旧选择支持李建成,一样的道理,这就是古代的礼法制度。

“大公子手中的书简,莫不是三公子亲手亲手所书?”良久的沉默之后,辛评率先开口,打破了厅中的安宁。

袁谭将紧盯在书简上的目光收起,抬头盯着一脸笑容的辛评,微笑说道:“仲治好毒辣的目光,我这边还什么都没说,便让你一语猜中,不错,这简信确实是三弟他亲手,书写与我的,请我出兵去常山。”

辛评面色不变,心中却是一动,道:“那大公子心中又是作何感想?”

袁谭的眼皮微微的跳了一跳,笑道:“洛阳之战,界桥之战,我不曾在父亲身边出力献策,得亏二弟机警聪慧,先是劝父起兵勤王,后又是界桥立功,再后来一战定青州,功勋显赫,如今回援河北,我这做兄长的,理当出兵接应不是嘛。”

辛评闻言点了点头,道:“大公子想的周到,既然如此,在下便先行告辞,回袁冀州那里去了。”

说罢,便见辛评作揖起身,转身欲走。

袁谭见状急了,慌忙起身言道:“仲治刚来不久,却为何这般着急离去?莫不是袁谭这里对先生照顾的有什么不周?”

辛评转头淡然一笑,摇头道:“大公子待辛评甚厚,公子也是照料周详,并无丝毫的不妥之处。”

“那先生为何还着急要走?莫不是北边有什么要紧之事?”

辛评摇了摇头,道:“北边暂时无碍,多不多辛评一人并无大碍,只是大公子不愿与辛评交心,言语中有所保留,辛评留在这里也无甚益处,倒不如早回袁冀州那里,也免得在此做个白食之人。”

袁谭闻言顿时愣住,脸上的肌肉在不知不觉间来回抽动,似犹豫,似紧张,似愁苦。

过了一会,方见袁谭长叹口气,拱手言道:“先生教训的事,是袁谭藏私了。”

辛评的脸色露出了一丝笑容,道:“请大公子重新斟酌,告诉辛评,对于二公子此次率兵归来,大公子心中究竟作何感想?”

听了辛评单刀直入的话锋,袁谭脸色的笑容渐渐收拢,眼眸中,一抹深深的仇恨却一闪而逝。

是的!不是别的,是仇恨!

打心眼里讲,袁谭恨袁熙,那股仇恨从小就是深藏于内,刻骨铭心!

自打他的母亲张氏去后,袁熙的母亲刘氏就成了袁绍府邸的正室,刘氏心狠,偏袒袁熙,袁尚不说,还每每在袁绍面前刻意诋毁打压与他,每一次袁谭与刘氏相见,刘氏眼中那怨毒的目光都能被袁谭看在眼里。

那是一种不着掩饰的仇!她气闷袁谭占据着长子之位,阻拦了她亲生儿子的承嗣道路。她恨不能希望袁谭一出门,就立刻被马车死,用他袁谭的血肉,为自己的儿子铺出一条平坦的康庄大道,就像蔡夫人仇视刘琦一样。

更恼人的是,袁绍对自己也远不如当初的喜爱了,对于自己的勤勤恳恳,袁绍并不曾多予鼓励,反倒经常在一众文武面前,夸赞二儿子袁熙武功赫赫,文采风流,仪容姿貌有乃父之风,颇有自己年轻时的神韵。

而且愈发可怕的是,近年来,袁绍在不知不觉间,似是有了废长立幼的意向,起码他是这样认为的。

那种宠溺,那种偏颇,那种骄纵,都令袁谭打心眼里深深的嫉妒。

那个混蛋小子?他有什么能力,他有什么本事,他有什么功绩,能担得起上天对他的这诸多眷顾?

不知不觉间,一股阴冷的气氛在厅内开始盘旋弥漫。

“仲治,话说到这个份上,我也就不瞒你了,最近几年,父亲对我这个长子越来越疏远,越来越不予宠信,他虽然不说,但我也能猜的出来,在他的心里,其实最喜欢,最想传以基业的人,是二弟!只是碍于长幼有序的礼法,一直不曾明说而已,但如今却不同了,从洛阳开始到现在,一路上二弟表现卓著,全军上下尽皆佩服,父亲表面上不说,想必心里也是高兴的不行,仲治,不是我袁谭乱相猜忌,若真是这般任其下去,我这长子的位子,不知还能再坐上几年。”

李建成和李世民摊牌前,也是如此考虑的吧,李世民以下逼上,李建成不的不做出反击,不然迟早就和隋炀帝杨广的哥哥一样。

辛评轻轻的绕了绕下巴上的胡须,慨然叹道:“时也,势也,公子空负雄才壮志,可惜却不得其时,惜哉,惜哉。”

袁谭抬眼看了辛评一眼,道:“如何行事,还望仲治教我。”

辛评闻言慨然不语,只是轻轻的摇头,一边摇一边自言自语的道:“如今河北,当真是风雨飘荡啊,外有强敌公孙瓒在侧,内有黑山贼张燕盘踞于境内,难啊,难啊。”

袁谭的眉头皱了一皱,似是不明白辛评突然拉扯起公孙瓒、张燕做些什么。

却见辛评微笑不语,摇手指了指西面,又伸手指了指北方。

袁谭见状愣了一下,仔细的琢磨了一会,终于是略有所悟。

公孙瓒是幌子,他真正所指的,是黑山贼张燕!

自从当年袁绍在境内与黑山军交战之后,张燕便对袁氏记仇在胸,甚至与公孙瓒联盟,派部将杜长带兵协助公孙瓒,可惜最终被袁绍击败。

后袁绍愤怒与张燕屡次兴兵与之为敌,下令大剿黑山军,张燕等众在冀、并一代难以生存,只得率兵屡次迁移,双方结下了几近于不解的仇怨。

最近得查,张燕的兵马,目前正屯驻于信都西北边境,只因袁军一直与公孙瓒相持,故而未曾理会,以张燕与袁氏之血仇,若是让他知晓袁绍爱子经信都去常山,未必不会

想到这里,袁谭的双眸顿时亮了。

袁谭得到了辛评的启示,心下已然是计较得定,一个似有似无,逐渐成形的狠毒计谋开始逐渐的盘上了他的脑海。

二弟,生于乱世,生于显贵豪门,这便是你我的宿命!不要怪为兄心狠,世道如此,莫可强求。要怨,就怨你自己受到了,太多的你本不应该承受的瞩目与机遇。

在从袁谭府邸离开,回往馆驿的路上,辛评的心也是上下起伏,忐忑莫名,如同那惊涛骇浪,席卷着无限的不安,汹涌的扑上了他的心间。

我这样做,究竟是对是错?也许魏征和管仲都想过这个问题吧。

辛评的心里真的有些吃不准了,他是发誓效忠于袁氏的能臣,他曾决心将一生的荣辱与袁氏紧紧的绑在一起,浮之亦浮,沉之亦沉。

可是如今,他却违背了初衷,卷入了袁家的嗣位之争,一心辅助他看好的大公子,甚至助其出毒计折损袁氏枝叶,这样的事究竟是对是错?连他自己也是说不清楚了。

辛评的面色转了又转,变了又变,终究是狠狠的下定了决心!

我没错!我绝对没错!自古礼法,立长不立幼!大公子才是真正,能够扛起河北霸业的最佳人员,袁显奕不过是一凉薄之人,安能成就大事?河北若是到了他的手里,焉能覆巢得全?

义之所至,便是值得!舍一贵胄之子,而得天下之霸业,保袁氏鼎盛于天下,就算是主公知道了,也是不会怪罪于我的!

因为我辛评对于袁氏,是绝对忠心的!

常山郡在信都的西北方向,几十里左右,快马加鞭,一天半的时间便能到达。

如今黑山张燕在邺城和信都方向,和大哥袁谭以及颜良文丑对峙,所以袁熙并不担心会遇到黑山贼劫掠,再说自己这边都是轻骑,真要是不小心遇见劫道的山贼,快马加鞭冲过去就是。

袁熙一边催促部曲快马加鞭,一边在马上暗自琢磨让赵云死忠的办法:“嗯,一定得向刘备曹操学习,心黑学曹阿瞒,脸厚习刘大耳。倘若能把二人的优点集于一身,想要不成就一番事业都难!”

总结起来,曹操用人主要靠的是家族关系,士卒门阀相互推荐。曹仁、曹洪兄弟是他的堂兄弟,夏侯兄弟是他的族人;然后又重用了荀氏一族,再后来名声鹊起之后,靠着赏罚分明的手段招募了无数的英雄豪杰。

而刘备这个家伙,没有这么多的兄弟族人,虽然忽悠了个“大汉皇叔”的身份,但沦落到贩席织履地步的皇叔恐怕也是亘古少见。但这家伙有头脑啊,貌似忠诚,其实心眼不比任何人少,要不然怎能成就帝王之业?

用后世的话总结起来,刘备的用人就是靠“忽悠”“讲信义”这两大手段笼络的人才。刚一认识关羽、张飞两大猛男,就祷告天地,桃园结义,食则同桌,寝则同眠。绝对的煽情高手!

自此之后,刘备笼络人心就靠这两大杀手锏,再辅以掉眼泪、摔孩的手段,简直是无往不利。不说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被忽悠的死心塌地,就连诸葛孔明这样多智近乎于妖的奇才,也被忽悠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不禁自己死在北伐军营,而且还赔上了儿孙的性命!

行有两日,一行五十人来到了常山国真定城下。赵云略微感慨,真是近乡情更怯啊,少将军的心意赵云也体会到了,赵云又不傻,袁熙大老远不去河间驰援父亲袁绍而来小小的常山做什么,游山玩水?

显然袁熙不会,那么答案只有一个,袁熙要他赵云的心。说实话,赵云被袁熙感动到了,虽然袁熙一些举措赵云不太适应,但是袁熙也不失为一明主,更何况这么为自己着想,看来自己这百来斤肉算是卖给袁熙了,士为知己者死,这就是赵云的信条。

于是赵云带着袁熙许褚等人,向赵云老家方向赶路。

“仲康,子龙,带着弟兄们找一个适合扎营的地方安营扎寨,生灶做饭,明日再走。”袁熙向许褚、赵云下命道。

县城也不进了,自己带着部曲进城,浩浩荡荡的,县令必然得知,少不了要接风洗尘。万一动静闹得沸沸杨,可能有不必要的麻烦岂不糟糕?

一行人找了一处靠近河流的山谷,扎下几个帐篷,生火做饭,河流饮马,倒也平安无事。留下十个人夜间巡逻,其他的人沉沉进入了梦想。

半夜时分,突然响起了号角。

袁熙吃了一惊,幸亏昨夜和衣而睡,便急忙拔剑在手,背了强弓,出了帐篷查看。只见周围火把通明,大约多头裹黄巾,手执兵器的贼众呐喊着杀了过来。

许褚、赵云二人也冲了出来,一人手提大刀,一人横着长枪,齐齐对袁熙道:“主公先走,朝真定县城退去,我们断后!”

袁熙没想到,竟然遭到了贼寇的伏击,这些人也真是胆大,区区几百人就敢出来劫掠。这常山郡的守是怎么当得?

“不必惊慌,贼寇有限,想必是为了劫掠我等的马匹而来。若是退去,岂不遭人耻笑?大家从军为的就是建立功名,今日遇贼,岂能不战而退?全部上马,随我冲锋一阵,等战不过再突围而去!”袁熙当先上马,挥剑朝自己的士卒下令。

五百人的精壮虎卫受了鼓舞,全部高喊一声“杀贼寇,建功名!”,纷纷手执长矛,扳蹬上马,十人一队排成五列,准备发动反击。

“仲康,子龙前面开路,全军冲锋!”

看看呐喊着杀来的黑山贼越来越近,赵云弯弓搭箭,射出一支,当先一名打着“黑山”旗号的家伙被射中脑门,顿时仆倒在地,一命呜呼。

擎旗的被射杀,其他贼众脚步便受阻,心里也产生了畏惧感,前进的步伐就放缓了许多。气的后面的渠帅高声呵斥,催促着部下向前冲。

马蹄声响起,许褚、赵云已经当先冲进了黑山贼人群里,许褚力大无匹,兵刃所到之处,如同砍瓜切菜,赵云枪法超群,枪枪见血,片刻间就砍翻了几十人,黑山贼抵挡不住,纷纷后退。

袁熙手提精钢剑,引领着五百骑,紧跟在许褚、赵云身后冲进了黑山贼阵中,所到之处,血肉飞溅,人头乱滚,转瞬间就砍杀了十多个黑山贼。自己这边也有两人落马,被乱刀分尸。

“不要慌,长枪兵堵住道,盾牌兵砍马腿!”黑山贼里面一个骑着黑马,手提长枪,满面虬髯,身材彪悍的家伙沉着指挥。

见阻止不住败退的部曲,这家伙大怒,一枪搠出,将一名后退的黑山贼胸膛刺了个窟窿,猛地挑了起来,大喝道:“谁敢后退,便如此人!”

黑山贼受惊,反正退也是死,前进说不定还能抢几匹好马,便纷纷止住了后退的脚步。盾牌兵扛着盾牌,拿着砍刀,朝马蹄乱砍;长矛兵挥舞着手里的长矛朝马上的人乱刺。

一个冲锋下来,官兵又砍杀了几十名黑山贼,自己这边也有人被砍断马腿,滚落马下,做了刀下亡魂。

这股黑山贼的战斗力让袁熙有些吃惊,比起在王家马场遇见的那支贼寇强了许多,而且军纪严明,悍不畏死,袁熙感觉不对劲,挥剑下令道:“全军撤退,加速甩开贼寇!仲康,子龙断后!”

当下,官兵不敢恋战,刚才已经穿透了黑山贼的阵地,便不再折回,丢弃了帐篷,向前方奔逃。反正自己这边全是骑兵,黑山贼大部分是步卒,只有几十骑,谅来追不上。

见官兵撤退,黑山贼穷追不舍,那名虬髯骁将带着几十骑如影随形,紧紧的咬在官兵后面,企图缠住一部分人,等后面的步卒追上来围剿。

虬髯骁将枪法娴熟,胯下坐骑精锐,一直缠在后面。奉命断后的许褚独战此人,二十余合将其击退,且战且走,迟迟不能甩开追兵,反而有被包围的趋势。

赵云扭头看到许褚被缠住,便勒马回头,弯弓搭箭,朝着虬髯骁将放了一箭,嘴里喝一声“中”,利箭带着风声,射向虬髯骁将的面门。

虬髯骁将听到风声,急忙低头,饶是躲得迅速,依然被利箭射穿铠甲,穿进了肩骨,痛的大叫一声,拨马败走。

强敌退走,许褚又砍杀了几名贼兵,得以突围,赶上了大部队,全军快马加鞭,逐渐的甩开了追寇,黑山贼看看追赶不上,鸣金收兵退走。此刻袁熙表情有些阴冷,不过袁熙没有表示什么。

次日,料到贼寇已经散去,袁熙率领部下折返到战场,为死去的弟兄收尸。无论如何,他们跟着自己出生入死,总不能让他们抛骨荒野吧!这就是文王之仁,同样也是给赵云看的,仁主对于赵云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战场之上,十具尸体横七竖八的散落着,血液已经干涸,不时的有乌鸦、鹰隼等猛禽在啄食死尸。黑山贼可没有那么多讲究,死了就是死了,谁会管你?打完仗后,他们随即消失的无影无踪,不知道遁到哪里去了!

这些落草为寇的贼人经历了各种劫难,很多都是从黄巾起事之后从的贼,躲过了各官兵的围剿,从瘟疫、旱灾中存活了下来;九死一生,早就把死亡看成再普通不过的事情,没有人会对死者产生一点点怜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