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袁阀 > 20迁都

袁阀 20迁都

作者:巴奀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44: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董卓听说孙坚进占阳人,立即派胡轸为大都护、吕布为骑督,带五千人马,前往迎击。胡轸性急,出兵时预先扬言:“这次去,要当斩一青绶,部队才会整齐纪律。”诸将听他这样说话,心中颇为不快。

胡轸的部队行到广城,离阳人城还有几十里。天已经很晚了,士马劳累,应当驻军休息,而董卓预先制定的作战计划,也要求在广成住宿,秣马厉兵,养精蓄锐,然后再乘夜进兵,天明时分攻城。

但诸将都嫌忌胡轸,想败坏他的大事,不想让他成功。于是,吕布等人便说:“阳人城中敌兵已经逃跑,应该快点去追赶,寻求战机。否则,就没有机会了。”胡轸便率军连夜进发。

到阳人城下,城中守备十分严密,偷袭不可能成功。这时,军队饥渴困顿,士气低落。加上是在夜间,没有堑壕工事防御。

将士们刚刚解甲休息,吕布又令人传布谣言,说孙坚率城中将士乘夜来袭。军众黑夜中,不明真假,扰乱奔逃,弃盔甲,失鞍马,十分狼狈。孙坚乘势出城追击,胡轸全军溃败。

孙坚阳人一役获胜,名声大起,威望更著。有人乘机挑拨袁术,说:“孙坚倘若占据洛阳,发展势力,将难以制约。如果任其发展,岂不是除却一狼,又增一虎吗?”

听了挑拨之言,袁术真的怀疑起孙坚来,不给孙坚运送军粮。孙坚军中无粮,焦虑万分。当时,孙坚驻地阳人距离袁术所居鲁阳一百多里,孙坚连夜乘马,直奔鲁阳,拜见袁术。

在袁术帐中,孙坚心情异常激动。他在地上画来画去,分析形势和各方面的利害关系。并且说:“我所以如此献身不顾,上为国家讨伐逆贼,下为将军报家门私仇。我孙坚与董卓并无刻骨仇恨,而将军您却听信小人拨弄之言,居然对我起怀疑!”

袁术心中怀愧,不能自安。孙坚接着说:“现在大功即将告成,然而军粮却供应不上。这形势,跟吴起洒泪西河,乐毅功败垂成,完全一样!请将军明察、深思,早做决断!”袁术马上下令给孙坚调拨军粮,孙坚立即回营。

刚回到虎牢关上,众将就见到董卓阴沉着脸,明显很是不悦,不过此时联军尚在大举进攻虎牢关,故此众将就赶忙去迎敌,待得将联军击退之后,董卓却是传令召集众将议事。

……

董卓大帐中,众将见到董卓还是那副阴沉的脸色,故此谁也不敢说话。

良久,董卓才说道:“如今联军势大,虎牢关必不可久守。虎牢关若破,则洛阳危矣、陛下危矣,诸位有何策?”

现在董卓话里的意思其实很明显,就是准备弃洛阳,不过这话谁也不敢开口说。等了良久,董卓不见有人说话,怒哼一声,继而望向李儒。

李儒会意,立即出言道:“儒以为主公应该迁帝回长安,才可保无虞。”

董卓听完之后自然大喜,当即笑道:“非汝言,吾实不悟。本相即回洛阳,向陛下陈说此事,而后让陛下迁往长安。”

是夜趁着月色,董卓带着李儒等西凉将领,在重兵的护卫下,连夜赶到洛阳,徐荣早早的在城门口迎接,一行人径自回丞相府,没有声张,一夜无话。

次日,董卓吩咐徐荣紧闭京师四门,聚集文武百官于朝堂商议大事,文武不敢不从,俱到。献帝也到,高坐于九龙宝座之上,不发一言。

情势危急,董卓召集公卿商议迁都,董卓率先说道:“ 汉东都洛阳,二百余年,到现在气数已衰。吾观旺气实在长安,吾欲奉驾西幸。汝等各宜促装。高祖建都关中,共历十一世;光武帝建都洛阳,到现在也十一世。按照《石包谶》的说法,应该迁都长安,以上应天意,下顺民心。”百官都不敢作声。

司徒出列杨彪说:“迁都改制,是天下大事。殷代盘庚迁都毫邑,就引起殷民的怨恨。从前关中地区遭到王莽的破坏,所以光武帝改在洛阳建都,历时已久,百姓安乐。现在无缘无故地抛弃皇家宗庙与先帝的陵园,恐怕会惊动百姓,定将导致大乱。《石包谶》是一本专谈妖邪的书,怎么能相信使用!”

董卓冷冷盯着杨彪,“关中土地肥饶,所以泰国能吞并六国,统一天下。而且陇右地区出产木材,杜陵在武帝留下的烧制陶器的窑灶,全力经营,很快就能安顿好。跟百姓怎么值得商量,如果他们在前面反对,我以大军在后驱赶,可以让他们直赴沧海。”

杨彪力争道:“不可,关中残破零落。今无故捐宗庙,弃皇陵,恐百姓惊动。动天下是很容易的,但再安天下就很困难了,愿董公考虑!”

董卓立即变色喝问:“你要阻挠国家大计吗?”

“这是国家大事,杨公所说的,恐怕是可以考虑的。往者王莽篡逆,更始赤眉之时,焚烧长安,尽为瓦砾之地。更兼人民流移,百无一二。今弃宫室而就荒地,非所宜也。”太尉黄琬出列说。

董卓不答话。司空荀爽看见董卓怒极,恐他要伤害杨彪等人,于是和缓地说:“难道相国是乐于这样做吗!崤山以东起兵,不是一天可以平定的,所以要先迁都,以对付他们。这正与秦朝和汉初的情况相同。”

听到这董卓怒气才稍平息。

黄琬退下后,又上书反对迁都。

董卓就以灾异为借口,上奏皇帝,免除黄琬、杨彪的职务。任命光禄勋赵谦为太尉,太仆王允为司徒。言再有劝阻着立斩,拂袖而去。百官战栗莫敢言,献帝全程旁观,虽异常憋屈愤怒,但不敢说不,只能是偷偷躲在后宫之中暗自叹息流泪。

说着就要下令召集众将,回洛阳,商议迁都的事情。

李儒见董卓心意已决,提醒道,“主公撤军回长安,不可急促,当缓缓而行,以免被诸侯所趁”。

董卓表示明白,示意李儒继续说下去。

李儒继续道“可先通知李榷、郭汜弃了汜水关来虎牢汇合,让徐荣将军领军先回洛阳,做好先期准备。主公在领大军趁着夜色回去,留吕布断后,等李、郭汜到了,在一起弃关,如此方可无忧”。

董卓完全赞同,吩咐“众将领命,按照军师计策行事,不得迟缓”。

众将应诺,都下去准备了,李儒自告奋勇的去知会吕布一说,也顺便去劝说他一下,让他重拾信心,董卓允诺。

接下来迁都的事情正式确定,献帝刘协西迁长安。

魏巍大汉国都洛阳即将消失在大火中。新的时代即将展开。

洛阳大火前夕。

董卓离开朝堂,刚想上车回府,只见二人望车而揖,视之,乃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也。

想必也是劝谏的,董卓很不耐烦的问有何事,周毖道,“今闻丞相欲迁都长安,故来谏耳。”

董卓大怒道,“我始初听你两个,保用袁绍。今袁绍已反,是汝等一党!”。叱武士推出都门斩首,遂下令迁都,限来日便行。

到了府邸,西凉将领已经照着李儒的意思,聚集了。

董卓爬到自己的位置上,就叫嚷着,“今天迁都大事已经定了,你们都下去准备吧,要越快越好”,众将领命鱼贯而出。

李儒最后等着众人离开之后,才对着董卓神秘道“主公,现在有一件大事,不得不做的”。

哦,董卓来了兴趣道,“有何大事,你如此神秘?”。

李儒满怀期待再次确认道“不知主公现在是志在天下,还是?”。

董卓有点迟疑道“老夫当然志在天下,你又何必多问呀?”。

听到董卓如是之说,李儒很兴奋道,“既如此,请主公借一物给我,儒定可以让诸侯联军不攻自破”。

“什么东西呀?”,董卓好奇的问道。

“无他,传国玉玺耳”,李儒随意道。

哦,传国玉玺嘛,也就是一块破石头吧,最起码在董卓的认识中是这样的,既然李儒想要就拿去吧。

董卓道“我当什么的,原来是那块破石头,你需要就拿去吧”,说着就让人去取来给李儒。

李儒见自己主公还志在天下,有重整旗鼓的意思,心中很是喜悦,又燃起了希望。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董卓不是重新恢复了,而是对传国玉玺一无所知,不知道它所代表的意义。

董卓见李儒神经的乐着,不由得好奇道,“就这块破石头,真有那么大的作用吗?”。

隋唐演义中,隋炀帝杨广用玉玺,让天下反王内讧。李儒也用这块破石头,加速了盟军的解散,真不愧是和贾诩同一级别的毒士。

李儒调节了一下心情,正色道“主公有所不知,这玉玺可是皇帝的象征,意义重大的。别看诸侯联军现在联合一起对抗丞相大军,只要这东西一丢,他们必会瞬间瓦解的。”

有点懵,董卓完全不知道李儒说什么的,只得道“如此就拜托文优了”。

李儒很自信道“主公放心,等用过之后,此宝还会归我们,到时候主公已经天下在握了”。

李儒确实是超一流的谋士,可惜明珠暗投了,撇开个人恩怨来看,袁熙还是挺看好李儒这种人的。

天下,不就是皇帝嘛,这个董卓知道的。也就是在此时,董卓滋生了再进一步的想法,也就是当皇帝的思想,为以后被王允引诱买下了导火索,暂且不提。

董卓喜悦道“哈哈,我得文优,天下何愁”。董卓这话道也不全是客套。

李儒也很雀跃,乘机建议道,“今钱粮缺少,洛阳富户极多,可籍没入官。但是袁绍等门下,杀其宗党而抄其家赀,必得巨万。”

董卓听得,立即下令道:“李傕,此事交由你去办,切要办得妥当。”

李傕听得,大喜应道:“诺……”

之后董卓又下令道:“其余众将,若军中钱粮缺少,自去筹办。不过明日午时之前,且驱民与我大军护陛下同往长安。”这明显就是让众将去劫掠百姓,并且驱百姓前往长安了。

随即董卓命郭汜差铁骑五千、遍行捉拿洛阳富户,共数千家,插旗头上大书“反臣逆党”,尽斩于城外,取其金赀。

又让李、郭汜尽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前赴长安。每百姓一队,间军一队,互相拖押,有拖延着立斩。

西凉军吃了败仗,心中压抑不已,于是董卓纵容军士***女,夺人粮食,啼哭之声,震动天地。如有行得迟者,背后一万军催督,都手执白刃,于路杀人,填于沟壑者,不可胜数。

就这样董卓还不满足,打算火烧洛阳,心想自己得不到,袁绍你们也别想得到。临行之前,教诸门放火,焚烧居民房屋,并放火烧宗庙宫府。南北两宫,火焰相接,长乐宫庭,尽为焦土。

又差吕布发掘先皇及后妃陵寝,取其金宝,军士乘势掘官民坟冢殆尽。董卓装载金珠缎匹好物数千余车,用两辆马车载着天下和后妃,在西凉军的护送之下竟望长安去了。百官有马骑马,无马乘车,都没有的只能步行,拖家带口跟着前进,其苦一言难尽。

留吕布、徐荣领着大军断后,又通知汜水关、虎牢关守将,弃关回来,一起赶上大军。提前通知张济领飞雄军十万,从长安出发,于路接应,以防不测。

一时间,董卓迁都长安的消息,传遍雍州大地,天下震动。雍凉各路牛鬼蛇神都起来活动了,看看有没有机会,来分一杯羹,占点小便宜。而以匈奴、黄巾余孽最为活跃,这个以后再说。

次日,有探子来报,说洛阳大火,董贼弃洛阳,投长安去了。再说董卓将领赵岑,在李、郭汜离开之后就心有退意,知道董卓已弃洛阳而去,便献了汜水关。

于是孙坚驱兵得以进入汜水关,派人报告袁绍董卓迁都逃跑了,自己先行一步杀入洛阳。

一众诸侯皆是大惊。

曹操站起来对袁绍道:“今日董贼逃亡长安,正好可以乘势追赶,袁盟主请速速发兵!”

袁绍看了他一眼,摇头道:“大家昨天打了一天仗,现在兵马正疲惫,只怕冒然追击,取不得好。”

曹操有些急了,声音微微抬高:“董贼焚烧我大汉宫室,劫迁天子,天下震动,正是人心惶惶之际,此天下存亡之时也,若是大家齐心聚力,定可一战而定乾坤!”

袁绍不想打,也是见了大家都不想打,有半分无奈,也有半分自己的意思。他把目光投向众人,果然一众诸侯皆道,先该入洛阳城,不宜轻举妄动去追击。

曹操气的大骂道:“竖子不足与谋!”转身离去。此时的曹操心中多少有些忠义的,不可以果推因,枭雄是需要成长过程的。

遂自引兵万余,趁着夜色,领夏侯、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星夜来赶董卓。

诸侯等无言可对,不欢而散。

袁绍微微眯着眼睛,冷笑一声,竟是没有半点阻拦。

袁熙在身后看的真切,他知道此时的曹操也许有匡扶天下的决心,但是现在的父亲袁绍却把心思渐渐转移到了袁家身上.......

至于各路诸侯,天呈败相,谁人知心?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洛阳乃大汉中心,虽然被烧了,但是大伙还是要进去的。他们前来不就是为了洛阳吗?

诸侯逐渐派兵前往洛阳各地驻守。

不过大部分都是虎牢关进去的。

袁熙想着心里想着汜水关那边,孙坚的玉玺,火急火燎的就来见袁绍。

说出来意,袁绍也没有多说什么,让他带本部千余人马,让他自己不要乱来,便随他去了。

还没到洛阳,就远远望去京师火焰冲天,黑烟铺地,二三百里,并无鸡犬人烟。董卓已经逃走多时了,就剩下火光、浓烟了。

真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呀,而且各路诸侯都萌生了退意了。

这次袁熙只带着许褚,并一千兵马往汜水关疾行而去。

袁熙赶到洛阳城,天色已经黑了下来,此时虽然是冬天,可四周温度极高,不时有哭喊声响起,遥望前方,火焰冲天,黑烟扑地,不时有人在救火。

袁熙带着兵马往前走了十几里,硬是直偶尔闻得哭声,不见人影。当初繁华的洛阳,被董卓破坏成这样,袁熙闭上眼睛,心里一阵难过。

赶着,赶着,袁熙也有点不知道该如何去找孙坚了。

他努力的回想着太庙,可便处都是残垣断壁,周围居然无一处好的建筑,这到哪去找?

又奔跑了十几里,周围才隐隐出现一些建筑物,不过看其样子,都被烧的乌七八黑的,其模样惨不忍睹。

要是被孙坚先行夺去就亏大了,这次前来洛阳,除了看三英战吕布,另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夺得玉玺。

继续急急往前追赶,前方的人也越来越多,不过大多都是士兵,很少有见到百姓的。

正疾行间,前面走过来一队大约上百人的难民队伍。这群难民身上大部分都是穿的破破烂烂的,正埋头往外面跑去。

袁熙不疑有它,叫住一人,问道:“你可知道大汉太庙在哪?”

那人不知道为何,低着头吱吱呜呜的,半天说不出话来。

袁熙眉头高高皱起,声音微提道:“你把头抬起来。”

“大人饶命啊。”那人居然被袁熙一席话,直接吓得跪倒在地。

这个时候袁熙再不觉得有什么,也觉得有异常了,对着许褚使了个眼色,许褚会意,跳下马来,直接把那人头抬起来。

袁熙看去,只见此人除了几道黑痕之外,脸部雪白,看着竟是一副阴柔模样。

回想起他刚才说话的声音,袁熙冷笑道:“你是阉人?”

“大人饶命啊,大人饶命啊。”跪倒在地上的那人,重重的把头磕在地上,不停的呐喊。

袁绍恨阉人,袁熙受其影响,自然也没有好映像,当下就要挥刀砍人。

那人心胆俱裂,猛地抬头道:“大人我有消息要汇报,求大人饶命。”

他这话一说,袁熙明显感觉到刚才的,那群难民速度加快了不少。

“来啊,全给我拿下!”

“是!”许褚大喝一声,带着兵马把刚才的百余号难民团团围住,赶到了一边。

“说吧。”袁熙盯着那群人看了一眼,果然发现了不正常,这群人里面居然有好多阉人,均都是面色阴柔,一眼便能看得出来。

他还发现一个特点,就是这群人身上的破衣服,都好像是自己割开的,但是都割得很有讲究,几乎都只是外套被割破了,甚至有几个浑身上下都是好好的。

不过无一例外的是,这些人的脸上全都涂抹着黑炭,有多有少,不一而足。

“大人,我,我说出来,你能不能饶我性命?”那人哆哆嗦嗦半天来了这么一句。

“呯!”袁熙抽|出宝剑,把剑身放在他的鼻子上,沉声道:“我没时间跟你谈条件,你不说那边有人会说,给你仨个数的时间!”

“一!”

......“我说,我说。”那人吓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开口道:“其实我们不是......”

“王太,你这是找死吗?你忘了小姐是怎么救我们的?”

“杀了!”袁熙宝剑指向了站起来说话之人。

许褚想都没多想,手起斧落,一颗大好人头咕噜落在了地上。

“我说,我说,大人是这样的,我们是弘农王府上的人,今天护送小姐去唐府上,只是没想到忽然今天城门就破了,董太师也投长安而去,所以我们才乔装打扮,然后准备绕道也去长安的。”

“哦,”袁熙又朝着人堆里看了几眼,在有心的情况下,果真见到几个女子,隐隐把一个女子围在中间,那女子低着头,又加上天色黑暗,看不清面容。

看来便是弘农王妃,唐姬。在洛阳时,万年公主偷偷溜出宫时,袁熙见到的另一个宫装少女就是唐姬。

袁熙把精钢剑收了回来,笑问道:“你们不直接出城,反其道而行,是为何意?”

那人趴在地上哆嗦着道:“小姐说正道走有危险,反道走的话,诸位大人会以为我们是流民,就不会为难我等,反而能好走出去,待出去后,只需绕道便可。所以......”

袁熙点点头,这个弘农王妃,果然也不是一般的人。

唐姬推开围在她身边的丫鬟等人,脆声道:“是我,弘农王妃唐姬,袁熙你又待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