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袁阀 > 227神医

袁阀 227神医

作者:巴奀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44: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虽然天气依旧寒冷,邺城街巷间积雪被扫除,店铺小贩也恢复了买卖。经过多年战乱,邺城已经是大汉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城南一家布帛店里挤满了人,但这些人并不是买布的,而是围观瞧热闹的。只见满店的杂物都被移开,店铺zhōng yāng两张木板上,各自躺着个口吐白沫的中年男女。

“唉呀,这已经是第八个了,作孽啊!”一个围观的闲汉叹道,这就是中原式看客。

“可不是么,这究竟是啥病啊。”另一个少年人突然颤声道:“莫不是疫疾!”

“啊!”围观的百姓纷纷后退。

“吵什么吵,都静下来!”站在一旁的老者喝道,“听听郎中先生怎么说道。”

蹲在地上诊治的郎中,此时满脸冒汗,这怪病他从来没有遇到过,根本诊断不出病理。

而且这已经是第七第八个病人了,前面六个病人都已经病发身亡,他也无能为力。

虽然是大冷天,郎中还是用衣袖擦了擦汗,歉意说道,“黄保长,在下实在诊断不出病机病理,这无从下药啊!我看您呢,还是另请高明吧。”

姓黄的耆老一脸凝重:“先生你已经是邺城有名的郎中了,这叫我们还去请谁?”

“容在下回去查看典籍,再跟诸位同行商议商议。”郎中站起身摇头离去。

就在众人手足无措时,一个老妇人带来个袍服中年。那个中年来到后舞动手脚比划一番,他口中念念有词地吟唱。

过了会,袍服中年说道:“这是邪鬼侵袭啊,这一带窝藏有厉鬼,如果不今早处置怕有更多人中邪。”

黄姓耆老皱了皱眉,“那要如何办?”

袍服中年沉吟一阵,沉声道:“这只邪鬼十分厉害,怕是很难除去,为今之计只有请走了。那样需要用三牲祭祀。”

“也只有如此了。大伙回去凑钱准备。”耆老吩咐道。

“黄叔公,不如禀报官家,让官家派医官来处置吧。”有人说道。

“唉呀,那些官老爷,怎么会顾咱们这些平民的死活,你啊别费力啦!”

“你这啥话,袁大将军执政后不是下令给咱们很多好处吗,他可是体恤百姓的好官啊!若是他知道此事,定会派人来处置的。”那人反驳道。

“这里是否有病人。在下略通医术,不妨来诊治一番。”一把清朗的声音,适时从门外传来。

众人看去,只见两个背着竹箱的中年男子站在门口,颇有些仙风道骨的模样。

“不知两位先生高姓大名?”耆老客气地。

“沛国人华佗。”先前问话的那个中年说道。

另一个留着长须的中年也一拱手,说道,“南阳人张机。”

“啊!两位是郎中?”耆老问道。

“我们都是受袁大将军之邀,前来河北帮人治病的。”身形高大地华佗答道。

众人本来还不太相信他们能治好病人,但听到袁大将军邀请时,顿时敬畏起来。毕竟乡民百姓都是畏惧官家地。

“仲景兄,你先请?”华佗抬手谦让道。

张机笑了笑,说道,“元化兄,还是一人诊治一个吧。”

两人相视一笑,各自查看起病人来,过了会后,又交替过来诊断。

“两位先生,这可有得救?”耆老问道。

“哼哼!是邪鬼侵袭,非送鬼不能救。”袍服神棍仍旧冷声笑道。

“非也,并非由什么邪鬼。只不过是一种十分厉害的毒虫入体而已。”华佗朗声道。

“发病的就只有这条街么?”张机问道。

耆老半信半疑,将详细情况告诉两人,华佗张机两人,又走到后院四周查看一番。

最后华佗走出来,说道:“怕是水井出了问题,这发病的几户人共用一口井。而这冬天里井水较为温xìng。被毒虫侵袭也不奇怪。”

“元化兄,你瞧我俩谁开药方?”张机问道。

华佗取出了纸笔。说道,“各自开一方治一人吧。”

“正合我意!”张机也取出纸笔,他想跟华佗切磋交流一番。毕竟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医学同样也不能脱俗

不一会两人各自开出药方。耆老马上让人去抓药。又忙活了半个时辰,将两个病人送进房里服药。

张机华佗两人,就坐在店铺里交流起来,街巷的邻里也都不肯散去,期盼着结果出来。

又过去半刻钟,一个青年跑出来,惊喜道:“好事啊,好事啊,他们服了药又吐又泄,不过都转醒了,也能说话了。”

耆老走上前,感激道:“两位先生果真是神医呐,满城郎中束手无策,就给你们这么一剂药,就将人救醒了,太感谢了。”

华佗张机两人连道不敢,随即又开出了温补的药方给病人,调理后续。

张机感叹一声,说道,“现在仲景是叹服元化兄了,我开的方子需要藤黄这样地烈药,但元化兄你开的药方,是再寻常不过的蒜醋等物,可见医术比我高明许多啊!”

华佗摇头说道:“这也是从乡里学到的土方,有些病理还是仲景兄在行,我俩是各有所长罢了,仲景兄莫要谦虚。”

“我看两位先生都是当世的神医,可比古之扁鹊。”一个清雅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华佗两人看去,不知何时门外站着一群衣着光鲜的人。其中说话那个青年二十出头,样貌俊美清雅却又不失英气,一看就知是个非凡人物,此人正是河北霸主大将军袁熙。

“两位先生,这就是我家大将军。”刘晔从背后走出来说道。

“啊!”两人反应过来,赶紧施礼。旁边地百姓听到这,也不禁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应对。

袁熙笑了笑,不介意说道:“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不如到两位下榻的驿馆一叙,如何。”

说着袁熙等人带着华佗张机两人,回到城南的驿馆,刘晔也吩咐驿馆小吏置办来酒席。

徐盛等人也是暂时住在驿馆,袁熙让众人一同入席宴饮,他对华佗张机极为客气。

酒宴过后,华佗问道:“敢问袁大将军请我跟仲景兄来治病。可是我见大将军身朗气清。不像患病之人啊,请大将军解惑。”

“在下内兄甄豫染疾已久,想请两位先生诊治。”袁熙说着又指向郭嘉,“我的从事郭奉孝,也是时常犯病,请两位先生瞧瞧。”

华佗上前跟郭嘉号脉,过了一会问道:“郭从事先前,是否服食过道家金丹?”

“确实如此。幼时体弱多病,家中求来丹药服食。”郭嘉如实答道。

华佗直摇头,叹息说道,“病入肌肤。若是不加以调理,恐怕难过四十啊。”

郭嘉直皱眉,说道,“华先生太过危言耸听了吧,这两年来郭某的身体已经好了许多。”

“元化兄说病入肌肤,这一时是不发作,但将来一发作就会致命。”张机解释道。

“有那么严重吗?”郭嘉将信将疑。

“岂不闻蔡桓公讳疾忌医之事,奉孝你听两位先生说的。”袁熙也劝说道。

“那要如何治疗?”郭嘉无奈地问道。

“在下有一套导引术名叫五禽戏可教与郭从事。只要每rì勤加练习,再服食汤药,节制酒sè,相信必会根治疾病。”华佗说道。

郭嘉感激了一番,然后袁熙就跟两人说起,军中往往流行伤寒病和瘟疫的事情。

张机对伤寒病有独到的研究,于是跟袁熙解释起大战后,产生疫疾地原因,还有应对地方法。袁熙也让在座的文武用心记下,防止今后军中流行伤寒疫疾时,不知所措。

随后。袁熙又让华佗讲了养生防病的要诀,他可不希望自己的谋臣武将英年早逝。

“哈哈,听两位先生这么一说,才知道治病防病也有这么大的学问。我河北正是缺乏两位先生这样医术高明的神医,在下恳请两位出任冀州地医官,不知两位意下如何。”袁熙直接说出了此次的目的。

华佗张机对望一眼。各自摇摇头。

“在下地意愿是行走乡里。多为百姓之治病,至于为官之事,大将军还是寻找他人吧。”华佗推辞道。

“仲景也是闲散惯地人。若是固留一地不能接触更多地病人,那医术怎么会有上进?”张机也推辞道。

“可是两位先生行走中原等地。河北的百姓不也正需要两位先生的救治么,如今rì那些病人不也是患者吗。”郭嘉帮衬道。

两人沉默好一阵,华佗摇头道:“为医者尽力而已,我救不来天下所有人,只能救治见到地病人。”

“那救治河北的百姓也是救治,先生何必厚此薄彼呢?”袁熙说道。

“在下愿在河北驻留一段时rì,为地方百姓尽一份力。”华佗答道,他见实在推辞不掉,只好换一种方法。

“既然大将军看重,张机也愿意留下一段时rì,为河北百姓尽一份力。”张机也答道。

袁熙知道他们是一时推托之词,但只要他们留下一段时间,他就有办法将他们永远绑住。至于说什么让两人授徒之事,袁熙发现根本不可能达到效果。因为中医都是师徒手把手传授,不仅需要天份,更需要火候。就算是华佗教出的徒弟,没有十年八年的临床历练,也只是一个普通郎中罢了。

袁熙知道华佗张机两人志不在官,像历史上华佗被杀另一个原因就是,不应曹cāo地征辟。但是用点手段将他们家小诓骗来的话,不难将他们留下。特别是将来征战南方,兵卒水土不服等原因,会滋生伤寒瘟疫,张机无疑是这是最好的伤寒大夫。

辞别华佗张机两人后,让徐盛去军中入籍后,袁熙带着一众随从就要离开驿馆。

“二公子,时别七载还认得老道否?”一把浑厚沉着的声音传来。

袁熙看去,见一个四十出头的长袍男子站在院落中。长袍男子留有一把长髯,整个人看起来飘逸非凡。

“你是元放先生?”袁熙惊讶道。

袁熙记起来,眼前这个长袍男子正是当年在洛阳认识的左慈。当年左慈不过三十多岁,自认为修道炼丹有成,而到京中想成为皇家炼丹师。但是那时灵帝的起居都被十常侍把持,左慈yù投无门,最后袁熙利用进宫伴读的机会,向灵帝举荐了这个方术士。

左慈感激下赠送了他一卷,融合房中术的独门“导引术”。可是不久后,左慈因为得不到重视,而离开洛阳,之后就了无踪迹。袁熙想不到今天,会在邺城地驿馆见到他。

“大将军。这位先生前些时rì来拜访。那时大将军出征未归,在下就将他安置在这,本想处理完徐盛、张机他们事后,告诉大将军的。”刘晔解释道。

“二公子可愿移步屋里说话,有两位从许县来的旧识要见大将军。”左慈说道。

袁熙做个请地手势,带着随从跟左慈进到屋里。这时屋里两个武士打扮地汉子,豁然站了起来行礼。

“公子可曾记得我们,当年在洛阳见过地。”一个武士说道。

袁熙看着眼熟,而身后地许褚叫了起来:“是当年跟在王师父身边送饭的。”

那个武士脸一红。抱拳道:“正是在下,受老师所托,要将两份东西交给公子。”

“你们出来多久了?”袁熙问道。

“是公子讨伐曹cāo前出发地,但是因为战事一起,四处道路不通,我们一直到两月前才到邺城。那时这位刘先生说公子有事外出,让他们在驿馆中等待。”那个武士答道。

那个武士从贴身处,取出两根火漆封住的小竹筒,递上前说道,“老师吩咐要亲手交给袁本初将军和二公子。但是袁老将军过世,这些都交给二公子了。”

袁熙取出竹筒里面地布帛,看了之后立即收了起来。

“你们领些盘缠就回去复命吧!”袁熙吩咐道。

两名武士答应一声,连连称谢。

“元放先生又是怎么,跟他们走到一起地?”袁熙看向了左慈,这个神棍还是当年的模样,似乎一点都不见老。

“老道我在渡河时遇见他们,结伴来到邺城后,才知道是找二公子的。”左慈答道。

“那元放先生是到河北游历的?”袁熙疑惑道。

“哈哈!”左慈笑了笑,说道,“修道之人四海为家,听闻河北也有不少僻静名山。是故就到河北来了。恰好听闻二公子执掌冀州,于是就来拜访你这位故人。”

不是有事怎么会等两个月之久,袁熙转念一想,立即明白左慈的来意。这时的方术士虽然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但终究还是凡人。他们也要吃饭穿衣。

如果不是家境丰厚。他们也要结交一些权贵,让这些人资助他们炼丹。这也是为什么武帝能招揽到那么多方士地原因。左慈这些方士,可不像田畴、郑玄那些隐士,可以自己耕作。耕作是可以自给自足,但炼丹材料的耗费又怎么来。

想通这点后。袁熙淡笑道:“元放先生远道而来,我必定要尽地主之谊。你尽管住下,有什么需要可对他们说,也可以随时来州牧府找我。”

袁熙想左慈还是有些本事的,倒不妨充分发掘他的用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