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袁阀 > 杂记33

袁阀 杂记33

作者:巴奀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44: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东汉帝国的太学,从来都是官员子弟成长的温床。

平民子弟,要三五十岁才有机会,去太学游历一番,而官家子弟,十几岁,二十岁,就可以在太学学习。

太学主要面对的是***子弟,皇亲国戚子弟,勋贵子弟,更别说四世三公的,袁家子弟了。

早期,东汉初年,太学还是当之无愧的最高学府。

但是随着时间流逝,随着汉王朝的衰微,和地方士族的势力庞大,太学生的素质,也是每况愈下。

到了汉末,尤其是党锢之祸数年来,士族子弟,很多都不会进入太学,他们并不稀罕太学,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有,比太学更加优秀,和精英化的,家族教育。

对他们来说,太学的师资,还不如他们的族学,所以自然不会去太学,比如说袁家,就有自己的私学。

学成之后加冠成亲,二十岁前到月旦评,求个评价,扬个名,然后大家,互相串联一下,举个孝廉。

就可以去雒阳做官,开启仕途之路了。

当然,不是说没有士族子弟,会进入太学学习,而是很少,因为世家和灵帝之间,产生了巨大隔阂。

至于那些个***勋贵子弟,他们根本不想着努力学习,大多数人只是去点卯,签个到表示自己来过。

然后——『饱食而退』。

这四个字是史书上记载下来的,嘲讽那些汉末魏初的太学生的,真的是相当的生动形象。

日上三竿爬起来,穿好衣服洗漱完毕,到太学学堂点个卯,然后等着吃免费提供的午饭,吃完午饭就走了。

然后,就去撒欢了,袁熙也做过,不过相对克制。

祖先拼死拼活挣来的功绩,给他们提供那么好的学习条件,却只培养出了,一群酒囊饭袋,可悲可叹。

白瞎了太学里,十四博士的优良设置,和那么好的教学条件,太学里的教学条件,哪怕放到现代。

都是非常不错的了,除了没有现代器具之外,能学到的东西,真心不少,关键是看你想不想学了。

太学里的自由度,比现在的大学还要高,所以真的是,非常考验个人意志和品格,袁熙算是半个另类。

其他权贵子弟,当然就自甘堕落了,可是同样的机会送到袁熙手中,袁熙可不会浪费,因为他所图甚大。

因此,袁熙上过袁家的私学,也在皇宫中陪皇子读书,有时间了,就去太学报道,所以说他是半个另类。

他努力的读书,努力地将所学到的,所见到的,融合在一起,不断的精进自己,为了增强自己的生存能力。ap.

同时,还努力学习武艺,还跟着王越学习剑术,甚至跟着曹昂他们,一起学习骑马和马上击朔的本领。

不说成为一个武艺高强的武将,至少,要拥有一定的自保能力,毕竟接下来的,可是吃人的乱世。

时间就这样缓缓流逝着,在太学的时候,袁隗为了自家宝贝孙子的前途,在朝廷里为他运作,而成童子郎。

拜他为童子郎的,是尚书台的,尚书赵建,是袁家门生,拜他为童子郎的理由是『通晓儒经,为人纯孝』。

就这样,袁熙『纯孝』的名头,就在雒阳传开了,这一波公关操作,很是成功,父亲袁绍做官前也是如此。

具体的内容和过程,袁熙并不清楚,但是看着祖父激动的表情,就知道这件事情,袁隗付出的代价绝对不低。

十常侍当国期间,以袁隗的实际身份地位,想要办成这件事情,估计出了不少血,或许这里头的付出,不一定比让袁绍,成功举孝廉更高,但是绝对不低。

毕竟政治的本质,就是一场交易游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