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袁阀 > 杂记115

袁阀 杂记115

作者:巴奀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44: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建安六年(201)九月尾,洛阳。

袁熙按察陈留,右许昌,濮阳,长安等郡归来。

此次巡察,耗时二十天有余,途经四郡十余县。袁熙沿途拜访名士,访察民情,走访世家,深入民间,其中在陈留曹家故地逗留时间最长,实属罕见。

共察举十余名士子出仕,收集意见建议近百条,另外增户口两千余家。

(曹家,夏侯家以前的,佃户以及依附曹家的,世家大族所出),得世家献家兵5000余,可谓是成果颇丰。

洛阳有高干和张纮留守,将军府诸事由高柔和刘晔、司马懿料理得井井有条。

因为长达十余年战乱,而破败的中原正以惊人的速度,恢复着元气,袁熙不善具体事务,所以诸事皆出自,几人之手,袁熙才敢放心,大胆的外出巡查。

翌日,袁熙召集众人议事。高柔,刘晔,司马懿,贾诩,郭嘉,赵云,张辽,太史慈,颜良,文丑,陈群,顾雍,陈琳,袁买,崔琰等,袁熙亲信皆到场。

袁熙身穿华服,腰悬坠玉,端坐在大厅主位之上,以下文武将佐分列两厢。

个个精神抖擞,神情振奋。

“自熙巡察以来,幸赖诸公理政安民,方能政通人和,蒸蒸日上,百姓方可安居乐业。熙在此拜谢诸公了。”袁熙从位置上站起来,朝着堂下团团一礼。

众人连称不敢,为主公分忧乃是份内之事。

待众人,重新落座之后,高柔在得到袁熙的授意后,道:“启禀主公,昨按中原户籍,衮州,司隶,南阳,徐州,豫州有户二百一十一万七千余,口八百一十六万,许多因为战乱逃匿在外的百姓陆续回乡,编入本州户籍;其次,自中原平定以来,主公屡次下令招抚流民,劝课农桑,实行军屯,民屯,如今初显成效,眼下各地秋收在即,据各郡太守报称,今年中原全境雨水丰足,再加上官府措施得当,将会是一个难得的丰收之年。”

厅中诸人听到今年将是难得的丰收之年,一个个兴高采烈,只要有了粮食许多想办却不能办的事情都可以着手去做了。

袁熙压下众人的议论,也是神色轻松的说道:“为政之道,首在安民,民心安则军心安,军心安则中原安。中原新安,正是需要养畜民力之时。今秋收有望,我等仍不可掉以轻心,有所懈怠。年年防秋,此时正是关键时刻,各地要谨守城池,关隘,广布斥候,严防胡人南下抢掠秋粮。另外,当派出专人,前往各地,广购粮草,以防不时之需。”

“诺。”

高柔瞧了一眼,满脸风尘之色,却掩不住,神采飞扬的袁熙一眼,退回本班。

“仲达,军务之事若何?”待高柔退回本列后,袁熙又看向司马懿,问道。

袁熙临行前,曾以高柔和司马懿、刘晔二人,掌将军府诸事,却并没有划定几人的职责大小,后来在与高柔,通信的过程中,高柔皆言不善军务,愿专心理政。

袁熙遂渐以,司马懿辅之,刘晔仍旧负责影卫,相关事宜和机密文书。

“启禀主公,今各地除却郡国兵外共有精锐士卒二十九万余人,共十六军,分为左中右三军。按主公吩咐,将军府议定:王凌掌并州驻于太原晋阳,严防匈奴诸部;田畴掌幽州驻于蓟城,严防北部三部乌桓以及鲜卑,国渊掌青州驻于临淄,发展青州盐铁生产,田丰掌冀州驻于邺城,发展农业和工商业,拱卫袁家大本营,钟繇驻陈留掌衮州,招纳流民恢复生产,平抑粮价,陈登驻郯城掌徐州,防备曹仁,孙策,刘备,沮授驻汝南掌豫州,剿灭徐州山贼,和收拢袁家旧有势力,张合驻寿春掌淮南,防备孙策,刘备,曹仁,张绣驻许昌,震慑曹家残余势力,徐晃驻南阳宛城,防南方刘表,并策应长安鞠义,鞠义驻长安掌关中,严防马超阎行等新附势力,皇甫郦驻安定,在雍凉之地遏住咽喉,于禁驻安邑掌河东,确保并州进入关中的第三条通道,至于洛阳司隶地区,主公亲自镇守,一地多则几万,少则一万有余,至于其他地区,还请主公定夺。另外各部伤兵及老兵皆以安置妥当,或为学校教习,或在军中,或充实各亭里之间。”司马懿出列,娓娓道来。

真是,鞠躬尽瘁的好模范,在袁熙手下干活,他也不得不如此。

“嗯,此善之善也。关于老兵,伤兵的安置,以后都按此处理。将士们为我们在前线浴血奋战,我等应该善待他们,而不是轻视他们。以后,凡是有当兵的人家,赋税减半,其子弟免费入各地郡县学,若有战殁及功臣子弟,由刺史府负责他们的学业和食宿。”袁熙说道。

“主公(将军)高义,臣等感佩在心。”厅中武将一列最为激动,袁熙此举,无疑为许多士兵解决了后顾之忧。

紧接着,顾雍,又出列道:“启禀主公,中原四州军屯,已经初具规模,所部两万余屯田军,已经安置妥当,所需耕牛,农具等等已经齐备,若不出意外,秋收时节,当能收获第一批新粮。”

顾雍,字元叹,袁熙青州老臣,也是江东顾家顾谭之弟,在青州被袁熙际遇,后来袁熙将他调来身边,授以重任。

自觉得胸中所学,有了用武之地,遂勤心政务,将屯田之事,料理妥妥当当。

袁熙看着顾雍,消瘦了不少,可是精神头旺盛十足,心里暗暗高兴,遂点头道:“有元叹在,我自然放心。我在给你一个恩典,屯田军今年所获之粮,全都归给他们自己支配,不必上交刺史府了。”

“属下代表,两万余屯田军,谢主公。”顾雍诧异片刻,才反应过来。

想今年的屯田军,由于错过了春耕,所获并没有多少,即使分成,也并没有多少。袁熙此举看似,放弃了数万石粮食。

实则收了,两万余民屯田军的军心,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又有陈群,崔琰两人出列奏称各地学正之官和郡县学校之事,袁熙一一作答。其余大小掾吏所奏之事,袁熙有些批准,有些让他们重议,只是以实际情况决断之。并让陈琳记录一下,然后发布文书。

议事自辰时,至申时才止,长达五六个时辰,从政事到军务,事无大小,巨细皆议决之,气氛热烈,君臣融洽。

申时初刻,袁熙见诸事皆已经妥当。

遂言道:“孤已经命人准备了酒宴,凡军中都尉以上,两府大小掾吏尽皆出席,今日君臣同乐。”

众人哄然应诺,皆是喜气洋洋。

从现在起袁熙正式场合称孤。

袁熙如今已经是。

大将军,并为九州之主,兼临淄侯。

宴会气氛热烈,直至月上柳梢,诸人才尽兴而散。一来,是对众人近三个月来辛苦的犒劳,二来也是凝聚人心,安抚众人之举,现在袁熙帐下,成分复杂。

都是来自各方,不同势力的,袁熙要尽最大的努力,将这些人凝聚都一起,力往一处使,心往一处齐。

翌日,袁熙派祝公道,送来口信给袁买,命其参加四日后的朝议,

听候天子册将封侯!袁熙这是给自己兄弟,加官进爵,并强化,袁家势力。

昌豯,管亥,周仓三千禁卫军,整齐的排列在皇宫两旁,虽静止如苍松。

但气势却恍如洪流。

伟岸的宫门前,以袁熙为首的三公重臣,率领百官,徐徐向正殿规步而去。

如今的三公之中,杨彪为太尉,不过权力已经没有以前大了。

而另一位司徒士孙瑞,生性懦弱谦和,对袁熙百依百顺,所以如今的洛阳朝政,皆是被大将军袁熙,军政一把抓。

袁买低着头,规规矩矩的,跟在百官之后,待行至殿前时,他方一抬头,却正巧对上了,前面高柔的目光,只见高柔微笑的额了额首,眼中全是鼓励之色。

袁买不漏痕迹的,冲他报以微笑。

接着便随着众人,解下腰间佩剑,脱下靴履,迈步走入殿内。

只见宽阔的正殿之内,殿高数丈,巨木为柱,柱上云龙雕琢,磨石铺地,悬梁脊顶,端的是气势宏伟壮观。

只见百官各戴朝服衣冠,分品级而坐,年仅二十岁的刘协,在一身黑色的冕服,冕冠的衬托下,稳稳的坐在御座之上。倒也颇有几分气势。

在行过繁杂的拜君之礼后,只见刘协轻轻的正了正身体,面无表情的脸颊上,稍稍摆出了一副威严之色。

对着下首的群臣正色道:“前番曹家逆贼反叛寿春,朕本欲亲自提兵征讨,但得诸臣劝阻,言曹仁不修德行,祸乱天下,已是众矢之地。尚不须劳朕亲驾车舟征讨,故命袁爱卿挂帅平南,此次南征平叛逆贼,袁爱卿着实辛苦。如今曹贼弃寿春逃逸,想必不久后,必将自灭矣。”

话音落后,便见袁熙,面无表情的轻轻言道:“此乃臣分内之事。”

须弥之间,整个大殿内,再无半点声响,刘协装模作样,说了一大通,却是热脸对着冷屁股,让袁熙一句话给打发了。一时之间,大殿之内的气氛尴尬非常。

刘协轻轻扫视了一圈,尽皆垂首不语的百官一眼,面色微红,接着强自笑道:“袁卿劳苦功高,日前所表众等有功之臣,朕自当进行封赏,江山社稷,有众卿鼎力扶持,朕百般放心!各部有功将士,就劳袁爱卿,施赏犒劳吧。”

袁熙依旧是,淡淡言道:“臣遵旨!”

接着又闭目不语,瞬时又是一片冷场,刘协看着对自己,爱理不理的袁熙,藏与袖中的双手,不由的使劲捏了一捏。

他接着笑道:“爱卿,前日高侍中表奏,此次南征,爱卿之弟,袁买,功勋卓着,何不宣上,让朕一见?”

袁熙和刘协,幼时可是好友,如今却形同陌路,政治倾扎真是,残酷无情啊。

直到此时,一直傲目淡然的袁熙,方才第一次,有了丝微笑。

但也是让人难以察觉,一闪即逝,只见袁熙起身,拱手道:“遵旨。”接着转身轻轻的冲着,殿旁的小黄门使了个眼色。

“宣——袁买上殿!”只听得小黄门尖细的嗓音,彻响在空旷的大殿里,殿边矗立的袁买闻言,随即整了整衣冠,迈步走入殿内,三跪九叩,拜见天子。

刘协僵硬的笑了一笑,接着轻言道:“卿平身说话。”

待袁买起身后,刘协仔细的打量了半晌,接着笑道:“果然相貌非凡,听闻卿此番随大将军平叛逆贼,先献策保全江淮百姓民生,后又使计诛杀叛将乐进。果然是满门忠烈,卿不愧为袁爱卿之弟也!”

袁买闻言,只是小心的说道:“臣能得到陛下赞赏,着实惶恐之极,此番淮北之战得胜,驱除逆贼曹仁,当全赖陛下洪福,陛下圣明神武,我朝目前虽有小难,但根基深厚,只要陛下一如既往,亲贤臣,远小人,明机要,修德政,则我汉朝中兴指日可待。”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刘协虽然历经坎坷,但也只是个二十岁的青年,适才得袁熙一阵冷遇,突然又被袁买,一阵马屁风吹到天上,竟有些扬眉吐气的感觉!

半晌后,只听刘协宣道:“传朕谕,袁买南征叛逆,功勋卓着,封为汉后将军,金印紫绶,邑两千担,邑属亭侯。”

话音刚落,便见袁买就要,扣首拜谢,却听一声轻咳,袁熙突然起身,冲着刘协,拜了一拜,淡然言道:“陛下,自古圣君之道,有功则赏,有罪则罚。功勋不定,赏罚不公,非为明君所为,陛下得承汉室大统,自当明断秋毫,今袁买功献二策,将斩乐进,陛下却以亭侯待之,恐为天下所不忿。愿陛下思之。”

袁熙这一番言语,除去其在场的几个心腹之外,其余人等,包括刘协尽皆莫然。特别是刘协。这袁熙这是逼宫啊。

大汉四百年天下,竟然沦落至此,众人内心悲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