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袁阀 > 72北海

袁阀 72北海

作者:巴奀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44: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汉初平四年(193)十一月中旬,北海。

刚满四十的孔融虽然微微发福,但在合身的儒士服,与精心修剪长须的衬托下,颇有学者的儒雅之风。

这天孔融十分高兴,因为他请来了大名士管宁、邴原两人给北海众多学子讲学。

北海城中,孔融府宅前全被车马堵塞。文人士子听闻孔融请来两位名士讲学,都不辞辛苦地赶到孔融府宅。孔融也下令下属跟仆从好生招呼众多学子,他自己则亲自出城迎接管宁、邴原两人。

孔融府上的前堂修葺一新,偌大的厅堂座无虚席,甚至前堂门外都站有人。一众学子士人纷纷低声议论,等待孔融跟管宁、邴原的到来。

一个小吏匆匆走进了前堂,禀报道,“诸位,孔北海与两位先生已到府前,请诸位起身相迎。”

就在众人刚起身,孔融就带着两个中年文士来到前堂。前面一个扎着头巾,一身青色布衣,虽然衣着朴素得与草民无异,但神情举止间自然散发出高洁儒雅的气质,正是管宁。

后面的邴原头戴文士冠,面貌坚毅严肃。他们两人紧跟着孔融来到大堂里。

一众士子文士皆拱手跟三人施礼,孔融三人也还礼答谢。一番礼节客套后孔融来到前堂中间,“诸位久等了,孔融不负众望,将管幼安、邴根矩两位先生请来,诸位有什么疑问尽管向两位先生请教。”

管宁、邴原两人正襟危坐在主席上,回答着学子的提问。两人也不愧饱读之士,应对起来从容不迫。之间仆人送上酒水瓜果,然后学子的请教持续了几乎两个时辰。

“幼安先生,袁熙,袁显奕此时也在青州,其不久前剿灭了黄巾,还击败了田楷,不知先生对袁显奕如何评价?”一个青年文士问道。

管宁、邴原相视均感到难以回答。袁熙声名正盛,且出身名门,虽然年纪尚轻,却是一时的风云人物。

管宁略略思索了会,说道,“袁显奕确是不负少年俊杰之名,文赋经义不甚彰显,所作诗文却开一代风气。”

“策定冀州、诛杀董卓、剿灭黄巾、占据青州,袁显奕岂不是当世少有的英雄俊杰?”一个十**岁的青年学子激动道。

说到袁熙的事迹,在场的士人多有推崇赞赏的,这些是他们想做却做不到的事。管宁、邴原显然也是对他印象良好。

“少年才子,少年英雄,袁显奕是难得的俊杰,平定动/乱,匡扶社稷,正是他所要做的。”邴原难得赞许道。

孔融笑容收敛,他神情有些尴尬,这袁熙是领关东联军盟主、车骑将军袁绍之令,来统辖青州的。那么他这个北海太守是归属袁熙,还是对袁熙的统治不承认,实在一时难以决断,毕竟。。。

因为袁熙不是,汉室朝廷任命的官吏,而孔融却是一心维护正统,他不会屈从于一个军阀的,他是这么想的,但也给自己埋下了祸端。

“报!”一个小吏顾不得场合,急匆匆跑进大堂里,他告了个罪,然后到孔融身边小声汇报。孔融听完后脸色急转直下,变得煞白。

“孔北海,可有大事发生?”管宁问道。

孔融点点头,看看在场的一众学子,“约有两三万的黄巾余孽包围了北海城。”

“呀!”在场众人无不惊慌,以前北海就是黄巾贼活动的重灾区,北海各地饱受黄巾抢掠之苦。好不容易孔融领了北海太守,组织起北海的军民抵御黄巾贼。

“黄巾贼从何而来?不是被袁显奕收降了么?”

孔融愁容布满脸上,叹息道,“是漏网的余党,他们本在齐国、乐安一带游寇,然冀州军新近占据了乐安,他们就流窜到了北海。”

邴原略一思索,问道:“孔北海不是治下不是有能征战的兵卒、将领么?派遣抵御就是。”

“诸位不知,北海本有兵士一万余,但分守了一些县城后只剩下六千多,而又分遣了一半兵士到都昌屯驻,北海城只有不到三千兵卒。”孔融苦恼道。

“那遣人往都昌搬援兵啊,孔北海还等什么?”一众士人纷纷劝道。

孔融长叹了声气,说道,“黄巾贼先袭击了都昌守军,现在他们已经陷于黄巾贼兵之中了。”

一众人等大都惊惧惶恐,势如累卵,他们不得不害怕,毕竟他们大多为座谈之客。静寂沉默了半响后,一个学子突然大声道:“何不去他处搬救兵,以解北海之围!”

邴原也赞同道:“可差人往他处搬救兵,陶徐州兵力强盛,剿灭过黄巾贼可为援助。再则,袁显奕现在齐国临淄,更可向其求援。”

管宁摇摇头,说道,“徐州太远,等搬来救兵北海危矣,冀州军正在齐国,何不请其来援?”他对袁熙还是抱我好感的。

孔融当然知道利弊,但如果向冀州军求援,则他们可能趁机占据了北海,以袁家跟袁熙的声望,北海各地就很容易归附。自己被一个青年架空,那是孔融所不愿看到的。

“孔北海还有什么疑虑吗?”邴原问道。

孔融想了想,终究觉得以北海安危为要紧,于是问道,“黄巾贼已将北海城合围,如何派遣人去求援?”

众人一时语塞,突破黄巾贼营地,这可是十分危险的事,他们一帮文人,哪能有什么办法,这就是为何曹操十分讨厌士大夫的原因。

孔融一众文武下属也都在场,孔融看向他们,希望能出了主意。

“武安国将军身具神力,武勇非凡,可让他突围求援。”一个士族乡绅道。

三十多岁,身材敦实,一脸横肉的武安国赶紧摆手,澄清道,“非我不愿求援,只是黄巾贼包围了北海,突围的人多了势必吸引黄巾贼的主意,有被围堵的危险。而去的人少也突破不了黄巾贼营地。”

武安国是北海郡有名的力士,虽然对自己实力颇为自负,但要单身冒险突围他是不敢的,何况虎牢关一战后,他被吕布打破胆了,至今仍然对战场有一种恐惧。

“大人,在下举荐一人,可担当求援重任。”孔融下属中一个小吏高声道。

众人皆惊异地看着那人,孔融知道,那人是他的主薄,北海营陵人王修。年初被他征辟为主薄。

“是何人?叔治快快讲来!”孔融惊讶道。

“大人帐下,东莱黄县人,太史慈弓马娴熟,武勇过人,可当重任。”

一干人等大都不知道太史慈何人,他们都看孔融怎么处理。孔融担任北海太守后,听闻太史慈的事迹,认为他是个英才,有意征辟他。但那时太史慈避祸辽东去了,孔融只好代为赡恤他母亲。

年初,太史慈回到青州,听母亲说起孔融一事,于是到了北海在孔融帐下做了个牙门将。东莱太史慈确实有隋唐演义中,历城秦叔宝之风范。

太史慈在军中不久,但武艺高强之名已传闻远近,对此孔融也是有所耳闻。于是让人召来太史慈。

太史慈今年二十七岁,他身材匀称精壮,蓄有短须,一副英伟的模样。

为了报答孔融,赡恤他母亲之恩,太史慈在北海军中任了个牙门将。职位是小了些,在他看来孔融像个儒士更过于太守,并非明主。但受了孔融恩义,只能屈身北海,好寻找机会报答他的大恩。

太史慈被带到孔融府上的前堂。此时众人都好奇地看着他,想知道这个被王修举荐的人,有何过人之处。

太史慈面对这么多目光虽然紧张,但步伐稳健,举止大方,看得孔融、管宁等人暗自肯定了几分。

“在下东莱黄县人太史慈,见过诸位先生。”太史慈深深一揖。

孔融赶紧上前牵住太史慈的手,激动说道,“黄巾贼围城一事,子义想必已经知道,现在大伙商议,派人突围去临淄,向冀州袁熙军求援。”

孔融松开手,继续道:“奈何黄巾贼围城甚急,非武艺高超之人不能突围,方才王叔治举荐了你,不知子义可敢领命?”

太史慈正愁没有机会报恩,朗声道,“区区黄巾怎奈何得了我,诸位大人莫急,今夜某就突围前去临淄。”

“且莫说大话,黄巾贼围城几重,其营地岂是那么好突破的。”武安国道,他因为先前不敢突围,这时太史慈领命,使得他大没面子。

太史慈单膝跪下,说道,“愿立军令,不能突围到临淄甘愿受罚。”

“好!”在场不少人都喝彩道。在他们看太史慈信心满满,于是对搬来救兵充满希望。

孔融点点头,让太史慈下去准备。

半夜,围城一天的黄巾军大都已经熟睡,他们准备着积蓄力量,好在天明后一举攻破北海城。

城门里发出“戛戛”的刺耳声,城门开了一道缝隙,接着很快关上。

“嘀嗒”的马蹄声响起。太史慈不敢停歇,策马向着北海北西突围而去。

“敌袭啊!有人出城啦!”黄巾兵卒狂喊道。一时间号角声,战鼓声响遍黄巾军营寨。

太史慈想不到自己一骑出城,都会弄出那么大动静来,他握紧缰绳跟长枪,快速穿过黄巾军营地。

其实黄巾军因为被夜袭弄得怕了,他们早就派有暗哨潜伏在北海四个城门周围。稍有动静立马警报大作,营帐中的黄巾兵卒也被惊醒,纷纷抄起兵器。

由于目标小,太史慈直到营寨边缘才被黄巾兵卒拦住。但太史慈何等武勇,战马快速绕过步卒,长枪不住格挡刺来的长矛长戟。

最后太史慈策马加速,紧接着一夹马腹,战马飞驰而起,跃过了营寨的栅栏。

管亥被惊醒后,立即召集了亲兵顺着混乱声方向而去。看到有人突破了他们营寨,管亥猜想是去搬兵的,于是带着黄巾军几十骑出了营寨追杀太史慈。

后面马蹄声越来越近,但太史慈并不害怕,他将长枪挂好在马鞍的挂钩上,然后取出了强弓。

“嗖!”“啊!”,弓弦声刚刚响起,就有一个追来的骑兵应声而倒。

管亥大怒,也取出弓箭,下令道,“大伙分散开,将他围住!”

太史慈侧生回顾,又一支羽箭脱手而出。立即,追在最前的一名骑士整个人倒飞出去,空余战马继续前进。

管亥又急又恼,追赶了半刻钟,己方死了十个骑兵,而连对方身影也没有碰到。

就在刹那,冷芒激射向管亥面门。

管亥大惊,下意识侧身伏在马背上。他身手跟普通兵卒不是一个档次的,太史慈匆匆射的这一箭没有中他。

剩下四十骑利用这些空挡,一度迫近围上了太史慈,不过太史慈是谁,那可是和小霸王孙策大战一百回合的人,岂能怕这些人。

太史慈将强弓匆匆挂好,伸手在腰间的皮囊取出了手戟。他不敢将战马停歇,身子左转,左手一支手戟飞出。

“啊!”一名黄巾骑兵应声而倒。

太史慈身子右转,右手一支铁戟又飞出,取了一个黄巾兵卒的性命。

末了,管亥那些人不敢靠近,而太史慈趁着这个空隙,全速摆脱了追兵。

北海郡现在的太守是孔融,虽然他实力不咋地,手下的大将武安国也在讨伐董卓的战役中,负伤了。但是他也算是一路诸侯,麾下也有精兵一万五千人。

外加上北海郡一向比较富庶,是青州比较富有的郡县了,要不然管亥也不会到此的。孔融身为孔圣人的后代,把儒家的仁政发挥到了极限。在北海轻徭薄赋,教化百姓,可以说深得人心,儒家虽然治国理政不一定行,但是厚化风俗,引人向善,还是做的很好的。

凭此孔融有所依仗,自然不会像其他的郡守一样,弃城投降。再说了你管亥不就是十万大军吗?

老夫经历过讨伐董卓的战役,那可是几十万大军的交锋。相比之下,你这些不够看。况且老夫身为大汉的官员,北海的太守,岂能不战而逃!

你管亥要是敢来,老夫就等着,看看你怎么攻破我北海。当即就拒绝了,管亥的招降。因为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就让管亥的手下,回去告诉他一下,老夫孔融在北海等着你管亥。

管亥的手下灰头灰脸的跑回去之后,深怕渠帅怪罪自己,办事不利。就把孔融的话,添油加醋的串改了一番,让管亥可以转移视线,不怪罪自己的。

果然,效果很明显,管亥听到手下的汇报之后,当时就气的火冒三丈,真是岂有此理!立即点兵五万,杀到了北海东门,耀武扬威的点名让孔融下来受死。

孔融见敌军势大,也知道自己北海没有什么大将了,就打算坚守不出,不理会管亥的挑衅。

那知道手下无名小将,不停调遣,也不知道天高地厚。私自带兵下去挑战,结果自己死于管亥之手不说,还损兵折将,让北海锐气大减,真心可恼!

而管亥凭借这初战告捷,也算尝到了甜头,就让手下把北海给我团团围住,不计伤亡,不分昼夜的给我攻打北海诚,一定要打破城池,血洗北海,让孔融给我去死。

至于死伤,管亥表示我青州黄巾就是人多,这点伤亡不算什么。当即让手下通知后续的黄巾,赶紧过来,又聚集了几万之众。

很显然想拼命呀,见青州黄巾这个样子,当时就把孔融吓个半死。只能祈祷太史慈突围请求袁熙发兵解围,虽知只是权宜之计,驱虎吞狼,但无可奈何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