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袁阀 > 84子义

袁阀 84子义

作者:巴奀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44: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东郡兵器锻造工场。

曹操带着长子曹昂,还有夏侯兄弟视察出征的筹备。工场内热浪阵阵,一众铁匠都光着膀子打造兵器铠甲。司金校尉小心奕奕地将锻造好的兵器给曹操审查。

曹操抽出了一柄环首钢刀,霎时冷冽的寒光使人肌肤生寒,问道,“好刀啊!此为百炼钢所造?”

负责的司金校尉将试刀用的皮革递上,“正是新招募来的工匠所做百炼钢所造环首刀。”

曹操持刀劈向好几层叠起的皮革,“嗤!”的一声,皮革全部断裂。

“好刀!”旁边一干人都呼喝道。

曹操满意地点点头,问道,“果真锋利无比!此刀每日可锻造几柄呀?”

司金校尉面带得色道:“回大人,我等请来了二十多位可造百炼钢的工匠,两月就能产出一柄百炼钢刀。”

这在当时技术水平下可算颇为可观了,但曹操还是直摇头,这百炼钢虽好,所造的兵器只能供应将领使用。

随后曹操等人,又看了几处军械锻造工场。兖州境内的这些工场都在全力开工,打造军用器械。

“筹办这些军械,文若先生可谓,办得地井井有条呐。”夏侯渊道。

“文若乃王佐之才,高祖之萧丞相不过如此。”曹操说道,但他心里却不满荀彧私下不同意发兵徐州。曹操和荀彧、刘备和诸葛亮,都是能用而未必信。比起刘邦对萧何得委任,不难看出曹操、刘备确实有诸侯之气,而无帝王之量。

曹操心里觉得,不同心可不是件好事,他带人回到了州牧府,将一众下属召集起来,进行复仇战之前的动员。

曹操扫视了遍一众下属,说道,“我知道,有些人说我不该为报私仇,而大举发兵徐州!”

荀彧心里一突,拱手道:“主公,彧确实有说过不宜轻易发兵徐州,却没有说过不改为尊父报仇。探子新来汇报,黑山贼跟匈奴余部寇略冀州南部,其距我兖州实在不远。袁公路在寿春也正整备军资,其分明要趁我发兵,而攻占兖州啊!”

曹操看向了主管情报的程昱,问道,“袁本初的派来的使臣怎么说?”

“袁本初说公孙瓒在冀北有所动作,他正遣军围剿犯乱冀州常山等地的黑山贼。他让二子袁熙出兵协助主公,然后让主公小心寿春的袁公路。”

“袁公路与陶谦素来有勾结,分明是有袭我之心,现今我兖州四面环敌,轻出则势危矣。”荀彧劝道。

曹操看向了几个谋士,问道,“你等皆是担心这个?”

“袁术在旁窥探,不得不防。”戏忠点头道。

曹操摆摆手。不在意道,“我看那袁公路不过虚有其表,其好专断,手下献策者多却不能用其计,勇将多却不能虚心接纳,其兵卒多却不能供养训练。”

曹操又举例道:“如其空有百万之民、十万之兵,却不会妥善治理,反而强征钱粮供给军用,这样的军队比不能久战。孙文台现弃他而去,其手下现今尽是浮夸虚名之徒。如此,其来兵十万之众我也不惧。”

戏忠若有所思,“主公成竹在胸,是有了破敌之策?”

曹操点头,“然也,我军留下部分精练之兵将留守陈留等重地险地,大军出击徐州的任城下邳。如若袁公路胆敢来犯,我断他后路,再联结袁绍共击之。”

众人想曹操思量周密,不是被仇恨冲昏头脑,而是处心积虑地谋取徐州这富庶之地。

最后,程昱说道:“可差人去袁显奕处,协商出兵夹击陶谦事宜。”

曹操听到这,冷笑道:“便宜了袁家小儿,不过徐州的钱粮可不是那么好拿的,我怕这大侄子牙口不好,那就不怪我等了。”

■■■

袁熙也正为出兵徐州的事烦恼,历史上是有曹操屠徐州为父报仇的事,但因为一系列事情的改变,现在不是历史上曹操出兵徐州的时间,相应地整个局势也发生了变化。

接到一些情报后,袁熙等人才知道袁术在背后做的小动作。这样,出兵徐州,也并不像袁熙原先预想的那样,跟在曹军背后掳掠粮食那么简单。

袁熙将所有的心腹都召集到了刺史府,准备商定一系列的部属事宜。包括归降的管亥、覃远等人也悉数到场。

袁熙看看左边的田丰、郭嘉、国渊、顾雍、易荣,还有右边的张郃、徐晃、张辽、赵云、郝昭、郭淮、管亥、覃远、。人虽然没有曹操袁绍的多,但都是个中英杰。

田丰首先将各方势力的情况说与众人听,最后补充道:“袁车骑已决定,协助曹操抵挡袁公路与陶谦,但经多方筹集,青州只能供养五万兵卒一月的军粮。”

“兵不在多,五万就够了,只要能取粮于敌,也无需青州的供给。至于如何取粮,这就要问问深谙此道的管将军了。”郭嘉笑道。

坐在下面的管亥闻言脸色微红,“不过打下城县抢了就走,遇到坚城绕过便是。不过俺先前也有带兵去徐州取粮,各地的守备也知道一二,倒可以说熟悉。”

袁熙听着不禁感叹,这青州兵本来就是青徐黄巾,现在不过被自己给正规化了,出兵徐州对于他们来说倒真是轻车熟路。

最后,众人商定了出兵事宜。

原先的冀州步卒,除了张郃的大戟士,徐晃的弓步营,都整编到了青州常备兵里。这次将青州大部分精良装备,武装了四万的青州常备兵。连同六千骑兵、袁熙的戍卫兵,总共出兵四万八千多。

田丰、覃远、易荣、国渊等人留守青州,其余文武都随军出征。

■■■

就在众人筹备出征前事宜时,袁熙用青州最高长官的姿态,将在北海主持民众安置的王修征召到了临淄,协助田丰管治州郡。当然王修确实不负众望,其民政之才不在国渊之下。

这天,被传唤的太史慈也来到了刺史府。

太史慈去年被袁熙借去东莱,统兵维持当地治安。孔融现在名义上是袁熙的下属,所以太史慈不得不前来领命。

太史慈被人带到了刺史府的偏堂。袁熙与郭嘉正在这里“博弈”,跟太史慈交好的赵云也随侍在一旁。

袁熙让仆人给太史慈取来坐席,又端上点心果脯。

太史慈抱拳站立一旁,拘谨道:“下官职位卑微,不敢当此礼遇。”

“此处不是公干之所,乃少将军起居之地,子义你不必拘束。”赵云劝道。

“那请少将军也给子龙赐坐。”太史慈说道。

袁熙笑着让仆人也给赵云搬上坐席,并明知故问道:“子义与子龙可有交情?”

“前次与子龙一起救援北海,某叹服其武艺胆识,少不得私下讨教切磋,只是相处时日不多。”太史慈答道。

“我家主公也是乐于结纳,像子义这般青年英杰呢,不知子义可愿来帐下效力?”郭嘉说出了传召太史慈来的目的。

太史慈看看微笑点头的袁熙,又看看一脸期待的赵云,说道,“非某不愿,只是某受了孔北海大恩,不在其麾下效力无以为报。”

“子义此言差矣,你先前解了北海之围,救了北海一城百姓,此乃还了孔北海救命的大恩。再者,孔北海乃儒者文吏,子义一身好武艺,不在沙场上建功立业,难道要屈困于一城一地吗?”

太史慈知道孔融不是那种建立功业的君主,也有报恩后另投他处的想法,只是一时难以开口。

赵云劝道:“子义,少将军素怀壮志,治下百姓安居,军势强盛,正少了子义这样果敢武勇之士,何不来投,与我一起为少将军建立一番盖世功业?”

袁熙配合着拱手施礼,真诚说道,“子义万勿推辞!”

太史慈虽然激动,却不代表没有脑子,冷静下来寻思着道:“将军何故看上我这无名小卒之辈?”

袁熙朗声大笑,道:“之前子义北海城城下五箭突围,具有百步穿杨之能,足以说明子义的不凡;子龙可比我看的真切,你却不夸功,如此有勇有谋之士,尚不能为将,岂不是暴殄天物,或说谁还可为将?”

如果仅仅是刚才那一幕,袁熙却有夸大嫌疑,但是再加上袁熙的记忆和太史慈的自信,这一切却有显得异常的贴切。

因此此时两人,一个是觉得自己看到了良将,一个觉得自己看到了明主。俱皆欢喜。

太史慈单膝下跪,拜恩道:“子义谢过将军知遇之恩。”

袁熙松了口气,忙把他搀扶起来,柔声道:“子义何必行如此大礼,等到晚些时候,我让子义真的当上了独当一面的将军,再行谢礼也不迟。”

看着袁熙的礼遇,又看到赵云诚意的目光,太史慈再度抱拳跪下,“愿倾某之所能,为少将军效力!”

和太史慈寒暄一番,袁熙见他手中长弓遒劲,颜色苍翠,不似军中弓弩,不由问道:“子义手中可是弓弩,从何而来?”

太史慈面露深色,傲然道:“此乃我家祖传碧玉弓,遍观天下,我还未见过有什么宝弓能与之相比。”

袁熙心里诧异,心道不会是吹牛吧?你这宝弓再好,能有皇宫里的宝弓好?或者说自己家里的弓弩都可能比他这好。

但他观太史慈也不是喜欢吹牛的人,便想试看一番。

“子义啊,你这宝弓可否借我一试?”袁熙轻声询问道。

“自无不可!”太史慈马上把碧玉弓双手奉上,郑重道:“此弓五十又六斤,某臂力有限,可开七石弓。”

袁熙接住,果然入手微微下沉,轻轻摩挲,弓身也果然温润如玉,袁熙叹道:“不愧为碧玉弓,只是此弓能开七石,我却是不信。”

这个时候一石为一百斤,七石就是七百斤,太史慈说他能开七石弓。就是说在弓弦上挂上七百斤的重物,能把该弓拉开一支箭的长度的距离。看着太史慈单薄的身子,袁熙焉能信他?

当然这弓也不过才五十多斤,若说可开四五石弓,袁熙还能勉强能信,不过现在他当然不信。

宝弓和良将,袁熙都想试他一试。

看看到底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还是盛名之下无虚士。

果然太史慈被他激倒,夺过袁熙手里的长弓,走到房门口,径直从身后的箭袋里掏出一支墨色的羽箭,张弓搭箭,眼睛一转,对准了屋外的一个两人环抱不过来的大树,只听“嗖”的一声,羽箭带着划破空气的撕裂声,直接飞了出去。

袁熙目光呆呆的看着所有动作一气呵成的太史慈,许久才反应过来,他见太史慈傲然收弓,自己又没有听到弓箭射中的声音,忙站起来,走到他身边观看。

举目看去,只见太史慈的那支墨色羽箭,不深不浅的准确射在五六十米开外的一个小树上。

五十六米已经够远了,怪不得自己没有听见响声。这似乎和百步穿杨的相差不多,但单单凭此就敢说他能开七石弓,袁熙还是不信的,五十米远外,那根羽箭他细细看去的话,明显只是刚刚进入一个箭头,也就是说明太史慈的力道已经用完。

袁熙抚掌笑道:“子义果然神射,此为百步穿杨亦不为过,只是这距离和箭头入木程度,也最多就四五石弓.......”

太史慈再怎么感激袁熙的知遇之恩,也有作为神射手的尊严,见他还是不信,哪里还管的上礼节,马会是上打断他的话,指着那棵小树前方的一个大树道:“将军请看!”

袁熙微怔,定目看去,瞳孔的猛地收缩。

前方距离小树十来米的处的,一个两人环抱不过来的大树侧身,居然被深深洞穿了,观其宽度正好有一支羽箭的宽度。

袁熙倒吸一口凉气,射透大树还能准确的命中后面小树,还把箭头射了进去,这样的臂力岂止是七石可比啊?

百步穿杨?袁熙觉得已经不适合来形容太史慈了。

“子义真乃天下神射也!”袁熙发出真心的赞叹,他的师父王越也是箭术大师,可与眼前的太史慈相比,袁熙觉得多少还是有些不足的。也许只有赵云和荆州的黄忠可以媲美了吧。

太史慈本来要在袁熙面前急着表现自己的,现在见他马上把自己夸赞为天下神射,顿时心里惶恐,哪里肯答应。

低头道:“将军说笑了,我不过是仗着宝弓,天下比我箭术厉害的比比皆是,子义万万不敢称雄!”

许褚恰好此时从外面赶来,心中惊奇,当下上前道:“公子,你说他箭术无双可比子龙?”袁熙微微一笑,道:“自然,仲康若是不服,可与之一试试。”

许褚所擅长是马上作战,阵前斗将,冲锋陷阵,但不代表他的箭术就差,见袁熙如此说道,马上瞪大眼睛,朝着太史慈嚷嚷道:“小子,你可敢与俺比试?”

太史慈顿了下,寻思着此人应该是袁熙帐下将领,他也有心显露一手,况且袁熙估计也是正有此意,便道:“有何不敢,你且说说,怎么个比法。”

许褚把他碧玉弓索要到手中,掂量一番,又试了试弓弦,马上大叫道:“好弓,用着顺手,只是一会被俺扯断,你可别心疼。”

太史慈微微一笑,并不答话,说这话的人他都忘记到底有多少人了。

屋里没法好比试的东西,视野也窄,几人走出屋子,来到外面视野比较空旷的地方。

许褚左右看了看,顺手从他身后的箭壶里摘处一根墨羽箭,张弓搭箭,直接对准了五十米开外的一只慢慢溜行的野公鸡。

那公鸡往这边看来,似乎也发觉了许褚想要射它,脚步立马加快了起来,眼看就要过了墙角到看不见的位置。许褚手里的弓箭倏的射了出去。

前面的那只快速奔跑的公鸡,直接被射中,连带着身子飞出了十大米远。

“好箭法!”城中来来回回的士兵很多,许褚刚才瞄了半天,自然引来众士兵围观,见他这么粗|壮,箭术却这么好,一时全都大声喝彩起来。

袁熙也笑赞道:“我原以为仲康你不擅箭法,没想到箭术也这么厉害,当真是让我长眼了。”

许褚嘿嘿憨笑道:“一般一般,肯定称呼不得天下第一的。”

这话明显是在挪渝,刚才袁熙称赞太史慈为第一的事情。

太史慈也不恼怒,从许褚手中把弓拿了回来。

四处寻找着自己能射击的东西。

这番箭术比拼,很快又引来了很多士兵观看。

不过看着快要被围城一个圈子的场地,袁熙皱了皱眉头,刚要让前面挡路的人散开,就被太史慈阻拦下来。

许褚嘲笑道:“怎么,你个天下第一就能射这么点距离?”

袁熙没好气的踢他一脚,这黒厮简直没有脑子,天下第一是我赞的,你总往别人身上挤兑,这不是存心让我脸上无光吗?

不过心里是这样想着的,可袁熙的还是十分相信,太史慈能让在场的一种士兵大吃一惊。

毕竟之前的神技已经让他被折服了。

“二公子,我找到了两坛好酒。”袁和抱着一坛酒水,远远的就朝着这边走来

“有酒?”许褚肚子里的馋虫马上被激活了,兜着肚子就跑了过去,想要把袁和手里的酒水给夺下来。

袁和躲他走上前道:“二公子,酒水放哪?”

“全部都放屋子里,”袁熙回头道:“一会我等要和子义好好的喝上一顿。”

军中虽然规定不许饮酒,但是现在管理的并没有那么严格,更何况田丰自己都说过三日之后才有大仗打,所以酒还是能喝得的。

“让开,让开。”许褚把前方的围在一起的士兵推开,跑到前方把那只大公鸡给捡了回来。冲着袁熙大笑道:“二公子,一会把这大公鸡烤咯,咱们一起大吃大喝一顿。”

袁熙话音一转,故意道:“这酒水是我为子义接风的,可没有你的份。”

许褚咧嘴不满道:“这可不行,俺这已经许久没有吃酒了,肚里馋的很,二公子不如这样,你看可好?”

“如何?”袁熙心里好笑,许褚的屁|股一撅,他就知道他要放的什么屁,不过也没有揭穿他。

“嘿嘿,”许褚干笑两声,说道:“这样吧,只要他能射箭比过我,我就不喝,但是他要是比试不过我,就必须加我一个,这不知道谁说的,不是说有能者居之吗?公子你说是不是?”

袁熙刚想摇头,就听见身后的太史慈道:“将军。”

袁熙回头看他,太史慈嘴角扬起一丝傲然的笑容,耳朵高高竖起,忽然马步下蹲,拉满长弓,直接对准了还有几缕青烟飘过的天空。

在场的人全都大吃一惊,就算装也该有个度,这羽箭都不拿,拉满弓弦唬谁呢?虽然心里疑惑,但是鉴于二公子在侧,没有人敢吱声说什么,只是把眼睛头朝着天上望去。

袁熙也疑惑的望向天空,除了不远处一只渐行渐进,不断嘶鸣的大雁之外,天上压根什么都没有。

这些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就算有什么,不用箭支,还能射下来什么不成?

许褚是个实诚的人,见他这番光景,肚子都笑痛了,只见他捂着腹部道:“哎呦,俺滴个娘勒,小子,你这是做什么?别说你空弦能把大雁给射下来,好好,你要是能射下来,你以后就是俺的师父。”

太史慈好似没有听到众人的说话声音,仍旧屏息凝神,眼神锐利的望着天空。

身形如松,动也不动。

“呵呵,我瞧你能坚持多久。”许褚拍了拍肚子,继续瞧着好戏。

其实看好戏的又仅仅是他一个,大家都在等着看好戏,毕竟这也太过于匪夷所思了,就连袁熙都猜测不到太史慈到底想要做什么。

“啊,嘿!”就在头顶大雁经过众人头顶的时候,只听一声猛喝,接着只听得“嘣”的一声弓响,众人头顶上面的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砰!”大雁就落在太史慈正前方位置。

太史慈把弓箭收起来,挂在腰上,回头朝着已经惊呆的袁熙道:“将军,不知道我这只大雁,可够入酒否?”

“够,够!”袁熙吞了吞口水,目光呆呆的看着眼身子单薄的太史慈。

他本以为自己拥有两世记忆就已经够神奇的了,可没想到眼前的太史慈居然比自己还要神奇,不用弓箭就能把大雁给射下来。

许褚惊醒过来后,脸色倏的胀|红,上前指着他的弓弩道:“你这弓看着奇怪,是不是做了什么手脚?”

“非也!”太史慈再度把碧玉弓取下来,递给他道:“你若是觉得有问题,也可以试一试。”

许褚哪敢去接,一时干干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与眼前的空弦射雁相比,他更觉得自己多什么嘴,无端就要拜一个师傅,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众人各有心思,但是看太史慈的目光全都充满了敬畏。

袁熙皱了皱眉头,问太史慈道:“子义,你是如何不用弓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的?”

太史慈也就是想好好打击一下眼前的壮汉,对于自己未来的主公,他却是没有隐瞒的必要。

当下弯腰道:“将军,其实这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

“受过箭伤?”袁熙心里惊奇,上前两步把他手中几十来斤重的大雁接过来,仔细一看,顿时又对太史慈的印象深了几分。

这只大雁的翅膀处血流浅浅,有着明显的伤痕,仔细观察的话,能看出应该是之前有过箭伤所致。

他隐隐有些明白过来什么,心里虽然对于太史慈更加佩服。

袁熙提高声音,询问道:“这大雁受伤,你怎么知道的?你又如何能确保不用箭支就能把它打下来?”

太史慈恭声道:“这只大雁飞得慢,我刚才站了很久,它才飞过来,而且它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所以就掉了下来。”

众人之前还有些敬畏,现在一听这么合理的解释,顿时都笑起来。

原来这不是箭法厉害,而是心计厉害,就如老猎手一般。

不过不管旁边的人怎么说,许褚却是左右下不得台阶的。

而太史慈似乎也没有让他下来的意思。

许褚虽为莽汉,却异常重守信诺,板牙一咬,弯腰便拜:“许仲康拜见师傅。”

周围人哈哈大笑,刚才的空弦射雁,哪有眼前的猛汉拜师来的有意思。就这样太史慈稀里糊涂地收了一个挂名徒弟,于是袁熙设宴给太史慈接风,赵云郭嘉陪同,只有许褚一脸郁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