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家祖朱重八:让你女儿怀孕怎么了? > 第七十四章 太孙既定

明和殿。

太监总管王德发见过尚膳监首领太监之后,便立刻匆匆进了大殿。

“启禀陛下,尚膳监的人已经回了话,东西已经送到了流离宫,三皇孙殿下十分感念陛下隆恩。”

“流离宫第一次得到这样的封赏,想必三皇孙殿下已经明白了陛下的心意。”

王德发拱手一礼,笑着说道。

“这些年来,的确是朕亏待了他,希望他不曾埋怨。”

朱元璋点了点头,叹息着说道,眉宇之间流露出一丝歉疚。

“陛下多虑了,三皇孙殿下忠孝节义,怎会心存埋怨,自然能明白陛下的苦衷。”

王德发摇了摇头,轻声宽慰道。

“但愿吧。”

“你又是如何知道他忠孝节义的?这些年所有人都知道朕不待见他,你们又何曾对他亲善过?”

朱元璋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说道。

“回禀陛下,刚才尚膳监首领太监提到,方才在流离宫内发现三皇孙殿下在书房内供奉着先太子与太子妃常氏的牌位,并且声称每日都会诵经祈福,如此孝心,实属难得。”

王德发拱着手,补充了一句。

朱元璋闻言,不由得眼前一亮,露出了满脸欣慰。

可是越这样,他的心里对于这个孙儿的愧疚就越深,也越发有些心疼。

“看来这些年,所有人都错怪了他。”

朱元璋叹了口气,有些无奈的说道。

“陛下不必自责,来日方长,总还有机会去弥补,何况如今三皇孙已经有了京都第一才子之名,想必朝中文武百官也会重新审视,谁还再敢在背后乱嚼舌根。”

王德发安慰着说了一句。

“传朕旨意,让汤和明日进宫见朕。”

朱元璋点了点头,沉思了一会儿,缓缓开口说道。

“遵旨。”

王德发恭敬地点了点头,缓缓退出了大殿。

朱元璋轻声叹息了一声,再一次拿起了那本《大明志》,眼神中满是来之不易的赞赏。

...

次日。

明和殿。

奉旨入宫的信国公汤和恭敬地冲着朱元璋行了一礼。

自从因病丧失语言能力之后,他已经两年没有开口说过话了,为此朱元璋也想了不少办法,请过不少名医,但最终还是无法医治,似乎此生只能如此了。

“这里没什么外人,就别那么多虚礼了,坐。”

朱元璋摆了摆手,指了指自己旁边的一个座位,缓缓说道。

汤和点了点头,也不推诿,缓缓坐了下来。

“之所以召你入宫,是因朕有些事想要问问你的意见,虽然你不能开口说话,但这件事或许只有你才肯说实话。”

朱元璋看着汤和,意味深长的说道。

汤和拱着手,轻轻点了点头,竖起了耳朵,仔细的听着。

“近日来,逆党频繁作乱,竟三番五次潜入宫中行刺,目的就是刺杀未来储君,本该是冲着允炆去的,但因种种原因,如今他们已经将矛头指向了允熥。”

“允熥曾言,胡、蓝两党之所以突然在京都同时现身,是因朝野之中有内应,而且此人必定位高权重!朕思来想去,他说的的确有一定道理。”

“为此,他便自荐,让朕假意立他为太孙,以他为饵,目的是引出潜藏在朝野之中的内应,将逆党一网打尽!”

“朕思来想去,始终无法下定决心,毕竟立储之事不是小事,故而朕特意将你叫来,想问问你怎么看?”

朱元璋沉思之后,看向了汤和,一脸认真的问道。

听完朱元璋的话后,汤和微微皱了皱眉头,面色稍显凝重,没有任何表示。

看到汤和的神情,朱元璋忍不住苦笑了一下。

由于汤和不能开口说话,他也不确定汤和此刻心中所想,但由于汤和是至今尚存的唯一一个出生入死的老兄弟,所以他才特地将汤和召进宫来。

或许并非一定要一个答案,只是想将心里的话找个人说出来。

“朕有些糊涂了,你本就不能开口说话,即便心中有所想法又如何说得出口。”

“不如这样,朕这么问,你觉得允熥和允炆相比如何?他们究竟谁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若是允熥,你便举起左手,若是允炆,你便举起右手。”

朱元璋苦笑了一下,重新思索了一下,继续说道,说完便眼睛直勾勾的看着汤和,等待着汤和的回应。

可是听完朱元璋的话之后,汤和依旧静静的坐在那儿,没有任何表示,神情变得越发凝重。

“你不会也像王德发一样,选择置身事外,不敢直言吧?”

朱元璋笑了笑,追问了一句。

在他心里,汤和的回答,一定是中肯的,不会偏袒任何一方。

汤和迟疑片刻之后,缓缓起身走到了一旁的桌案旁,拿起了纸笔,默默地写下了四个字。

拨云见日!

朱元璋来到近前,看到跃然纸上的这四个字,挑了挑眉毛,嘴角突然露出了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

汤和拱手一礼,再没有任何表示。

在他的心里,其实这个问题早就已经有了答案,因为他相信陛下的心中其实早就已经有了决定,之所以特意将他召进宫来,其实只不过是想从别人口中获得印证而已。

而且,他如今又因病失语,不管今日说了什么,也不会传到第三个人的耳中。

“朕明白了。”

“既如此,你便回府去吧,明日中秋夜宴,别忘了。”

朱元璋满含深意的看了汤和一眼,摆了摆手,笑着说道。

汤和点了点头,拜别之后,缓缓离开。

待汤和走后,朱元璋默默地站在桌案前,一眨不眨的端详着汤和留下的那四个字,陷入了沉思。

“王德发!”

良久之后,朱元璋终于再次开口。

“陛下?!”

听到呼唤,候在殿外的王德发急忙快步走了进来。

“传朕旨意,让允炆和允熥即刻来见朕。”

朱元璋拿起了桌上的纸,一边缓缓说着,一边将纸撕碎。

“遵旨!”

王德发答应了一声,立刻前去传旨。

刚才殿内发生了什么,他并不知情。

良久之后,奉旨而来的朱允熥和朱允炆在殿外相遇,客气的打了一声招呼之后,并肩走进了大殿。

“孙儿参见皇爷爷。”

二人来到近前,躬身一礼,齐声开口。

“免礼吧。”

朱元璋坐在龙榻之上,抬头打量了二人一眼,缓缓说道。

突然被同时召见,二人心中都带着些许疑惑,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不过朱允熥却发现了放在龙榻一角的那半部《大明志》,眼神中闪过了一丝淡淡的笑意。

“之所以将你二人同时召来,是因为朕已经作出了一个决定。”

朱元璋打量着二人,继续开口说道,说到最后的时候,目光在朱允熥的身上多停留了些许。

“皇爷爷有什么吩咐,孙儿洗耳恭听。”

朱允炆拱手一礼,笑着说道,满脸恭敬。

“前几日允熥遭遇刺杀,险些酿成大祸,并由此推断胡、蓝两党或在京都之中有内应,允熥说了,为了引出这个内应,更为了护你周全,愿意以自己为饵,假意立他为太孙。”

“经朕思虑再三之后,决定准奏,即日便向朝野上下公布,册立允熥为太孙。”

朱元璋看着朱允炆,稍微停顿了一下之后,缓缓说道。

听到朱元璋的话,朱允炆忍不住浑身一震,心底里一瞬间涌现出了数种杂乱的情绪,一时间无言以对。

而听到这个结果的朱允熥,则只是稍微愣神了一下,紧接着就露出了满脸的坚定,恭敬地冲着朱元璋行了一礼。

“你也不必多想,朕之所以这么做,只是为了引出背后勾结逆党之人,这太孙之位,早晚还是你的。”

看着神情复杂的朱允炆,朱元璋迟疑了一下,语重心长的安慰了一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