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二百一十六章 棉花和倒霉的任亨泰

大明嫡子 第二百一十六章 棉花和倒霉的任亨泰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朱允熥目视搜寻了好一阵,不曾见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不得不转头看向袁素泰这位上林苑监的右监正。

“袁监正可知,上林苑监里是够栽种织贝?”

袁素泰眼前一亮,挑着眉头道:“太孙说的可是浙花?”

朱允熥嘴里的织贝也就是棉花。是汉魏之时,对棉花的称呼。而袁素泰所说的浙花,同样是此时的江浙一带的人们对棉花的统称。

见袁素泰明白自己说的是什么,朱允熥点点头。

棉花其实很早之前就在中原有流行和种植的记录。

而由棉花制造的白叠布,更是价值千金,乃是非富即贵之人才能够享用的。

只是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大规模的种植。

在前宋的时候,黄道婆改进了织布机后,江南等地才有少量的种植。

譬如在湖南等地,棉花就被称之为江花。而在河北等地的时候,又被称之为北花。在应天城所在的江浙一带,还会被称之为袁素泰所说的浙花。

只是朝廷在杭州织造衙门的主要人物,从来都是丝绸,加上中原一直以来的习惯,棉花到现在都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应用和种植。

袁素泰见自己说的没错,便笑着开口道:“那织贝上林苑监也有种植,只是这东西虽然产出的花棉洁白如雪,柔软细腻、但取籽不易,加上织造成白叠布耗时费力。所以上林苑监也不过是只栽种了少许,就在前边不远处一块地。”

见上林苑监果然有种植棉花,朱允熥不由的暗自欣喜起来。

这时候的人们因为丝绸的原因,还没有发展到能高效快速为棉花取籽已经织造的工艺,但他懂!

这段时日忙里抽空的弄出了复合肥,如今上林苑监也因为自己去岁的一句话,从南疆弄回来了新的粮种。

这是在解决大明百姓们的粮食问题。

现在,只要将棉花的作用彻底的发掘出来,就能解决明人穿衣保暖的问题。

吃得饱,穿得暖。

在绝大多数时候,这两点才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最单纯最简单的追求。

这厢,朱允熥已经示意袁素泰带着自己,去看棉花地。

后面的孙成迟疑跟上前,小声道:“三爷,天色快要晚了。”

总是夜幕之后回宫,做得多了,传出去总是不好听的。

朱允熥却只是哼哼了一声,未曾搭理孙成的担忧。

少顷,一行人就到了一片目下才栽种不就,高度刚到小腿位置的棉花地前。

这时候袁素泰已经是从一旁提了一桶水过来。

他走到朱允熥面前,看了一眼朱允熥满腿的泥水,低声道:“太孙可以洗洗。”

朱允熥也不曾在乎面子,就坐在一旁的土坡田埂上,一边冲洗着双腿,一边对躬身候在一旁的袁素泰询问道:“上林苑监栽种的织贝有多少?”

袁素泰回道:“今岁栽种有十来亩地。”

朱允熥又问:“产量如何?”

“去岁一亩地产量一石又八。”

朱允熥心里换算了一下,亩产不到两百斤的样子,因为当初家中有旱地栽种棉花,所以他很清楚的记得,当时是亩产两百五十斤左右。

不过考虑到现在的种子和种植方式,能有一百七八十斤的样子,也算得上是高产了。

就算是去掉种子的重量,一亩地的棉花也能做出十床棉被了。

朱允熥一想到当初自己自小就盖着足足十斤重的棉被,那种被实实在在的包裹着的温暖感,至今难忘。

只要一家百姓一年种上一亩,就足够一家人四季更换的棉被所用了。

甚至他已经延展联想到,用棉花来制造棉甲的问题了。

北地苦寒,军中将士一到冬季,基本就只能守着长城和长城外的一座座戍堡过冬。在冬季的战斗力,也几乎是肉眼可见的直线下降。

倒是那些牧民和草原上的敌人,大概是因为习惯了北地的寒冷,冬天时不时的还会对大明进行袭扰。

战争打的是什么?

打的就是一个后勤。

随着火器的发展,战争的方式将会越来越倾向于依靠军阵和兵器的先进程度。

袁素泰看着皇太孙自顾自的皱眉沉思,低头用足衣擦去脚上的水渍,将靴子套上,他小心翼翼的凑近过来,低声道:“太孙觉得织贝可担大用?”

宫里头就不缺冬天取暖的东西。

袁素泰见朱允熥这般看重,便觉得这要有大用场的。

朱允熥头一歪,看向袁素泰:“一亩地可产一百多斤,只要一亩地种上,就足够一户农家做成被褥过冬保暖了。”

袁素泰愣了愣:“织贝织造成被褥很是繁琐……”

朱允熥挥挥手:“这事不是你们上林苑监的事情了。孤想着这些织贝,与那木棉相似,盛开之花洁白如雪,这棉花只要去了籽,做成被褥,我大明百姓恐怕就再无忍受寒冷的时候了。”

袁素泰觉得皇太孙这是去岁冬天,走了一遭浙江道赈济雪灾,亲眼看到那些百姓忍受寒冷的模样,才会有此一说。

他点点头道:“确也如此。”

朱允熥这时候已经穿好了靴子,站起身拍拍手:“今天就到这了,回宫前与你交代个事。”

袁素泰当即躬身抱拳:“还请太孙示下。”

“今年上林苑监留下所有的棉花种子,还要从民间多多收购种子,明岁开春后,就在应天府周遭的山林旱地种起来。”

袁素泰面色一凝:“臣领命!”

朱允熥又说道:“今岁的棉花也都给孤留下,办好这两件事,孤算上林苑监一功。”

袁素泰强忍着心中的激荡,忙不顾的躬身施礼,满口的答应着。

若非是在朝中没有依靠,谁又愿意在上林苑监这种从来就不引人注目的地方为官,一年里头除了吃食不会少,当真是没有多少的油水。

袁素泰已经开始畅想着,不就的将来自己就会因功脱离上林苑监,也能站在朝堂之上的场景了。

……

“詹尚书,此事你究竟是怎么想的!”

“今日,本官必须要有个说法!”

亮着灯的一间茶室内,吏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詹徽,沉着脸忍受着坐在自己面前,不断喷吐着唾沫星子的礼部左侍郎任亨泰。

任亨泰这时候已经是满脸涨红,两眼愤愤几欲冒火,不停的拍着两人中间的桌子。

似乎,只要有可能,他就能用眼神将面前这位吏部尚书给生生的刮了。

詹徽阴沉着脸,忍耐着心中的烦躁,一直等到任亨泰不曾再继续叫骂,而是开始因为口渴喝茶的时候。

他才哼哼着幽幽开口道:“你找本官要说法,本官又去找谁要说法?”

詹徽觉得自己才是最需要一个说法的人。

他任亨泰不过是要被御史们弹劾而已,如今在朝为官的,谁没有被御史和言官们弹劾过。

可他詹徽不光是吏部尚书,还是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就这样他都不能执掌都察院,掌握那些该死的御史们弹劾谁不弹劾谁。

岂不是比任亨泰更需要一个说法。

任亨泰现在对这个问题不在乎,足足喝下三杯茶润了嗓子后,他便继续道:“都察院是詹尚书在担着事的,如今那帮御史不光是因为倭国去岁两个使臣入朝而发起弹劾,明日还要在朝会上弹劾本官。詹尚书难道不明白他们的意图吗?”

詹徽澹澹的瞥了一眼面前怒气冲冲的任亨泰,他清楚那些御史的意图是什么,但他不愿意将这件事挑明。

任亨泰见詹徽开始摆出置身事外的态度,不满的冷哼一声:“他们要今科会试主考官的位子!只要弹劾了本官,让本官官司缠身,他们才好在陛下面前拿下今科会试主考官的位子!”

任亨泰觉得自己大概是今年最倒霉的人了。

原本他还指望着能熬上几年,拿到礼部尚书的位子。

不成想,今岁刚过完年,陛下就下旨开恩科。这让他的计划,不由的进入到快车道。

只要自己坐上今科会试的主考官,将今科会试顺顺利利的办好,为国选才,等回头论功行赏的时候,自己必然是能官升一级,坐上已经空缺许久的礼部尚书位子。

怎奈何,那帮天杀的御史,竟然开始对着礼部如疯狗一样的扑咬,如今更是传出了风声,明日早朝的时候要弹劾自己。

詹徽无奈的看着任亨泰:“左右不过是推迟一两年,陛下如今并没有另选礼部尚书的意思。你原本不就是想要借着今科会试主考官的功劳,坐上礼部尚书的位子。这本就是意外之事,耐下心才是正途。”

任亨泰瞪着詹徽,不满道:“若是没有今岁开恩科,某也不会去想此事。 只是如今既有机会,你叫某如何能安然自处?”

詹徽幽幽的看向因为一个礼部尚书的位子,而如此焦急,甚至于是不顾朝堂规矩,在如此深夜找上门来的任亨泰。

他摇摇头,叹息一声:“你就没有察觉到如今朝堂上的风向在变吗?”

见詹徽这么一说,原本还因为明天早朝就要被御史直接弹劾的任亨泰,目光不由一晃,有些迟疑的看向詹徽。

任亨泰看了眼空无一人的窗外,凑近了一些,低声道:“你该不会是说……狮子山那边……”

詹徽眉头一凝:“这件事,本官已经置身事外,不论陛下如何处置,本来是陛下的臣子,陛下要本官做什么,本官便做什么。”

任亨泰目光闪烁不断,默默的盯着面前忽然有此一说的吏部尚书。

詹徽幽幽道:“浙江道如今在做什么,你不会不知道吧。陛下要推行天下的意图,亦是势在必行,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朝野上下会有人,很多人不满。这个时候斗的越狠,回头被陛下算总账的时候也就越惨。”

任亨泰一缩脑袋,觉得一个礼部尚书的位子,还是没有自己的脑袋重要。

他当下低声道:“所以明日,某就生生的受着那帮天杀的弹劾?”

詹徽却又瞥了任亨泰一眼,澹澹的问道:“你是泥捏的?堂堂的大明礼部左侍郎,又岂是能任人随意弹劾的?”

任亨泰哼哼着身子向后一靠:“某明日就在大殿上喊冤!”

说完,他便盯着詹徽的反应。

詹徽默默的笑了一声,捏着茶杯,悠然自得的轻饮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