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二百三十五章 人人满意的朝会(二合一)

大明二十五年,很少甚至可以说从来就没有过,十几名宗室亲王同时出现在朝堂之上的场面。

皇帝丢出了今天的主要或者说是唯一的议题之后,大殿内的文武百官们只要一抬头,就能看到站在最前面的这些亲王。

在他们的身后,才是太子和太孙,更后面是皇帝。

很有寓意的一个画面。

以至于百官忘了这个时候已经进入到议题之中,而是在揣测着眼前这一幕的含义究竟是什么。

为王护驾?

或者该说是为君主护驾?

传说,先秦的时候,秦王政在征伐统一六国的过程之中,屡次遭到刺杀,一生不下数百次。

其中最是险要的一次,大概就是被那位传唱前年的荆轲了,因为秦舞阳这个怂人,最终导致刺杀计划失败。

然而,大多数人却不曾记得,还要一位叫做高渐离的人,在被始皇帝弄瞎双眼之后,仍然是在奏乐的时候,趁机拿着筑砸向始皇帝的脑袋。

故事的结局不需要去猜测,昭昭青史早已记录。

但从那之后,始皇帝身前三十步内便再也不被允许有人靠近。

而在这三十步内,虽不见人,然只要有刺客靠近,就会有数不尽的勐士从周围扑杀过来。

此刻,大明京师应天城皇宫中极殿内。

这十几名宗室亲王,在百官眼中便如同昔日始皇帝面前的那三十步。

他们可以为了身后的太孙、太子、皇帝,用性命去抵挡一切来犯之敌。

聪明的人才会出现在中极殿上。

无疑,这些人已经猜测出了今日面前这一幕场景的寓意。

随后,便有人开始轻咳一声。

还不等文官这边有人出列,武将那边的景川侯曹震便歪着头等着文官们。

脸上露出不屑的表情,哼哼两声:“哪位大人在这暑日里着了凉,回头咱从营中拉几车草药送到府上去。”

本欲出班奏事的几名御史,不由转头怒目看向嚷嚷开口的景川侯曹震,对他如此莫名其妙的一番挤兑,愤满不已。

站在曹震身边的会宁侯张温偷偷的拉了一下老伙计,低声问道:“今天没咱们的事,你喊什么喊?”

曹震对着那几名瞪着自己的御史一挑下巴,随后才转头看向张温:“这朝堂又不是他们文官的,难道咱就不能说话了?”

张温转了一下眼珠子,觉得曹震说的很是有些道理。

便伸出脑袋,看向那几个眼眶瞪得像是灯笼一样的御史。

“若是景川侯营中的草药不够,本将营中也是有草药的,管够!”

于是,这些御史们便愈发的气恼了起来。

几人联袂出班,面朝皇帝躬身作揖,而后挥手直指曹震和张温两人。

“陛下,臣等目下欲要奏对国事,然景川侯、会宁侯却于朝堂之上狂妄,胡言乱语,扰乱朝堂秩序,臣等请陛下惩治二人!”

不等朱元章开口。

站在文官班列最前面的吏部尚书詹徽,便默默的摇起了头,肩膀撞了一下身边的兵部尚书茹瑺。

等茹瑺看过来后。

詹徽才撇撇嘴道:“这帮蠢货,被人家一挤兑就恼火不已,今天这件事说不得就要被牵着鼻子走了。”

茹瑺笑了笑,转动了一下手中的笏板,低声道:“你是吏部尚书,咱是兵部尚书,今天的事也不干咱两的事。”

詹徽有些意外:“你不争一争?”

茹瑺撇撇嘴:“争什么?争那几亩田多收还是少收几斗粮食?衡山县那边倒是有些人挑拨着我家的人送信入京,被我训斥了一顿,打发了回去。”

詹徽面露意外,瞧了一眼御座上的皇帝,似乎像是睡着了一样,并没有插手朝堂上的纠纷,将那几名御史晾在场上。

他才低声道:“陛下当真是没有看错了你这位贤人君子,也难怪早些年陛下会说你是中外一人,中流砥柱。”

茹瑺乐呵呵的看向詹徽,反问道:“詹尚书又为何不争呢?”

“咱?”詹徽笑了笑,转头又看了一眼御座上的皇帝,随后才悠然道:“我等乃是明臣,食君之禄当为君分忧。”

茹瑺露出笑脸,点点头:“还是你会揣测圣意,活该你受陛下恩宠信赖。”

詹徽反问了一句:“你不也是?”

茹瑺摇摇头:“不一样。”

正在吏部尚书和兵部尚书两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的时候。

旁边的户部尚书赵勉则是在打着瞌睡。

等到后面班列里的中书舍人刘三吾,悄无声息冒犯了规矩偷偷走到他身身后的时候,后腰被撞了一下,这才缓缓的睁开了双眼。

回过头,见刘三吾不在自己的位置上,赵勉当即看向文官这一侧负责监管朝堂纪律的监察御史。

见对方是自己一伙人,这才放下心来。

“刘舍人不该在这里的。”

刘三吾冷哼一声:“陛下到现在都不开口,那几个蠢货已经被晾了好一会儿了。”

赵勉背过脑袋,低声道:“刘舍人该回自己的位置了。”

刘三吾望着赵勉的背影,眼里露出一抹愤怒,然而一侧的御史已经开始对自己眼神示意,要求自己回到属于中书舍人的班列位置去。

他只能是挥挥衣袖,悄无声息的退回到位置上。

而在这时,又有人从文官的班列里抱着笏板走了出去。

是户部给事科的给事中!

只是看了一眼,刘三吾便认出此人,这时赵勉的人。

只见户部给事中抱着笏板,躬身作揖,开口道:“陛下,今日乃是议洪武二十年恩科会试主考官之选。此事是为朝堂选才,乃国之社稷大事。天下人瞩目,万千士子举人赶赴京师。

陛下亦有言,今日之议。景川侯、会宁侯扰乱朝堂,有干涉国朝社稷之嫌,当责令有司审查二人言行之意。”

原本已经准备置身事外的詹徽和茹瑺,两人同时侧目看向出班的户部给事中。

二人眼中同时泛起一阵波澜。

又同时默契的转头看向御座上的皇帝。

终于,只见原本还眯着眼的朱元章,这会儿已经是睁开了双眼,目光锋利的盯着出班说话的户部给事中。

他低哼一声。

下方的朱标,左脚便是微微一动,正欲上前一步。

然而,朱允熥却是更快一步。

他目光阴沉的盯着那名开始搞起了扩大化的户部给事中。

“今岁有旨意,御史、言官弹劾,需有实证,不可妄自揣度!”

朱允熥冷声呵斥那户部给事中,而后侧身对着御座上的朱元章躬身作揖,随后一挥衣袍看向已经变得老老实实的曹震和张温二人。

“景川侯、会宁侯,朝堂之上言行不正,下朝回营自领三十军棍!”

曹震和张温两人,连忙出班,躬身抱拳。

朱元章默默一笑:“太孙之言,即是朕意。”

曹震与张温两人当即领命:“臣遵旨。”

那出班的户部给事中,咬咬牙,低下头,默默的退回到班列之中。

朱元章则是澹澹的扫了一眼那几名被晾了许久的御史,沉声道:“你们还有事要奏?”

《仙木奇缘》

当下便有一人开口:“启禀陛下,臣以为今科会试主考,不宜于礼部选人。”

此言一出,当即便在朝堂上引来了一阵骚动。

谁都知道今年的会试主考官人选不会太平,只是当原本的规则被直接打破的时候,人们还是热衷于议论注视这件事情。

朱元章并没有流露出更多的反应,只是澹澹的嗯了一声。

于是,皇帝这样平静的反应,就给了御史们继续对礼部发起进攻的斗志。

“臣等知晓,依往年恩科,会试主考由礼部尚书,或礼部左右侍郎担任,为朝廷把关选才。”

“然今岁,礼部多事。虽事后皆有解释清白。然臣等以为,恩科此等庄严之事,不应受到懈怠。礼部今岁,重重是由,虽有洗刷清白,然人心不足,臣等以为,今岁恩科应当从礼部之外选择会试主考官人选。”

虽然这些御史只说礼部,不点名某个人。

但朝堂上,所有人都默默的看向了在六部尚书之后的礼部左侍郎任亨泰。

按照规则,今年的恩科会试,主考官人选基本可以锁定在任亨泰这位礼部左侍郎身上。

但是前些日子出的那些事情,先是礼部因去岁倭国出现两个使臣而被弹劾,又有任亨泰本人惹出的那些流言蜚语。

这就让任亨泰和礼部变得不那么干净了。

哪怕如今已经都洗刷了清白。

但终究是要背上发生过的事情,当真不是屎也是屎了。

随即,百官默默抬头看向了皇帝。

只见朱元章却是转头对着太孙询问了起来:“太孙如何看?”

朱允熥当即转身:“臣以为,礼部左侍郎任亨泰德行高洁、学识卓着,更是洪武二十一年的恩科进士第一。于情于理,都该是任侍郎担任今科会试主考。”

刘三吾站在人群之中,见到皇太孙如自己所料的推举任亨泰担任今科会试主考,不由低哼一声。

这时候又有官员出班。

躬身作揖之后开口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太孙点评任侍郎所言不假。但是,应天之外的学子举人们却是不知的。

若过些时日,各地举人入京赴考,不分真假,听闻了前些日子城中留言,恐怕会让这些举人心中以为,朝廷对恩科之事不曾重视,这会寒了举人们的心,也不利于朝廷选才任用。”

朱允熥在众目睽睽之下,脸色刷的一下冷了下来。

而就在这时,处于风口浪尖的任亨泰,则是抱着笏板,迈着官步走了出来。

只见他以无可挑剔的姿态,面对着皇帝躬身施礼。

随后缓缓起身,沉声开口:“启禀陛下,臣进来身体有疾,又自觉臣之学识不曾圆满,难以担任今科会试主考,还请陛下另选他人。”

任亨泰的出班,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

至少,一直在装作弥勒佛一样的户部尚书赵勉,这时候已经是不由的转头看向了他。

刘三吾更是有些不解,明明任亨泰可以不站出来的,但他偏偏还是选择了站出来。

只不过,既然任亨泰自己说了不愿意担任今科会试主考,自然是契合了他的心意。

刘三吾幽幽的哼哼了两声,眼帘缓缓下沉,接下来要不了多久,自己就能拿到今科会试主考的位子了。

朱元章这时候默默开口:“既如此,尔等可有主考人选举荐?”

当即便有御史开口:“臣以为,文华殿行走、翰林学士解缙,可担任今科会试主考。”

“啊?”

在解缙的名字被提出的时候,整个中极殿瞬间寂静了下来,然后便是一道惊呼声响起。

原本靠着红漆大柱眯眼回笼觉的解缙,顿时睁开双眼,茫然的看着周围的同僚转头看向自己。

随后解缙便目光凶狠的看向那个提名自己为今科会试主考的官员。

自己竟然也成了背锅的!

这厮不是好人!

解缙目光愤然,将那人给深深的记在心中,随后便抬头张目看向陛阶上的皇太孙。

朱允熥收到了示意,微微一笑,摇摇头上前一步:“解缙才学不足,年岁不够,不堪此等重用。孤以为,陛下也应当是如此想。”

朱元章又是重复道:“太孙之言,即是朕意。”

于是很快的,那些个官员陆续报出了几个人名。

然而无一例外,都是年岁二三十,或是官职卑微的人。

在连续被朱允熥开口以不合适拒绝之后。

终于,一名礼部的官员走了出来。

“启禀陛下,臣以为,中书舍人刘三吾,不论才学或是资历,皆可充任今科会试主考,还请陛下斟酌圣裁。”

随着这个建议发出。

詹徽和茹瑺两人同时对视一眼。

詹徽低声道:“竟然是他。”

茹瑺默默一笑,重新缓缓闭上了双眼。

在那些个文官的注视下,朱允熥藏匿着心中的笑声,默默的后退了一步,算作认同了这个举荐。

于是,刘三吾轻声出班,抱着笏板长长的弯腰躬身:“臣老迈昏渎,恐难担此重任。”

“又当又立!”

在某根红漆大柱下,年轻的文华殿行走、翰林学士解缙,无声的张了张嘴,随后双手环抱,脑袋一歪,靠在柱子上继续睡着回笼觉。

朱元章轻声的笑着,挥挥手摇着头道:“刘舍人乃是我朝实实在在的理学大家,咱放眼望去,再难找到一位才学能与刘舍人堪比的人。既然诸卿愿举荐刘舍人,咱自无不可,今科会试主考,还要刘舍人费心辛劳。”

如此推辞、再劝之后,刘三吾方才再次作揖。

“臣领旨,定当尽心竭力,为朝廷选才。”

随后,整个中极殿里,大半的人都露出了笑容。

得了洪武二十五年恩科会试主考官的刘三吾在低头微笑着。

六部尚书嘴角上扬。

武将们则是表现的很是憨厚的笑着。

从头到尾充当那始皇帝三十步的大明诸王也露出了笑容。

就连朱允熥也在默默的微笑着。

似乎,所有人都满意于今天的这一场朝会。

直到内宫总管孙狗儿昂首挺胸的从幽暗处走到光亮处。

目视着面前的朝堂,孙狗儿提神振气,缓缓开口。

“退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