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二百五十七章 太孙玩的太大了

大明嫡子 第二百五十七章 太孙玩的太大了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兑现的时候!

朱允熥的话音刚落,都督府里便响起一片嘈杂。

在座众人的记忆被拉回到了许久之前,当时朝廷正在关注浙江道田亩改革的事情,皇太孙在暂时的平定了浙江道境内动乱之后返回应天,与今日在座的人有过那一次交易。

凡大明勋贵将门,皆尊朝廷旨意,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缴纳商税。

而朝廷需要给出一比十的兑换塞外的新征土地,用于补偿勋贵将门对朝廷田亩改革的支持。

数月之前,今日在场的这些勋贵以为,浙江道的成效至少要在今年才能初见成效,摊开到整个大明还要至少三五年的时间。

等到三五年后,才是各家表现忠心的时候,也是换取塞外利益的时候。

只是让他们没有想到,不过数月之后竟然就能兑现当初的那一次交易。

众人脸色各异,有人在担心兑换之后的土地远离应天,各家置换之后又如何能保证各家的利益不受损。

但更多的人是在激动于那一比十的兑换比例,十倍的收益,哪怕是远离应天,便是将损耗预估到五成,各家还是翻倍又翻倍的血赚。

常升却更显沉稳,轻声询问道:“不知这桩事,目下是有了什么变化?”

朱允熥笑笑:“南疆那边,安南和寮人犯边,伤我大明百姓及官兵性命,趁着南边广西、云南两道秋收,大肆劫掠财货。

奏章是由南边直接送入宫的,今日刚到陛下手上。这桩事情,还不曾透露到朝廷。”

常升眉头一皱:“南边竟又生了乱子。”

如今的大明,虽然掌握着中原直隶加十二道。但那边,从福建、江西、湖广、四川四道往南开始,基本是没有多少实际的统治力度。

如江西道南部、湖广道南部、四川道南部、广东道、广西道、云南道,几乎都是处于土流并存的状态。

土流并存。

换个说法就是改土归流的前置政策。

虽然改土归流是数百年后一桩被人歌功颂德的政策,但若是没有从前元开始就在南疆等地施行的土流并存制度,哪来那帮从山海关外进来的野猪们彻底完成改土归流的政策。

而如今的土流并存,则是脱胎于前元之前,中原王朝对南方统治的土官自治政策的改良版。

朝廷安抚地方土司土官,封官赏赐,并且会派遣中央官员作为流官去治理南方地区。

一步步的蚕食土官对地方土人的掌控力。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明如今设置在南方的卫所,几乎可以用战力薄弱来形容。

当然,除了如今坐镇云南的西平侯统帅的军队。

可在这样的局面下,南方便时常会出现番邦小国进犯劫掠大明的情况,甚至很多时候是那些南方诸道内部的土司土官摇身一变成了贼匪,下山洗劫。

常升低声道:“这般事情,恐怕难以作为借口和理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嫡子】 【】

若是南边出了乱子,朝廷就要派兵攻伐,恐怕就是将如今驻扎在应天的数十万京卫大军及上直二十六卫亲军统统调派到南边,才有可能制止此起彼伏的骚乱和劫掠。

众人紧随开国公之后,大多都点头表示赞同。

朱允熥说道:“所以,这也是孤今日来寻诸位叔伯的缘由。过几日朝会之时,孤会下谕令重开今科会试,再给在京举人一次科举机会。届时会对舞弊桉涉桉之人做出决断,也会将南边的消息公之于众。”

常升目光一转,心中细细盘算了一番后,方才缓缓开口道:“如此说来,殿下并不急于在今岁起兵征伐安南及寮人?若是如此的话,不知殿下若要攻伐南疆,当采取何种手段,五军都督府也可提前操办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会宁侯张温则是说道:“只是如今朝廷虽然有驿站改制,户部平添了不少钱粮,可一旦起兵南下,恐怕朝廷是拿不出这份钱粮的……”

张温这么一说,再做众人不禁老脸一红。

就连朱允熥也有些无言以对。

大明朝实在是太穷了!

常升则是说道:“今年夏收秋收业已完毕,就是不知晓浙江道那边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征收商税的成效如何。”

朱允熥想到还被自己丢在浙江道的二叔,便笑道:“想来浙江道今岁改制之后的成效,也快要送入京了。”

钱!

朱允熥忽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比现在还缺钱的时候了。

常升则是再一次重申道:“殿下要用何种兵略于南疆?”

“以京卫遴选精兵强将,广东、广西两道卫所官兵为枝,西平侯为侧翼,并行攻伐。琼州府出海船运兵,直接贼人心腹之地。如此,围三缺一,则安南北境可平。”

常升闻言,已经在脑海中浮现了一副南疆堪舆地形,已经朝廷要在何处用兵,何处进攻,何处围剿的形势图。

少顷之后,常升方才开口道:“如此说来,殿下计划之中,朝廷只会从京卫调拨最多三五卫的兵马南下。余下,则皆以广东、广西、云南三道地方卫所兵马为辅。”

朱允熥点头道:“舅舅说的没错。南疆毕竟不似中原,京卫又多数大江两岸出身,难以长期驻守南疆征战,只可最为攻坚大仗之用,唯有广东、广西、云南三道地方兵马,才是最适应安南、寮人地盘的兵员。”

常升则说道:“如此算来,光是京卫兵马抵达镇南关,朝廷和地方便要支出不下十万担的粮草。”

“还有将士们的军装、兵械、草药、马匹、火器诸如此类,折合下来,估摸也要不下二十万两银子。”会宁侯张温又说道。

常升颔首点头,又对朱允熥说道:“这些还仅仅只是算了开拔南下的耗费,一旦战事开起,军中耗费更是似海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嫡子】 【】

“但安南及寮人部,大明必须拿下!”朱允熥忽的站起,目视着因为自己的动作而闻声看过来的在场勋贵们。

朱允熥双手握拳重重的砸在桌子上,沉声道:“大明这一次不单单要拿下安南及寮人部,还要拿下占城、吴哥王朝、素可泰王朝、罗斛、勐人、蒲甘、阿拉干等地!”

随着一个个熟悉或不熟悉的南疆地方势力从太孙的嘴里钻进在座勋贵们的耳中。

都督府中堂上,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

原本包括常升在内,大伙都以为太孙只是要南下安南顺带着打服了寮人部,然后兑现当初的承诺,将大明勋贵在中原的土地置换到安南去。

可现在,他们终于反应过来,自己一早就想错了。

谁也没有想到,太孙竟然玩的这么大!

他要打下整个南疆,收归大明所有!

即便是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让常升背离东宫,可这一刻他看向朱允熥的眼神同样是露出了一抹质疑。

朱允熥也知此刻仅仅是只言片语,是无法让这些人做出思想上的转变,但他还是坚定道:“诸位叔伯只需晓得,那边有一座不下湖广江西直隶三道的富饶之地即可。”

“半座中原之地?”即便是常升,听到这番话的时候也不由失声呢喃。

“对!”朱允熥低喝一声,目光烁烁:“那里有不下半座江南的平原之地,若是我中原百姓耕种,甚至能岁岁三耕。”

会宁侯张温面目狰狞,迟疑道:“当真如此?”

朱允熥一挥衣袖:“在京就有不少安南、寮人部等使臣,诸位叔伯这段时日,大可自行前去旁敲侧击询问详情。”

一直沉默不言的东川侯胡海则是起身拱手问道:“臣启问殿下,便是我大明打下这些地方,朝廷又该如何治理,就算是能产出数不尽的粮食,又该如何运回应天?”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很多时候,中原王朝不是没有更多的力量去开疆拓土,而是受制于距离的因素,征战在外的大军时时刻刻都受到补给线的威胁,才让中原一直兜兜转转来来回回的在现有的这些地盘上捣鼓。

就算是强如盛唐,傲视西域,却也因为国内的一个变动,导致补给短缺,最后中原汉家彻底失去西域数百年,直到如今也不曾再有汉家朝廷重新踏足安西,更不要说是西域了!

朱允熥默默一笑,看到在做众人都露出期待的目光,便轻咳一声。

“海运!这亦是孤此番,送给诸位叔伯的一桩好事。”

常升迟疑道:“海运?”

朱允熥点头道:“自隋炀帝开掘大运河,中原粮草物资,南北北往,大多都是由内河运输。如今我大明,举江南湖广之力,供应无数粮草物资于九边,亦是走的运河这条路。大抵也正是如此,朝廷却忽略了海运的便利和那远超内河的承载能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嫡子】 【】

会宁侯张温却是小声道:“可如今朝廷宝船、大船,都是由水师统领,臣等不敢僭越私有。”

朱允熥直接道:“朝廷水师大船,自是卫所使用。但孤听闻,福建浙江两道,甚至是广东道,都有无数海商造大船,货运财物出海交易。

而这便是孤这一次送于诸位叔伯的好事,此番朝廷只要定下南征的兵略。大军斩获,除收归朝廷的部分,恐怕还要能让诸位叔伯震惊的收获。

孤希望诸位叔伯能尽早在浙江、福建、广东等地购进建造大船,用于战后调运战利品之用,日后也可用于各家将南疆等地产出运回应天。”

朱允熥已经打算将海运这桩大买卖,交给在场这些大明勋贵将门了。

朝廷其实自然可以独吞这份厚利,但如此便会牵扯大明建造海洋巨舰战船的进程。

发动这些可以说是与大明同休的勋贵将门,去承担起海运的发展,还可以以利诱之,鼓动和吸引大明境内的士绅商贾,主动去重视海运,让他们也走出去。

南疆那半座江南的夸奖,可不是朱允熥夸大,而是实实在在的事实。

一想到湄公河平原那肥沃的土地,朱允熥就恨不得现在带着大明的军队给打下来。

只要让大明人真正的认识到那片土地的价值,才能让大明境内这些既得利益者走出去,而不是整日里缩在中原内卷。

卷到最后,本就不多的中原土地大多数都集中在了少数人手中。

然后只要有个天灾**,便是中原大乱,遍地流民逆贼的局面。

稳定中原政治局面,从境外吸血回补中原,这是朱允熥如今唯一能够想到的解决国祚周期律的答桉。

至于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力?

工业的发展,哪是一朝一夕就能办成的?

相比较而言,朱允熥始终认为,走出去抢资源要更加的容易。

谁让中原未来的敌人们,已经用事实证明给了这个世界上所有人看。

都督府里,在座数十位功勋武将,皆在回味琢磨着皇太孙的这番言论。

即便他们是军阵上的杀才莽夫,但只要慢慢的琢磨,终究还是被他们给琢磨出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会宁侯张温在思考清楚之后,便当即转头看向坐在右手最上方的开国公常升。

随着,是一名名侯伯功勋,将目光投向常升。

常升无奈,只得是拱手道:“殿下,依殿下之意,此后南疆海运之事,是否便是交托于臣等家中经营?”

朱允熥笑笑:“诸位是孤的舅舅,是孤的叔伯人家,孤最是信得过诸位!”

自己开疆拓土的计划,还指望眼前这些人,不给他们足够的利益,这些人只会卷在中原不动弹。

至于走出去剥削?

关他朱允熥什么事。

见到朱允熥亲口承认,众人脸色不由一松,心中也渐渐燃起了一缕缕的期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嫡子】 【】

若是南边当真有半座中原,当真海运交给他们这些功勋将门,便是让他们将自家长成的子弟都送过去征战,也是愿意的!

毕竟都是为了自家干活。

常升却是不曾松口,而是继续问道:“那么此番军略南疆,恐怕殿下就要启用海运了吧。如此,殿下可还需臣等做些什么。”

这个时候不是躲躲藏藏的时候。

朱允熥直言道:“此番若是定下军略南疆,孤希望各家门下商贾,能够为大军供应部分将士南下的粮草、草药等物。大军每有斩获,也需诸位门下商贾运回应天售卖,折算钱粮。”

一听太孙提到了商贾的事情。

除了常升,在座众人又都默默的或是低下头,或是看向别处。

朱允熥笑了笑:“孤不曾有怪罪诸位叔伯的意思,养活一大家子,总是要多些钱粮。商贾之术也非是何等卑贱之事,如今浙江道正在改制,商贾缴纳重税,这便是对朝廷的贡献,朝廷是看在眼里的。”

听到太孙这么说,众人又是想了想,觉得太孙也没有说假话。

先前朝廷不曾收取多少商税,商人地位卑贱些也无所谓。如今浙江道对商贾征收重税,这可是商贾们对朝廷做的贡献。

凡是于国有所贡献的人,怎么能用卑贱去称呼。

然而,曹震却是滴咕道:“可臣家里头,也确确实实没有门下商贾啊……那臣岂不是吃亏了……”

闻听这个憨货如此说到,都督府里不禁生出一阵憋笑声来。

朱允熥亦是翻了个白眼:“朝廷定下了规矩,民间自是闻声而动,景川侯还怕没有商贾主动投献于曹府门下做事?”

“啊?”

曹震长大了嘴,一脸的茫然。

朱允熥无奈的笑着,挥袖从主位上走下来,到了常升面前:“舅舅,京卫之中可以开始挑选尽量出身南方的将士了,火器也要多多准备,龙江船厂及水师那边,也要传令过去。”

常升点头低声道:“这一次,殿下是要京卫南征将士,都由海路去南边?”

朱允熥点头道:“暗卫探的,琼州府境内有一座泼天的铜矿,朝廷若要经略南疆,可以琼州府为核心打造军略。官兵可从从海上登陆廉州府由镇南关进攻安南。另分兵海上,直击安南腹地沿海。”

“琼州府有铜矿?”常升再一次的震惊,能让自己这位身为大明监国皇太孙的人,用泼天来形容。

常升已经无法想象,那座位于琼州府的铜矿,到底是有多么的富饶了。

朱允熥笑笑:“即便没有,经略南疆还是要依靠海运,琼州府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

这是自然,毕竟琼州与安南就隔着一段距离的海面而已。

常升心中也有了计量,拱手道:“臣定不负殿下期望。”

朱允熥嗯了声, 愈发低声道:“西平侯府会是偏师,但镇南关和海上这支主力,却是需要一位得力统帅,舅舅可以想想谁人足以担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嫡子】 【】

常升抬起头,看向在自己面前眨着眼的大外甥。

他不由无奈的笑着:“殿下是希望臣担任此次军略南疆的主将?”

朱允熥沉声道:“舅姥爷去了西北平叛,宋国公等人又在北边,如今就连曹国公也在倭国统领镇倭大军。中山王一系都还年轻,不足以统领大军。卫国公一系也是如此,信国公家的汤醴如今正在浙江。算了算去,外甥都认为舅舅也该动一动了。”

军略南疆,如今已经是在向着国战,再开半座中原的方向去了。

常升也清楚,这样的大阵仗,那些年轻后辈还缺乏历练,承担不起来。

若仅仅是几场战事,朝廷里那些功勋将门子弟,还足以担当,可如今算来算去还真的只有自己最是合适了。

只是常升却目光疑惑的看向面前笑着脸的朱允熥,忽的幽幽道:“殿下是不是也想去南疆走一遭?”

朱允熥立马摇头:“一切都由圣裁,外甥又从未上过阵,只怕去了是要添乱子的。”

常升笑笑。

躬身抱拳。

“臣等恭送太孙。”

……………………

求月票东南半岛的地图放在彩蛋章了,可以看到对比和重要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