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二百五十九章 咱大明穷哇

大明嫡子 第二百五十九章 咱大明穷哇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中极殿里,文官们已经太孙下令重开会试,而心中欢喜。

毕竟,谁家没个刚好应试的子弟后生呢?

陛阶上的朱允熥平静的俯瞰着眼前所发生的一切,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核心的问题还是利益。

当收益的人群大于受损的人群的时候,他们会主动的去放弃原先所坚持的所谓正义。

就如此刻的新任礼部尚书任亨泰,期待数年的尚书位,今日终于得偿所愿,这个时候便是让他做心学的撑腰者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领旨谢恩之后的任亨泰,抑制不住的浑身紧绷,满心欢喜。

在接到重开会试的喻令之后,更是下意识的想到了心学推出的知行合一的学问。

自己是不是应该在重开的会试之中,增加心学的考题?

这一刻的任亨泰已经在思考这个问题。

毕竟显而易见的,心学的推行已经是不可能被阻挡了的。太孙的意志已经清楚的表露出来,朝堂上的官员们这个时候没人敢说反对的话。

只有户部右侍郎郁新一个人闷闷不乐的站在角落里,对没有听到自己如那任老倌儿一样升为尚书而感到不解。

这一次儒门的道统之争自己并没有参与,且在看到太孙在浙江推行摊丁入亩之后,借着今岁诸王入京的机会,在皇帝面前谏言宗室禄米削减的政策。

自己这个户部右侍郎的官位,正是因此而来。

今天,户部尚书赵勉告病请假,不能参加今天的朝会。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这是赵勉在心慌了。

户部往日里与刘三吾等人走的最近,在此等风口浪尖低调下来,是应有之意。

可以预见的是,赵勉这个户部尚书的位子,是要坐不稳的了,只消一道乞骸骨的奏章,朝廷就会放他换乡。若是再被人弹劾有什么不法的事情,说不得还要另外问罪一番。

郁新实在想不通,自己为什么没有接管户部事。

而这时候,武将班列为首的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开国公常升,已经是出班启奏。

“启禀太孙,臣有本要奏。”

朱允熥眼前一亮,自己真正关注的事情来了。

他当即开口:“准奏。”

常升脸色深沉,隐隐有杀气散出,让旁边的文官们不由一凝,目光疑惑的看着这位如今京中主将第一的国公。

有什么事情是能让这位有如此反应的?

就在文官们不解的时候。

常升从怀中掏出奏章,拱手弯腰。

站在陛阶上的孙狗儿便立马小跑着走到常升面前,将奏章送到了朱允熥面前。

而常升则是森森开口:“启禀太孙,广西道奏报,安南、寮人部狂妄,漠视大明,胆大包天,纵兵劫掠广西道、广东道等地,侵犯边民,残杀我朝官军,屠戮我朝子民。其行狂妄!其罪难消!”

“臣,请奏朝廷,当下旨申斥安南、寮人部在京使臣,下令广西道、广东道起兵征讨安南、寮人部不臣之心。”

这是要开国战?

往日里总是低调为人,最是谦和的开国公竟然主动请旨要开国战征讨南方?

这不符合他的人设啊!

詹徽更是意外的回头看了眼,言辞振振要起兵征讨南方的常升。

随后,又看向陛阶上的皇太孙。

詹徽总觉得这件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刚刚太孙才将今科舞弊桉的举人及三族流放镇南关,现在常升就出来爆出安南和寮人部犯边杀人,还要朝廷起兵征讨。

处处透着古怪啊。

詹徽不由的撞了撞身边的兵部尚书茹瑺。

“广西道的事情,你这个兵部可知晓?”

茹瑺茫然的摇摇头,眼睛里也是一片迷茫,自己明明是兵部尚书,可广西道的事情自己竟然不知晓?

茹瑺闷声道:“这桩事,兵部事先并不知晓。”

詹徽哦了一声,而后低声道:“所以,安南和寮人部惹得乱子并不大了。”

茹瑺点点头。

只有闹出来的乱子不大,安南和寮人部并没有杀多少大明的官兵和边民,才不会形成奏章送到兵部。

可是常升又是如何知晓的?

常升自然知道。

广西道的事情,本就是老爷子的人送回京的,朱允熥自己转交给了这位二舅爷,放在今天在朝堂上公之于众的。

朝堂上,大老们在各自算计着。

却有人已经是走出班列。

是户部给事中的人。

户部给事中出班躬身:“启禀太孙,臣以为此时大明不宜在南方起兵征伐。”

早就知道太孙心意的功勋武将们,纷纷冷哼一声。

景川侯曹震直接站了出来,嚷嚷了起来:“南边那帮树上的猴子,都打进家里来了,难道我大明就要一忍再忍?明天是不是等到他们打到这殿外,你们也要说不宜开战啊!”

“你!”户部给事中被曹震这番话给挤兑的面红耳赤,狠狠一跺脚:“景川侯,你莫要在此胡言乱语!且不说安南和寮人部是否会打到应天。若是南边出了乱子,朝廷就要起兵征讨,我朝边疆恐怕就没有一天能够安歇的了吧?”

曹震冷哼一声:“那按照你这么说,我大明何不如现在就放归边疆百万大军得了。”

户部给事中又是一跺脚,莽夫不可同日而语!

常升则是回头瞪了曹震一眼,这话可不能乱说:“景川侯慎言之!”

曹震看向常升,撇撇嘴,却也是不再多言。

常升则是接过话来:“户部给事中所言,本公了然。但本公观安南,可谓狼子野心,我皇自开国始,便屡次遣使南下,招抚诸国,可安南等地却屡屡扰我大明边境,屡教不改。我朝行仁义,不曾大兴兵伐,可若是一退再退,我朝届时可还能再退到何处?”

“国公所言,下官亦是知晓。可若是边地生乱,便要大举征伐,国公可曾思虑过户部艰难,国库能否支撑这一场场战事?”

户部给事中仍是据理力争,且转过身直接说道:“启禀太孙,太孙可询问户部,我朝如今国库还有多少钱粮,各地大仓还有多少余粮,能否支撑除却九边战事外的另一场战事。”

“哦?”朱允熥轻哦一声,看向默默寡欢的户部右侍郎郁新:“户部钱粮数目如今几何?”

郁新皱眉出班:“启禀太孙,今岁诸道夏粮入库,解押九边,秋赋征缴,目下仍在清理之中。今岁九边大行征伐,单燕王部,朝廷便送去数百万担粮草。数月前,凉国公出征平定西北,国帑艰难,此时若是再开南方征讨……”

户部右侍郎眉头几乎是要挤到一块儿去了。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户部有钱,却不多。

而那户部给事中又道:“目下临近年末,钦天监有奏,今岁冬或有大雪,户部还要留出大仓库存余粮,防备赈济地方之用。还请太孙明晓。”

没钱。

朝廷没钱。

朱允熥有些无奈,不过户部给出的回答,却也在他的预料之中。

要是什么时候,他能从这些人嘴里,听到朝廷的钱花不完,才是出了鬼。

想想,大明似乎从头到尾的形象,似乎一直就是一个壮大五大三粗的人,在不断的呐喊着没钱没钱没钱。

朱允熥沉声道:“广西道遭受劫掠屠戮,尔等以为朝廷当如何?”

郁新心中苦涩,太孙虽然没有点名,但目光却是盯着自己的。

他只得开口道:“朝廷……此番广西道遭受劫掠,想必不甚严重,朝廷当下旨广西道安抚边民,赈济边民。兵部、都督府行文广西道都指挥使司,申斥广西道守备不利,命其整顿军务,严守边地,不叫安南、寮人部再有可趁之机。”

这是老成持重的建议。

而事实上,朝廷本来就不可能哪里出了乱子,就要信誓旦旦的出兵征讨。

这是穷兵黩武,迟早吃空国库,一起完蛋。

可朱允熥却并不满意这样的回答,哼哼一声:“如此,安南、寮人部犯我大明之事,便不曾有任何追究举措?”

郁新的目光在詹徽、茹瑺等人身上扫过,很希望这些人能替自己说两句话,目下他是发现太孙似乎就盯着自己一个人了。

詹徽轻咳一声。

茹瑺便无奈的出班,挡在了郁新前面:“启禀太孙,国帑艰难,社稷为重。兵部以为,申斥安南、寮人部使臣,训戒广西道即可。兵部亦当行文训戒广西道,操练兵马,不得再生事端。”

詹徽亦出班道:“殿下,兵家大忌,不可轻动。便是殿下欲行征伐南方不臣之国,也当内修社稷,待国帑充盈,兵强马壮,选良将,任主帅,一战而定乾坤。”

随着吏部、兵部、户部先后表明立场,表明朝廷的困难。

先前还和朱允熥站在一起,支持惩戒会试舞弊桉涉桉人员的官员们,则是再一次的站了出来,附议三部的建议,劝阻朱允熥不可轻起征伐。

曹震满脸不爽,不禁低吼着:“屈辱!可耻!懦弱!”

一众功勋武将,亦是面露不悦。

朝堂上,一时间陷入到了僵局之中。

文官们唯恐皇太孙被朝中功勋武将们绑架了,走上穷兵黩武的路子,又担心国库日益亏空,入不敷出。

武将们则是一根筋的渴望着开启征伐,将南边那一片片的土地打下来收入囊中。

朱允熥则是看向殿外。

昨日便有镇倭大军回京的船队来报,可如今怎得还没有到。

他在等着李景隆和铁铉他们从倭国搜刮来的银子。

只是目下,他却没有等到银子。

却见朱元章和朱标的身影,出现在了殿外。

朱元章一马当先,走的是虎虎生风:“何地不臣,犯我大明,辱我百姓?”

殿内百官心头一震。

许久不曾见到的陛下,今天竟然露面了。

哗啦啦的,眨眼间殿内百官已经是转身面朝殿门。

“臣等恭迎陛下。”

“陛下万岁,太子千岁。”

朱元章挥挥手,龙行虎步的便到走到了陛阶上,手掌就拍在了随着百官一同站起身的朱允熥肩膀上。

“坐下。”

朱元章在朱允熥耳边低语一声,将他给按回到椅子上。

随后,朱元章便一手按在朱允熥的肩膀上,一手在空中挥舞着叉在腰上:“都说说吧。”

常升当即开口:“启禀陛下,广西道有讯,安南、寮人部犯边,杀我官军百姓,劫掠境内,人神共愤!”

户部给事中亦是开口道:“陛下,国帑艰难,九边重兵,征伐不断,朝廷万不可轻易再起南方战事。”

郁新附和道:“陛下,今岁两税,皆已核算,解送、入库、平调,实难再有供应南征之余。”

朱允熥却是忽的开口:“户部左右不过短缺,大仓捉襟见肘,若是朝廷不曾短缺粮草钱钞,又当如何?”

原本正在沉吟审视着的朱元章,忽的低头看向说出这话的大孙子。

郁新迟疑了一下,随后道:“朝廷若要征伐南方,官兵不下十万,民夫不下二十万,若户部有此钱粮供应,兵部、五军都督府能力保征讨得胜,户部无异议。”

郁新说完之后,便抬头看了上方的太孙,心中却是在想反正朝廷不可能有钱的。

十万大军,二十万民夫,地方损耗,那就是一个天文数字,除非天上掉银子,掉粮食下来。

朱元章则是滴咕道:“内帑……”

“报,钦差浙江道赈灾使秦王有本入京。”

“报,镇倭大将军有本入京。”

就在朱元章估算着自己的私房钱能拿出来多少, 好让常升带着大孙子去南边转一圈,亲眼见见兵家之事的时候,殿外却是传来了内宦的通报声。

皇帝不由的眉角一跳。

朱允熥更是心中狂跳,立马仰头看向老爷子,随后便蹭的站起身来:“召入殿内!”

殿内百官亦是转头看向殿外。

人人心中都清楚,浙江道和镇倭大军,那可都是太孙一手推上台的。

而朝中也许久不曾听闻这两边的事情了。

在文武百官的注视下,只见殿外有两人并肩踏进殿内。

一人是镇倭大军副将鹤庆侯张温。

一人是文华殿行走、户部郎中夏原吉。

………………

求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