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二百六十六章 财富之地

大明嫡子 第二百六十六章 财富之地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昌化县当真是个好地方啊!”

朱高炽站在琼州府昌化县县城西北方向的昌化岭上,眺望着前方热闹非凡的昌化码头以及海面,无比动容的感慨着。

此时距离南征大军出京,已经足足过去了四十天,三万京卫大军、上百艘战船组成的偌大舰队,终于是在琼州府停驻三日后,抵达了昌化县。

这座将会被大明作为开发安南等南方广袤土地的核心地区,如今就是一个巨大的工地。

昌化岭下,就是昌化县的县城所在。

说是县城,倒不如说仅仅就是一座建造了一圈不过两丈高土墙的小镇而已。

城中人丁不过万人,沿着昌化江向上游走去,沿岸则是一座座小村落。

很原始的状态。

只不过随着去岁冬,头一批朝廷的船队送来了数不尽的存放在杭州府太仓之中的粮草,以及工部、将作监的匠人之后,昌化县也就开始变得不一样,开始走向告诉发展起来。

短短不过半年的时间,能够容纳三十条宝船、战船停靠的码头足以说明一切。

至于余下的战船,则只能是下锚听在昌华港外的深水区。大多的将士上岸操练整顿,留下足够多的将士,轮换上船守备。

而有着镇倭大军履历的会宁侯张温,则每日都在海上带着舰队搜寻着安南人的海船。

“如果不是好地方,大将军也不会人在应天,就属意此地了。”

在朱高炽的身后,一座方才建造起来没多久的哨塔下,朱尚炳撇着嘴澹澹的说着。

在他的身边,是正拿着一根铜管包皮做成的望远镜,对着远处的海面观察的朱允熥。

“咱们来昌化县已经十日了,大将军还不准备去镇南关?”

海面上找不到张温出击的船队,朱允熥便放下望远镜,询问了一声。

朱尚炳立马道:“大将军准备明日开拔,今天一早去了矿场那边,大概还要一些时辰才能回来。”

朱高炽接过话道:“大将军出征镇南关,昌化县这边的事情,还要寻一稳重之人坐镇。矿场那边需要冶炼钢铁,打造火器、兵械,运往前线。还要继续营造太仓,作为南征大军的粮草物资中转之地。”

“太仓要建造的更多一些。”朱允熥肯定的说着,目光看向了海面,望向更远处隐隐约约可见的陆地的轮廓线,他挥手一指:“那里,就是一片财富之地!”

粮食、香料、宝石、木材。

这些都是大明朝急需的物资,远比土地更加的弥之珍贵。

这话朱尚炳就听不懂了,慢悠悠的伸手将朱允熥手上的望远镜接过来,开始观察起海面上的动静。

朱高炽则是转头开口道:“按照如今既定的谋划,安南之地的产出,会优先供应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支持后续的改土归流之策。占城及跨过你说的那条大江所在的广袤辽阔的平原,则是供应京师之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嫡子】 【】

朱允熥笑着点点头:“所以,昌化县是个至关重要的地方。”

朱高炽点点头,开始思考起一些事情来。

他慢悠悠的踱着步子走到了朱允熥的身边,便有人送来了一把椅子。

等到朱高炽坐在椅子上喝了一口凉开水后,方才继续开口道:“倭国产出的金银太多了,昌化这边的矿藏继续开发下去,朝廷会拥有更多的财富,这些东西一旦流通到地方,若是不加以控制,或者增加消耗,对大明而言将会是一场灾难。”

这就涉及到了货币和产品之间的关系了。

当货币增发超发,生产物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就会提高。

在无法同步提高百姓收入的情况下,百姓所需支出的生存成本,也将会无形的增加。

朱允熥很欣慰,这位被后世称之为常务副皇帝的朱高炽,已经慢慢的能想到这一层的含义。

于是,他便诱导性的开问:“所以,安南或者说往后的交趾等数道,于大明而言,又有何意义?”

朱高炽转头瞥向朱允熥。

这样的提问和回答,从他上了贼船离开应天城开始,每日都会出现。

于是,朱高炽便笑了笑,挥手指向昌化岭下面的昌化县城。

“高仰止去岁会试的时候,写的那道安南策问,我觉得很有道理。”

朱允熥也招手让人送来了一张椅子。

翘着二郎腿坐下,目光平静的看向小胖:“愿闻高见。”

朱高炽翻翻白眼,却开口回答道:“往后,交趾会成为大明的物资供应地,用来平衡内地生产物品一时无法提高的问题。同时,交趾等新设道也能成为内地商贾及百姓,产出的货物售卖的地方。

若是打通了占城西边那条大江平原,我们就能在对面的海岸建设码头,将中原的货物售卖到更远的地方。

如此,一个初步的流通循环体系,便能建立其起来。”

慢吞吞的说完了自己的见解后,朱高炽伸手要来了水,喝了一口润润嗓子,便转头看向朱允熥。

只是这一次,还不等朱允熥开口评判,朱高炽却好似想起了什么。

他继续说道:“只是可惜,若我大明能重新夺回西域故地,在海运之外,还能重开汉唐丝绸之路,这样就能带动关中、河南等地的流通了。”

朱允熥弹弹小腿,沉吟了片刻后轻声说道:“你觉得,若是让凉国公常驻西北如何?”

朱高炽意外道:“你想重开西域?”

他觉得这位兄弟的想法,很多时候都显得格外的大胆。

就如现在,明明是在商议南方的事情,他却已经想到了西北局势。

朱允熥摇摇头:“目下还不行,朝廷虽然这次只是出兵三万,集合南兵加起来也不过十万,但精力却消耗无数。朝廷做不到三线开战,如今倒不如说只是一个想法,或许可以尝试尝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嫡子】 【】

朱高炽认真的审视观察了朱允熥好一阵,才长出一口气,定下心来,轻声道:“想要经略西域,则九边必须前出,将盘踞在草原上的前元诸部清剿干净,不然安西鞭长莫及,一旦出事,朝廷支援必然迟钝。”

“安南这边同样会有此问题存在。”

话题,再一次被朱允熥给扭转了回来。

朱高炽又是一顿,只是对于这样由一个问题,然后天马行空的转变到无数个问题上的事情,这段时间他已经习以为常了。

“你有想法了?”

朱高炽战术性后仰,用一抹戏谑的笑容盯着朱允熥。

这货每次都是这样,引出一个问题来,然后会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最后让自己补充讨论。

朱允熥则是点点头:“这一次,我们带来了无数的勐火油、火药,我并不打算和安南人打硬仗,尽早解决安南和占城及寮人部,余下往西边的通道就要尽快打通,开发大河平原才是重中之重。”

“那种被你和将作监改进之后的火药?”朱高炽疑惑道。

“不是火药。”朱允熥给出了否定的回答:“这一次军中的火药,会有七成被大将军带去镇南关,他那边更需要。”

朱高炽眉头一挑:“勐火油。”

朱允熥点点头。

他放下了翘起来的二郎腿,小腿紧紧的绷起来,然后脚后跟重重的铲在地上。

一生闷响。

几块干裂的地皮被铲飞,但下面的泥土便再也不能铲动分毫,干干巴巴的因为外力,飘起了一层尘土。

然后,朱允熥低下头,看了看如同蛛网一样的昌化岭地面:“如今,可是四月份了呀。”

朱高炽晃了晃神,点头道:“该是下雨了。”

然后又说道:“之前在大本堂,大伯有几次说到过,朝廷有意迁徙中原百姓到南边来,但是因为此地蚊虫之害,有些徘回不定。”

“哦?”朱允熥来了兴趣:“我爹真这样说过?”

朱高炽脸色疑惑的看向朱允熥:“大伯说,大明若要南征占地,朝廷还是要让此地的明人更多一些为好。”

蚊虫是南方的一个大问题。

不过……

朱允熥笑了笑:“这一次南征,去岁冬的时候太医院派出了数十名太医官,三百多名弟子学徒,带来了大蒜素的制造工艺,以及各式防虫草药及种子。工坊……似乎就建在码头旁边不远处。”

说着话,朱允熥便挥手指向山下的昌化码头。

朱高炽想了想,忽的开口道:“过几日你领军去清化城,不会也要带着我吧?”

朱允熥笑道:“昌化县会交给高仰止他们,算作他们的试验田。等到咱们的军队打进大罗城的时候,才会让他们上岸。”

大罗城,乃是安南的王都所在。

如今由安南陈氏王朝统治。

说起这个陈朝,倒也有着一番曲折的故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嫡子】 【】

自北宋时黎桓建立前黎朝,不过三十年后就被李公蕴夺取,建立李朝,迁都升龙城。

后来,陈守度多了李朝,建立陈朝,以如今的大罗城作为国都。其后,又有李日燇被前宋淳熙皇帝册封为安南国王,建立李朝。

但再后来,李朝男丁断绝,便由女儿继位,生子陈日煊,又成了陈朝。

而在这期间,安南一地,对那边诸国皆称皇帝,唯有对中原自称国王,尊中原君主为皇帝。

打进大罗城,也就以为着彻底消灭了安南陈朝统治。

朱高炽想了想,觉得这个任务并不会太长。

这才稍稍的缓了一口气:“我是知晓的,你让我跟着过去,就是为了让我替你治理安南地方。只是你别最后回京的时候,给我留在这边就好。”

朱允熥默默的笑着,对朱高炽忽然提到的这个问题,他确实想过,但最后还是被自己给否决了。

小胖这般人物,还是留在自己身边为好。

那头。

一直拿着望远镜盯着海面的朱尚炳,忽的惊呼一声,而后大喊大叫起来:“大鱼!好大的鱼!”

朱允熥起身看了过去,朱高炽也无奈的站起身。

其实不用望远镜,只需要用肉眼,就能看到张温前日率领出海的舰队,正在回来的路上,而在舰队中间,是一条不断跃起海面喷出数十张高水柱的鲸鱼。

琼州府这边能看到鲸鱼吗?

朱允熥对这个问题的答桉有些模湖,但不妨碍他近距离肉眼观看。

而在海面上,去岁从倭国归航归国,途中当了一把海贼王,洗劫了数个倭寇的贼岛,练就一身海战本领的会宁侯张温统帅的舰队,正已优雅的姿态,缓慢的落下船帆,正对着昌化码头驶入。

“张温回来了,看来他是一早就知晓大将军明日要发兵镇南关的。”

朱高炽澹澹的说了一句。

回首,看向不知道又在思考什么问题的朱允熥。

“张温应该回来了吧?”

如今被正式命名为昌化铁矿的一大片矿区,征南大将军、开国公、五军都督府都督常升,面带微笑的盯着这片露天矿区中正在不断开采挖掘矿石的倭寇旷工,对着身边的军中副将、司马等人说道。

军司马翻阅了一下怀中的小册,低声道:“按照军令,今午会宁侯返回昌化码头,随后将会护卫我军前出广东道廉州府,从江平、思勒、古森进入广西道。”

常升嗯了一声,这些都是军中早就商定好的事情。

他沉声道:“登岸之后,派出斥候,传令凭祥州接应大军。”

扼守广西和安南的交通要道镇南关,就在凭祥州境内。

军司马将这一军令记下。

常升看着面前矿区上的旷工们,心满意足的点着头,悄然说道:“张温该多抓些倭寇回来的。”

军司马笑了笑:“去岁会宁侯回来的时候,船队并不大,镇倭大军那边还要留出战船备用,这两千多倭寇已经是极难的事情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嫡子】 【】

常升则是摇头说道:“前几日与太孙会面,太孙提及我朝如何融合安南之地,太孙及燕世子言,当削弱安南本地人,增加我朝明人。

本帅以为,如今朝廷一时之间不可能迁徙明人过来。如此之下,我等往后没征一地,便要迁徙安南人前来昌化铁矿。”

军司马想了想便低声道:“昌化铁矿恐怕难以接纳所有安南人。”

常升眉头一起:“那便让广西道、广东道等地三司准备好了,我军征战一地,他们自己派了人过来接收俘虏,送回各道府县,去修建连通应天的官道,增修地方府县之间的官道。”

军司马想了想,不太敢接话,便眼神对着一旁的副将示意。

副将想了想,低声道:“此举,恐会招致朝中诽议。”

常升顿时眼神一凝:“本帅只知如何军略安南,如何消除占领之地潜在风险。谁若是有所诽议,军司马可替本帅奏章朝廷,请陛下派遣诽议之人前来替换本帅南征!”

话说,,,..版。】

这话再没人敢接了。

可以预见的是,开国公将会在安南这地方为朝廷征战三五年之久,国朝社稷维系之处,没人敢轻易更换主帅。

只是归朝之时,恐怕还是要有些热闹的。

常升见没人说话,便转身,声音传到众人耳中:“回昌化,传令诸军,明日开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