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二百八十章 你肯定背着我们做了什么

大明嫡子 第二百八十章 你肯定背着我们做了什么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时维五月中,乃收夏粮。

五谷丰登,仓禀充盈,兵强马壮,整戈待战。

以拦腰之势斩断整个交趾道的清化城,彻底被满地的金黄覆盖住。

卸下盔甲,赤脚,穿着半臂上衣、过膝渎裤的太孙部官兵,如同雨点星辰一样,洒满整个清化城外的田间地头。

长刀、长枪、强弩、火铳,被收缴送入营中仓库,一柄柄镰刀配发到了每名官兵。

于是,每一次镰刀的挥舞,就会割倒一小片金黄的稻谷。

抢收,是近期最重要的任务。

抢种却要交给不断归来的清化城百姓,还有太孙部之中留守清化城的官兵。

这也是江南每岁之中的头等大事,俗称双抢。

一旦夏粮收割完成,大军就会带着足够的粮草前往大罗城,与大将军对大罗城里的陈元旦部形成合围之势,最终一举彻底剿灭交趾道境内的有生对抗势力。

而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即便是那些早已被分配给清化城归来百姓的田地里头,也能看到明军官兵们农忙的身影。

官兵们欢喜的割着稻谷,百姓们便从家里端来茶水,带来擦汗的被洗过好几遍的毛巾。

当真是官兵百姓一家亲。

这样集体劳作的场面,不论是谁看见都是心中欢喜的。

清化城的城墙头上。

一群人影,便在踮脚眺望着城外连绵不绝被一片片放倒的稻谷。

朱高炽满脸的喜悦,欢喜的额头上布满一层激动的汗水。

「再有几日,等到大多田地都收割完,稻谷蜕米,我军便可开拔了。」

会宁侯张温则说道:「如此之景,当真是闻所未闻,不曾见过的。」

朱允熥微微一笑,轻声道:「拜迎官长头磕碎,鞭笞黎庶目朝天。这是不可取之事,如何让百姓拥戴天家,如何拥护百官,唯有俯下身子,拿出拜迎上官的态度去对待黎庶,才能如意长治。」

朱高炽默默侧目,眉头微微皱起。

这句诗该是一句改作。

原文是前唐高适所做的《封丘作》之中的一句。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只换了两段后三字,却将官场黎民之间的关系,描述到的最是激烈的模样。

而朱允熥则是继续道:「要让官员们放下姿态,要将目光投向芸芸众生,天下黎庶。而不是满门心思的琢磨着,如何去应对上官,如何去经营自己那一官半职。」

景川侯曹震哼哼了两声,脸上露出不屑:「咱们这些当兵的,都是泥腿子出身,便是下地干活,也不算甚。平日哪家不事军务的时候,不是在家军屯的。倒是朝堂上那些衮衮诸公们,怕是拉不下这个面子,脱下他们那奢华的衣袍,走进满是泥泞的田地里去。」

张温立马转头看向口不遮掩的曹震,瞪着眼却又无可奈何。

文武之分,从前唐高宗李治开始,就逐渐变得如同泾渭两河一般分明。….

文武之争也就成了朝堂上半数时间里的争夺主题。

几名能陪同在城墙上的太孙部军中文书典吏,皆是默默的看向了贬低朝中文官的景川侯。

他们大多都是有功名在身的。

或是举子、或是秀才,总是识得文字,懂得经史子集和道理的。

只要有了机会,也是能应试参考,做了两榜进士,乃至是三鼎甲。

因而对曹震这番话便大不认同,只是碍于此时身处军中,一切皆以勋贵武将们为首,方才不敢多言。

朱高炽则是笑了笑,挥手指向城外某处:「景川侯可要好生看一看了,咱们清

化府高知府,如今可是正带着知府衙门里的人也在田间地头忙活着。」

曹震不由一愣,迟疑的上前,顺着燕世子所指方向看了过去。

只见在城外不远处的一处田地里,几名用一袭青衫裹着的年轻人,以不比周围那些田地里的官兵和百姓慢的速度,收割着眼前的稻谷。

那是六日之前刚刚从昌化县,带着一众去岁恩科进士和举人来到清化城的去岁恩科状元高仰止。

朝廷给高仰止的封官旨意,一早就被攥在了朱允熥的手中,交趾道知府的官职,也是早就议定好的。

只要加上一府之名,高仰止也就打马上任的事情。

曹震倍感意外的盯着城外,带着知府衙门一众官吏忙活的高仰止,张张嘴,脸色几度变化。

最后,终究还是赞叹的承认道:「我说今天怎么没见到高知府,没想到高知府才来清化府不过三五日,就已经亲自做起这些事情来了。」

「大明还有无数的事情需要去做,这些都需要用人去完成。人是会变的,朝廷也不会允许所有的一切永远都是一个模样。」朱允熥目光闪烁的说着:「如高仰止这般年轻人,最是能做出改变的。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我大明才能长治久安,革故鼎新。他们有他们的事情,诸位叔伯也有自己的事情。文武有别,文武与共。在其位谋其政,群策群力,大明的日子才能越来越好。」

不算是警告的告诫之言,更多的是画外音的暗示。

望着城外,面朝黄土背朝天,将目光放在了土地和百姓上的高仰止,以及一众清化府衙门官吏,曹震也不得不承认,太孙殿下说的并没有错。

而算得上是太孙部勋贵之中最是沉稳的会宁侯张温,则是后退一步,双臂举起,挥动衣袍,躬身作揖。

他这么一个举动,在他身后的其他勋贵武将,也只好是跟随其后,一并面朝太孙躬身作揖。

张温则是沉稳开口:「讲武堂中的武生们,也该召来交趾道,为大明征战域外。」

朱允熥嗯了一声,多看了张温两眼。

「会宁侯理一份奏章,递应天兵部知,呈奏陛下圣前吧。」

以高仰止为首的读书士子们已经动起来了,讲武堂里的武生们也该配合起来。….

很明显,在得到朱允熥谕令之后的张温,就明白这件事情是早就在太孙心中谋划好了的。

然后,就又见燕世子在一旁补充道:「交趾道大罗城一战之后,南兵需要轮番,京卫亦要轮番。这边很大,朝堂上大河以北皆系九边,中原之南却也不能再坐守一地了。」

张温躬身领命。

自从去岁南征大军离京后,大明的最高国策,就已经从全力应对九边之外的前元余孽,逐渐产生了分化,逐渐重视南方的经营。

南北同征共治的局面,随着如今交趾道逐渐打开局面,距离彻底平定不远,已经慢慢的确定并形成下来。

朱允熥则是挥挥手:「且都去准备军务吧,兵甲整齐,入库稻谷需要脱粒,合围大罗城已然刻不容缓!」

张温等人立马躬身,小步退下城墙。

等到这些人一走,朱高炽便挥动了两圈手臂。

而后目光幽幽的盯着已经重新眺望城外田野的朱允熥。

「你盯着我作甚?」

朱允熥有些不解的瞥了一眼身边的小胖。

「自从回京后,我已经瘦了二十斤了!」朱高炽大概是察觉到了朱允熥眼神中的含义,不由的重申了一次自己最近的体重变化,而后目光暧昧的幽幽道:「我总觉得你有什么事情在瞒着我们!」

朱允熥顿时一愣,然后很自然的就有些做贼心虚的冷

哼两声,目光从朱高炽脸上逃离,转向城外。

他闷闷道:「我能做什么事情,还要瞒着你们。」

说完之后,朱允熥不忘偷偷的用余光瞥了一眼满脸质疑的朱高炽。

朱高炽也哼哼两声:「你最好没有做什么瞒着我们的事情。」

……

「你肯定背着我们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十日后,兵甲阵阵的清化城内,城主府门后,难得穿着一身戎装的燕世子朱高炽,和同样穿戴戎装却形象截然不同的秦世子朱尚炳,看着腰上挂着一个香袋的朱允熥。

两人皆是目光幽幽的盯着对方,一副想要将朱允熥给扒个干净,好一探究竟的样子。

朱允熥愣了一下,手指下意识的将腰上的香袋给挪到了腰部的片甲后面藏住。

而他则是沉着脸闷声道:「各营都集结完毕了?」

朱高炽点点头,他是军司马,除了上阵杀敌的事情,太孙部大多的事情都是他在处理。

「寅时开火造饭,卯时整装列队。此刻各营将士,已经由各营主将统帅,正在往城主府这里集结。」

朱高炽答了一声,就抬头越过朱允熥看向他的身后。

只见今日里换了一身暗红坠金对襟的徐妙锦,在几名从朱尚炳哪里要来的没学完唱曲的女娘伺候下,摇曳着金莲步,走到了几人面前。

朱高炽立马就不安的回头看向城主府外。

见外头的视线注意不到这里,这才稍稍安下心来,然后默默的瞥向已经转过身的朱允熥。….

「今日出征大罗城,清化城这边有高仰止主持,一应事务,姨娘可遣人知会于他。」

朱允熥一板一眼的正声开口。

徐妙锦亦是福身作揖:「大军出征,殿下与二人世子,皆是宗室贵胄,万望征战路上小心顾全己身。臣女无才,只能手作三枚福袋,祝祷殿下和世子,此番大获全胜,马到功成。」

说着话,跟在徐妙锦身边的三名不太会唱曲的小女娘,便手拿着三只小巧好看的福袋到了朱允熥三人面前。

也不用三人自己动手,小女娘们就已经是将三只福袋,各自挂在了三人的腰带上。

朱允熥此刻正背对着朱高炽、朱尚炳两人,目光热烈的将徐妙锦的全身都蹭了一遍。

徐妙锦心跳跃跃,脸上却极力克制着。

朱高炽却是悄无声息的在两人之间审视了好一阵,却总是瞧不出什么来。

朱尚炳倒是喜滋滋的看着小女娘为自己挂上福袋,拍拍对方的脑袋,又拍拍已经挂在自己腰上的福袋。

然后,便全然不懂的嘟囔着:「还是不如熥哥儿,他腰上还有一个香囊来着。」

朱允熥立马愣住,回头淡淡的看向朱尚炳。

徐妙锦则是趁机再次福身:「既然福袋已经送到,臣女不敢耽搁殿下出征吉时,只待殿下和大军能平安携胜归来。」

说完之后,徐妙锦就在自家大侄子朱高炽不明不白的目光注视下,强自镇定的转身离去。

朱允熥轻咳一声,听着城主府外愈发密集的兵戈声,沉声开口:「我们该出发了。」

一旁的朱尚炳低喝一声:「有了姨娘的福袋,咱这次定是要多砍几颗脑袋下来!」

吼叫着,他就已经是抵着腰上的刀柄,冲出了城主府。

朱高炽则跟在朱允熥身后,几度想要开口,却又化为无声的叹息,到了最后还是忍不住小声嘀咕道:「我觉得你真的有什么事情没有告诉我们。」

朱允熥停下了脚步,认认真真的盯着朱高炽看了一阵子。

然后才诚恳道:「你我乃

是亲亲的兄弟,除了因为你这身子,咱俩衣服不能互穿,我对你坦坦荡荡,绝无隐瞒!」

朱高炽不太相信的质问:「当真?」

「绝无虚言!」

「如此……」朱高炽想了想,点头道:「我便相信你。」

朱允熥悬着的心,立马放了下来,伸手拍拍朱高炽那副宽厚无比的肩膀:「出去吧,如今我们该想想,如何围剿大罗城里的陈元旦了。」

两人联袂,轻步走出城主府。

出了城主府,一到外面。

在朱允熥和朱高炽两人面前,便是铺天盖地的金戈铁马之势扑面而来。

以城主府前的主街为主杆,延伸向主街两侧的街道。

合共一万六千太孙部兵马,以八面硕大的将旗为首,整齐均匀的聚集在城主府前。….

入眼之处,除了八面将旗,便是一面面各色各式的军旗。

当然,在城主府前,由朱允熥亲兵队拥护着的,是一面巨大的帅旗。

远在大罗城的常升是南征大军的主帅,自持中军大櫜。

而朱允熥作为偏师,则也有一面统帅一军的帅旗。

在帅旗后,才是表明朱允熥身份的皇家宗室旗帜,以及整个大明独属于他一人的监国皇太孙之旗。

清化城中,战马低鸣,金戈阵阵。

虽为夏日,却满城萧杀肃穆。

明明身为国朝侯伯的张温、曹震、陈桓、胡海、朱寿、何荣、桑敬七人,并秦世子朱尚炳,合共八人,便是这一次太孙部前出大罗城的八名军中主将。

每人分得兵马两千上下。

这是一直奢华无比的军队。

仅仅从统兵将领们的地位上而言。

此刻,八名主将已经御马齐聚城主府前。

朱允熥接过亲兵送来的长刀,坐上马夫牵来的披甲战马。

不曾拔刀。

立于马背之上的朱允熥,只是目光静静的扫过面前的八名主将,再看向眼前密密匝匝的军中官兵们。

「大明!」

「万胜!」

「众将士马上封侯!」

随后,整座清化城齐声嘶吼。

「大明万胜!」

「万胜!」

「万胜!」

铁甲阵阵,震裂天地。

军司马朱高炽亦是在官兵的帮扶下,爬到了一匹战马上。

披盔戴甲的朱高炽,今日倒也有了几分悍将的模样。

只见他目光锋利的扫过全场,大手向前一挥:「出发!」

前锋将朱尚炳怒吼一声,身下战马前蹄悬空嘶鸣。

随后前锋将便化作一枚箭羽,统带着前锋营官兵,踏出了太孙部围剿大罗城的第一步。

随后,便是左右前护营,左右护军营。

中军大营。

左右后军营。

大军由清化城北城门而出。

至城外十里马河畔,河面上早已架设了三座浮桥。

大明钦赐清化府一众官员,在知府高仰止的带领下,穿戴着最正规的朝服,带着一众城池周边的百姓,捧着浆果茶汤面饼,等候着大军到来。

「臣清化府,恭送太孙大军出征。大军此去,一往无前,将士俱还,战功彪炳,威震交趾。」

高仰止的声音很响亮。

随着他说完话,前锋营已经踏上浮桥,在前开路。

前护营,护军营也纷纷开始走向浮桥。

这时候在知府带领下的百姓们,便开始涌向大军两侧,投送带来的乡

野之物。

军司马朱高炽深深吸了一口气,将自己的腹腔收起,挥舞着马鞭高声道:「大军可取百姓食,回赠钱财以谢之。」

随后,原本还不曾接过清化城百姓一粒粮食的太孙部官兵,便开始满脸笑容的放缓了脚步,接过乡亲们送过来的吃食,又从怀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钱钞,塞进乡亲们的怀里。

场面顿时就变得和睦了起来,大军出征的萧杀感也就少了些。

不远处左侧的浮桥前,更是传来了一阵躁动。

军中众将观望过去,却是哭笑不得。

只见一群清化城待字闺中的小女娘们,竟然是向着年轻且模样俊俏的官兵们,献上了火热真挚的香吻,留下了家中的住址,只盼君早归。

另一侧浮桥前的一片高土坡上,几名军中文书,则是一手捧着书册,一手拿着墨笔含在嘴里。

瞧着眼前出征的场面,稍稍思定,便开始奋笔疾书。

「洪武二十六年,镇交趾道清化府,太孙部出,知府相送,百姓夹道,民女表情,乃民风致,无关礼制,官民一体,谓之佳话。」

………………

求月票~.

肉丝米面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w w w.,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 wap.,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