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二百八十四章 皇太孙京门遇袭

大明嫡子 第二百八十四章 皇太孙京门遇袭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陈元旦死了?」

四更天的时候,常升终于是在大军彻底肃清北城大罗城守军之后,由自己的亲兵营官兵护卫着踏进了大罗城中昔日安南陈朝王宫。

首功乃是皇太孙所有。

而摧毁占领大罗城的功劳,则由常升这位大明征南大将军占有。

从北城门下的尸山走进大罗城。

在前来王宫的一路上,常升想到了无数种,自己面对大罗城中这位在国主被掳走,独自坚守安南的司徒陈元旦的场景。

或许,陈元旦会义愤填膺的怒斥自己,怒斥大明的不义之举。

又或者,陈元旦会嘲讽自己以多胜少,倚强凌弱。

再或者,陈元旦会因为战败失城而变得落寞孤寂。

可他没有想到,陈元旦竟然在杀光了大罗城中残留的安南文武百官之后,就自己自戕在了王宫殿外。

朱高炽弯着腰,低头合手,听到大将军的呢喃自语,小心翼翼的抬头看了一眼对方。

只见此刻的常升脸色一片铁青,一股无形的怒火正在被他压抑着。

朱高炽便伸手指向殿外平台前,那残留下来的一滩属于陈元旦一个人的血迹。

「属下领兵入城,杀入王宫找寻陈元旦。」

「于殿门处,见陈元旦于殿内屠文武官员,其亲兵护卫见我军到来,自行丢盔卸甲。」

常升眉头微微抖动着,他不忍的将目光从陈元旦遗留下的血迹上抽离,转头看向黑洞洞的宫殿,好似是在描绘着当时的情景。

「随后呢?陈元旦做了什么?」

朱高炽点点头:「随后,陈元旦出宫殿,至此处,属下陪伴在侧。属下本欲劝降其人,更暗示其,我大明皇帝陛下可赐予他大明爵位,享应天富贵。」

常升轻叹一声摇头道:「他并没有听从,便在此处挥刀自戕?可有说什么?」

朱高炽小声道:「便是在此处自戕的。心口中刀,陈元旦于属下言,望大明善待交趾道黎民百姓。」

常升默默的合上双眼,长叹一声。

似是在为已经为了安南,挥刀自戕而亡的陈元旦哀叹。

朱高炽望了一眼王宫外,城内的厮杀声仍然此起彼伏,只不过相对于破城之时已经小了很多。

想来,天明破晓的时候,大罗城的叛乱就能彻底肃清。

常升这时候忽然开口询问道:「陈公遗骸目下在何处?」

朱高炽精神一震,沉声道:「属下观城内厮杀不绝,便命人护送陈公遗骸于城外,目下正在监军部大营停放。」

常升紧绷着的脸色终于是缓和了一些,满意的看向朱高炽:「做的不错,仁人志士,不论隶属何方,都需善待之。」

朱高炽默默点头,想了想,又道:「陈公弥留之际,言东城有大罗城权贵士绅人家家资及家小,似是等着陈公下令突围。」

常升嗯了一声,挥挥衣袖背到身后:「你是如何做的。」….

「属下传令监军部将士,前往东城抄没家资,缉拿犯官家小。」

说完之后,朱高炽又停顿了一下,随后才又道:「此处金银财货,是否要运往大将军中军。」

常升淡淡的看向低着头站在自己面前的朱高炽,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大罗城已破,安南已亡。」

「今夜收缴抄没金银财货,皆以累日军功,分赐予军中将校士卒。」

朱高炽抿着嘴抬起头,刚刚看了一眼,便见常升正目光幽幽的盯着自己,于是便又立马低下头,双手抱拳:「属下领命。」

常升挥挥手:「你且去寻太孙吧,将此事告知于

他。本帅今日疲倦,不能前往太孙面前,于此处歇息一晚。」

朱高炽看看已经背对着自己的常升,默默躬身作揖,而后便领着太孙部在王宫中的官兵离去,将这座王宫留给了常升一人。

从王宫中出来,朱高炽寻着南城的方向赶回去。

脑袋里,却在想着常升最后那几番话。

很明显的是,常升这是在给自己找过错。

他私分大罗城所获赐予军中将士,又要住在王宫中一夜。

这就是主动抛出一个把柄给应天。

大军在外,财帛安人心,私分战利品的事情习以为常,并不算多大的过错,最多不过是被皇帝们训斥几句。

倒是常升要今晚住在安南的王宫里面,这就是一个很严重的过错了。

虽然安南在过往名义上,不过是大明的一个番邦属国,国主在大明面前也只敢自称王,而非皇帝。

可这也是一国之主,一国之主卧榻之处。

常升本应该是在城中寻一处歇息,而非是在这王宫之中,如今这样做,便是僭越。

他是要将自己征讨安南的功劳尽数都功过相抵了。

朱高炽不由轻叹一声,望向已经近在眼前的南城那片在自己的炮火之下,化为废物的城墙。

城墙上,两道人影,正坐在城墙断裂倒塌的边缘。

两只脚悬在半空中,一荡一荡的。

城墙上,官兵们正在搬运分辨敌我尸骸,搭救运输伤员。

伤员尽数都被运到城外,送入南城外的大营之中。

倒塌的城墙暂时没有人有功清理。

朱高炽撑着双腿爬上废物,抬起头看向坐在城墙断裂处的朱允熥和朱尚炳两人。

「大将军说了,要将今夜大罗城所获赏赐给将士们。」

朱允熥愣了一下,无奈的笑笑:「便以大将军之令去做吧。」

朱高炽点点头,迟疑了一会儿后,才又支支吾吾开口道:「大将军还说,他如今累了,今晚就在王宫里歇息一晚。」

这时候,朱允熥终于是停下了和朱尚炳的交谈,目光凝重的回头看向站在废墟上的朱高炽。

即便是刚刚还在为自己从城墙上摔下去,竟然没有死,并且还带着骑兵冲入城中,自己驾马冲上城墙而不断夸耀的朱尚炳,听到朱高炽的话,这时候也不由的皱起眉头看向对方。….

朱允熥深吸一口气:「这话是大将军亲口所说?」

朱高炽点点头:「大将军当着我的面说的。」

一声倒吸凉气的声音发出。

朱尚炳转头看向身边的朱允熥,低声道:「大将军这是要被朝廷里的御史言官们弹劾死啊。」

朱高炽正要开口接话。

却被朱允熥挥手打断,只见他此刻脸色已经恢复平静。

看向朱高炽和朱尚炳两人,轻声道:「大将军统帅南征大军,乃一军主帅。」

这话已经很清楚了。

常升是南征大军的主帅,是大明如今在这里的最高级别官员。

虽然因为各种原因,他们现在统称安南为交趾道,但实质上朝廷并没有设立交趾道三司,便是清化府那也是顺应时势而为。

所以,常升在交趾道说的话,便是最高的决策。

坐在残垣断壁上的朱尚炳哼哼了两声:「为将当如大将军也。」

朱高炽则是瞪了一眼他,深思熟虑之后,皱眉眉头小声道:「十七叔当真要被册封清化大都督?」

朱允熥回首看向城内。

如今,已经过了五更天,天边渐渐有了一抹混沌的光泽。

他幽幽道:「交趾道重要无比,无宗室镇守,不足稳。」

朱高炽皱着眉头:「十七叔已经册封为宁王,你就不担心他愿不愿做这事吗?」

朱允熥笑了笑,挥手指向城墙外靠近过来的一行骑兵队伍。

「十七叔不是已经过来了。」

……

「坑完了我二哥,现在又来坑我了?下一个,你还要坑谁?」

初春的清化城,再一次稻苗葱葱,阡陌交通,百姓安居乐业。

靠近马江一侧的城头上,脱下军装,换上大明亲王常服的朱权,看了眼远处江边日有一变的偌大码头,回首看向身边穿着一袭曳撒的朱允熥。

朱允熥面带尴尬,后退两步躬身作揖:「交趾道已设,虽有三司设立,然毕竟是新征之地,设大都督一职,以宗室坐镇,方可政令通畅,上下同心,不叫草莽生变,不至民心反复。」

说完之后,朱允熥抬起头看向脸色郁郁的十七叔朱权。

这位十七叔与他年龄相仿,更是生的俊貌不已,虽同龄却已有国朝藩王之威。

看着朱权审视不满的眼神。

朱允熥便露出笑容:「十七叔镇大宁,不如镇清化。再说,侄儿何曾坑过二叔,二叔如今都已在京中督六道改田税使,皇爷爷重用之。十七叔去大宁,有四叔在前,十七叔如何建立功勋。而在交趾道,十七叔才大有作为,崭露头角。」

朱权哼哼两声:「如此说来,我倒是还要谢谢你了?」

「不敢不敢……」

朱允熥干笑着推脱了两声。

朱权哼哼着挥手拍在城墙跺上。

「凡京师数十家功勋武将,皆换田产于交趾道。如今大将军已然统兵继续南征西进,你要我都督交趾,是要我替你看住这些功勋武将吧。」….

朱允熥默默的笑着。

自去岁大破大罗城之后,已经过去了整整大半年,如今也到了洪武二十七年。

大半年的时间,交趾道几乎全境占领。

交趾道平镇招抚使陈琼,也忙碌了大半年,将大明所占领的土地上的残留权贵士绅尽数抄没清缴。

清化府知府,兼领交趾道布政使司左布政使的高仰止,也迅速推进分配田亩,安置百姓,兴盛商贾货运。

大罗城后,朝廷对南征大军的安排很出乎意料。

交趾道的设立是应有之意,但洪武二十五年的恩科三鼎甲状元郎高仰止兼任交趾道布政使,却是出乎意料的。

年轻的状元郎初授翰林学士,封清化府知府,不过一年的时间就兼任布政使,可以预期的是,要不了多久这个兼任二字就会被拿去。

国朝最年轻的布政使,在朝堂上引起了一阵默契的风向。

而清化大都督的设立,也同样让所有人都震惊不已。

虽然宁王朱权的亲王爵还没有改封,但如今已经正式担任清化大都督的朱权,想来亲王爵的封号也要不了多久就要改封了。

至于当初私分战利品,并且在大罗城王宫里睡了一晚的开国公、征南大将军常升。

则是被朝廷不轻不重的警告了一番。

常升被夺去了在交趾道的行政权力,只拥有军事指挥权。

征讨交趾道的战功,也功过相抵,留任征南大将军,继续为国征讨南方。

文以布政使高仰止为首,武以开国公常升为首。

清化大都督朱权统御平衡交趾道文武。

这就是朱允熥在即将回京之前,对南方这片新征之地的所有顶层安排。

而用朱权来制衡已经置换土地前来交趾道的大

明勋贵,也是题中之意。

见朱权道出这一层含义。

朱允熥笑了笑:「十七叔去岁为前锋营大将,每战必先,这是军中勋贵将领们有目共睹的,有十七叔在,我想交趾道的百姓自会过的更好一些。」

朱权哼哼两声,正欲开口。

却见城墙下已经上来了一群人。

是清化府知府,交趾布政使司兼任布政使高仰止,带着交趾道三司官员到来。

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交趾道提学官等等,一个个年轻的面孔,即便在这清化城中每日都能见到,但每一次再见的时候,朱权都心中感叹不已。

当真是年轻啊!

这群人里面,最年长的还数昨日刚刚从升龙府赶回来的陈琼。

升龙府刚刚被常升收复不久,黎季犛于阵前被杀,陈暊及一众原安南陈朝王族宗室,尽数‘下落不明,。

陈琼是去平定升龙府的。

也就是去杀人的。

一早听说太孙今日就要回京,便一路紧赶慢赶的赶了过来。

众人在高仰止的带领下走上城墙。

「臣等参见太孙,见过大都督。」….

朱允熥回头看了眼朱权,而后面朝众人招招手:「都起来吧。」

一年的时间,让高仰止这位状元郎黑了不少,脸上多了些沧桑,双手指缝里还带着一些泥垢。

作为交趾道的最高文官。

在太孙即将回京之前。

高仰止开口道:「臣等闻殿下今日回京,特来相送。殿下平定交趾,临行之前,臣等请殿下拨冗,晓谕臣等交趾道今后之路。」

朱允熥在交趾道,只是以监军的身份参与。

但谁又不知道,大明如今终于多了一个交趾道,是因为这位皇太孙。

交趾道往后的政治走向如何,大抵左右不过还是要太孙来确定的。

送行是其一,躬问是其二。

朱允熥回首看向城外码头。

一年的时间,清化城码头还在不断的扩建之中。

每一日,清化城码头都在吞吐着海量的交趾道物资。

朝中勋贵们将土地置换到了交趾道,同样也带来了无数的商贾,粮食、木材、香料、宝石、矿藏,每一日都要通过清化城码头运回中原。

同样,中原每一日都有无数的货物被送到清化城。

码头后面,就是一片连绵的库房。

「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朱允熥看着愈发稳重的高仰止,平声静气的说出了这句尚书之中的警世名言。

随后,目光从眼前这些年轻人的交趾道官员们脸上一一看过去。

高仰止脸色微动。

这句话是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提及治国之道,要以百姓为重。

其后不论是民为贵、社稷次之。

还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皆是承之此句。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殿下训诫,臣等铭记于心,教化治理交趾,莫敢忘却。」

高仰止继续代表着交趾道的官员们,许下承诺。

朱允熥满意点头,挥挥手。

此时,清化城码头已经传来了一阵悠长悠长的号角声。

那是皇太孙回京船队已经准备就绪的讯号。

朱允熥昂首挺胸,从众人面前走过。

「别离多伤,诸君留步,他日再会应天,孤设席扫榻,满杯酬功。」

「臣等恭送皇太孙

殿下。」

……

月余后,应天城西外金川门外龙湾码头。

九帆宝船缓缓的停靠在了码头上,栈板跨上码头,百姓驱离,禁军游走。

双手揣在袖中,衣服明显大了一圈的朱高炽,望了一眼早已被禁军清场的龙湾码头,低声对着走在眼前的朱允熥说道:「咱们回京的消息,早在松江府就递回来了,你说今天会有哪些人来接咱们?」

还不等朱允熥开口,朱尚炳已经嘀咕道:「大将军还在南边,所以皇爷爷和大伯肯定不会来。咱们几个人,最多不过是宗人府和礼部来人。」

顿了顿,朱尚炳又道:「这个时候,大本堂正在上课,先生们定然不会放人出来,那帮混蛋也肯定过不来。」

「朱尚炳,你小子是不是又在说我们坏话了!」

三人刚刚从宝船上走到码头,就听到码头上,传来一阵叫骂声。

朱允熥抬头,便见是当初那些被留在应天,在大本堂入学的老朱家堂兄弟们。

且果然如朱尚炳所言,码头上除了这些意料之外的堂兄弟们,便只有宗人府和礼部的官员等候着。

一番礼仪之后。

朱允熥便打马当前,准备由外金川门入城,一路赶回皇城面见朱元璋。

外金川门这边因为今天皇太孙南征回京,所以一早就由禁军清场,显得安静的很。

然而,当朱允熥驾马从外金川门穿过,前面外金川门大街已经暴露在眼前的时候。

忽的只听耳边传来一声怒吼。

「兀那小子!」

「受死!」

旋即,朱允熥眼前视线给尽数遮挡。

只见一只硕大的鞋底,直冲冲的奔着自己的脸而来。.

肉丝米面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w w w.,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 wap.,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