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三百四十七章 炸堤

大明嫡子 第三百四十七章 炸堤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春雷一声响,天河水倾覆。

应天城并没有直接走出寒冬,进入盛夏酷暑,而是如期的迎接着一场场的春雨洗礼。

大地被一遍遍的洗刷着,带走了积攒了一个冬季的尘埃和污垢。

经过一开始的几场大暴雨之后,春雨也就慢慢的小了起来,如丝线一样的为整座江南披上了一层薄幕。

为了预防可能发生的长江两岸汛情,朝廷再一次下旨,命去冬离京调运粮草赈济地方雪情的十多万京军官兵,照旧留镇地方,以防汛情发生,直到钦天监确认洪武二十八年,长江两岸不会有汛情发生才会回京。

应天西城,诸军大营附近的一片空地上,已经有两座巨大的法台被一层层的建造起来。

朝廷去年便定下了,要在今年召开fo道两门的水陆***和斋醮科仪,好借此为在天先皇考孝慈皇后祈福,能让其在天享无尽福泽。

于是,最近应天城里的僧袍和道袍便愈发的多了起来。

尽管皇室永远都不可能公开承认,这是为了驯服两教,但两教之中有头有面,一个个可谓是‘占山为王,的人物,都亲自或是派了亲传弟子前来应天。

就是为了应对祈福大会后,朝廷可能推动的新风向。

「等祈福大会结束,你就要离京前往河南、关中等地巡视了吧。」朱高炽手里错开花生米的外衣,塞进嘴里,咀嚼着歪头对着身边的朱允熥询问道。

朱允熥正盯着眼前不远处的戏台子,手中配合的打着节奏,看了一眼在他们这些皇孙一辈前面的老爷子和老爹,还有准备离京继续办差的老二叔以及在京部分功勋。

他头也不回,只是晃了晃,回道:「是这样定的,走漕运到徐州府,转向河南道,沿河上朔,一路到关中。如果可能的话,我自己还想再巡视一边河西。」

朱高炽目光微微一动,算了一下这条路线需要耗费的时间,然后看向另一侧,由宫中妃嫔及太孙府女卷、在京勋贵家女卷组成的看台。

随后低声道:「这么一算,你今年都不一定能赶回来。太孙妃和太孙侧妃,大概过了中秋,就到了待产期了吧。」

朱允熥这时候终于是转过头,看向小胖,平静的笑了笑:「巡视河南及关中的事情,本来老早就是要做的,从我爹开始,只是因为之前的事情一直被耽搁了。同时,朝廷巡视中原及西北,也是不可或缺的,终究是要走一趟。」

自从秦汉开始,乃至隋唐,整个关中和河南,早就被历朝历代给祸祸的沉重不堪,土地盐碱化、地下水污染。而更重要的是,随着江南的进一步开发,经济中心已经是不可避免的开始南移。

但即便如此,关中和河南等地,仍然是帝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辽阔的土地,因为皇族和朝廷的消失,再一次的成为了帝国的产粮重地。而且随着大明对九边的驻步建设,昔日的大河两岸,也承担起了支援九边的作用。

….

九边稳,则大明稳。

河南关中乱,则九边危。

皆是,草原上那些好似是永远都杀不完的狼子野心,便又会骑在马背上,走在他们的先祖们走过的道路上,侵入中原。

朱高炽想了想,觉得自己找不到反驳的理由,便转口道:「河西原本不在计划之内,临时添加,是为了去找凉国公?」

朱允熥点点头:「去看看我这位舅姥爷,也是顺道想要看看我大明能否重现前唐安西都护旧事。」

朱高炽耸耸肩,对此不置可否。

大明想要重现前唐安西事,关键却并不是在河西以西,还是在九边塞北之外。

只有在九边之外将前元余孽给彻底打趴下

打服气,打碎他们的傲气和野心,大明才有可能和机会,重新整顿军马,调转北方及西北的军事部署,将帝国的力量投送到河西以西。

戏台上,传来一声惊堂鼓。

朱允熥和朱高炽同时默默的看向戏台。

演的似乎是前宋的十二道金牌戏。

朱允熥默默的看了一眼前面,陪坐在老爷子周围的大明功勋们,脸上微微一笑。

似乎今天这出戏别有用意呢。

「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戏台上,十二块木牌子替代了金牌,传教台前。

那武生便已是满面怆然,泪流满襟。

朱允熥又微微皱起眉,这出戏合该是让朝堂文官们来看的才是啊。

搞不懂这些,他只好抬起头看了看天色。

今天是钦天监选出来的好日子,下了大半个月的朦胧细雨,昨日放晴,今日气温便显得暖和了一些,正正好是宫中设台听戏的好时候。

「贼天误某!」

戏台上,扮演岳飞的武生忽的怒指苍穹,悲怆万分,几欲万念俱寂,一声怒吼,随后便是一个直挺挺的背摔在地,太上砰砰作响,鼓声大动。

朱允熥眉头一挑:「回头安排下,这出戏再让六部、三法司、五寺各部司衙门看一看。」

朱高炽斜眼看向朱允熥,撇撇嘴:「晓得了。」

「好!」

前头,看戏的功勋们,齐声喝彩。

朱元章坐在正中间的位置,表演式的从孙狗儿捧来的钱盘子里取了几枚黄金铸造的通宝,丢向戏台前。

随后,朱标和一众功勋武将,便也各自将宫中准备好的赏钱,给丢向戏台。

……

兰考,大明河南道开封府辖县也。

春秋称户牖(you),战国设邑,自此成为一方百姓群聚之地。

《说文》解牖,乃曰: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段注:交窗者,以木横直为之,即今之窗也。在墙曰牖,在屋曰窗。

有门户窗落之意。

而用在兰考,这门户窗落,便是为了看住那条奔流千万年,改道无数次的华夏之母,黄河。

….

自前宋、前元黄河改道之后,兰考便成了黄口畔,千里太行堤的一处险要关键之地。

兰考去西八十里,便是六朝古都开封府。

河南道段大河决,则开封没()。

千里的太行堤挡不住这条逐渐从母亲河变成祸河的洪峰,两岸数十府县、数百万黎民,一辈子从出生到入土,都是伴随着这条大河。

亦或是,入土之后,仍被淹没于大河河床之下。

淤烂万里。

时维三月。

江南的蒙蒙细雨,终于是吹到了中原故地。

江南乌衣巷里,女娘们手中的针线雨,到了中原故地,似乎也就穿越了时空,回到了万年前大地先民们的洪荒时代,一切都是粗暴的。

大雨倾盆,溪流成河,山涧化江,土崩山裂。

千里大河,泥沙滚滚,太行大堤,风雨飘摇。

一切,都变得如同万年以前,中原先民们,在那洪荒之中为了种族的延续,需要拼尽一切去争取最微小的可能。

「老刘爷!」

「老刘爷!」

「上面怕是不行了,泥浆越来越多了!」

「咱们这里

恐怕也是撑不住了啊。」

「呸……啊呸……」

「老刘爷!」

暴雨之中,奔流大河高堤上,一件蓑衣,顶着狂风身子前倾下压,抬着一只手压住头顶的斗笠,低着头沿着河堤往东走,不时的抬起头朝着四周呼喊着。

只是雨太大,风太密,声音离开了嘴就被吹散,消磨在这场风雨之中。

整条河堤上,还有不少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家住附近三义乡(今三义寨乡)的河工。

河堤的转角处,只见一名上了年纪,已经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一名少年的陪伴下,忧心忡忡的蹲在一块河堤大石上。

老人目光焦虑的看着眼前的大河。

往日里,无风无浪,风平浪静的大河,灌既滋养着两岸千里之地的良田。

可是一旦上游大雨,洪峰一波高过一波,这条河就成了破家灭门的灾难。

老人的目光从脚下的河堤,一路看到了对面的河堤。

整个河面上,黄龙狂卷,掀起阵阵巨浪,无数的暗流涌动,在河面上画出一个个流动的圆圈。

遍布整个河面的,横截面被巨力撕扯端的木桩首尾相连。

一旦被圆圈吸住便会立马扎进满是黄泥翻滚的河水里,然后在下游数十米、数百米,乃是数十里外才会重新浮出水面。

狂风、暴雨、巨浪、洪峰。

老人却好似是石猴一样,定定的立在大石上。

身边的少年脸色紧张,嘴唇已经发白,童孔中带着恐惧。

「爷……爷爷……我们回家吧……」

老人回过头,皱眉看向少年:「回家?这河堤要是溃了,我们也就没有家了!」

….

少年脸色愈发的白了,虽然这条河年年有洪峰大水,可今年却明显不同于往年,自他出世记事开始,就没有见多这么大的洪峰水流。

脚下厚实的大堤,在这黄沙巨浪下,好似是在一阵阵的晃动着。

「可是……可是,老五叔已经带着人去县城了,县老爷马上就会带着人过来了。」

少年终究还是畏惧眼前这条完全变了样子的大河,心中只想着能早早的回家。

老人再一次的回头,瞪着孙儿,想要训斥一番,终究还是弱了下来,长叹一声,伸手拍拍孙儿头顶的斗笠。

「等其他人来了,你跟着回村子里。」

「往后好生的学着,爷爷在这里待了一辈子,种了一辈子的地,也当了一辈子的河工。就希望着你们,你们这些小子,能真的将这条河给制服了。」

少年并不懂老人的意思,听到能回家,便不顾的点着头。

随后站起身,想要找到同村的叔伯们,好带自己回家。

少年站起身就看到西边河堤赶过来的几人,脸上立马露出喜色,伸手一直,低头对着老人喊着:「爷爷,是四叔他们过来了!」

老人双手撑着膝盖颤巍巍的站起来,抬头看向西边。

刘四一路从上游寻了过来,终于看到带着孙子盯着这条逆河的老刘爷,赶忙加快速度赶了过来。

「老刘爷,上游……上游……上游有洪峰!」

「洪峰!」

老刘爷眼一急,伸手便抽了刘四一巴掌,瞪着眼道:「说清楚了,头前这道洪峰刚过去,怎么会这么快又有洪峰过来!」

刘四看了一眼老刘爷身边的小孙子,回头招呼了同村的另一人:「带着小刘子回家,告诉村里面该准备都准备好!」

那人是随了刘四一同从上游赶回来,听到这话,立马带着小刘子往大堤下的三义乡赶回去。

等到人走了。

老刘爷的脸色也已经变得难看起来。

「真的又有洪峰要过来了?」

刘四重重的点着头:「我看的明白,头前洪峰平稳过去后,河面降了三尺有余,可是暗流却更多了。上面定然是生了淤塞,要是上面不溃,等到淤塞被上面的洪峰冲开,我们兰考就要完蛋了!」

老刘爷的脸色已经一片黑灰,嘴唇不断的颤抖着:「上游……上游是开封,怎么可能让大堤溃了……」

刘四不断的回头看向黄龙越来越盛的大河:「下游归德府的桃园关、丁家道口、刘家口上个月就开始加派了人手,独独我们这里,那曹贪连月不动声色,整日里高坐衙门,也不知在做些什么!今年这河要是溃,就得溃在咱们兰考县这里!」

刘四此刻心乱如麻。

自此开年之后,大河两岸的府县,都开始按例增派人手上堤看守,备料河堤,就为了防备可能的春汛溃堤。

….

偏偏兰考县那个姓曹的狗贪官,去岁过夏之后才上任,狗屁不通,更对河道工务的事情撒手不管。

明明入冬的时候,就该乘着河水减少,修补加固去年没有来得及整修的河堤,偏生这厮整日就躲在县衙听曲看戏。

整个黄河这千里太行大堤,今年要是溃,活该就得溃在兰考县!

老刘爷一下子就跌坐在了大堤上,溅起一片雨水,弄得满身泥浆。

刘四几人顿时慌乱,赶忙上前,将老刘爷搀扶了起来。

「老刘爷,您可要撑住不能倒啊!」

「您当了五十年的河工,这条河没人比你更熟悉了!咱们兰考县这一次能不能撑过去,全靠您老了。」

刘四真的是急了,上游肯定是淤塞了。

说不准就是淤在开封府城那边。

如果真是这样,那边肯定会想办法给淤塞冲开,哪怕是拼了人命也要带着东西到河里给淤塞炸开。

要是真的这么做的话,兰考这边就得迎接一道经过淤塞不断加强的超级洪峰。

刘四嘴唇流出了一丝血水,他惶恐的看着身边奔流速度已经肉眼可见越来越快的大河。

老刘爷现在整个人只能靠在同村的壮年身上:「完了!全完了!兰考县撑不过了!」

……

「怎么可能撑不过去!」

「本官的兰考县,乃是大河门户!」

「更大的洪峰?」

「便是来了,本县便在下游县界炸了河堤,本县治下兰考百姓,自然无虞。」

兰考县城。

满城,唯有城中四条大道连通的县衙修建的最是瞩目。

衙门外是瓢泼风雨,影壁后,却是妓子唱曲,火炉围坐,大鲤咸菜炖豆腐。

兰考县县令曹智圣,左手端着瓷碟,右手捏着快子在如同大河翻滚一般的铁锅里搅动着,挑起一块老豆腐,吹了两口气送入嘴里。

随后嘴里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吸了一口气,又吐出一口气,滚烫的老豆腐变凉下肚。

随后又拿着勺子,盛起一小碗的咸菜豆腐鱼汤,慢条细理的尝了几口。

鱼肉未曾动过。

用曹知县的话来说,这叫借味,吃的是咸菜豆腐。

吃了豆腐,喝了咸菜鱼汤的曹智圣,才再一次的转头看向廊外。

几名身穿蓑衣,头戴斗笠,脚下是夹着黄泥草鞋的河工汉子。

「炸堤吧。」

「就炸下游,咱们和隔壁归德府搭界的那段河堤。」

「水不进咱们兰考,百姓便怪不到本县。流不进咱们开封府,府尊便罚

不了本县。」

「什么劳什子的洪峰,归德府开年就在用工,想来是能扛得住的。」

立在暴雨之中,脚下的黄泥已经被一遍遍冲刷,却一直不曾冲刷干净的河工们,脸上不由的流露出愤怒。

「县尊,现在炸河堤,恐怕也来不及了!」

「再者说,就算是敢在洪峰赶来前,炸了河堤,淹不到我们兰考县,可归德府就要被淹了。到时候咱们开封府没事,归德府出了事,这炸河堤的罪名,朝廷也要按在我们身上啊。」

说着话,几名从三义村黄河河堤上赶过来的河工,便齐齐的跪在了地上。

雨水,一遍一遍的从他们的身上拍过。

就好似是在那大河里,屹立着的几颗顽石。

只等什么时候,更大的洪峰到来,这几颗顽石也就会被卷入汹涌的暗流之中。

真要继续吃豆腐喝汤听曲的曹智圣,顿时双目竖起,拍着快子就砸在了桌子上,曾的一下站起身,正脸看向廊外的这几名河工。

「本县的话,在兰考不管用了吗!」

「来人!」

随着曹智圣一声令下,一帮差役立马不知从何处冲了进来。

「县尊。」

曹智圣一派挥斥方遒的模样,沉眉冷目:「你们带着人,押着他们,去下游河道上,将河堤炸了!」

似乎是觉得自己的话还不够分量。

曹智圣继续怒斥道:「谁若是不听,本县便斩了他!」

…………

月票!不给的都砍了!嗷呜!

肉丝米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