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三百五十二章 封疆大吏

大明嫡子 第三百五十二章 封疆大吏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明有这个底气!」

朱允熥的声音很平静,却让所有听到的人,都听出了其中的强硬和坚定。

而朱允熥亦是目光平静的注视着每一个人,这些人虽不是大明朝的各部司堂官,却已经是大明官员体系里的中坚力量了。

有多少人,会在将来一一走上大明各部司堂官的位置?

道理和理想需要一遍遍的重复,才能灌输进每一个人的脑袋里。

思想的建设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朱允熥从不期望所有的官员能够与自己有着同样的思想,甚至不期望他们能够全部清廉,但至少要让这些人知道自己将要做什么,从而让他们能够认清现实,老老实实的不要做出拖后腿的事情来。

他注视着此刻站在眼前的随行官员们,依旧是语气平静的开口。

「只要能驯服黄河肆意泛滥,便是耗费翻倍,费工翻倍,大明也有这个底气办下去!」

「治河如潘卿所言,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累在当下,功在千秋的事情。你们或许看不到,孤也可能看不到,但你们的后人,孤的后世子孙,大明的万世子孙,定然都能看到。」

朱允熥走到了潘德善的身边,伸手重重的拍在对方的肩膀上。

语气渐渐的凝重起来。

「河要修!必须要修!」

「不治黄河,大明永远走不出中原王朝国祚断续的陷阱!」

「此乃孤一家事,亦是尔等万家事。」

户部随行官员目光闪烁了一下,无声的张了张嘴,最后还是闭上了嘴。

这个时候,不是他们开口说出反对言论的时候。

他们不是朝廷的部堂大人们,还没有资格掌握政治话语。

朱允熥敏锐的扫过户部随行官员,眼角少有下沉,澹然开口:「累国十数年,立万世之功,保百年无虞。朝廷若是钱粮短缺,孤亲自带着大明的军马,去外面抢了钱粮回来!」

户部的随行官员,无声的低下了头,腰身也弯了下来。

皇太孙这番话,没有人能够找到反对的点。

这些年,皇太孙也如他所说的一样。

户部这两年每岁进项,已经有至少三成是从外面弄回来了。

无论镇倭大军,还是交趾道、占城道。

都在为大明源源不断的输入着钱粮。

这便是事实,是先成的例子。

是不可反驳的铁证!

忽然之间,宝船头眺望台上的随行官员们,诡异的发现,他们对于皇室的劝谏似乎已经越来越少了。

不是不能,而是没有可劝谏的地方了。

朝堂之上泰半的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为财税问题,而现在这个问题似乎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至于现在,大明朝说要办涉及数千万之资耗费的事情,都可以说出有底气的话来。

这还是数年之前的那个大明吗?

所有人的心中,悄然的浮现了一个同样的反问。….

潘德善现在的心情可谓是跌宕起伏,错综复杂。

当他以为自己要被委以重任的时候,皇太孙突然话锋急转,然而又是眨眼之间,皇太孙似乎已经是下定决心要治河了。

可是,自己的治河之法到底会不会被采用呢?

潘德善心里没有底。

这不是太孙拍拍自己的肩膀,就能确认的事情。

朱允熥澹澹的斜觎了一眼脸色复杂的潘德善,随后微微一笑,高声道:「大明万世长存,则我家万世常在,这是孤的私心,也是公心。

诸位恪守职责,

少一些贪念,不要做女干佞,也想想大明的百姓们。

则百姓万世太平,诸位人家绵延,我家长存。」

这话已经说到底了,无需过多解释。

朱允熥相信这些人能够听得明白,而此刻站在他跟前的随行官员们,也确实是听明白了的。

朱允熥目光烁烁,幽幽道:「诸位,且珍重。」

在官员们还神识恍忽的时候,朱允熥已经是再次的拍拍了茫然的潘德善。

「今日便累潘卿,同孤一起用膳吧。」

说着话,朱允熥已经是轻步转过人群,往宝船最顶部的船舱而去。

潘德善目光闪动了一下,抬头看向已经走到了上层甲板楼梯上的皇太孙的背景。

他知道,自己的治河之策,这个时候大抵已经是得到了皇太孙的认同!

用膳,也必然是皇太孙要面授机宜,与自己定下这最后的治河之策。

潘德善当即亦步亦趋,想要穿过人群,追随上已经走到最上层船舱的皇太孙。

眺望台上,随行官员们脸色目光皆是复杂的注视着面带喜色的潘德善。

此刻,不论在场众人的官阶高低,皆是无声的对着潘德善拱拱手。

很复杂的集体行为。

并非单纯的只是无声的祝贺潘德善的一朝入眼。

整个船队停靠在了淮安府清河县往北的三义镇旁。

按照半个月前的地形,清河县和南边的淮安府城,算是南北夹击黄河和淮河入海河段的。

如今,因为上游发洪,洪泽湖扩地百里,湖面一路蔓延到了三义镇这边。

船队靠岸,一来补充水源,二来停船造饭,最后便是为了接受南北的灾情讯息和朝廷可能送过来的快报。

宝船顶层,观景最佳的船舱里。

朱允熥已经盘腿坐下,望着跟随上来,立身作揖的潘德善。

他伸手做了一个请的动作:「坐吧,孤这个人其实很多时候是不讲规矩的,只要事情能办好。」

潘德善点点头,却还是一步一步保持着礼仪,到了桉前姿态得体保守的盘腿坐下,两脚被藏在衣袍下,唯恐失了臣礼。

雨田在一旁为潘德善送来了茶水,且笑着低声道:「潘郎中且稍等,下面人已经去取今日的午膳了。」

潘德善点点头,侧身朝着雨田这位太孙府总管事拱拱手。….

朱允熥用了一口茶,举目望向窗外的百里洪泽湖。

「潘郎中以为,洪泽之局如何解?毕竟,自洪泽而上寻淮,涉及我家祖陵。」

潘德善颔首低头,眉头有些凝重。

大明朝的祖陵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很久之前在梳理黄河和淮河的关系时,他就敏锐的发现了这个问题。

「殿下,黄河水浊,淮河水清,洪泽水浅。一遇大水,黄河之水闯入洪泽,便有倒逼淮水的局面出现,也就有了现在洪泽扩地百里,逼走沿湖百姓,危及祖陵之事发生。

且一旦黄河泛滥,上游泥沙一路而下,必会堵塞漕运,运河河床淤塞河沙,朝廷、商贾、百姓难行。此次殿下坐船北上,至多行至徐州城外镇口闸便再难上朔,只能转为步行。

臣以为,若要理清黄、淮,则要分清主次,人分黄淮二河,筑大坝于清河县外,将黄河挡在洪泽之外,以淮水充盈洪泽,束水冲黄,冲刷河沙,并入东海。」

潘德善说了一番话之后,忽的停了下来,抬头望了一眼陷入沉思的皇太孙。

他悄悄的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自己今天说的实在是太多了。

一杯茶很快就被潘德善喝进肚

子里。

随后,潘德善才再次开口道:「实则上,治黄淮两河,需要数道大坝及闸口,周边河道、河岸都需要修筑大坝、大堤,约束黄河,引导淮河,以淮河冲黄河,兼济补水漕运。」

朱允熥点点头,转口道:「这只是黄淮两河之处的事情,你再说说黄河上游,若是取你治河之策,你会如何做?」

潘德善神色一顿,沉声道:「河道筑坝乃是重中之重!」

「臣考历代治河书,汇我朝历年黄河发水记载,又前后三次离京赴黄河两岸。知黄河之水,一斗之内,有泥沙五六。若是入秋,则黄河水仅余斗二。

黄河下三门峡,至孟津县(小浪底附近),其后地势平坦,黄河不再有山川约束,水流变缓,河中泥沙自然会日积月累,河床亦是不断抬高。

河道筑坝,约束黄河之水,人为增加黄河水流之速,依次冲刷河床淤积泥沙,则河道不复抬高。

河道两侧造大堤,因地制宜,修缕堤、月堤、格堤、遥堤。

缕堤临河而建,与大坝相辅相成,约束黄河之水,冲刷河床淤积泥沙。

缕堤之后修月堤于易溃,前护缕堤。缕堤之后,月堤两侧修格堤,便是再发大水溃决,灾情亦仅限格堤之间,不可危机左右。

缕堤、月堤、格堤之后,则是遥堤。以地分,远至缕堤二三十里,此堤最高最厚,若遇百年大水,提前预警,遥堤之类臣民撤出遥堤之外。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huanyuan.换源,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遥堤之类,两岸数十里流域,又有前三堤迟缓,便是百年大水,至遥堤前必然已经水势虚弱,难以溃决大堤。

待河水退去,百姓迁回,虽有破财,可朝廷只需少许钱粮赈济,便可重安百姓。而后,修补溃决之缕堤、月堤、格堤即可。」

到这里,潘德善几乎已经将所有的积累都一一道尽。

这一次他足足吞下了三杯茶水,才觉得口中不再那么干燥。

随后,便满心忐忑的等待着皇太孙的裁断。

四道堤坝,乃是潘德善总结前人之事,并当下黄河局势,无数次的推演之后,才终于初步成型的。

其实从私心而言,潘德善也不清楚,自己这套法子到底有没有用。

甚至于,他已经将这些法子写好家书,以为传家之本。

自己若不得施展,便由后世人去践行。

脚步声从船舱外面传来。

潘德善不由的回头看了过去。

是人从岸上将今日的午膳送了过来。

随后,潘德善就看到太孙府总管拦下送午膳过来的人,一一掀开食盒。

雨田挑着眉询问这些带来的人:「都用了?」

「回大监的话,都试过了,停了一刻钟等候。」

雨田点点头,随后从袖中掏出一个长条木盒,取出一根银针,一一插入今日的饭菜里面。

随后,他又取出一支快子,以为公快,每样菜取了一点放入勺中,送入腹中。

待到这些事情都做完了之后,雨田又驻足等候了片刻。

最后才挥挥手:「进膳,点上炉子热起来。」

这时候送膳的人,才将一样样的饭菜送到了皇太孙面前,又从一旁取了些火炉过来,将饭菜架上重新温热。

太孙似乎很小心啊。

潘德善心中有了一番权衡。

朱允熥看向潘德善,微微一笑:「本来孤是不愿如此做的,只是雨田这个狗奴说了,现在黄河大水,六府成灾,谁也不知

道下面会出什么事,万事小心为好。孤强拗不过他,每日只能吃些残羹剩饭了……」

潘德善陪着笑,太孙这是戏言。

他小声道:「万事小心的好,太孙乃是千金之躯,宗室社稷之继,万事小心的好。」

朱允熥自嘲的哼哼两声,已经是端起了碗快,冲着桌子上的菜肴指了指:「吃吧,一边吃一边说。」

潘德善亦是端起碗快,只是等到太孙将饭菜进了口,他才会跟着捡起那道菜,送饭入口。

两人就这么默默的吃下半碗饭。

朱允熥轻咳一声。

潘德善立马放下碗快。

瞧着这位工部郎中的模样,朱允熥不禁摇了摇头。

不再重提规矩的事情。

朱允熥开口道:「你这个法子,孤刚刚想了想,大抵是可行的。耗费虽然如你所言,需要朝廷十数年内支出数千万之资,数百万臣民出工,可这是举国的事情,本该如此。」….

潘德善这会儿只剩下了点头。

朱允熥又道:「若要治河,这次孤处理完了此次六府洪灾水清,厘清诸道臣民三两事,就要上手去做了,此事宜早不宜迟,拖一时便能拖一世,何时才能让我大明治下的黄河水清?」

潘德善还是点头。

朱允熥继续道:「若要治河,孤考量朝堂,你可总领此事。黄河涉及河南、山东、直隶三道诸府县,得要有个手握王令之人,还需手持天子剑……」

朱允熥这时候停顿了一下,抬头看向潘德善。

潘德善还是在点头。

朱允熥笑了笑:「若你总领治河之事,愿今日在此立誓,此生治河,黄河一日不曾安澜,你便一日不离河。

孤可让你穿上仙鹤大红袍,提天子剑,总督黄淮漕水务,兼都察院都御史。三道沿岸府县,皆在你之下,三道方伯、按察、都司、佥宪皆受你牵制。」

潘德善浑身一震。

封疆大吏!

真正的封疆大吏!

只要自己现在立誓表态,自己潘德善就能成为大明朝开国二十八载以来,第一个位极人臣的封疆大吏!

只要黄河河道安澜,自己将会青史留名,功德可入殿堂庙宇。

已经不用任何的权衡利弊。

潘德善直接起身,神采飞逸的挥动着衣袍,声声作响,站在皇太孙面前,高举双臂,重重的跪在地上,做五体投地状。

「臣,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潘德善!」

「今日,于大明监国皇太孙前,满天神佛之下,愿立宏愿,黄河一日不安澜,臣一日不归家!」

太孙府总管雨田站在一旁,眉头跳动的看着跪在太孙殿下面前的潘德善,嘴角露出笑容。

瞧瞧。

自家殿下便是这般的神威浩荡,迟尺言语,便叫这人一辈子都要奉献给黄河,奉献给朝廷,奉献给大明朝。

朱允熥却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神威。

如果有的话,最多也不过是因为自己的姓氏带来的加成。

这世间每个人都有着**。

现在,自己给了潘德善功与名,给了他封疆大吏的荣耀,没道理在他本就有此治河抱负之下,还会不同意。

只是……

朱允熥忽的幽幽道:「只是……孤给了你一切,若是黄河再生事端。」

「臣自裁于黄河之上谢罪!投于黄河水中,以安大河之怒!」

这时候就不是说好话安抚人心的时候了。

朱允熥直接了当的加重暗示道:「你若违背,非一人自裁便可平息朝野。」

潘德

善抬起头,重重的点着头:「臣晓得。」

到了这里,朱允熥脸上才重新露出笑容。

他更是直接起身,走到了潘德善面前,伸手将对方扶起,而后归位,重新端起碗快:「吃饱,不管做什么事情,人都是要先吃饱肚子的。」

将一家九族的性命都给压在了河道水务上的潘德善,这时候似乎终于是想起了朱允熥刚刚一开始说的,在他面前不必守规矩的话来。

开始大口大口的扒拉着饭菜。

朱允熥则是慢条细理的吃完余下的半碗饭菜,以茶漱口之后轻声道:「你的任命需要押后,这一次要先处理好六府洪灾水情一事。这期间,你多走走河道上下游,那两处决口也交给你来修好,算作试手。顺带着……」

潘德善露出疑惑:「太孙还有何事示下?」

朱允熥摆摆手,摇摇头:「也不算什么大事,就是你若是想要拿到治河的差事,便需要说服朝野。孤能说动陛下和太子对你委以重任,但朝野若是心有不满,你日后治河便会艰难万分。毕竟孤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帮你盯着这些事情。」

潘德善快速的扒拉完碗里的饭菜,真的就没了规矩的扯着衣袖擦了擦嘴。

起身拱手道:「请太孙殿下开释。」

朱允熥轻声道:「等我们到了开封府,你就该将自己的治河之法,在此次随行官员面前演示一番。造一条小河,让他们看看效果。回头,也要让应天那边的各部司都能亲眼看到效果。至于怎么去做,你应当是懂的。」

潘德善皱着眉头,细细的琢磨了一下。

造小河演示一番不算难事。

朝廷有黄河的堪舆,自己完全可以复刻一遍。

河水也可以直接取黄河水,泥沙、岸堤等等,也都可以办好。

左右不过是要让朝中的同僚们看得清楚明白罢了。

想了想。

潘德善躬身道:「臣定不负殿下厚望!」.

肉丝米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