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三百六十一章 不对劲的开封府

大明嫡子 第三百六十一章 不对劲的开封府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官场上固执的人,总是会格外的引人注目。

如过去的魏征,又如将来的海瑞。

而现在,也多了一个大明陈留县铁脖子裴本之。

诸如这样的人,大多数时候都不会受到身边同僚的喜欢,手下人也只有长时间的相处后才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而君王对这样的臣子,则是保持着又爱又恨的态度。

他们是一把剑。

一把锋利无比的利剑。

可以荡清所有的不法和女干佞,但是利剑却是双面开刃,偶尔有时候也会割伤持剑人的手掌。

朱允熥的手掌此刻就按在被去了枷锁,却还跪在地上的裴本之肩膀上。

他的手没有被割伤。

于是,朱允熥弯腰,伸出另一只手拉住裴本之的胳膊,开始向上用力。

衙门下的随行官员们目光有些微动。

而裴本之则是有着更加明显的反应,眼睛里不停的闪烁着,几次张嘴却都没能说出话来。

随后,便是颤巍巍的站了起来。

躬亲臣下,以至于此。

站在朱允熥身后的随行官员们,无不是目露羡慕,恨不能是自己戴上两幅枷锁替了裴本之跪在下面。

潘德善则是目有所思。

自己要治河,除了朝廷的支持,还得要有地方上官府和官员的支持。毕竟相对于黄河而言,朝廷实在是鞭长莫及,一件事情来回就得大半个月一个月的时间。

裴本之能得太孙躬亲搀扶,这县令的官位,不久之后大抵就是要升一升的。

于是潘德善便多看了裴本之两眼。

「罪臣,谢殿下!」

被搀扶起来的裴本之喉咙里哽咽了许久,终于是情感真挚的口出谢言。

朱允熥默默一笑,转过头看向衙门下的随行官员们。

他挥了挥手:「都自去忙吧,孤与这位名声在外的铁脖子聊聊。」

随行官员们今天接二连三的饱受刺激,带着能再一次淹没了六府之地的醋水,一一离去。

朱允熥看向裴本之:「罪臣之言不可再说,随孤入衙,说一说你陈留县的事情。」

裴本之这时的脑海中,还充斥着刚刚那些离去的随行官员眼中流露出来的复杂神色的画面。

听到皇太孙的招呼,裴本之愣了一下转过头,便见皇太孙殿下已经是走到了台阶上,他当即提起衣袍,伸脚小心翼翼的在地上左右剐蹭了两下,随后才踮着脚走上台阶。

回到县衙里,雨田已经是收拾出了一间茶室。

瞧着左右原有的装点便能看得出,此处过去大概是多受曹智圣喜爱待的。

朱允熥径直坐在椅子上,抬头看向肃手站在眼前的裴本之。

「洪武十八年乙丑科的人,你算是一个异类。」

朱允熥当先第一句话,便让裴本之心中一跳。

只是很快便又反应过来,裴本之默默一笑:「臣只是不懂得做官罢了。」

….

朱允熥沉默了下来,注视着这位入仕近十年,却一直原地踏地,都不带挪窝的铁脖子,忽的一笑:「不懂做官没事,只要懂怎么为百姓做事就足够了。」

说完之后,朱允熥抬抬手,示意候在一旁的雨田烹茶。

他则是对着裴本之招招手:「且坐下吧,孤这里不必受你的那些规矩。」

裴本之抬了一下头,低声道:「臣谢殿下赐座。」

朱允熥摇摇头,也就任由裴本之继续他那套心中的礼。

等到裴本之只坐下半个屁股后。

朱允

熥便又道:「开封府不少人,因为你没有朝廷的批文便砍了那个陈家的人,写了不少的弹劾奏章送到孤还有应天。」

裴本之双腿稍稍用力,那半只落在凳子上的屁股便抬了起来:「是臣枉顾国法。」

朱允熥摇摇头压压手:「乱世当用重典。大明如今虽不能说是乱世,但六府受灾,民心不稳,借一颗人头安定民心,且还是借的不法之辈的人头,何来罪责。」

说着,朱允熥幽幽的看向裴本之。

轻飘飘的说道:「说起来,孤今日刚到兰阳县,还是学着你做了件事,将那曹智圣的人头给砍了,传徼县内,以安民心。」

裴本之刚刚落下的屁股,又一次想要抬起。

朱允熥好笑不已:「说了不必这般拘谨,你就安生的坐好。难道从陈留县走到兰阳县,你不觉得累?」

裴本之笑笑:「臣年少时,常常奔走与乡野县域求学,因此腿脚也就更健硕些。太孙身负监国,钦赐西巡,手掌天子令,斩庸官,安民心,乃仁政。」

试探了一番之后。

茶汤好了,雨田为对面而坐的两人各自倒了一杯茶。

朱允熥也收起了和裴本之拉家常的闲心,确认和这人还是公对公的论事才是最佳选择。

他便开口道:「陈留县现在是个什么情形。」

裴本之听到这话,终于是暗自松了一口气,自己在城外说的要和太孙聊天那不过是在宽慰手下的人,真到了独自面对大明朝的监国皇太孙时,那个七品县令会不紧张。

此刻终于聊到了正题,裴本之下意识的挺起胸膛,拱手道:「回禀殿下,陈留县现有五千羽林卫军马坐镇,协力赈济灾情,清理县域淤塞,收效颇丰。陈留县现有县内士绅大户捐粮,共计八万三千七百二十六石,除留下本县之用,陈留可在朝廷赈济粮食到来前,拿出五万石粮食于周边县百姓食用。」

说出这番话的时候,裴本之没有自傲,反而是觉得羞耻。

一县境内受灾,官府的余粮已经不够全县百姓饱腹几日。然而县内大户人家拿出来的存粮,不光能喂饱全县百姓,甚至还能拿出大半用来支援周边县的百姓。

朱允熥的眼神同样不太好看。

他与面有羞愧的裴本之对视一眼,冷笑一声:「这便是我大明朝的士绅大户们啊。」

….

裴本之低声道:「其实殿下……秦王殿下这两年为朝廷效法浙江道,于河南道推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已经是成效斐然,百姓对朝廷更盛过往归心。」

「更早一些朝廷推行的官驿改制,百姓之间来往通信更是便捷无数。朝廷这几年一直在为百姓们做事,百姓们也渐渐能让肚子装更多的食物。」

「只不过朝廷施政,皆是要数十年、数百年计,目下……目下已经算很好了……」

朱允熥摇摇头:「朝廷施政自是要累年计功,只是这一次六府受灾,是因为朝廷施政吗?」

朱允熥悄然的将话题转到了另一个方向。

裴本之目光微微一闪,无奈苦笑的摇摇头。

朱允熥冷笑道:「朝廷不可能知道地方上每天都在发生什么,所以朝廷才会层峦叠嶂的构建了一套复杂的监察体制。三法司的作用,就是以律法震慑女干佞。而本朝锦衣卫,更是时刻悬在官员头颈之上的一把刀。可是啊,便是花了如此大的代价,兰阳县还是决了口子。」

裴本之这时候已经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了。

他想了想,如果将自己和曹智圣调换一个位置,自己做这黄河大堤旁兰阳县的县令,曹智圣做不靠河的陈留县县令。或许,今年的黄河大堤也就不会溃决了。

「孤想

让你做开封府的知府。」

朱允熥的声音,悄然之间钻进裴本之的耳中,令他不由一震。

裴本之张着嘴抬头看向朱允熥,自己不过是想着如果调换个岗位,皇太孙却在想让自己执掌整个开封府。

朱允熥瞧着面露意外的裴本之,哈哈一笑:「且等着吧,做了八年的陈留县铁脖子县令,孤很想看看你这个名头,什么时候能换成开封府铁脖子知府。」

裴本之已经坐不住了,起身挥臂合手躬身。

「臣领命谢恩。」

朱允熥点点头:「闲说三两句,其实也只是为了安你的心。等孤为你取来开封府知府的位子,到时候便由着你施展。目下……」

裴本之难得露出轻笑,伸手做请:「殿下请用茶。」

……

洪武元年,朱元章改汴梁路为北京开封府。又十一年,罢京为府,周王朱橚(su)藩国。

自此,开封府便开始了八省通衢的繁荣景象。

开封府更是因为特殊的政治地位,以一府之地,权掌四州三十县。

位居中原腹心之地的开封城,更是有着等同黄河大堤一样厚的历史。

这一日。

就在朱允熥刚刚抵达兰阳县,借县令曹智圣人头以安民心后不久。

几名随行官员,在一队锦衣卫的护卫下,悄然的出现在了开封府城外。

此行所有人都没有穿官府,而是装扮成了行商打扮,官员们便是那商贾,锦衣卫则是商队护卫。

至于队伍中那几辆马车,倒是真的装了不少的粮食。

….

众人站在城门外不远处官道旁,皆是眉头皱紧的望着开封城城门。

「怎么连一个灾民都见不到?」一名吏部主事皱眉不解的低问着。

有人亦是低声推演解释了起来。

「若是开封府将灾民们另行安排在别处?」

「也有可能,是开封府已经将灾民都弄去以工代赈了。」

吏部主事却是摇摇头,看向同行的另一名都察院御史。

因为早年原吏部尚书詹徽,还兼任着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差事,所以那几年吏部和都察院的官员走的很近,关系也不错。

这一份渊源,在目前还没有中断。

同行的都察院御史皱眉回头看了一眼四周,又看向城墙上屹立官兵,城墙下盘查过往百姓和商队的兵马,不由的轻咦一声。

「这不对劲。」

几名还在想是旁的原因的官员,闻声之后不由看了过来。

都察院御史低声道:「这一次六府受灾,兰阳县的情况你们也都是看到过的。那些百姓灾情后是什么样子,除了清淤的,有多少人是吃不饱饭而聚集在城里城外等着官府以工代赈招揽人手。」

随着都察院御史的解释,队伍里顿时响起一片轻咦声。

众人终于是发现了问题的不对劲之处。

这他娘的,开封府城看不到灾民,就是最大的不对劲!

偌大一座府城,竟然看不到一个灾民,还有什么是比这种情况更不对劲的。

乔装打扮一路赶到开封城外的众人,终于是反应了过来。

一副富商打扮的吏部主事冷哼一声,转过头看向队伍里装扮成护卫的锦衣卫们。

「悄悄的,去几个人打探打探消息,看看开封府城外的灾民都在哪里。」

几名锦衣卫当即领命,正欲藏匿身形离开队伍。

然而这个时候,众人稍微落下的开封府城门下,却有一队骑兵径直冲了出来。

远远的,便已经是呼

喊声传了过来。

「诸位上差!」

「诸位上差!」

「开封府迎接来迟,还请诸位上差多多见谅。」

从城门下传来的呼喊声,透着一股子的热情和歉意。

吏部主事眉头一皱,转过身手掌藏在身后,对着那几名已经提起脚步的锦衣卫压了压手。

锦衣卫们立马停了下来。

而在吏部主事身后的几人,则是皱眉看着赶过来的那对骑马的人,小声的议论了起来。

「我们暴露了。」

「他们是怎么知道我们来了?」

「殿下随行队伍里不可能出现纰漏,那问题就只能是在开封府。」

「他们一直在等着我们来!」

三两句的议论,一个结果便呈现在所有人眼前。

而吏部主事则已经是抬脚走了出去。

既然已经被开封府给识破了身份,也就没有必要再厚着脸皮装作不知道。

吏部主事朝着径直过来的队伍抱了抱拳:「本官吏部考功清吏司主事,不知诸位是开封府哪座衙门的。」

….

战马的吐息声已经到了吏部主事的耳中。

健硕的战马,一看就是在边军里也是少见的稀罕东西。

马背上,一名穿着青袍官服的中年男子身形沉稳的下了马,示意身后的差役们稍安勿躁。

中年人丢了手中的缰绳,满脸笑容,抱着双手到了吏部主事眼前:「下官乃是开封府通判,今日迎接诸位上官来迟,还请上官们赎罪。」

听这人的声音,便知刚刚城门下的呼喊声,是出自于他的。

而中年人在笑着赔罪的时候,目光却是从吏部主事的身上挪到了身后另外几名随行官员身上,最后又瞧了一眼暗中戒备的一众锦衣卫们。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huann.换源,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吏部主事拱拱手:「原来是方通判,下官不过是吏部一主事,何敢在通判面前忘了尊卑。」

吏部主事回的很严谨,目光则是始终悄然观察着对面的这位开封府通判方固薪。

开封府通判方固薪哈哈一笑,挥挥手:「主事是太孙殿下的随行官员,自然算得上是钦差,那可不就是我等开封府的上官嘛。」

吏部主事眉头微微一皱,抖了几下,对方固薪这等不咸不澹的打太极言辞,心中有些不满。

只是面上却还是留了情面。

吏部主事轻声道:「不知方通判是如何知晓我等前来的?」

方固薪目光一转,也没有多想就开口道:「开封府上下盼望太孙殿下已久,盼朝廷赈济日久。诸位上官别看如今开封府还有行商,这都是从乡贤们那借来的粮食罢了。

开封府日日都等着诸位上官的到来,今日瞧见诸位上官的面貌不似开封府本地人,府衙的人便回来做了禀报。下官们自是知道诸位上官不愿以官面示人,怕惊了开封府的百姓,但下官们还是要亲自来接一下诸位上官,也好全了开封府的礼节。」

方固薪说的很是圆滑。

却让吏部主事心中愈发的不安起来。

这开封府通判方固薪,只言片语之间,不光是将现在开封府的困难点名,同样解释了他们为什么会知道自己一行人的到来。

目前来看,至少是个很完美的解释。

「敢问方通判,不知开封府的灾民都去了哪里?」

真当吏部主事不知该采取何种态度往下继续的时候,身后另一名随行官员已经是直言开口,双

目逼视着脸上笑态可掬的方固薪。

方固薪愣了一下,然后皱起眉头,好似很是惊讶不解的开口道:「回上官的话,本府灾民,自然是去上工了。朝廷不是叫我们以工代赈,以安民心嘛,这是好事,朝廷有令,开封府自然是全力以赴去做。」

问话的随行官员还要继续逼问。

在方固薪等人的后面,却又有一支带着阵阵热气蒸腾的队伍靠近了过来。

「都让让!都让让!」

「误了王府施粥,饿着百姓们的肚子,开封府谁都别想好过!」

队伍前喊话的人好不客气,不假颜色。

等走到了近处,瞧见了已经看过去的方固薪,那人才脸色一变,赶忙小跑着走了过来。

「原来是方通判,小的该死,小的该死!」

方固薪冷哼一声:「你是要坏了王府的名声吗!替王府施粥便是施粥,如此嚣张跋扈,是不是要本官去王府告上一状?」

那人立马躬身低头,连连请罪:「小的不敢,小的不敢。」

说话之间,却是好几次抬头看向吏部主事等人。

方固薪好似是心中怒气未消,仍是冷哼着说:「这几位皆是此次皇太孙殿下的随行上差们,今日前来开封府,乃是为了赈济灾情一事,你若是再湖涂做事,上差们便能斩了你!」

那人听到这话,浑身顿时一震。

目露惊吓的看了吏部主事一眼,啪叽一声就跪在了地上。

两只手已经是一下一下的抽在了自己的脸上。

「小的该死!」

「小的该死!」

肉丝米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