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三百六十四章 内忧生则外患至

大明嫡子 第三百六十四章 内忧生则外患至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朱橚的脸上带着几分期待。

就藩开封已经十四年的朱橚,很清楚这一次黄河溃决,六府受灾之地的问题是什么。

百姓粮草短缺,大灾之时无数百姓为洪水创伤,灾后这些日子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生病。

朝廷能赈济粮草,也能抽调太医院的太医们。

可朝廷能救命,却不可能在这短短的个把月之内将完成了治病的事情。

但自己有啊!

以此打开一个局面,好缓和眼前这位明显是带着杀气来到开封府的大侄子。

朱允熥则是哦了一声:“不知五叔说的献药献方,究竟是何物?”

问完后,朱允熥便淡淡的打量了朱橚一眼。

如果自己记得没错的话,大明朝如今的宗室亲王们,在封地漫长的藩国时期里,会培养出无数的爱好来。

有如燕王那样整日里向往着荡平草原的人。

也有如秦二叔那样,只想躲回秦藩去厮混日子的。

也有喜爱金银,前些年明里暗里,不断囤积田地,经营钱财的。

那自然,也有眼前这位五叔周王殿下,是对医药学有着浓郁兴趣的人。

按照锦衣卫和暗卫的双重核查。

光朱允熥知道的,自己这位五叔在开封府便有药田合共一十三处,最小的一处也有田地三百多亩。

更毋庸说,朱橚自洪武二十二年被流放了云南一趟之后,在洪武二十四年重新回到开封,又对乡野之外的野生植物产生了兴趣,更是为此建立了专门的植物园。

可以说,上林苑监有的,周王府植物园也有。上林苑监没有的,周王府植物园同样有!

这便是锦衣卫和暗卫拿给朱允熥的所有讯息。

“今次六府所需草药,五叔替你一力承担。大灾之后,恐有疫病出现,五叔的周王府还有《保生余录》两卷、《袖珍方》一书,如今皆已带到兰阳县来,可供你为民选方。”

说着话,朱橚站起身,冲着县衙大唐外面拍了拍手。

朱允熥面带微笑,他知道自己这位五叔自少年时就对医术倍感兴趣,或许是真,或许是因为旁的原因,但确确实实是做了不少的事情。

编修医学著作,收集洪武之前历朝历代的药方等等,编纂成书。

随着朱橚起身看向堂外,朱允熥也缓缓站起身。

少顷。

便见有一行周王府的护卫,在几名很有学识风气的男子带领下,将一堆堆的书本抬在架子上,送到了县衙大堂里来。

知道是一回事,亲眼看到又是另一回事。

当朱允熥亲眼看到朱橚带来的这些医书时,脸上也不由自主的流露出震惊的表情。

世人常用始皇帝每日阅读奏章数百斤,来形容秦政的繁重,表达竹简记载的不方便性。

而现在,已经是大明朝,人们可以用薄薄的纸张来记录好几卷竹简也难以详尽叙述的事情。

可即便如此,朱橚带来的医术之多,还是让朱允熥震惊不已。

朱橚看着在自己的主持下编修出来的医书,脸上同样是露出自傲的表情,连带着声音也有些动容:“此处不光有累千药方,可供你此次为六府百姓选方。

另外还有周王府名下,合共八千七百六十二亩的药田产出记载,自洪武二十四年重回开封之后,历年产出偶有少许售卖或使用,大多都有妥善保存。”

还在惊讶于老朱家基因的丰富性,就连医学工作者这样的职业都能被囊括其中的朱允熥,听到最后却是眉头微微一挑。

他不由的侧目看了身边似是豪情万丈的老五叔。

单单是药田,周王府就坐拥近九千亩。

这位老五叔是不打自招?还是另有所图?

“五叔,侄儿一直知晓您在开封编修医术,此举自然是为民立功的大功德之事。不过侄儿也有听闻,编修书本,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想五叔,这些年尽有如此成果。”

朱允熥左支右绌的捣腾着话语,人也走到那成堆的医书前,伸手轻轻的拍了两下。

朱橚轻步上前,指向那几名随书而来,候在一旁的人。

“多亏了有李先生、刘先生、腾先生他们,若是没有他们相助,何能成书?又有老爷子这些年的赏赐,这两年朝政有些改变,左右不过是少些用度,余下的还是能撑得住编纂修书。”

被朱橚指点到的那几人,无不是毕恭毕敬的作揖施礼。

朱允熥目光下沉,在朱橚的注视下沉吟半响,之后才轻咳一声道:“五叔,今日您来这里,为了六府百姓,捐献医术、捐赠草药,是为了什么?侄儿当日斩曹智圣前,他曾拿出了一本账册,五叔是为了那个东西而来?”

转为坦白局的朱允熥,说完之后默默的后退了两步,一旁的田麦则是顺势上前一步,在朱允熥和朱橚二人之间隐隐的形成隔档。

朱橚眉头藏不住的跳动了一下,眼底闪过一道锋芒。

他平静的注视着整整退后了两步的朱允熥,似是在思考着什么。

朱允熥却是处之泰然。

老五叔今天过来献药献方,配上那些解释,无一不是在说他是心向朱家的,没有做过一件坏事。

于是,朱允熥便丢出了曹智圣所说的那本,还并没有被他拿到的,藏于开封府府衙后面的证据。

只是期间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改变。

朱橚忽的轻笑了起来,嘴里发出笑声,伸手拍着边上那成堆的医书。

他话锋一转:“要不要五叔带你去药田里看看?”

朱允熥微微一笑,欣然答应:“好啊。”

……

兰阳县正西,越过疑似张良墓,往西向开封府城去三十里,一处相较周围地势明显更高一些的地段,沿着坡修建了偌大的望不到头的一圈人高的篱笆墙。

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锦衣卫官兵们,眨眼间便从官道上而来,封堵完篱笆墙前开出的院门,便有更多的人冲进了里面。

随后,一架足以容纳数人的马车,在众多官兵和官员的簇拥下,停下了院门前。

“这边临近黄河,平日里用水方便,土壤也不同于别处,更能滋养草药,所以当初便选了这块地方作为第一块药田。”

朱橚从马车上下来,对跟着自己走进药田院的朱允熥挥手解释着。

朱允熥默默点头,抬头眺望出去。

一望无边的田地里,此刻还有不少人影正弯着腰,操弄着地里头的各色草药。

这些个草药,似乎也因为不同的药性而被分在一块块不同位置的地里栽种着。仅仅是多看了两眼,朱允熥甚至都能看出,这些草药的栽种,相邻草药的选种,都是极为将就,隐隐附和草药配伍之法的。

随行而来的官员们,望着眼前这些栽种的草药,亦是连连发出感叹。

朱橚故意走快了起来,引着朱允熥便往药田深处走去。

不知不觉,两人身边已经没有了外人。

朱允熥始终不忘观察着这位老五叔的举动。

等两人到了药田中一处十字路口的时候,朱橚终于是停了下来,站在路口他回首看向朱允熥。

“熥哥儿啊,收手吧,万事不可急功近利。”

朱允熥从一片认不出的药田里收回视线,转头看向面露诚恳的老五叔,他摇了摇头:“五叔,您说笑了。”

朱橚轻叹一声,指向周围的药田:“治国如烹,当文火慢炖,不可猛火使之。又如此间草药,若是配伍不当,则药到病症仍旧难除。你还年轻,日后自有数十年岁月,可让你挥展治国之道,此间事多人杂,你又何必深陷其中?”

朱允熥再一次的摇头:“五叔,开封府的事情,和你是否有关系?”

问了一句,朱允熥目光直直的看向朱橚,他始终在等这位老五叔能够自己亲口说出来,而不是被自己一点点的查出来问题。

朱橚心中忽的一个激灵。

最后,朱橚也摇起头来:“非本王避祸躲罪,乃社稷为重。今岁六府灾情,罪至曹官?你我皆知,然若因此案,牵累百官,则赈济事弱,民生难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臣子自保,累案牵连。六府皆知无官可用,灾情必如脱缰之野马,灾民徒变乱民。

六府乃中原之地,大明中国。六府干系朝堂,犹如巍宫,层峦叠嶂,密密匝匝。若六府变,则中枢必生乱,中枢一乱,则大明政令难行。

到那时,大明手足无措,左右不顾。便不只是六府灾情一事,亦非一地官吏清明一事。”

朱橚长叹一声,忧心忡忡,噫吁不已。

“目下我明,看觉花团锦簇,却好似那烈火烹油,稍有不慎,则有祝融之灾。事有轻重,人分曲直。愚公可奋百世子孙之力,移山川阻碍。今人可否量力而行,不叫斗车行于危崖之上。”

朱橚长吁短叹,只要自己一闭眼,就仿若能看到那纷乱的景象。

他目光烁烁,脸色凝重,伸出双手重重的摩擦着脸颊。

“熥哥儿啊!我大明内忧一起,则外患必至!当审视而行,不叫斗车堕崖啊!”

朱允熥沉默了许久,他望着已经动容了的老五叔,自己缓缓的低下头,用脚提动着地上泛黑的蓬松泥土。

他听懂了老五叔的意思。

开封府没有一个好人。

这就是朱橚想要表达的问题,一个大概除了陈留县那个铁脖子以外,再也没有一个好人的开封府。

朱允熥冷笑了一声:“五叔,侄儿自此西巡,捧天子令,携百官随行。若只是为了赈济一事,五叔以为,爷爷会这般安排?侄儿现如今只想知道,开封府的事情,是否与周王府有过牵连。”

朱橚眉峰止不住的跳动起来。

他深吸了一口气憋在胸中,直到脸色开始变红,这才重重的吐出一口气。

“熥哥儿,本王藩国开封,受百官敬拜,为朝节制地方。然,本王编纂医书,寻觅可食野物,穷我一家之力,何以成?

王府之外,便是地方,若是不睦,足不出门。身处染缸,何以洁身?

王府名下有良田、药田、山林、河川,共计愈有五千顷,王府取一成,余下九成皆不入王府,你又当以为何?”

说完这一切之后,朱橚方才整个人如释重负的长出了一口气。

朱允熥亦是瞬息之间便明白了老五叔为何会跑到兰阳县来寻自己。

五千顷,那便是超过五十万亩的田地,尽数皆在周王府名下。然而其中却只有五万亩是真的入了王府的,余下从未有被收入王府内。

这说明了什么?

朱允熥眉头愈发凝重,目光冰冷如渊。

老五叔说的没有错,一旦动了开封府,则整个河南道都会被波及,甚至就连朝堂之上也有徒然生出一片纷争,乃至于将如今刚刚走上对外扩张,输入资源,输出矛盾的国策给重新拖下水。

朱橚无声的感慨良久,默默的抬头看向身边的朱允熥:“事情总是要一步一步的来,饭也是要一口一口的吃。牵一发而动全身,引一府之地动荡整个大明,难道便是熥哥儿你希望看到的?

五叔现在便是悔不该当初,却又积重难返。当初五叔方还年少,事事急躁,有感天地生养本草与万民之利,却察宋宫王府拮据,方才行将差错。

一步一步……一步一步……一步步的到了今日。”

说到这里,朱橚悄无声息的看向陷入沉思的朱允熥。

朱橚忽然低声道:“曹智圣虽为兰阳县不过一年,却在开封府为官十数载,自一介典吏而起,举子之身走到了一县知县的位置。

既然你已拿到曹智圣的东西,自也是知晓,开封府到底是个怎样的光景,我大明地方上又是个什么模样。

裴本之可戴枷请罪,本王负罪日久,亦可戴枷赴京,此生为一囚徒。

只是万望皇太孙以大明社稷为重,不可再叫天下生乱,百姓再回三十载前那乱世危局之中。”

朱允熥沉默着,许久都不曾说话。

老五叔现在就是因为自己,故意提了一句有关曹智圣手上证据的事情,所以才会如此的长篇大论。

他在为自己争取最大的的宽恕。

来自于老爷子的宽恕。

这让朱允熥不禁对那些此刻还被放在开封府府衙后面,某一根横梁上的证据,愈发的感到好奇。

到底是什么事情,会让堂堂的大明朝周王殿下,能够表现出豁出一切,只为了求一个圈禁京师。

那些账本证据,必须要拿到手!

“五叔,开封府的事情如何,朝廷的事情如何,这些侄儿做不了主。侄儿只知道,这一次五叔要是处置不当,恐怕……”

朱允熥再一次故意停顿了一下。

这让原本还心存幻想的朱橚,心中猛的一个咯噔。

他在开封府衙高楼之上,对上官文虎和方固薪二人说的且安心,实则上是对他自己说的。

主动交代错误,主动承认错误,主动接受惩罚。

至于开封府,至于那些人?

管他是洪水滔天,还是血流滚滚。

自己趁早从这些事情里面抽身,才是真的要紧事。

然而现在,朱橚看着眼前这位皇太孙大侄子,不由想到此刻远在应天城里的自家老爷子。

朱橚不由的打了一个寒颤。

他上前一步,拉住朱允熥的双臂:“熥哥儿,五叔便是当初年少不知事,犯下了些错,可五叔并未做过伤天害理的事情啊。五叔今日之言,亦非虚张声势,故弄玄虚。开封府等地官府便是有错,也不可轻易动之,中原不能乱。”

朱允熥默默挣脱开,退后了两步,目光平静的看着脸上渐渐露出惶恐和不安的大明周王殿下。

他哭笑不得的摇着头:“五叔,您是爷爷的血脉,是大明的宗室。您便是想做些什么事情,也大可上奏爷爷便是。再不济,父亲也自会照顾五叔你们这帮兄弟的。

难道没了下面这些蝇营狗苟,五叔你便不能编纂医书了?难道没了下面的迎来送往,五叔便不能安居旧时宋宫?难道没有了这些个贪赃枉法,枉顾大明律法,漠视大明百姓,五叔你便能安心?”

朱橚两眼渐渐的失去了光彩。

在现在的大明,所有人都清楚的知道自家的老爷子是个怎样的人。

可往往,人们又会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选择性的忘记这一点。

这一切都是因为侥幸心理所带来的问题。

朱橚长叹了一声。

朱允熥开口道:“五叔,如果现在是我的话,最好的选择就是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然后怎么来的,就怎么回王府。”

反正老五叔还不知道,自己现在并没有拿到证据。而自己却已经想好了,要用他去对付开封府这一次爆发出来的问题,替老爷子和朝廷背一次锅。

倒是朱橚听到这话,脸上顿时露出惊讶和不解:“为何要这样?熥哥儿,这时候你五叔不该是回……”

“该回周王府!”朱允熥抢过话茬,上前托住朱橚的手臂,他诚恳真挚的开口道:“坦白从宽,立功减罪,乃至功过相抵。”

朱允熥如同一个浑身散发着光芒的天上来人,劝导着犯错的世人,循循善诱,劝人向善。

内心慌乱不知所措的朱橚,猛的抬起头,好似是狂风大作、黑云压境的孤岛上的一只搁浅船只,忽然之间看到眼前的海面上显露出一抹光亮来。

“熥哥儿!”

“救救五叔!教一教五叔!”

昨天开始嗓子疼,今天白天加重,然后嗜睡,身体酸痛,晚上回来量了一下体温是38.3°,抗原还好是一条线,就是不知道准不准。目前人很晕,希望不会有什么事。毕竟我要做最强抗体的男人~~不过大家放心,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也要更新!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