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三百八十三章 狼烟四起自中原

大明嫡子 第三百八十三章 狼烟四起自中原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开封府外,东北方向。

随着黄河水务总督衙门的成立,以及河南两司衙门的大换血,潘德善这位满腔热血的治河大臣,终于渐渐的开始施展出一身的抱负。

今日里,天色甚好。

一早,开封府里便军马雷动。

众多的官兵,护卫着当朝皇太孙,以及焕然一新的河南道三司衙门及开封府衙门官员,往城外去了。

一路到了河道上,黄河水务总督潘德善早就带着总督衙门的官员恭候多时。

大堤之上,目下里已经是招募征辟到了不少的百姓,为后续修整黄河大堤做着前期的筹备工作。

随着皇太孙的到来,整个大堤上一时间红袍无数,青绿遍地。

潘德善此刻很是激动。

尽管他已经成为黄河水务总督,总掌千里黄河安澜之事多日,但今天看着皇太孙亲自带着整个河南道三司衙门的官员到来,还是让他一阵的心潮澎湃。

明明已经是正三品的总督,但潘德善今日还是只穿着一件贴身的常服,两只靴子和裤脚也早就站满了泥水。

潘德善脸色红润,走在前头领着朱允熥等一行人。

他挥手指向滔滔河水奔流不息的黄河河面,朗声开口道:「殿下,此处便是黄河上诸多渡口之一的柳园口。」

朱允熥眺望向前方的河面。

在他身后的朱高炽、朱尚炳,以及如今河南道三司衙门的主官裴本之、高于光、于马三人,并数量众多的官员们,皆是随着潘德善的指向张望过去。

裴本之作为在河南道为官八年,如今又是河南道布政使,可以说是河南道当时无愧的官场第一人。

他开始轻声带笑的为众人解释了起来:「柳园口过去,便到卫辉府封丘成,再往北即可入北平都司。过往,河南泰半供应九边之物,皆是由柳园口过河的。

说起来,诸位或许鲜有听闻,这柳园口还流传着两则故事,闻之动人,催人泪下。」

新任的河南道布政使,似乎是个很有趣的人,并没有因为官阶的骤然兴起,而变得桀骜起来。

这些时日的相处,上上下下的新换官员,对裴本之这位骤起的河南道布政使,也多有亲和之举。

高于光更是眉头一挑,附和道:「哦?不知裴方伯,能否为我等说道说道?」

朱允熥亦是侧耳听了过来,目光却是向着大堤后那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张望过去。

余下人等,则是纷纷目光好奇的看向裴本之,等待着布政使为众人叙说故事。

裴本之也不见外,轻咳一声便说道:「一则太长,待下回我做东,亲自烹煮几样,与诸位饮酒之时再说。今日只说另一则,那位叫做柳园的女娘。」

故事,有女娘。

那必然是个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了。

即便在场之人,无不是大明在朝的衣冠禽兽,可谁又不爱听这样的故事呢。

….

身为河南都指挥使司指挥使的于马,更是不见统兵大将的沉稳风度,反倒是催促道:「裴方伯莫要再吊我等胃口了,快快说与我等知晓吧。」

河堤上,发出一片笑声。

裴本之白了于马一眼,便继续道:「且说这位很久以前,名叫柳园的女娘。传闻此女,生的便是美艳绝伦,在故乡的时候,便被人们传颂在外,羡慕其美貌容貌。

那时候,有朝廷选秀。柳园女娘因其自幼容貌冠绝地方,被举荐而上,选为美人,自故乡而别,来此处意欲渡河而过进京侍奉。」

不等裴本之再继续往下说,朱高炽便已经是重重的咳嗽一声:「裴方伯,不如先说说那另一则故事吧

说着话,朱高炽还不忘向裴本之挑动了一下眉头。

在场众人也默默收敛了一些原先的笑声。

朱允熥无声的观望了并无异样的平原好一阵,听到身边的故事声忽的戛然而止,不由皱眉拍了一巴掌小胖的肩头。

而后他对裴本之说道:「自古无有不选秀,既然是很久之前的故事,但说无妨。」

朱高炽哼哼了两声,自己纯属是多嘴了。

裴本之拱了拱手,这才继续道:「那时候,人人赞美柳园姑娘的美貌,便是她的父母家人,也觉得女儿能选入皇帝身边,乃是阖家之幸。却无人知晓,柳园姑娘对家人和故里的思念和卷念。

那一日,柳园姑娘坐船行于河面之上,望着岸边渐渐朦胧的村落,不禁失声恸哭。哭声凄切哀婉,感动河伯。

黄河顷刻之间掀起滔天巨浪,打翻龙船,将柳园姑娘借走做了水神,永远守护在家乡旁。而柳园口之名,方才由此流传下来。」

说完之后,裴本之也不禁想要抽自己两巴掌。

众人也尽数沉默。

朱允熥望着沉默的众人,却是笑了笑,双手拍了拍制造出响声来。

他看着众人,轻声道:「看起来,关乎黄河的故事,恐怕大凡都是如此的。」

潘德善在一旁立马躬身道:「殿下励精图治,今有黄河水务总督衙门创立,臣总督黄河水务,定叫黄河安澜,不叫柳园姑娘倾覆黄河之事再生。」

朱允熥摆摆手,无关紧要道:「即是故事,便不可作数。此亦是寓言,如警钟常响彻于我等头颅之上,告戒我等要以芸芸众生黎民生机为要。」

裴本之和高于光赶忙带着官员们躬身作揖,出声响应。

朱允熥却是忽的露出笑声,在众人不解的注视下,又道:「说起来,应天城那边通往杭州府正在修建的水泥路,你们也都知晓吧。」

【鉴于大环境如此,

众人纷纷点头。

应杭水泥路的修造,今年在朝中是有过一轮热议的。原本文华殿行走、翰林学士解缙,是要同时开工三条水泥路,最后还是经过角逐,暂时先修一条。

….

朱允熥便说道:「你们或许不知道,那水泥之法,这一次也被用在江南那无数的沟渠河流之上。新修桥梁,可承载万钧重物,犹如坦途。」

皇太孙身处黄河之上,却说起了江南的水泥路,话题转变的有些快。

可众人却依然是从最后这番话里,品出了真意。

高于光悄然抬头,看向朱允熥身后那数百丈宽的黄河,心中不免生疑。

水泥之法,能让黄河也变成坦途?

裴本之则是觉得,若是水泥之法当真有用,也是未尝不可试的。

如若成真,大明岂不是便能将黄河天堑变坦途?

若是当真做成这件事情,大明便可万世流名。而更为重要的是,黄河将再也不会成为阻拦大明南北的障碍,九边也将会得到更强劲的支援。

南北交流,将会变得更加的从容起来。

朱允熥笑了笑,桥梁工程的复杂性和难度,不是他能够解释清楚的,也不是他想做成就能做成的。

那是修造横跨天堑的桥梁,不是在土地上铺设水泥路。

二者,完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事情。

不过总是要心存希望和畅想的不是?

若是连想都不敢想,世间万事万物,又如何能得以成真?

朱允熥笑笑道:「还望诸君力往一处使,说不定哪一日,我等眼前这条大河天堑,就真的会变成坦途了。」

说完后

朱允熥的脑海中便当即浮现出一副画面。

一座由无数巨大的水泥桥墩构建起来的桥梁,横跨这条奔流万年之久,无数华夏子民只能撑船而渡的大河。

巨大的钢铁构建如同龙骨一样,跨立在桥梁之上。坚韧的钢轨,沟通了南北两个方向。

忽然,苍茫大地上,响彻起了一阵嗡嗡嗡的蒸汽声。

天边是一道洁白的水蒸气,拔地而起,飘散到天空中,变化成一片片的云朵。

一列动力十足的蒸汽火车,拉动着数十个巨大的车厢,哐当哐当的疾驰在钢轨上。烟雾中,车厢窗户后面,露出一名名披甲戴胃的明军官兵,还有那些南来北往寻亲访友的百姓。

在火车的后半部分,是一尊尊口径硕大的新式火炮,以及无数的武刚车、军阵军械。

最后的最后,是一车厢一车厢的粮草物资,商贾的货物。

通宵达旦之间,整个大明因为这些存在,而变得宛如一个整体,帝国的血脉在蓬勃强劲的流动着,时时刻刻为帝国带来充足的动力。

举世皆明!

日落为明,日出为明。

「殿下,臣并总督衙门对水泥之法,如今也有些浅显的尝试,还请殿下能拨冗指点。」

潘德善的呼喊声,将已经畅想到了无数年后大明的朱允熥给重新拽回现实。

朱允熥的目光恍忽了一下,看向现实里的大明。

他不曾惹人注意的自讽的笑了笑,而后看向潘德善:「但说无妨。」

….

潘德善面色恭顺,引着众人又往前走了一段距离。

等转过一道河湾后,潘德善引着众人看向大堤下那一大片被清空,并且夯实铺平的工地。

只见在这一大片的工地上,如今依然是堆放了无数的砖石木料。在中间位置,好一片巨大的工坊,悄然的拔地而起。

几座工坊在朱允熥的视线里,是何等的眼熟。

他不由的看向一旁的潘德善,目光之中透露出一丝好奇。

潘德善轻声道:「臣自徐州府之后,便往应天回了函。请大匠师调拨些人手过来,与臣用之于黄河河道之上。

这些便是前不久便开始赶工弄出来的混凝土工坊。此地不产石料,所以水泥生产,臣是定在了河南府那边。此地只用于混凝土的生产。」

在潘德善的介绍下,朱允熥与众人再次将目光投注到大堤下的工地上。

只见在那些工坊中,目下正不断的有一车车的混凝土给运送出来。而后便会集中在一块儿,交给另一批人,将这些混凝土倒入地上的一个个木范之中。

在周围一大片的空地上,无数只木范摆放在一起,宛如一个军阵整齐密集。

从成色上看,距离越远的木范,里面的混凝土颜色便越浅,越往里则颜色越深。

在另一侧的空地上,则是有无数浅颜色的混凝土长条给对方在一起,像是一道道厚实的城墙一般。

裴本之、高于光等人不知其中的原因和道理。

朱允熥却是一眼就分辨出了潘德善此举的意图。

他不由轻声开口道:「是要用水泥之法,取代石条?」

潘德善点点头,却又是摇摇头:「臣等近来日常研习,深感若是用水泥之法浇筑出来的这些水泥砖板,将会大大加快修筑河堤的进度。

虽然水泥浇筑砖板,看似工序颇多,过称复杂,却是可以同时大量生产的。而原先历朝历代修筑黄河河堤所用的石条,却需要从山上完整取下,又要耗费人力专门凿刻成型,而后再将那些沉重的石条运到所需之地。

反观水泥之法,却是不许这般繁

琐耗时。

只不过,臣等还以为,石条仍是需要用于不少地方,所以也算不上是完全取代石条。」

这便是专业人士的解读了。

无论是新任的河南道布政使裴本之,还是按察使高于光,亦或是都指挥使于马,对此已然是懵懂无知了。

现场便只有朱允熥继续开口,与潘德善交谈起来:「总督衙门对水泥之法的运用,可还有旁的见解或是尝试?」

潘德善重重的点着头,脸上流露出一抹喜色。

他挥手便指向众人脚下大堤,往大堤的底部指了过去。

「殿下,总督衙门与张大匠师派来的人交谈过,随后得出了一条可行的法子。

只要事先用木板筑范阻挡,再将河水排出,随后以竹条……最好是有铁条或是……钢条为框架龙骨,最后浇筑混凝土与木范之中。

….

只要等到这些都阴干凝固,便是一座宛如天成的大坝水门,足可抵御千百年以来的洪水之威。

若是以此法,使于黄河上下千里的支脉连通之处,筑造一道道的大坝水门,便可控制黄河与支脉的联系,排出放入河水,皆可以人意定夺。」

潘德善说的很是仔细,而朱允熥却是听得眉飞色舞。

他知晓潘德善的治水之才,不下古人,不落后人。

但他没有想到,潘德善对如今在大明,尚且还算是新鲜事物的水泥,竟然有了如此多的研究,甚至于是想到了水泥来浇筑大坝水门。

并且最关键的是。

他都已经弄出来了一道混凝土水门成品。

就在自己脚下的大堤底部!

潘德善还在继续道:「启禀殿下,臣近日还在与总督衙门同僚商议,是否能调请太平府矿那边,大匠师制造出来的蒸汽机运来总督衙门?」

朱允熥眉头一挑:「你要蒸汽机做什么?」

潘德善脸上露出一丝不好意思,搓了搓手道:「臣等以为,黄河现今大堤是可以作为主体的,臣的治河造堤之法,还是要依托现今的大堤而为。

可如今的大堤,高过地面无数,若是以人力上下运输物资,颇为费工。而那蒸汽机,却可轻松吊起万钧重物。臣听闻大匠师正在以一种钢轨铺设,蒸汽机行于其上,便可运送重物。

臣想着,是否能在黄河大堤上,运用此物此法,也好节省民力。」

朱允熥已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不少时日未见的潘德善,今日里给自己带来了众多的惊喜。

然而,潘德善的话似乎并没有结束。

他继续道:「此为一。而除此之外,臣以为若是巧造机关,或许还可以将蒸汽机安置在水泥大坝水门上,用以开启关闭水门。更可以作为河道若有搁浅、触底船只救援之用,拉动船只脱困。」

潘德善将最后的想法说出口,便抬起头看向眼前的皇太孙。

他眨了眨眼,心中有些担心,自己一并说出这么多的要求,是否会让皇太孙不满。

然而,朱允熥现在心中却已然是一片翻江倒海。

这是什么人才?

他看了看潘德善,觉得自己无意中遇到的一个原以为只是治河能人,却不想他还能有这般多的见解和本领。

就在潘德善还迟疑,自己的奏请是不是要被否决了的时候。

朱允熥已经是沉声开口:「凡总督衙门所请,孤一应允之。」

他的声音不大,却传入在场所有人的耳中。

众人为之侧目。

潘德善则是已经喜上眉梢。

他连忙躬身抱拳:「臣谢恩。」

朱允熥则是上前一步,伸手拍在潘德善抱起的双手上:「潘卿,大明将来能否盛世……」

嗒嗒嗒。

「报!」

「急报!」

正当朱允熥一句话还没有说完的时候,远方传来了一阵密集凌乱的马蹄声,并着马背上的人的嘶吼声。

….

朱允熥眉头一挑。

随着众人转身看了过去。

只见隶属锦衣卫、河南都司、羽林右卫三支不同衙门的官兵,结群骑着马疾驰在黄河大堤上,一路到了众人跟前。

官兵们翻身下马,脚步不曾站稳,便急匆匆的撞到了朱允熥眼前。

噗通。

官兵们皆是单膝着地,双手抱拳。

朱允熥的脸色已然变得凝重起来,从潘德善面前收回的手藏在袖中。

明明自己早就已经有了通盘的预估,对此刻将要发生的事情,早就有了预料。

可当事情真正要发生的时候,却还是不免紧张起来。

在场官员们则是眉头皱起,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能观望等待着官兵们的开口禀报。

一旁的朱高炽则是看向朱允熥藏着手的衣袖,目光闪动,不知在想些什么。

「生了什么事情。」

朱允熥压着嗓子,开口询问。

「急报!」

「河南道叛乱起,光州府、汝宁府、南阳府、河南府、陕州府、汝州府、许州府、陈州府、归德府、怀庆府、卫辉府、彰德府,皆有叛乱起,声势浩大,河南道各府县皆有涉及,人员皆有成千,乃至过万。」

「开封府目下风声大紧,府界之处,隐有叛贼出没,威胁开封府行在安危。」

「殿下,此刻河南道狼烟四起,诸军营请殿下移步回驾开封府城,诸军拱卫开封府城,奏请四方兵马驰援,平镇中原之乱!」

………………

?月票??推荐票?

肉丝米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