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三百九十一章 这刀一把把的落下

大明嫡子 第三百九十一章 这刀一把把的落下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锦衣卫面前,尤其是在领了皇命的锦衣卫面前,最好不要有装逼的行为和可能性的显露。

白玉秀此刻没有想装一波,只是因为他现在是吏部文选司的主事,而锦衣卫要抓他治下的官,才会有此一问。

问完之后,白玉秀皱了皱眉,才反应过来自己就不该问,直接让人家给这帮人带走便是了。

书报局那边的心学同窗,可还有不少都未曾任官的。

带着人进到文选司公房的锦衣卫总旗官,脸上明显一沉,目光略带着些凝重的看向白玉秀。

若不是自己知道眼前这位年轻的文选司主事官,乃是出自心学门下,前些日子经由皇太孙手书,皇太子应允,解学士带往陛下面前。说什么,他都要开口警告一番了。

总旗官底下眼睑流露出沉吟的表情。

白玉秀目光一动,当即补充解释道:“本官初任文选司,司中诸事千头万绪,眼下河南道、山东道叛贼遍地,牵扯地方官府。朝廷需要尽早理出两道官府新任官员委任,亦要填补太孙处行文所请选调官员填补官缺事。司中繁杂,人手不足,还望总旗知晓。”

低眉沉吟的锦衣卫总旗官,脸上的皮肉松动了一下。

这位被无数大老在暗中关注,前途几可谓无量的年轻主事,已然给了自己一个台阶。

总旗官轻咳一声,拱了拱手算作回礼,也算是留下一份香火情,目光沉下看向文选司公房里的各科房官员们。

“上谕有言,今次皇太孙西巡兼领河南道赈济之事,有不臣狂妄,奸佞作乱,裹挟民意,意图请废皇太孙。朝堂社稷之事,皇室国本之事,何时容得这些人置喙了?”

锦衣卫总旗官反问了一句,便闭上了嘴,目光在文选司公房里的官员身上扫过。

已经有几人两股战战,脸色发白。

白玉秀挪了下脚步,对方这番话说的已经够给面子了。

陛下容不得那些人插手社稷国本之事。更不满于,皇太孙西巡兼领赈济河南道之事,却让这些不早不晚在生了叛乱之后上书废立。

这是什么意思?

白玉秀的眼角扫向公房里,那几名随着锦衣卫官兵到来后,便脸色大变的官员。

求贤科和开设科的人当真是不少啊。

白玉秀亦是对着前来的总旗官拱拱手:“累总旗开释,总旗轻便。”

说完之后,白玉秀端着茶杯,往公房里面可望衙门庭院的窗户走去。

窗外,吏部衙门各司房,皆有锦衣卫及大内亲军官兵的身影进出,一名名的吏部官员被官兵们带出公房,押往衙门外。

“来人,照名带走吧。”

站在文选司公房里的锦衣卫总旗官再一次挥挥手,早就等待多时的官兵们,当即便拿出花名册。

凡是被喊出名字的文选司官员,皆是浑身颤抖。而那些不曾被喊出名字的人,则是脚步迅速的走到了站在窗下的白玉秀主事身边。

一道不可见的鸿沟,出现在小小的文选司公房内。

“都带走吧。”总旗官见要抓的人都齐了,喊了一声,又对白玉秀说道:“叨扰白主事办公,在下就此别过。”

白玉秀回身点点头:“劳烦。”

两人结束了并不长久的对话,白玉秀继续沉默的望着窗外的吏部。

总旗官则是转身走出文选司公房。

那些被扣押住的文选司官员,一时间上演出了好一出人生百态。

“主事!白主事!”

“下官求主事,救救我等。我等什么都没做,我们真的什么都没做。”

“求主事出手。”

被带走的文选司官员开始哭嚎求饶,妄图幻想着能有一线生机。

谁都知道,只要被锦衣卫带走的官员,基本是和死结成牢固的羁绊。

白玉秀侧目望着这些原本还与自己推脱司务的官员,默不作声,充耳不闻。

等到最后一个人被锦衣卫官兵带出文选司公房。

白玉秀的视线方才从窗外收回,他轻步走回自己的桌桉后:“河南道的官缺……”

“回禀主事,河南道官缺一事,开设科三日之内定会理出名录。”

躲过锦衣卫抓捕,幸存下来的文选司开设科官员,当即抢答出来。

白玉秀嗯了一下,看向余下的人:“文选司今日去了七八人,往日大抵是要诸位多多辛劳。”

经过锦衣卫官兵今天这么一闹,公房里的官员们早就没了所谓的心气,众人纷纷开口。

“我等职责所在。”

白玉秀面带微笑:“今日衙门里闹得沸沸扬扬的,下衙后我请诸位教坊吃酒。”

几个科房幸存下来的管事官当即异口同声:“主事来文选司已有数日,近来司中事务繁忙,我等倒是耽搁了为主事接风。今日部中大抵是没法办事了,不如我等借此机会,往秦淮河为主事设宴接风,也算是冲一冲今日这乱糟糟的事情。”

教坊司那是管家的地方,虽然同样是风月之地,可总不如十里秦淮河更让官场众人放松下来。

白玉秀笑了笑,望着这些与前一刻大相径庭的官员们,点了点头:“如此,便要诸位破费了。”

有了他这么一句话,文选司公房里顿时响起一片笑声,全然与公房外吏部衙门其他处的气氛不同。

且不说白秀玉这位年轻的心学官员在官场上的进步。

吏部衙门外,青龙街上早就已经被锦衣卫及大内亲军官兵给堵了个水泄不通。

而随着各部司衙门的官员被带出,便让不长的青龙街更加的拥挤起来,几乎是人贴着人,前胸贴后背的往南边的崇礼街散出去。

白虎主杀伐,所有应天东城洪武门西侧白虎街左右两侧,皆是诸如五军都督府之类的衙门。

而青龙主生机,则洪武门东侧的青龙街上,便是六部衙门及翰林院、詹事府、太医院、宗人府衙门。

在崇礼街转向北边的转角处,几名身上沾着墨渍的青衫年轻人皆是双手兜在一起,藏在已经因为墨渍而黑了边的袖口里。

几人就站在路边,默默的看着青龙街上正在发生的一切。

如今已然中了两榜进士,正在朝中观政,日常便在书报局做事的胡文海,望了望身边作为书报局总管事的孙青书。

胡文海低声道:“都是理学的人。”

孙青书却是摇摇头:“都是那些士绅人家出身的人,这里面有出自河南道、山东道的,也有来自湖广等地的。”

胡文海又望了几眼青龙街上的混乱场面,那些个往日里天然高一品的京官儿,此刻已然是灰头灰脸,纷纷低下头唯恐为昔日朝堂同僚认出,在官兵们的羁押下,往崇礼街上面走来。

胡文海迟疑道:“我还是不明白,那些人究竟是怎么想出来裹挟所谓的民意,乞求废立皇太孙的事情来。他们是觉得,皇太孙便是他们说一说就能废了的?”

孙青书远比胡文海年长,这两科只是因为运气差了些,一直不曾被皇榜取中,便留在了书报局安下心来做事,一面研究心学。

年长,总是要沉稳一些。

孙青书面带微笑的看向胡文海:“你觉得今天这事就算结束了?你当我们那位陛下便只有这点手段和气性?”

胡文海瞪大了双眼,惊叹不解道:“陛下这悬了好几日的刀都落下来了,难道这事还不算了结?”

在两人的身后,另外那几名更年轻一些的心学子弟,亦是面露茫然。

孙青书冷笑一声:“陛下的刀什么时候只有这一把了?今天不过是头道上桌的开口菜罢了。”

说完之后,孙青书挥挥满是墨点的衣袍。相比较与看这些官员被锦衣卫缉拿,自己更愿意多去写几篇心学的道理文章。

眼下的局面,又将是心学的一个机会。

想定之后,孙青书便不再停留脚步,转身就让书报局走回。

胡文海倒是驻足留步了少顷,毕竟青龙街上似今日这样的场景,可是不会多见的,一辈子大抵也见不到几次。

只是看看,胡文海也觉得没有意思,这些人进了诏狱最后不过就是被砍头罢了。这些年,应天城里被砍下的脑袋还少吗?

想了想,胡文海便有些回味出孙青书先前说的话。

“都是一帮蠢货!以为这两年陛下不理朝政,就当真是不管事了?”

胡文海低声骂骂咧咧了两句,便摇着脑袋转过身,回头看了一眼几名年轻的心学子弟,嚷嚷着开口:“都回去吧,这一期的文刊要开始发往交趾道的,不能误了日子。”

小年轻们望着热热闹闹的青龙街,挪不动脚。

胡文海也只能苦笑着摇摇头,年轻人大抵都是如此,虽然自己同样年轻。

挥挥手,胡文海如孙青书一样,自己往书报局回。

而在此刻应天城中别处,因为上命锦衣卫缉拿青龙街各部司衙门官员,无数人都将目光投向了东城,投向锦衣卫指挥使司衙门和皇城大内。

今日里被抓捕的官员很多,也不单单仅限于青龙街两侧的京官儿,城中别处官署衙门的官员,亦有被捉拿的。

当一个人被抓,只当是寻常犯了不法之事。

当一个接着一个的人被抓,所有人便都知道要出大事了。

数量众多的官员,丢下了手中的差事,也忘了上衙的规矩,尽数都跑到了锦衣卫衙门前,希望得到一个明确的回答。

无数身穿青袍和绿袍的官员,聚集在锦衣卫衙门口,几乎是同样的将半条白虎街给堵塞住。

“锦衣卫衙门什么时候变得如此不讲道理?”

“仅凭一句有上谕,便能将不计其数的在京各部司衙门官员缉拿?”

“今日能拿这么多人,来日你锦衣卫是不是还会将满城官员尽数送进诏狱?”

无数的官员,面红耳赤的挤在锦衣卫衙门前,口伐笔诛,申斥着锦衣卫衙门的蛮横和霸道。

锦衣卫指挥同知脸色冷漠的望着眼前这些官员。

他很清楚,这些人仅仅就是因为害怕,有一天锦衣卫衙门可能会如今天一样,径直的便将他们也给送进诏狱之中。

若非是指挥使早有交代,今日的事情便以陛下之命,清查出的不法之人点到为止,他便要下令将这些人以聚众闹事抗旨不遵的罪名,先送进诏狱里头吓一吓。

说不得,还能从这些人里面,查出些过往的漏网之鱼来。

出来应对这些官员的锦衣卫指挥同知深吸一口气,沉声道:“锦衣卫衙门皇权特许!

今日之事,亦有陛下口谕,本部衙门自有证据确凿。

尔等若是不信,大可入宫面圣一问究竟。

若尔等再敢聚众于此,阻扰锦衣卫办桉,本官必定尔等一个同党之罪,押入诏狱之中仔细审问了,尔等为何要替上谕裁定之辈鸣声!”

锦衣卫指挥同知目光冷冽,扫过堵在衙门前的每一个官员。

言辞之中充满了威胁。

凡是被其目光触及之人,在那被定为同党的威胁之下,纷纷低下原本激动高昂的脑袋。

人群中,有人高呼。

“他锦衣卫不讲道理,枉顾国法,我等便去求见陛下!”

“入宫!”

“我等这便入宫!”

眼看着在锦衣卫衙门前得不到想要的承诺,聚集的官员们在呼唤下,开始向着白虎街北边的西长安大街转移。

只是未能走出几步,自西长安门里便有一队亲军兵马护卫着几名内宫宦官出来。

走在人群最前面的官员们望之,纷纷快步上前。

“几位大监,我等今日要求见陛下,还请诸位帮忙通禀。”

“锦衣卫衙门枉顾国法,骄横跋扈,不似人臣,我等请陛下圣裁。”

“……”

人群一阵的躁动。

而那几名在皇帝亲军护卫下出了皇城的内宫太监,却是目光平静的望着这些挡在白虎街上的人群。

领头的大太监望了一眼被挡在人群后面的通政使司衙门,颇有些晦气的扫了一眼这人头攒动的白虎街。

“既然都挡了路,杂家也去不得通政司,便就在这里与你们说了吧。”

领头大太监语调轻缓,却又让人觉得颇是刺耳。

而他亦是继续道:“陛下有旨意,叫通政司传晓京师各部司衙门,今岁朝堂之上一应官署衙门,皆查。钦命秦王殿下总办今岁京察诸事,望各部司衙门自查自清自解,勿谓言之不预。”

皇帝要京察!

而且是专门选在这个时候,在河南道、山东道遍地叛乱,今日锦衣卫大索京师官员的时候,皇帝陛下竟然宣布了要京察朝堂百官。

人群由原本的群情激奋变成了窃窃私语。

他们去锦衣卫衙门,是抱着因为今日那些官员被锦衣卫带走,而去以朝堂律法为由说事的,意图也不过是为了重申锦衣卫那皇权特许的肆意权力应当受到节制。

可是现在,京察才是真正直接,并且即将到了所有人头上的事情。

一瞬间,白虎街上的官员们,便冷静了下来。

出宫本是要去通政使司衙门传旨的大太监,目光讥讽的看着这些带着把子却卵怂至极的朝堂官员们。

领头大太监幽幽道:“诸位,可还要杂家回宫为诸位奏明陛下,诸位要面圣的?”

人群没了回应。

这时候谁也不会再有要入宫面见皇帝的心思了。

不用人开口提醒,只是一阵风的时间,白虎街上便只剩下了一地的灰尘飘荡在空荡荡的街道上。

……

“俺不要!”

“俺不干!”

“这一次,您就是再怎么罚儿子,儿子也不干了!”

当皇城外在今天受到成吨惊吓的官员们被京察弄得大气不敢出的时候,皇宫大内,华盖殿里却是传来了一阵声嘶力竭的反对声。

大明朝的秦王殿下,身兼六道田税差事的朱樉。

正昂首挺胸,满脸涨红而又愤怒,嘶吼完便紧绷着脸,满脸的坚定不屈,大有一副泰山崩而不改颜色的决绝态度,两腿定定的跪在冰冷的大殿金砖之上。

在朱樉身前不远处,太子朱标盘着腿坐在矮塌上,面前放着几堆国事奏章。即便是在兄弟那等嘶吼声下,依旧能保持着平心静气的情绪,时不时的翻动一下看完的奏章,而且还能时不时的侧目看向朱樉。

在朱樉的正前方,朱元章则是双手叉腰,满脸黑气,脸色阴沉沉的瞪着大声宣告的自家老二。

朱元章也不说话,就只是双手叉腰,目光平静的盯着朱樉。

老爷子这等诡异的反应,让原本还不断嘶吼着试图反抗的朱樉心中一下变得悬了起来。

朱樉目光悄悄的扫了一眼旁边的老大,见对方还是在看奏章,心中更是一沉。

支支吾吾了半天,朱樉不由自主的低了低头,声音也小了不少:“父皇,儿子如今还在干着六道改田税的差事,您又让儿子担起这京察的事情,就连俺们老家的驴,都不带这样使唤的吧。”

只是说了这么两句,朱樉竟然是满脸都是委屈的表情,心中更是无比的幽怨。

自己当初还不如死在回应天的路上,自从自己回了应天,就被坑去浙江道,然后就被坑进了六道田税的差事上。

现如今,自己还要干京察的事情。

合着,自己就只能干得罪人的事情?

秦王府的婆娘们,自己都快忘了长什么样子了!

朱元章冷哼一声,目光幽幽:“你接着说,都说出来,将这几年心中的苦楚都一并说出来。”

说着话,朱元章的手已经是搭在了腰间腰带上。

………………

?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