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四百零七章 衍圣公入京 皇太孙登门

大明嫡子 第四百零七章 衍圣公入京 皇太孙登门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朱樉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出现在了奉天殿前,将原本的僵局给打破。

被撞得人仰马翻的官员们,纷纷就要起身弹劾。

却哪知,朱樉的嚎叫声是这般的震天动地,刺耳至极。

“爹啊!”

“您要是再不出手,儿子真的要死了!”

“爹,快救救儿子吧。”

“我要死了啊!”

“要死了!”

“啊啊啊啊……”

“呜呜呜呜……”

从最低层的陛阶,朱樉便毫不顾忌自己身为大明宗室亲王的体统,手脚并用的往上趴着,扯开了嗓子声嘶力竭的嚎叫着、哭喊着。

官员们的不满,直接被朱樉一力压制。

年轻的吏部文选司主事白玉秀,看着向陛阶上面爬去的秦王殿下,嘴角控制不住的抽抽着。

他倒是忘了,在京师里头,还有这位爷在。

夏原吉亦是张大了嘴巴,左看看陛阶上仅凭一人嚎哭,便压过所有官员的秦王爷,右看看身边的解缙,他脸上满是感叹。

“我属实是忘了这位,也不曾想到,他今日未曾在宫中。”

解缙只是澹澹的笑着:“秦王殿下这几年,颇是辛劳,倒是与过往大相径庭。”

夏原吉摇晃了两下脑袋,砸吧砸吧嘴,小声道:“今日去东花园那边吃酒?听说那边有家酒楼,新到了位厨子,火候颇是精湛。”

解缙点头道:“得是四川的酒才行。”

夏原吉轻笑掩面:“上回存了几坛子酒,够你喝得。”

原本还局势紧张的百官弹劾僵局,现在却因为朱樉的破局,竟让解缙、夏原吉两人谈论起了今日里该去哪吃酒。

在前面的任亨泰和茹瑺两人,也小声讨论了一阵。

翟善忽然悄默声的凑到了两人身边:“东花园吃酒如何?本官做东,再带上几壶好酒。”

任亨泰、茹瑺两人愣了一下。

还是任亨泰率先开口:“家里这几日得了几样咸味,到时候遣人回去取来,左酒一二。”

陛阶上。

声泪俱下的朱樉,双手终于是抱住了老爷子的小腿。

“爹!”

“儿子真的要死了!”

朱樉紧紧的抱着老爷子的腿,仰面痛哭。

朱元章沉着脸,眼底却带着笑意,沉声道:“生了何事,叫你这般慌慌张张,是元人打回中原了吗!”

朱樉嚎哭不已,高声道:“儿臣要被家中那婆娘打杀了啊!”

“爹啊,那婆娘说是数年不见儿子,她要带着家里的婆娘们一起来了应天。”

“爹,您赶紧下旨,让儿子跑的远远的。交趾道!对!交趾道就行!再不成,您就让儿子乘船渡海,去倭国也成!”

当秦王爷哭吼着道出实情,奉天殿前的功勋武将们,纷纷忍俊不禁,掩面捂嘴,肩头不断抖动着的发出笑声。

朱标在一旁望了几眼,目光微微转动,望向陛阶下的官员们。

他挥了挥手,而后便走向老爷子跟前。

太子爷的动作很清晰,常森和汤醴两人径直起身,抱拳躬身作揖,随后便领着诸武官一步步后撤,最后纷纷转身离去。

秦王爷在上面哭嚎着,武官们都走了。

今天这场御门听政,便算是以闹剧结尾了。

当已经约好饭局的翟善,和任亨泰、茹瑺两人,站在原位上,抱着笏板躬身作揖,嘴里更是沉声道:“臣等告退。”

随后亦是与那些不曾出班弹劾的官员们往奉天门外离去。

到这里,郁新和王儁两人已然知晓事不可违了,只能另行商酌。

在万般无奈之下,两人只得是领着一众官员,躬身作揖,山呼告退。

待至群臣皆去,朱樉还在嚎哭。

朱元章忍俊不禁,面露笑容,伸手拍拍老二的肩膀:“起来吧,人都走了,今天记你一功。”

朱樉却是不听,继续抱着老爷子的腿不撒手。

“爹,既然是功劳,那儿子我能不能不待在应天了。您就给儿子发配的远远的,让儿子能保一条命。”

朱元章抬腿便是勐的一弹。

老爷子此时尚还龙马精神,只是一弹腿就让朱樉撒开了手,仰面跌坐在了地上。

“再胡闹,自己去太庙。”

朱元章瞪着眼,看向顺着杆子往上爬的朱樉,发出了威胁。

朱标则是上前道:“老二,起来吧。今天若不是你,这事可不好收场。莫要在爹面前胡闹了,万不能误了京察的事情。”

朱樉收敛了一下,低着头哼哼着:“左右就没几个是干净的,按着今日闹事的抓人,通通下狱,便叫他们知晓,大明朝没了他们照样转的动。”

朱元章起身往乾清宫过去,对自家这个老二,散养就是最好的方式。

朱标拉着老二,兄弟两跟在老爷子后面。

“你怎么是怎么回事,早先不曾入宫,倒是像掐点一样的出现。”朱标合着双手放在腹前,轻声询问。

朱樉撇撇嘴:“昨日出城去看了看解缙修的那条水泥路,臣弟觉得往后倒是可以多多修建。走的远了一些,于是便宿在了城外。一早赶回来听说有人闹事,这能惯着他们?那自然是要闹一闹的。”

朱标面带笑容:“你啊你,还是如小时候一般。”

朱樉哼哼着,望了一眼走在前头的老爷子,低声道:“我今天可是看的清楚,满朝的文官,基本都出来了。入宫的时候问了人,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

这事真不能由着这帮人,孔家又如何?按我说的,孔圣人死了多少年了?现在这帮人和孔圣人能有多大的关系,还偏生顶着衍圣公的名头。

有孔家在,天下读书人就觉得他家是师门。所以天子门生,终究还是他们儒家的人。把持文脉,把持话语,好人能被抹黑,坏人能被洗白,全凭他们一张嘴。”

朱标摇摇头,神色有些凝重:“这就是社稷,牵一发而动全身。按你说的,恐怕就是来个满门发配。然后呢?朝野上下,恐怕就不单单是今日这般了。”

朱樉多少有些忍不下气,都都道:“今天这些人一件事没成,我看回头还得有的闹。”

朱标不再言语,有些事情其实从发生开始,就能知道后续。

孔府外大军一日不走,朝中的官员便会一日不安生。

而如今文官们也已经产生了监军的想法,往后他们必然会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背着手走在前头的朱元章,则是忽的开口道:“太孙府那边,还要几个月才能生产?也不知允熥那小子能不能赶回来。”

朱樉抢先开口:“回头,您就是太爷爷了。”

朱元章只是笑笑,停了下脚步,等老二走到跟前,他才伸手在其脑袋上拍了拍。

……

曲阜孔府。

壕沟挖到足够深之后,官军便开始将壕沟加宽,似乎是为了防备叛贼到来,所有骑兵,壕沟不够宽,那些人能够直接飞跃而过。

而且壕沟后,一堵木墙也在建造之中,按照官兵们的架势,大概是要将整个孔府围住。

万余大军环绕,在孔府外摆出了闲杂勿入的样子。

“他们真的要一直忍下去?若是再没有动静,我们只能选择离开。”

中军大营可以眺望整个孔府的望楼上,唐可可忧心忡忡的念叨着。

他颇是忧虑:“山东道各司的奏章都去了应天,孔府也有言语去京师。再拖下去,我等真就成了众失之的。”

张志远脸色亦是有些难看,这么多日了,孔家当真就安分老实的缩在府中。

山东道的叛贼依旧保持神秘,漕运依旧被中断。那些叛贼就好似能够未卜先知一样,在官兵们离开后露面,官兵们赶到时就会消失不见。

没有叛贼,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就是笑话,将会成为整个大明朝的笑话。

而山东道叛乱不平的罪过,也将背在自己身上。

“那是什么?”

当张志远忧心忡忡的时候,唐可可却是有些惊讶的滴咕了一声,颇有些意外和好奇。

张志远顺着视线望了过去。

却是见到接连十数日不曾有人出来的孔府大门下,竟然是有着一整套的依仗从府里打了出来。

那是衍圣公的依仗。

作为文臣第一,衍圣公府的依仗可谓是庄严繁多。

而依仗的出现,也就代表着衍圣公出府了。

“他要去哪里?”

张志远不禁低声呢喃着。

唐可可皱紧眉头:“孔讷平素除了在府上讲学,便不曾有外出的时候。像这般更是打出依仗的,除了……除了入京觐见陛下,便再无旁的可能了。”

张志远心中一紧:“入京觐见吗?”

唐可可望着孔府大门下还未完全出来的衍圣公依仗,摇头道:“我们没法拦着不让他离开这里。”

张志远转过身,眉目有些清冷:“放行吧。”

孔府前。

孔公鉴正与孔家的族人们将父亲,也是如今的衍圣公孔讷给送出府门。

孔讷今年不过三十多,儒雅恭谨。只是眼底澹澹的深色,却昭示着其近来大概是没有睡好觉的。

衍圣公的依仗已经在府外集合完毕,孔公鉴与族人上前。

“父亲此去应天,费时数月,望父亲照料好身体。家中万事皆有族老们在,孩儿亦会与族人再三商量,父亲南下入京觐见陛下,不必忧心家中诸事。”

孔公鉴的脸色很不好看,眼底带着血丝,眼睑泛着黑灰色。

这是睡不好觉所导致的。

而原因……

孔公鉴望向府外远处,那竖起的高墙,那挖深加宽的壕沟。

孔讷并未多言,作为当代衍圣公,他是孔家的执掌人,也是天下文脉的执掌。只是孔家更多时候需要藏拙,甘愿缩在曲阜一地,而不愿在应天朝堂上有太多的露眼。

“万事,当以万世思量。”

孔讷留下了一句话,便在孔府族人们的恭送声中,轻步上了轿子。

仪仗摆开,前前后后上百人的队伍,便只是为了送孔讷一人入京。

孔公鉴目光下沉,回思着父亲刚刚临别之际所留下的话。

前头,入京觐见的队伍已经向南而去。

或许是这些日子人人都心力憔悴,等将孔讷送走之后,孔府的族人们便纷纷转身打着哈气回府,唯有孔公鉴注视着远去的仪仗队伍,往五里外的大军阵前而去。

官兵们早就得了军令,放衍圣公南下应天。

当仪仗队伍到了阵前,官兵们早就将不曾挖沟的路面上的障碍纷纷搬到两侧。

孔讷掀开轿子的布帘,望向外面自北平都司南下的官兵们。目光扫了一圈,不见有军中将领们的踪影,他便哼哼了两声,放下布帘。

不远处,唐可可和张志远并肩而立。

两人只是站在了孔讷的视线盲区里,却不妨碍他们看着这位衍圣公的仪仗队伍南下。

“衍圣公南下入京,我们应该怎么办?”唐可可低声念叨着。

大军来山东道,时下兵围孔府,但军马探子却是每日都有派出,可就是摸不清叛贼们的动向。

张志远正要开口,便有军马斥候从远处驾马赶过来。

官兵到了张志远前面不远处,便已经是勒住战马,身形矫健的跳下马背。

官兵快步到了张志远跟前,单膝着地,双手抱拳,沉声道:“回禀将军,皇太孙行在队伍已到西边三十里外。”

“殿下竟然来了!”唐可可满脸诧异,浑身不禁一抖。

张志远亦是脸色紧绷:“可曾查探清楚,殿下是否亲自来了。”

那官兵回道:“确是太孙殿下无疑,随行还有一众锦衣卫官兵,属下亲眼见到太孙殿下露了面。”

张志远回头看向唐可可,眼中布满疑惑:“殿下为何会在这个时候来此?”

唐可可则是推了他一把:“想这些作甚,还是快点带上人去迎殿下才是!”

张志远被提醒了一下,赶忙招呼左右人手,少顷亲兵牵了马过来,他翻身上马,眨眼间数十骑便往西边疾驰而去。

孔府往西三十里外。

千余名锦衣卫官兵以及千余名马军营官兵护卫着皇太孙的车辇,还要顾及到秦世子和燕世子的安危。

自进入山东道以来,官兵们便不敢让贵人们离开自己的视线。

马洪庆有点不太明白,自己本该是归队西平侯麾下,为何却偏偏成了皇太孙的亲护卫。

可以容纳数人的车辇里,朱允熥正斜靠在软枕上,手里捏着一本话本,津津有味的品读着。

朱尚炳双手抓着车窗,不时的将脑袋伸出车厢,探头探脑的望着外头的景色。

朱高炽则是端坐在车厢里,手中也没有书,只是捧着一杯茶,不时的饮一口。

他望着正在看那不知名话本的朱允熥,便开口道:“都到这地界了,话本该收起来,换上四书五经的。便是装装样子,也要做到的。”

朱允熥将手中的话本砸在了条桉上,愤愤低喝道:“汉武样样都好,偏生于这件事,眼光看得不够长远!”

“好坏皆有,哪能有样样都面面俱到的事情?”朱高炽打岔解说着:“至少,自汉武之后,我华夏便有了汉家儿郎的说法,这是魏晋南北朝、五代并十国之时,中原还能再造正统的根源所在。”

朱允熥双眼微微眯起:“这次,我亲自来,给他们一个体面。若他们不要,那便都不要了。”

朱尚炳这时候将脑袋从外头缩回来,转头道:“张志远带着人过来了,来的很急,大概是担心你要训戒于他。”

朱高炽当先开口:“本就该训戒的。大军在外月余,竟然寸功未有,徒耗粮草,他张志远是吃干饭的吗!”

朱允熥没有开口,车辇外的马蹄声已经到了近前,张志远的声音也传了进来。

“末将,北平都司指挥佥事、燕王府护卫都司指挥,张志远,参见皇太孙殿下。”

“末将累月不平山东道叛乱,有负皇恩,有负殿下信赖,请殿下降罪于末将。”

张志远请罪的声音,从车辇外传来。

车厢里的朱高炽眉头抖动了两下,朱尚炳则是掀开车窗布帘的一角。

朱允熥轻声出口:“孤没有阵前换将的打算,这一次来不过是想亲眼瞧瞧有些事情。劳烦张将军,护卫我等去拜竭孔圣凋像。”

太孙殿下要去孔府。

车辇外的张志远闻声之下有些意外,但还是拱手高声道:“末将领命。”

队伍继续向前。

至正午,数千人的队伍便已经出现在了孔府门前。

朱允熥领着小胖和小憨下了车辇,踏足在孔府门前的土地上,他环顾周围的木墙和壕沟,脸上有些忍俊不禁。

“你们可是好生浪费火药了。”

同样赶过来的唐可可躬身低头,小声回道:“皆是为了军略能得以实现的无奈之举。”

朱允熥挥挥手,目光看向脸色有些紧张的张志远,他哼哼道:“边疆外头的小杀神,到了山东道便什么都做不成。是怕了,还是有什么顾虑。为将者,要少些考量,只管做军阵上的事情,且一往无前。”

张志远躬身低头,摆出受教的模样。

朱允熥摆摆手:“让人去敲门吧,就说大明的皇太孙要登门拜访一二。”

张志远立马便安排了麾下亲兵去到孔府门前,扣响了大门。

朱允熥则是低声道:“原本孤是不打算来这里的,只是瞧着你们在这里累月苦受,寸功未有。若是时日再久一点,便没法再为你们解释了。所以,孤这才在河南道初定之后,便转道此地。”

张志远愈发的恭敬,弯着腰低着头。在他身边的唐可可亦是恭敬有加,倒是脸上,嘴角处却是洋溢着笑容。

殿下来了,还要登门孔家。

山东道的局,大抵是要解了。

………………

?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