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四百一十章 圣人的另一种用法

大明嫡子 第四百一十章 圣人的另一种用法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朱高炽有些不解,望着开始招呼人过来听令的朱允熥,他有点不明白,现在有了对付孔家的罪证,为何却忽然选择了收手。

尽管,那成箱的账册罄书难尽孔家这么多年所犯的事情,但若是当真说要株连九族,其实还是会有很大的阻力和不可行性。

毕竟一个圣人世家,就足够任何一家朝廷,在面对这个问题时,要慎重考虑后果。

眼下解缙他们发扬心学虽然有几年了,但天底下还是理学居多,根深蒂固。若要朝堂之上皆是新思想的读书人,还得数十年乃至百年的努力。

孔家不可轻易动。

没有更大的罪证,是难以堵着天下悠悠众口,而彻底将孔家的影响在朝堂之上抹去,也无法在天下人心中压住孔家这尊牌位。

但是压制,让孔府屈从,眼下却是可以做到的。至少孔公鉴这一支衍圣公爵位继承的大房,不可能甘心爵位被旁人顶走。

但现在却还是没有实质性的动作啊。

朱高炽看着张辉麾下的一名锦衣卫旗官赶了过来,目光不由移了过去。

“殿下。”

朱允熥嗯了声,说道:“兖州府及下辖县,有司主官,都羁了吧,拘到这里来。”

旗官抱拳:“属下领命。”

朱允熥却继续道:“想来,文选司对河南道那边官缺的选任也都出发离京了,当是走的运河。再派些人去徐州府等着,带上孤的手书,点半数人带过来。”

旗官停了一下,微微抬头。

这操作不符合流程。

朱允熥扫了旗官一眼:“只要那些心学出身观政的。”

锦衣卫旗官立马抱拳低头:“属下明白。”

应了话,旗官躬身候了两息,不再听到有教令下来,这才抱拳低头慢慢后退,最后折身快步离去。

不远,传来了一阵轰鸣声。

土石飞溅,不知情的护卫们赶忙上前,将朱允熥和朱高炽两人围住。

没多久,朱尚炳便急急忙忙赶了过来,嘴里吐了几口带着土的唾沫:“是张志远他们在用火药炸壕沟。”

朱高炽顿时哭笑不得,一路往曲阜而来,就接到张志远他们都干了什么事,现在不想竟然还在干。

他笑骂道:“那沟都快要比运河还要宽了!”

朱允熥挥挥手:“告诉他,往后都停了吧,用不到这些了。再弄下去,以后他也别想上阵杀敌了,孤直接让他给整个大明的军队挖壕沟修营寨去。”

几人一路说着话,就到了那条被张志远带着人挖出的壕沟竖起的木墙外。

朱允熥看了两眼,转头看向身边的小胖:“你不是想知道,我会如何处置孔家吗?”

朱高炽点了点头:“更换兖州府有司官员,严控孔家在地方的影响?”

小胖沉默了一下,毕竟孔家的影响是无形的。

朱允熥摇摇头:“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孔圣和华夏皆为先贤于社稷有教化之功,谁也不能否认。但是往后,圣贤的话就是纸上的意思。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何其繁琐。

天下的道理就那么多,最大的道理是什么?

是让百姓越来越富足,让人人都能吃饱肚子。这就是天底下最大的道理,圣贤说的话,少些解释。现在这天底下,有人是见过圣人的?

哼哼。

要做这件事,那就得孔家来做。”

文人是无耻的,最无耻的是他们能从各种有利的角度,去摘取圣贤的言论,来为自己的狗屎道理佐证。

整日里穷就圣贤说的一句话到底是个什么道理,而因此产生无数的争论,不如多想想怎么多让一个人吃饱肚子。

朱高炽微微低头:“这样做,孔家的牌匾就要掉下来了。”

“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朱允熥淡淡看向小胖。

见小胖不说话。

朱允熥继续道:“这只是其一,往后要如何用孔家。前段时日,高仰止来了密奏。交趾道、占城道属新征之地,大将军还在向西开进,国家在那边的教化缺失。高仰止认为,似孔家这般门户,虽有难尽之罪,但若是送到那边,还是可以为国家尽力的,我深以为然。”

“你要给孔家的人发配南边?”朱高炽有些吃惊。

朱允熥点头道:“不光是发配,兖州府的田亩也得清查一遍了,数十万百姓,尽数为孔家佃户,长此以往下去,朝廷又将从何处征收赋税?去给那些自耕农不断的增加摊派?”

这是除了将孔家的人头全都砍掉以外,什么法子都不放过,是要给孔家往死里用了。

然而朱允熥却并没有结束话题。

他继续说道:“上一回在应天的时候,红薯便是从那个叫范虫的欧罗巴人那里弄到的。我瞧着这些欧罗巴人,目下前来我朝虔诚恭敬,可眼底却透着觊觎。那海船更像是战船,不可不防。”

朱高炽啊了一声,不知为何会扯到那么久那么远的事情:“我朝与欧罗巴相隔万里之遥,他们便是有甚狼子野心,恐怕也难以企及吧。”

朱允熥哼哼一声:“将作监弄出来的蒸汽机你忘了?有消息,张二工带着人和龙江船厂的人打了好几场口水仗,总算是给蒸汽机安进了战船里。如果一切顺利,我们可能就需要更多的倭工去挖矿了。”

为何顺利了,就要更多的倭工去挖矿?

因为蒸汽机需要烧煤。

朱高炽这时候也反应了过来:“我懂你意思。我朝在发展,欧罗巴人也会在发展,当他们比我朝更强的时候,一定会想方设法的过来。”

是已经到某个历史的节点了,朱允熥心中默默的想了一下。

而且他们一定会过来的。

除非。

“大明的力量需要先一步踏上欧罗巴的土地!”朱允熥沉声开口:“孔家很不错,作为圣人血脉,千年传承,足够傲视整个欧罗巴。或许还能在那边制造点乱子……”

如果那帮白皮猪敢杀孔家人,他求之不得,大明也有了足够的理由去发泄愤怒。

如果不出事,那就让理学,在新土地上发扬光大吧。

一步步将纠缠在大明体内的顽疾拔出,最好是远远的丢出去。

“这是长远计,眼下动孔家,朝堂之上必有争论。”朱高炽还是补充了一句。

朱允熥冷哼一声:“朝堂?等孔家的事暂时落定,也就该先回京一趟和那些人算笔账了。”

说完他便提脚向前,往张志远的中军大营走了过去。

朱高炽连忙招呼着朱尚炳跟上去。

……

孔府,因为朱允熥的一句衍圣公爵位更迭,已经是掀起了千层浪。

大房传承这么多年,世代荣耀。其他各房虽然也是孔家人,也领着月钱,也能读书拿个功名,可除此之外便再无旁的用途了。

现在不一样了。

皇太孙没有株连孔氏九族的意思,到表现出了更换衍圣公爵位的心思。

孔府里头,那些个往日里寂寂无声的人也泛起了活络的念头。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此时不搏,累及后世!

“南宗那一支不可能有希望,若是有的话,早年间朝廷就不会将衍圣公袭在这里。”

孔府里,前头已经在为三太老爷的仙逝吹吹打打了起来。后府里,孔家某房的几名长辈便聚在了一起说着闲话。

“算来算去,最后还是得落在咱们这府上。如果当真想要搏上一搏,就要给大房压的死死的。”

“太孙想要的是什么,这个我等还需要想清楚。”

“三太老爷今天死了,这事闹不好又会成他们那一房夺位的借口。”

屋子里,几人面色凝重。

但凡是决定了要争一争,便是一条不归路,没有回头的机会。

“反正现在都这样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那张志远为何会不去平叛,而是带着兵马来曲阜。这其中,必定早就有了皇太孙的授意。”

“前元乱世,天下大乱,府上暗中做的那些事,可否记得?这半座兖州府,当真锦衣卫不知道。无非是老祖宗的圣名和天下那群读书人护着罢了。”

“现在皇太孙铁了心要做这事,陛下和太子对其向来信赖有加,这事大抵是没有缓和的了。”

屋子里又是一阵沉默。

矛盾点在什么地方,其实他们很清楚。如同整个大明,所有人都清楚矛盾在哪里,只是想要修正却很困难,因为没有人愿意放弃已经到手的利益。

半响之后,屋子里才再一次有了声音发出。

“朝廷自浙江道伊始便开始推行摊丁入亩之策,官绅一体纳粮,如今已有数载。秦王兼六道田赋事,推行数年,成效半半而论,可却也见朝廷之决心。”

“此番皇太孙于河南道,可谓是上下皆换,大力清查田亩。朝中,如今又有税署之司。诸位应当明了,朝廷这是不愿再放纵地方权了,更不会让我等人家与朝堂岁入相夺。”

“……”

“那我们便要放弃?”

“为何放弃?届时磋商磋商,请上意如何。”

“磋商?”

“淮右勋贵的事情,不曾有过听闻?他们那些人家的土地,可都是换到交趾道那边去了,十倍增之。”

“我等不求十倍,便是有个两倍,亦或是原封不动的换过去。如今海船多如牛毛,行于浩海之上,何愁荣养不在?”

“太孙恐怕不允。”

有人面露犹豫,总觉得现在明明皇太孙已经喊出诛九族的事情,他们还在期待着能不能当家做主之后,将孔家的土地如同那些淮右勋贵一样,给换到南边去。

“太孙所需,我等便一力应下去做。”

“万世传承如何,千年世家如何,我等荣辱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屋子里,这一房的人也渐渐的明确了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而在整个偌大的孔府宅邸内,这一幕此起彼伏的上演着。

主宅里面,孔公鉴也在忙碌着。

大房的族老和族人们,都已经聚在了一起,远处的白事声和三太老爷那一房的哭嚎声,一直回荡在孔府里,却难以让孔公鉴等人关注过去。

现在,保住大房的地位才是最要紧的事情。

“太孙最想要的是什么?”

孔公鉴在厅里来回的走动着,低声询问了一句。

“或许……献出族中这些年除了朝廷恩赐之外的所有田地?”

孔公鉴停下了脚步,目光左右转动着:“这一条记下,朝廷恩赐的田地也要记下,要做便要一点都不留,且看朝廷到时候如何定夺。”

孔公鉴的胞弟便在一旁持笔记下这一条。

又有大房的长辈开口道:“近年来,翰林学士、文华殿行走解缙,常在应天主持心学,文报也时时刊印心学文章。而解缙与皇太孙殿下,听闻私交甚好,隐有潜邸之势。不如,本府持笔文章,附和心学一二?”

孔公鉴停下了来回走动的脚步,回头看向开口的那位大房长辈。

这是位自己父亲那一辈的大房长辈。

孔公鉴沉吟了一下,皱眉道:“心学……若是如此,理学一方是否会对我家有所看法?毕竟,我家自前宋以来便与理学一脉来往颇深。”

“既然田地之物都可尽数舍弃,为保大局,理学又如何?圣人本出我家,心学理学皆在儒学之下,何分左右。”

孔公鉴摇头笑了笑:“既如此,便也记下吧。”

说完,孔公鉴看向一旁的胞弟,见其已经开始秉笔书写,便望向周围的族老、长辈们。

“诸位,都是昭文亲亲的叔伯长辈,还有亲亲的兄弟们。可还有何良策,能叫我孔氏大房,不因此遭劫难坠落?”

“族中……三叔家不是还有位尚未出阁的女娘,目下年岁恰好,可否能请旨,送入太孙府?”

“三叔家的,是否……侄儿没有旁的意思,只是觉得是否不够……侄儿以为,昭文兄长不是还有几位刚好适龄的胞妹,尚未出阁。”

“可那都已经许过亲事了的!便是毁了亲事,又如何能嫁与太孙?”

“倒是还有个小妹,只是如今是否太小了一些……”

“那边先请了宫里的旨意,养在家中,待及笄便送入太孙府。”

孔公鉴轻叹一声:“何至于此……何至于此……”

他脸上满是愁容和凝重。

只是最后,却还是看向了在一旁持笔等待着的胞弟。

“且将此条也一并记下吧……”

………………

月票推荐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