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四百五十六章 天堑亦可变坦途

大明嫡子 第四百五十六章 天堑亦可变坦途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皇帝要乘舟登船。

登的还是在进行炮击试验以及即将开始的航行试验的新式蒸汽战船,这让张二工有些犯难。

如今这条蒸汽战船,是大明的第一艘新式装配了蒸汽轮机的战船。没人情况,在彻底确定之前,这条船会发生什么事情。

毕竟,蒸汽机的研制过程中,就发生过多次爆炸事故。

若是今天这个时候,被安装在战船后舱的蒸汽机炸了?

张二工立马用手指深掐手心,让自己将这个恐怖的念头从脑袋里赶出去。

他抬头,小心的看向一旁的皇太孙,希望皇帝陛下能打消登船的念头。

朱允熥踮脚瞅了两眼远处江面上的战船。

于大明的寻常战船相差无几,就连船舱甲板上的桅杆,也依旧保留着,且并未曾有过削减。

而在船尾,却有着两根巨大的钢铁圆筒探入水中,连接着在水面下的巨幅螺旋桨叶。

船头上原本明制战船所具备的撞角,也被更换成了钢铁构建,且将整个船头包裹住。

这大概是为了给整条战船平均配重,在后舱增加了两台蒸汽机之后,更换船头的撞角,用以确保战船不会后重前轻。

望着因为密封性而不得不斜插入水的传动杆,朱允熥倒是也很想登船,亲自体会一下。

朱允熥看了张二工一眼:“劳烦张侍郎安排船只让我等登船。”

张二工心中无奈的长叹着,拱手领命。

随后他便转身与麾下官员安排皇帝、太孙等人的登船事宜。

“让人先回船上,叫蒸汽机熄火。再多叫走江船游曳于蒸汽战船周围,以备不时之需。”

张二工脸色凝重,随着在朝中为官日久,他终还是体会到官场上的规矩和皇权的森严。

麾下领了命,当即便去江边的码头栈桥上安排事情。

这一头朱元章已经带着两个大孙子,沿着最外侧的造船平台往江边码头而去。

即便是已经看了许久,朱元章对身边造船平台上的在建船只,也是感觉好奇和兴奋。

他挥手指向平台上最大的一艘在建战船:“这是水师五千料的宝船吧,这一条船需要多久才能完工?”

“回陛下,若在过往,这一条五千料的宝船,抛开备料备工诸事,仅在这造船台上,就需要龙江造船厂一整年的光景才能打造出来。”

朱元章抖起衣角,双手背后,侧目望向张二工:“如此说来,现在更快了?”

张二工朝着朱允熥拱了拱手:“臣等时前与殿下商榷,得流水同工作业之法。如今,便是这五千料的宝船,龙江造船厂也能在十月之内完工下水。”

朱元章顿感好奇:“你与太孙商榷而得之法?”

张二工连连点头,称赞道:“太孙殿下天资颖慧,实在是微臣所不能及的。微臣能有今日的这些功劳,全是太孙殿下所赐。殿下时常有奇思妙想,让微臣等人茅塞顿开,事情也就办的更顺了。”

朱允熥有些无奈,整个朝廷,这话也就张二工能说。而他更无奈的是,就连张二工现在也变得有些‘巧舌雌黄’了起来。

一旁的朱高炽则是开口道:“有载,秦有同工同做之法,秦之强弩军械,专人责成一处。想来,熥哥儿便有从此处借鉴之意。”

这话就听的朱元章愈发满意。

老爷子连连欣慰点头:“还是读书的好,要多读书,更要给书上的东西都用上才最好。”

说着,老爷子眼神激励的望向朱允熥。

“近来做的不错。”

朱允熥连忙躬身颔首,只是心里却是滴咕了两句。

这些日子,因为自家两个崽崽被养在乾清宫,自己在老爷子那里的地位可谓是江河日落,与过往那是大相径庭。

朱元章今天显得很兴奋,双眼不停的在造船平台上巡视着。

每见一样新奇事物,便要拉着他的工部左侍郎张二工询问细节。

只是张二工每每都是各种造船上的生僻工艺名称脱口而出,朱元章也不寻思去理解,就是拉着要张二工说道清楚。

便好似是随着张二工的叙述,老爷子自己就已经亲临了造船的全过程。

二百多丈的路,很快便在朱元章那浓郁的求知欲中走完。

江边码头栈桥上,早就已经停泊了几艘调过来的走江船。

在江心洲和岸边中间的夹江里,下了船锚的蒸汽战船上,最高的那根桅杆顶部,一名望手正手抱桅杆,不时的眺望向岸边,时而又低头,似是在与穿上的人通报皇帝的位置。

“爷爷小心。”

眼瞅着老爷子兴致冲冲的就要直接跨上走江船,朱允熥轻喊一声,疾步上前,轻飘飘越过栈桥和船舷,停在甲板上,探手伸向身形有些不稳的老爷子。

朱元章手掌紧握朱允熥的手臂,这才止住因为准备不足便要跨上走江船,而有些晃荡的身子。

待爷孙站稳脚跟,朱高炽、张二工等人也都一一登上船舱甲板。

望着前方的江心洲,因为脚下随波逐流的走江船,而不断起伏的画面。

朱元章微微一探。

朱允熥悄然看了有过:“爷爷有何心事?”

“俺只是在想,这千里大江,中原百姓横渡者至今夕又有几何?南北往来,唯有渡船而过。”朱元章拍拍身前的船舷栏杆,轻声道:“不知何时,我中原百姓才能平步越过这道天堑。”

“天堑终有坦途日。”朱允熥脸色坚信,笑道:“潘德善在黄河河道上,以水泥筑造减水坝,抵御上游洪水,减轻下游冲击。

此法若是成功,则中原这两条大江大河,以及那无数的河道,再不需舟船便可横渡。”

朱元章顿时心中一颤。

他本只是一句畅想而已,却不想竟然会从大孙子嘴里,听到确凿的可行性来。

朱元章当即转身,伸手抓住朱允熥的手腕:“熥哥儿!你将方才的话再说一遍!”

老爷子的声音有些大,甚至是变得颤抖起来。

引得一旁的朱高炽和张二工侧目看了过来。

朱允熥轻笑一声:“中原桥梁历来皆为石、木为主,因其质地,跨度至多不过数十百来米。而如长江黄河,河深水急,桥梁横跨,不提建桥材料质地,单单是这水流流速,就能冲垮所有的桥梁。”

“那水泥又如何确保所造桥梁不被冲垮?”朱元章急声询问,双眼满是期待。

“孙儿与潘德善就黄河河道减水坝施工,做过推演。上游筑坝拦截分流河水,减水坝位置清理河床淤泥,深挖至底,浇筑水泥墩,层层累上。待水泥墩凝固,再清开上游拦水坝,则减水坝成。”

朱允熥徐徐道来,神色平静。

他与潘德善,亦如他与张二工,往往都是就一个问题,提出一个可行性的解决办法。

而至于究竟该如何解决,还是得要潘德善、张二工他们去具体探究。

自己拥有的只是这个时代所不具备的知识点而已,到底该如何实施,还得将就术业有专攻。

朱元章皱眉细想,倒是也想起来河道总督前些日子,上过一道奏章,上面便有提及减水坝。

老爷子啊了一声,脸色郑重了起来,语气也变得深沉:“减水坝又与跨越这大江大河有何干系?熥哥儿,若是我朝能将这大江大河之天堑,顺服为坦途,你可知是多大的影响?”

朱允熥点点头。

他想了一下那一句今日天堑变坦途。

脸上微微一笑。

“孙儿自是清楚。”朱允熥轻言细语,解释道:“若是天堑变坦途,我朝百姓南北往来便再不需借舟船之力。而商贾行商亦可节省舟船之费,货物再至售卖之地,百姓购进之价亦可节省。”

说到这里,朱允熥停顿了一些,看向老爷子。

最后,他才继续道:“而最重要的是,若天下江河皆可变为坦途,我朝大军南征北战,将神速也,战马不停,大军一往无前,朝夕而至。

应天出兵,无须舟船耗时,铁蹄阵阵跨越江河,直往九边塞外,畅通无阻,行军之速倍增之。”

一支万人的京军,从应天城出发,前往宣府镇需要多久的时间?

且不说往后的路程如何。

仅仅是从应天城跨过城外的长江,踏足江北之地,就需要一整日的时间。

水师战船需要停靠在龙湾码头,将这万余将士送往江北,且还要拉送战马、军械、粮草等等军用之物。

若有桥梁横跨江面,一万人的兵马北上,只需个把时辰足以。

老爷子的眼睛已经开始放光了。

朱允熥轻咳一声:“只要潘德善的水泥减水坝筑成,便说明朝廷可以借助水泥减水坝之法,在这江面之下打下一个个的桩子,高出水面,再于其上建造桥梁桥面,那时候则无需担忧江河之水的冲刷,可保百年无忧,到那时天堑亦可便坦途。”

朱元章深吸了一口气,他不懂建桥一事,却知道只要这些水泥减水坝的桩子若是当真能抗住江河之水的冲刷,那在这些桩子上横跨建造桥面,绝对是可行的法子。

哐哐。

不远处的朱高炽用手肘撞了撞身边的张二工。

他转头看向这位质朴的新晋工部左侍郎,低声道:“我记得没错的话,水泥一事,侍郎也是有经手的。今日熥哥儿所言,可否当真?”

张二工微微皱眉。

他烧水泥、造蒸汽机、造火车、蒸汽战船,从事的事情到底还是和治河、建桥有所不同。

只是稍稍细想,估摸着水泥的可塑性和坚固性。

张二工沉吟良久之后,还是开口道:“只要潘总督的水泥减水坝真的能立在黄河河道之中,那殿下所言便绝对可行!”

仅仅是这么一会会儿的功夫,张二工已经想到了施工的办法。

就算水泥减水坝存在不可靠,但只要它能立在江河中抵御水流的冲刷,到时候大不了将那些个水泥墩子建造的间距拉近一些便是。

水泥墩子建造的高一些,也可防备将来可能发生的大洪水。

只要桥面足够的高,就不用担心会被水流冲垮。

想着想着,张二工已经开始在心中盘算着应天城外,长江上下游哪些地方是可以让朝廷用来建造跨江桥梁的。

朱元章这时候已经深陷天堑变坦途的畅想之中,以至于他自己都不曾发觉,自己抓着大孙子的那只手一直是紧紧的攥着。

“爷爷,到地方了,该上船了。”

朱允熥忍着手腕处的胀痛,望着走江船已经是靠在了蒸汽战船旁接驳,立马轻声呼唤着。

“嗯?啊!”

朱元章目光一闪,抬头看向遮蔽住自己眼前整片视野的庞大战船,连忙低头皱眉,松开大孙子那条一直被自己抓在手心的手臂。

因为试验,目下这艘大明第一条蒸汽战船上,并没有官兵,只有少数复杂战船正常航行的水师水手和炮手,和数量众多的匠人,在几名自龙江造船厂获封朝廷官职的匠官在。

自从张二工以匠籍成为大明朝的官员之后,朝廷亦是有过数次考功,从朝廷治下的匠籍里面遴选功绩或是才能足够的匠人,晋升成为匠官。

虽然只是末流,但影响却是非凡的。

通过那条摇摇晃晃,挂靠在船舷外侧的楼梯,朱元章满怀期待的踏上蒸汽战船。

皇帝今天备受震惊和冲击。

便是站在随波颠簸的战船上,脸上却透着激动的光彩。

朱元章举目望去,巨大的桅杆,高高竖立在甲板上。因为是要停泊,对装配的新式火炮进行设计试验,以检验新式火炮在蒸汽战船上的合配度。

甲板上飘散着的硝烟味,表明火炮的射击试验已经持续了很多次。

朱元章在甲板上走到面朝江心洲的一侧,望向岸边一片被火炮狂轰滥炸后的场地,随口道:“那些都是今日试验所造成的?火炮在船上的准头如何?威力又有几何?若是战船开动起来,又能否保证准头依旧?”

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章深谙兵事,几句话便将这蒸汽战船最重要的问题指出。

张二工看向一直站在甲板上的一名绿袍匠官。

对方立刻会意上前。

“回禀陛下,新式火炮经过改进,原本准头就比我朝旧有的火炮更加精准。如今上了战船,虽因水流有所颠簸,却可保证如旧有火炮一般,两轮试射之后,准头确保正确。

先前臣等方才验证过停泊下锚后,新式火炮在战船上的射击准头,已经可以确保无误。

接下来,臣等便要试验战船航行时,火炮的射击准度如何。”

朱元章面带笑容,连连点头,脸色欣慰。

朱允熥在一旁向着江心洲举目眺望了一会儿,挥手指向一片密林。

“先往那边继续射击一轮。”

………………

?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