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四百七十八章 两肩安能事农桑

大明嫡子 第四百七十八章 两肩安能事农桑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钟山下琵琶湖畔的红薯地,一片热火朝天的劳作场面。一开始只有上林苑监官员在场的时候,有人卖力,有人偷懒。

可当朱允熥等人从钟山上下来,解缙提着锄头走进红薯地,便没有人再敢偷懒了。

内阁大臣解翰林亲自挖红薯,做起事情来不留半点余力,这让那些心中有着怨愤的监生们,也不敢再多言语,只能低着头做着手上的事情。

而随着朱允熥也提着锄头在地里面挖起红薯来,人们手上的动作便默契的更快了一些。

“这便是解阁老今日的课?”有上林苑监的官员,即便早就知道今天会发生什么事情,却还是有些疑惑和不确信的询问了一句。

袁素泰躲在凉棚下,并没有参与红薯地里的劳作。他看了眼一板一眼,手脚熟络的挖着红薯的朱允熥和解缙,脸上带着笑容。

随后轻声询问着本衙的属官们:“你们看着太孙和解阁老,有何体会?”上林苑监众人愣了一下。

少师这个问题显得有些突兀,众人不由转头看向在红薯地里离着不远的皇太孙和解阁老二人。

挖红薯是一个配合的事情,得先有人割了红薯藤,然后再有人挥动锄头挖红薯,最后还要有人捡拾挖出的红薯。

这里面,用锄头挖红薯是最累的事情。而皇太孙和解阁老两人却都是选择了挖红薯。

有人这时候小声回答:“不论是殿下还是阁老,手脚都很娴熟,虽然比不上田间老农,却也不比我等差。”上林苑监的官员们都会种地,这一点在近两年被更加着重的要求。

这人开了口,众人这才看了明白。

“还真是!”

“方才还不曾发觉,现在一看,殿下和阁老竟然都如此熟稔此等农事!”有人反应过来,惊讶的发出感叹。

“太孙忙于社稷,阁老忧心朝政,何时能有空闲亲历农桑,为何竟然如此熟练?”袁素泰摇摇头,轻笑道:“心忧社稷农桑,手有耕种老茧。肩背晒日,汗滴黄土。若有心,便是不常做,亦知如何做。若心中无农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便是再有空闲,也不愿农桑一事。”众人不禁沉默了起来。

少师话糙理不糙,天底下但凡是心中装着农桑之事的,也能挽起裤脚下到田地里头。

就如他们这帮上林苑监的属官。往前数上十年二十年,哪个不是同样读着四书五经踏入官场的。

等到了上林苑监待上几年,便是原先不会,看也都看会了。

“所以今日解阁老这一堂课,便是要让国子监的监生们知晓农桑一事的艰辛不易?”袁素泰点头道:“多少人只知道每日一瓢一饮都是地里面长出来,却不知道那一碗米饭究竟要付出多少的汗水才能吃进肚子里。世人不该如此,至少他们这些读着圣贤文章,志向往后为国效力的学生们不该这样。这也正是今日,解阁老为何要来我上林苑监,为诸监生授课的原因。”众人纷纷了然点头,视线再次看向了红薯地里的皇太孙和解阁老二人。

此刻的朱允熥和解缙两人,就是专心低头,挥动着手中的锄头,不断地将埋藏着红薯的地垄刨开。

解缙眼里是只有面前的红薯地。而朱允熥却是时不时的瞥两眼这位。时间在一点一点的流逝着,天空中的太阳愈发的大了起来,晒得人头皮发痒,后背生汗。

整个红薯地不知不觉,少了人们的声音,留下的只有镰刀切割、锄头刨土、红薯入筐的声音。

有人想要歇下来,可是一抬头就能看到太孙和阁老都还在坚持着,任谁也不敢在这二位前面歇下来。

“这到底是要做什么?”远处有监生开始小声的对着同伴发泄着心中的不满。

同伴撇撇嘴:“还能做什么?可不就是在挖红薯吗?”

“挖红薯也能挖出大道理来吗?太孙和解阁老不停下来,咱们谁敢停?这不是给咱们都架起来了吗?”

“还是安心干活吧。你我还能比殿下和阁老金贵?这二位都能做,咱们能说做不得?”

“……”

“慢些做!这要是当真干上一整天,这一旬怕是都要躺在舍内动弹不得了。”

“动静弄大点,出力小一些,咱几个都留着点力气。”

“……”这些本就不满好端端的内阁大臣授课变成挖红薯的监生,渐渐地从不满和发泄,变成了装模作样。

而在上林苑监外。邹学玉的眉心已经能将一整个核桃给夹碎。小半个时辰前,为了谨防国子监的监生们再次闹出什么乱子,应天知府衙门当即便安排一府两县的差役到国子监那边。

可是等到一府两县的人好不容易赶到国子监后,却发现整个国子监早就已经人去楼空,课舍庭院之内,空空如也,不见一人。

扑了个空的邹学玉,当场差点就要昏厥过去。好不容易等到北城那边的官府差役赶过来通禀,知府衙门的人这才知道,这帮国子监的监生竟然是一早就出城去上林苑监了。

国子监要大闹上林苑监?这可是两个完全挨不着一块儿去的地方啊。邹学玉当场就生出立马查封了国子监的念头,半响平复了心情之后,邹学玉便马不停蹄的带着人往上林苑监赶。

如此,又是折腾了大半个时辰的功夫。邹学玉走的是满头大汗,但也终于是见到了上林苑监的衙门。

“殿下和解阁老今日是在上林苑监?”邹学玉看着上林苑监衙门外的锦衣卫和上直亲军卫官兵,对着衙门前的门房询问着。

上林苑监的门房点点头:“回知府,殿下和阁老都在衙门后边的红薯地,还有少师也在那边作陪。”于是,邹学玉的眉头又紧了一点。

“国子监的人是不是也在后头?”门房的眼神古怪的盯着邹学玉,点点头道:“是。”邹学玉当即回头看向身后的衙门属官:“走!”他实在是有些怕了。

便是太孙、阁老、少师,还有那帮国子监的人都在上林苑监里面,邹学玉还是怕要再出点什么事情,自己这应天知府衙门最终还是会成为背锅的地方。

毕竟,上林苑监衙门也是在应天府的地盘上。

“府尊……”可是当邹学玉要带着知府衙门的人进上林苑监,那门房却是满脸紧张的拦在他的眼前。

邹学玉斜觎了门房一眼:“怎么?本府还不能进上林苑监吗?”门房立马摇头,看向衙门前被邹学玉带过来的府衙三班差役:“府尊和诸位自然是能进的,但府衙的差役……”邹学玉挥挥衣袍,再次回头:“尔等留在此地。”气鼓鼓的发了话,邹学玉目光幽幽的盯着门房,但凡这厮再说出一个不字。

他发誓,明天就带着应天府的人封了这厮的家门。门房瞧着府尊脸上那莫名的火气,赶忙退到了一旁。

终于是能进上林苑监衙门的邹学玉,冷哼一声,挥袍踏进上林苑监。少顷,邹学玉终于是从衙门前赶到了红薯地附近。

远远的,就能看到整个红薯地上,无数的监生正在忙碌着挖红薯,场面当真是别开生面。

邹学玉一眼就瞅见在红薯地里的皇太孙和阁老。

“本府没有看错?”面对府尊的迟疑,应天府同知无奈的点头道:“回府尊,确是殿下和解阁老二人。那边凉棚下,是少师和上林苑监的人。”邹学玉望了一眼散布在红薯地里的国子监监生,谨慎道:“这都干了大半天活了吧,好端端的授课怎么就变成这样子了?”这个问题,应天府的官员们没法给出答桉。

此时已经日上三竿,秋日里的日头,还带着一丝酷热。无数的监生们,已经开始变得手脚沉重起来。

即便这些监生已经轮换了好几次,每个人都轮着割红薯藤、挖红薯、装红薯。

可向来不事农桑的监生们,又何等能坚持下来。甚至已经有人开始磨磨蹭蹭的挪动着脚步,半分都不愿意动弹一下。

“干不动了!”

“真的干不动了!”田间,终于有监生大喊了一声。然后红薯地里边传来噗通一声,显然是喊话的监生跌坐在地上了。

有了一个人支撑不住,顿时就引起了连锁反应。一个个监生跌坐在了地上,双手裹着衣袖不停地擦拭着脸上的汗水。

“真的干不下去了……”

“这活太累人了!”

“呜呜呜……”在一个个监生支撑不住放弃的时候,甚至于有人终于是崩溃了,坐在地上哭嚎了起来。

红薯地里头再一次的恢复了人声。

“殿下!学生真的做不了了,不是学生不愿意,是这活真的干不下去了……”

“就让学生歇一歇……学生……学生明日再来挖红薯!学生定然会将这片红薯给挖完的!”

“解翰林……解翰林……就让我们歇一歇吧。”监生们开始集体呼喊着求放过。

凉棚下,袁素泰望着乱作一团的监生,脸上却是露出笑容。而刚刚赶来的邹学玉眨眨眼,望着这帮整日里只会给应天府招惹麻烦的监生,此刻一个个瘫软在地,心中竟然是生出了一股得意和看戏的喜悦。

解缙终于是抬起头直起身,向着周围看了一遍。

“殿下。”他呼喊了一声,见到朱允熥停下手上的动作,抬起头来。解缙这才冲着周围的监生们喊道:“当真都累了?”

“当真!”

“千真万确!学生不敢骗解翰林,学生是真的扛不住了。”

“学生要是装样子的,便叫学生出门别雷噼死!”

“……”

“解阁老,学生真的是累得不行了……”红薯地里响起一片诉苦声。解缙点点头,望了一眼收获进度还不到一半的红薯地:“也到正午了,等下上林苑监就会送来我等的午膳。只是在此之前,我有一个问题,一直不曾能得到答桉,想要问一问诸位。”

“解翰林只管问,学生们但凡知晓,定然是知无不言!”能动嘴就不动手。

只是回答解阁老的一个问题罢了,监生们当即也不曾多想,便满口答应下来。

解缙开口喊道:“朝廷近来有草原上瓦剌部的使臣到来,要与朝廷结好,内阁的意思是,要送些粮食物资过去,以示我大明的王道仁义。”问题忽然转变到了大明对外政策上。

只是这个问题,显然是有史可鉴的。监生们大多只是稍稍一想,便开口附和了起来,不少人甚至开口认为内阁此举乃是公正思量。

解缙却是又道:“这其中,便包括尔等今日所挖的红薯……当然,这一整片红薯地的产出,都将会被送去瓦剌部。”说完之后,解缙目光静静地注视着周围的监生。

这一下,人群开始有了些不一样的动静。朝廷要送些东西给瓦剌部,好稳定边疆局势,这一点历朝历代都在做,大明自然也能做。

但忽然,要送的东西,变成他们刚刚不断求饶前才挖出来的红薯。监生们心中开始生出不愿意来。

劳资在这里辛辛苦苦挖出来的红薯,好不容易才能求了歇息片刻。那什么瓦剌部说一句结好,哭穷两下,就能白的咱们这些人辛辛苦苦挖出来的红薯?

只是没人开口大声反对,但群体的沉默却是表现的清清楚楚。解缙又道:“看来都是赞同内阁此议的。”

“学生不赞同!”

“瓦剌部要与我大明结好,该是他们送东西过来才是!”

“这红薯,若给我大明百姓,此间红薯地,能养活多少人,凭什么给那些瓦剌人!”一时间,红薯地里掀起莫名的反对。

解缙望了一眼不远处面带笑容的皇太孙,他举起双臂向下压了压。

“看来是本官想错了。”解缙好似是在自嘲的笑了笑,又道:“尔等可否说一说,为何不赞同内阁这个想法?”为什么?

解缙这话,一下子给监生们问住了。他们自然不好意思承认,这是因为自己辛辛苦苦挖出来的东西,不愿意给了别人。

解缙笑笑,继续说道:“农桑啊,本来就是苦事情。尔等今日不过劳作半日,便已经苦不堪言,百姓却要年年劳作,年年仓无满时。农桑之苦,乃天下之苦也。尔等皆为国子监生,朝廷储才之人,日后部堂阁员之姿。尔等这双肩,能否日日复事农桑?能否扛起天下社稷?”………………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