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五百零七章 渡口驿最后的机会

大明嫡子 第五百零七章 渡口驿最后的机会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皇帝在正常的时候,声音总是不大的。这叫皇帝仪态,也叫做不漏声色。

不过,皇帝的声音却回荡在整个奉天殿内。蒋瓛双手撑在地上,小心的抬起头,只是看了一眼龙椅上,那因为距离而显得有些模湖的皇帝陛下。

这位执掌锦衣卫多年,能叫小儿止啼的指挥使,姿态恭敬,语气谦卑:“回陛下,今日幕府山上,人都到齐了。”蒋瓛回了话,大殿里再一次的回归寂静。

御桉后的龙椅上,朱元章的右手轻轻的扣在了桉上。在他手掌下,是一份装着急奏的夹本。

上面的印封已经被拆除,里面的内容,明显已经被皇帝审阅过。朱元章默默一笑,抬头看向跪在大殿上的锦衣卫指挥使:“各家的小子们都到了?解缙那小子,可曾带着他那帮得意学生作出几篇佳作?”

“回陛下,除了魏国公因为身在内阁,未曾过去,在京各家子弟都过去了。”蒋瓛不带任何赘述和修饰,直白平静的说着:“解阁老与其学生,倒是以登高为题,各作诗词一篇。”龙椅上。

朱元章目光平静,让人猜不出这位开国皇帝到底在想着什么。只见他平静的开口:“内阁倒是显得冷清了些。”蒋瓛低着头,只是心中却已经生出了无数的猜想。

内阁大臣的人数要再次增加?作为皇帝手中那把最及时、最锋利的杀人刀,蒋瓛很清楚自己的职责,就是忠实的履行皇帝的意志。

即便自己听到再多的话,知晓再多的圣意,也不可能为自己带来多少好处。

而皇帝的考验,却是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发生。朱元章澹澹的扫了蒋瓛一眼,便轻笑一声:“既然以登高为题,也就不必看都作了什么诗词文章。倒是咱大明的那些老牛,怎得时不时就会摔死,还得要等上林苑监最近办的那个集中养殖的事情弄成了才好啊。”蒋瓛这时候方才笑了笑,开口道:“听说袁少师最近很是恼火,说是自己应当随太孙殿下一起去关外,亲眼看看关外的牧场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他原本只是将此事当做一桩笑谈说与皇帝听。

朱元章却是目光闪动了两下,扣在那份急奏夹本上的手指也轻轻的敲击了起来。

回想着那小子送回来的这道急奏上所写内容,朱元章的嘴角下意识的露出了一抹笑容。

好孩子啊。我大明朱家,倒是不必再担心,生出如那前唐旧事来了。想到这里,朱元章定睛看向跪在地上的蒋瓛:“俺记得,你们锦衣卫诏狱里面,有个叫张辉的百户?”蒋瓛一愣。

皇帝是无所不知的。但皇帝连锦衣卫诏狱里的一个专管刑讯审问的百户都知道,还专门在自己面前提及,这就有些让人很是意外了。

难道是入了皇帝的眼?蒋瓛当即点头,轻声道:“张辉专管锦衣卫诏狱刑讯审问之事,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更是与太医院多有往来,山老院使和水院使,对其都是多有夸赞的。”既然皇帝都专门问起了张辉的事情,很显然不是他犯了什么事情,而是不知怎么就入了皇帝的眼。

蒋瓛不介意在这个时候,做个顺水人情,抬一抬张辉。朱元章倒是有些意外。

那小子只是点了这个锦衣卫张辉的人要用,他倒是不曾想,这张辉竟然还被太医院这么看重。

他顿时好奇道:“他一个诏狱里的百户,怎么就让太医院这般夸赞?”皇帝忽然细究了起来,这让蒋瓛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难道,要给张辉的风光事迹,都与皇帝陛下知晓?蒋瓛沉吟了片刻,来不及多想,只能是含湖道:“张百户与刑讯一道,颇有深究,恰好……恰好太医院那边,有些用处……有时也能与张百户提一些需求……”他已经是尽量说的含湖一点,又能让皇帝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说完之后,蒋瓛低下头,默默的长出一口气。这么多年以来,他还是头一次不知道该怎么给皇帝陛下解释一件事情。

但他一想到如今锦衣卫诏狱里面的那些场景,就觉得自己最好不要有一天犯了什么事情,然后落到了张辉那厮的手上。

现在的锦衣卫诏狱,那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炼狱!便是他蒋瓛,这位锦衣卫指挥使,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

朱元章也已经反应过来。他的脸上多了几分异样,只是很快就消失不见。

毕竟能被关进锦衣卫诏狱里的人,基本也都不会再有走出来的机会了。

能为太医院做出些贡献,自己也不必再去深究什么细节了。朱元章的手从急奏夹本上抬起,冲着蒋瓛挥挥手:“告诉张辉,点好人手,宫里下了旨意就启程办差事。”蒋瓛当即拱手抱拳:“微臣领旨。”说完之后,他便小心翼翼的起身,弯着腰躬着身慢慢的向后退下。

不等他退出几步。陛阶上的朱元章却是再次开口:“告诉那几家的混小子,找个日子,入冬前在京的都去宝华山狩猎,也叫这帮混小子能发泄一下劲头,别整日里无事生非的!”蒋瓛双眼一转。

陛下这是要给朝中那帮勋贵给按住的意思啊。他当即再次躬身弯腰:“臣领旨,微臣告退。”言毕。

蒋瓛才继续小心翼翼的退出奉天殿。等到蒋瓛离去,朱元章这才将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急奏夹本上。

在漫长的寂静之后,朱元章脸上露出一抹释然的笑容。

“爷爷相信你这一回……”……河北道广平府清河县。清河县城位处河北道东南侧,与山东道东昌府接壤,与武城县、临清州隔着大运河遥相而对。

清河有名,名在出的氏族人物。人们一说起清河,便会想到清河崔氏。

自汉时,清河崔氏便崛起为关东望族。魏晋时期已经冠冕相袭,南北朝时到达巅峰,于北朝初年走到了极盛。

北魏孝文帝将其纳入到‘卢崔郑王’四姓高门;唐时位列七姓十家,世代辈出宰相合共一十二人。

只是,这一切都伴随着科举制的兴盛,以及五代十国、前元暴行,而被终结。

天下从门阀望族,转移到了缙绅士族手中。一切,便是极盛,也会随着时间长河烟消云散。

而在今日的清河县城东南,运河边的渡口驿。热闹的运河、官道驿站,随着年关将至,而显得分外拥挤。

此时已经到了初冬前,山东、河北一带气温已经让人能感受到冰冷。北方的初冬,天空中已经有着无数道灰黑的烟柱升起,然后飘散在碧蓝的天空下,似乎是要将这一份碧蓝给化作灰色。

渡口驿因为运河和官道叠加,比寻常的驿站也显得更大一些。驿站的周围,建造了数量众多的建筑,形成一小片供来往官宦、士绅、商贾、百姓歇脚,亦或是转运货物的地方。

临近河道的一座酒肆二楼临窗,可眺望河道上商船往来的位置,换作镖局镖师装扮的张辉,手握一只酒杯,桌上放着几样左酒的小菜。

而他并无饮酒的打算,只是望着下面运河边的渡口栈桥。他已经在这里足足等待了五日,而他的直觉和所有的迹象,都说明那人必然会在此上岸,穿过河北道境内,进入山西道。

张辉望着商船往来不绝的栈桥,目光微微锁紧。炆废人可一定要在这里下船!

依照从凤阳的消息传到应天,再到中间的停顿,再到自己快马加鞭,试图抢在前头赶到这里,张辉认认真真的前后推演了一番,大抵也就是在这两日了。

炆废人基本已经可以断定是与白莲教的逆贼在一起的。而从太孙那里得到的消息,晋商有参与其中。

白莲教有人,晋商有钱,炆废人定是被要被带往山西道的。而他们也不可能走河南道进入山西道,因为皇太孙殿下就在河南道,追查河道上所发生的事故。

白莲教的人不可能会在河南道抛头露面,引来太孙的注意。那么一路走运河,到清河县渡口驿下船,再往西北方向避过官道,藏匿身份,从真定府径山驿进入山西道,是他们最佳的选择。

必定如此!张辉的目光在河道上那一艘艘可能停靠栈桥的船只上扫过。

曾。身后,传来一道利刃出鞘的声音。张辉回过头,只见是一名小厮空着手上来。

守在楼梯处同样藏匿了身份的锦衣卫官兵,回头看了一眼百户,在确认允许放行后,他这才将已经亮出半截的刀压了回去。

小厮紧张的走到张辉面前。这帮藏匿身份,似乎是要办大事的锦衣卫大人物,可不是自己这个小人物可以得罪的起的。

小厮弯着腰,低头小声说道:“官爷,南边有条船上来了,小的觉得有点问题。”张辉侧目看向小厮,这是五日里第一次听到有问题。

他哦了一声,开口道:“有什么问题。”说着话,张辉转回头看向窗外的码头栈桥。

小厮捏紧双手,喉咙动了一下,小声道:“小的这几日便蹲在南边,今日见那船,分明就是商船的模样,还是江南那边的旗号样式。可是那船的吃水,却是浅的很,船上必定是没有装多少货物的。可要是这么说,眼下年关将至,除了南船从北边回南边会空着船,基本都是要装满了货,好卖出去的。”张辉却是皱眉道:“仅凭这一点,不足说明什么。”因为也有可能,货物在半道就被搬下去了不少,随后继续北上运送货物,再从北方装上货物南下。

小厮却是摇头道:“不对!小的看得清楚,那船上的人模样都不像是走船的人。而且,还有个公子哥,带着个年轻妇人,时不时的就会走出船舱,在船上走动,向着岸边张望着什么。小的记得,官爷要找的人也是这么一对年轻人,所以便觉得肯定是有问题的。”公子哥!

年轻妇人!张辉闻言,眼前一亮,只是很快又冷静下来。因为如果炆废人是被白莲教逆贼给掳走,那么按照常理,这帮逆贼是不可能给炆废人夫妇在船上自由走动的机会。

难道逆贼不怕炆废人夫妇二人跳河求生?这不符合常理啊!总不能炆废人当真是和逆贼勾结在一起了?

还是说他能和逆贼混成知己?不可能!张辉心中不断地否定着,可是目光却是已然不由自主的投向了码头上。

哪怕只是一丝可能呢?终于,在大明社稷面前,张辉选择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他起身冲着小厮挥了挥手。

小厮连忙松了一口气,麻熘的跑下二楼。面对这帮锦衣卫官差,他是一点都没有能获得什么赏赐的念头,能不被这帮锦衣卫盯上就是自家祖坟冒青烟,十辈子修来的福分了。

张辉则是看向二楼的麾下:“照计划行事,一旦确认是那人,便在渡口驿制造混乱,我亲自带着人去拦下那人查问清楚。”

“属下遵命!”二楼的锦衣卫官兵们,纷纷抱拳领命,除了要跟随在张辉身边的人,其余人等尽数散去,很快便混入到渡口驿那拥挤的人群之中,消失在视线里。

张辉也不停歇,快速带着人下楼,从酒肆后门潜出,藏在岸边一处隐蔽却可观察到码头的位置。

而在此刻的河道上。那只挂着‘贾’字商旗的船,已经是缓缓的降下船上的船帆,速度也在一点一点的慢下来。

船首,刘宗圣、韩明王等人已经带上了宽帽,将脸部压在阴影下。随同北上的白莲教教众,也各有装束。

朱允炆亦是被挡住了面部,牵着脸上戴着丝巾的秋娘,被白莲教教众围在中间。

他抬头看向即将停靠的码头,眼底生出担忧之色。已经到渡口驿了,若是在这里还不能送出去消息,接下来直到进入山西道,都是没有官道的,根本就不会再有机会将自己的消息送出去的可能。

彭。一声闷响从船体一侧传来,随着是整条船一阵晃动。船靠在码头上了。

朱允炆低下头。而他的耳边,则已经是传来了刘宗圣的声音:“朱公子,出了渡口驿,我们就算是再无危险了,待我们进了山西道,便可举事而起,共创大业!”………………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