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五百二十四章 朕愿满朝皆是袁少师

大明嫡子 第五百二十四章 朕愿满朝皆是袁少师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哗然。

整个奉天门前文武皆尽哗然。

不论这些人事先是否知晓税署所言此事,这时候都必须要有所表现。

朝廷里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商量的。

但唯独钱财一事最是敏感。

朱高炽说大户人家使了钱财,一亩地造册只有八分。这不可能作假,甚至于隐去的还不止那二分地。

都是吃了无数年大米饭的人,谁不知道底下人的心黑手狠。

只是很快就有人反应过来。

今天这漫长的朝会,从一开始就已经脱离了原本的争论。

不论是河道事故,还是现在被朱高炽拿出来的丈地一事。

所有的一切,其实都是围绕着洪武新政而来的。

反对派们为了打击新政,借着河道事故延伸而上,试图在朝中动摇新政的稳定性。

而如朱高炽这样的支持者,则是爆出某个贪腐、不法之事,来证明新政的必要性。

直到此刻,朝会已经进行的快要接近正午。

奉天门前,官员们却并未感到疲倦。而是随着朱高炽将税署掌握的这份情况说出之后,让所有人的精神再次一振。

内阁首辅任亨泰,目光不断的闪烁着。

原本对于任亨泰而言,新政是一件可行,却非必然的事情。皇帝当真想要推行新政,自己总领内阁,自然也就权衡稳健的缓慢推行。

即便是朝野上下,有所反对,可终究还是要做些事情的。

至于地方上,有皇命在,即便是有反对和不满,但想来也不会太过激烈。

只是让这位首辅未曾想到的是。

仅仅是清丈田亩这一件,已经进行了好几年的事情,到现在竟然还能爆出这么大的一个问题来。

没钱的百姓,实实在在的被丈量田地。

这无可厚非,朝廷征收税赋,本就是按照田亩数额征收的。

可那些有钱的大户,亦或是有门路的缙绅人家,便可以使着家中的钱钞买通皂吏,在丈量田地的时候一亩地造册八分,缩水如此,任亨泰心生胆寒。

不论是新政还是维持现状,任亨泰这位首辅,只希望朝野上下能够一直稳定安宁,不生事端。

这大抵是与他的秉性有关。

只是。

并非每个人都有他的这种秉性。

一身显赫红袍,在朝中班列,仅次于任亨泰的大明少师、上林苑监监正袁素泰,双眼颤抖,眉峰愁容,脚步缓慢的鞠着腰走了出来。

他也要说话了?

当人们看到因为常年务农,而脸色黝黑,手脚沧桑的袁素泰鞠着腰走出来,心中不由一顿。

这位可以说是位及文官巅峰的老倌儿,可是从来就没有在朝堂之上有过什么言论。

所有人都知道,袁素泰一心只想着上林苑监里的那点事情。

数年前,上林苑监只不过是朝廷里面一个可有可无的衙门。

但是现在,没人能忽视了上林苑监的存在。

又或者说是没有人能忽视了袁素泰这个人的存在。

奉天门朝会上的文武百官,尽都在注视着步履缓慢的袁素泰。没有人去催促这位老人,仅仅是亲事农桑,就没人敢于指摘这位。

朱元章亦是在宫门下坐正了身子。

袁素泰走的很慢,慢到他自己都皱起眉头的程度。

带着上林苑监那片地里沙土的官靴,踩在宫中的石板上发出沙沙的声音。

细腻,却让人很安宁。

袁素泰终于是走到了中间。

他抱着象牙笏板,举起双臂,躬身弯腰,以颤巍巍的动作,严谨的完成了大明臣子对皇帝的臣礼。

“臣,上林苑监监正,袁素泰,请奏对。”

言毕,袁素泰一手抓着笏板,一手提着衣袍,缓缓的跪在了地上。

袁素泰的声音好似是应天城外钟山上的一株苍松,又如是那旷野里长成了的连绵金黄的庄稼。

声音到了奉天门下。

朱元章颔首点头:“朕允。”

“农为治本,食乃民天,天畀所生,人食其力。”

袁素泰开了口,一句话说完,奉天门前鸦雀无声。

不论是任亨泰、解缙、朱高炽,还是郁新、王儁、冀凯这些人。

所有人都在静静的聆听着。

袁少师今天起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命题,开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奏对。

“陛下,百姓之艰,于地一尺。

三皇五帝乃始,地以公分,氏族共食。

至夏商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士大夫公卿配享,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成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前秦商鞅,废井田、开阡陌,集关中老秦六世余烈,而成始皇千古之一。

至于后,汉有王莽王田。北魏、隋、唐,乃有均田。

开国之治虽好,累数朝却终是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夏商周三朝行贡赋之制,春秋管仲行相地而衰征。两汉编户齐民,分有田租、算赋、口赋、徭役、兵役。魏晋南北行租调,隋唐使租庸调,宋以募役及方田均税。

恒地于中原,千载数朝,百姓何以哀于元末,筑我大明重塑。

臣之老矣,如似桑泥之老农,行于泥泞,拔腿为艰。得蒙陛下隆恩,以少师荣。

老臣此间之诚,莫叫悔言。

中原恒地,强似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百年国祚,开国之民,亡国可在?开国之地,亡时名于何人之下?

稻种于春,收于夏,复耕秋收。麦种于冬,收于春,夏秋两税。百姓四时而动,终年不歇,薄田一二,揭盖以水,快立而倒。

陛下亲历阡陌,起于农桑,经前元乱世,知乱世之下,百姓易子而食之灾。

上善若水,民为水。

盖谷不足,则食不足;食不足则民之所天不遂,物之可贵如此,苟非顺时调护,何以得之农者,当知其力矣。”

袁素泰的身影,在洞开的奉天门下,随风摇摆着。

他已奏对完,可这篇长长的奏对之声却还回荡在奉天门前。

朱元章目光凝重,静静的回想着袁素泰刚刚的那番话。

袁素泰今日当众的这番话,通篇没有提及半处朝野上下的人和事。整篇也只有一个核心,那就是百姓之艰,农事之难。

只是皇帝明白。

这位如今朝堂上文官第一人,是在和自己说明新政必须要做下去。

不做。

大明现在连新政都做不了,往后更不可能做成。做不成,大明终有一天也会和强汉盛唐一般,成为史家手中墨笔下的点点文字。

“陛下!”

先前就已出班的户部侍郎夏原吉,当即沉眉高呼一声。

旋即,夏原吉双手提起衣袍向前一抖,重重的跪在地上。

“臣请陛下严查!国家不能纵容此等不法之事滋生,国家更不能纵容有此不公之事出现!

赋税乃国家之源,百姓忠厚,按时纳税。然大户缙绅,却横加藏匿,损国家之利,私肥一家之荣。此举,朝廷绝不允许!

今日他藏一分之利,明日又藏二分之利。长此以往,大明便犹如那千里之堤,终会毁于此等白蚁之手!”

试问新政对哪里带来的改变最大。

满朝上下,可以说是户部的改变最大。

户部在应天城外的大仓,一日更比一日的充盈,递交到工部加建的行文一日多过一日。

杭州仓、淮安仓,供应着大江南北的一应所需。

交趾道的岁入,经由海船直入北平,只需要再运作几年,整个九边将会彻底摆脱粮草物资之困。

瀛洲四道的金银,如潮水一般的乘着大明的战船运抵城外码头,沉重的金银压得马车咯吱作响,便是最健壮的战马,也拉得气喘吁吁。

阻拦新政,便是挡了户部的路,挡了户部所有人升迁的路子。

夏原吉目光幽幽的扫向户部尚书郁新。

这就是个蠢货。

或者说,这是一个太过精致的聪明人。

随着夏原吉的奏请。

奉天门前,再一次的响起了附议之声。

“臣,翰林学士,文渊阁大学士,解缙,附议!”

“臣,吏部尚书,翟善,附议。”

“臣,通政使司通政使,来征,附议。”

“臣,应天府知府,邹学玉,附议。”

“……”

如同先前附议弹劾清查河道河务一般,无数的文官在此刻站了出来。

然而,当内五龙桥南边的声音停下来之后。

奉天门前。

大明魏国公、大都督府都督、内阁大臣徐允恭,亦是一震双臂。

“臣,徐允恭,附议。”

随着徐允恭的开口,朝会上发出了一阵骚动。

身为大明如今当之无愧的军方第一人,执掌大都督府,入值文渊阁的徐允恭开了口。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大明朝堂上罕见的一幕发生了。

随着徐允恭的开口,自他以下,五军都督府之汤醴、上直亲军卫统领之常森,以及所有的功勋武将,在京武官,尽数齐刷刷的跪在地上。

“臣等附议!”

“臣等附议!”

“臣等附议!”

武将们的声音,响彻在皇城之内,震得皇城宫殿上的琉璃瓦好似都抖了抖。

那些原本还附议弹劾清查有关河道事故的朝中官员们,只觉得一阵目晕眼花。

大明朝的武将们,第一次以如此整齐统一的态度,对某一个事情表达了一致的态度。

而随着徐允恭带头,朝会上所有的武将们都跪地附议时。

文官那边,原本还属于中立,并不想参与弹劾有关河道河务亦或是奏请清查地方清丈的官员们,也站不住了。

这个时候,谁站着谁就是傻子。

没有中立派可以容身。

一阵清风拂过。

整个奉天门前,所有人都跪在了地上。

徐允恭侧目看向如郁新、王儁之流,眼底闪过一丝轻蔑。

比人多?

大明朝有百万雄师!

比上下一心?

军中最讲究的就是军令如山!

朱高炽在人群中,抬起头,将目光投向了奉天门下的老爷子。

朱元章脸上带着一抹笑容,说不清是什么含义。

只见他在许久之后,方才轻轻的拍了拍扶手。

朱元章轻笑两声:“看来,大明的朝堂之上,都是一片赤诚忠良啊。”

就在人们以为皇帝将要开口圣裁的时候。

朱元章却是双手按在了扶手上,将身子撑起来。

一旁的朱标立马起身上前,伸出手试图搀扶着老爷子。

朱元章却是回头,澹澹的看了老大一眼。

朱标立马收起手,有些无奈的跟在了已经走下台阶,向着前方走去的老爷子。

跪地的官员们,随着皇帝的走动,默默的挪动着腿脚。

朱元章脚步稳健,一路便走到了袁素泰面前。

他站在袁素泰身前,轻笑了两声:“少师之体,少师之功,往后此等礼节,不可再做,此乃朕之口谕!”

袁素泰一愣,抱着笏板抬起头。

朱元章已经是俯身,伸出双手托住袁素泰的双臂,他只是微微用力,袁素泰脸上便是一阵神色闪过,不敢迟疑,赶忙就双腿用力,自己站了起来。

“臣汗颜。”

朱元章握了握袁素泰的手臂,昂首挺胸,目光平静注视着眼前跪在地上的大臣们。

“朕当真希望,满朝皆是袁少师。”

袁素泰已经感动的双目泛红。

自上林苑监成了朝廷里受人瞩目的地方以来,无数人都希望能调任上林苑监为官,陛下和朝廷也屡次希望自己能到别的位置。

甚至于,解学士也与自己商谈过几次,言称内阁之中该多些如他这般做实事的人。

只是都被袁素泰一一谢绝。

而皇帝这番话,无疑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同时,皇帝这番话,也无疑是在对新政表达最明确的肯定。

朱高炽见此情形,当即起身。

“陛下,臣还有话要说!”

朱元章侧目,越过袁素泰,看向自家这个胖孙。

朱高炽目光瞥了冀凯一眼,开口道:“臣弹劾工部都给事中冀凯。朝廷早有旨意,言科御史不可无故风闻弹劾,须得有确凿证据。时值朝廷新政,中原生患,此人以牙齿言辞,弹劾数位朝堂重臣,属忤逆,望陛下圣裁。”

枪打出头鸟。

今天既然冀凯被那帮人推出来,要挑起新政的矛头,那就必须要将其给彻底打死。

这是为了保证新政能才朝中始终被强势推行,也是能为震慑那些心中还怀揣着不满的人。

朱元章转头看向跪在地上的冀凯。

脸色阴沉了下来。

………………

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