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五百二十八章 治河之事,百年不动摇!

事实证明。

大明的百姓,九成九的都是良善人家。

整个山谷里除了安乐村,其他诸如佛光村都未曾出现叛乱的事情。

这让那些埋伏在一个个村外,准备再获军功的河南卫官兵们,不免有些失望。

看着那些村子里的百姓,在听到安乐村的动静之后,只是出来看了两眼,在见到朝廷兵马便立马退回家中,等着白天再去打听消息。

官兵们还就是一阵的失落。

随着朝廷施行军功爵之法,军中将士们对军功的渴望已经攀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所幸,大都督府在不久之前下了军令,往后朝中各地的卫所都将会被轮调去九边亦或是东征、南征大军序列。

这让地方卫所官兵们,心中对军功的渴望总算是得了一些安慰。

也正是如此,才让原本朝廷制定的地方卫所轮番戍边的策略得到了拥护。再也不是过往,一旦地方卫所听到要轮番去戍边,便个个心生哀嚎。

而在安乐村。

官兵们正在清点着今夜获得的战功。

安乐村没有反抗的妇孺老幼,则已经被集中在了祠堂前的空地上。

只等天亮,这些人就会被押回洛阳城,当众处斩。

这是早就定下的事情。

只要证实,河道上的事故是因安乐村所生。

而现在,随着孙成的出现,这一事情也得到了最终的确定。

「殿下,根据属下等人的探查,安乐村用的是很久远的法子了,这法子大抵也就是在安乐村一脉相传,不为外人所知。」

在去往安乐村后山的小路上,孙成小声的解释着目前掌握的情况。

朱允熥原本紧皱着的眉头依然舒展开。

拦水坝和减水坝被毁的原因查清了,河南道也就不会出现什么***烦,自然也能给朝中一个交代。

王信陵倒是很好奇,不由出声询问:「什么法子?」

孙成回头看了一眼年轻的知事官,笑了笑:「王知事再往前走走就能看到。」

说完,众人绕过一个山弯,那出安乐村用来火烧水浇油泡青石的山涧就到了。

牛大富立马指挥着人举着火把,将整个山涧布满。

在火光的照耀下,山涧的布置尽数暴露在众人眼前。

孙成指着那些未曾处理和已经处理好的青石,以及那些火堆和山脚下的油滩,便轻声解释了起来。

「安乐村的人,白日在采石场那边开采青石。等到了夜晚,就会将用于河道上的青石都送过来。

先是架在火堆上火烧,等青石烧透了,就会往上面浇水。这时候青石就会立马变得脆弱无比,搬运时稍有不慎就会整块断裂粉碎。

这些人似乎是为了保证青石不会那么容易碎,又会将青石都送到那些油里面浸泡。」

随着孙成的介绍,众人在山涧空地上走动着。

朱允熥站在浸泡着无数根青石的油池前,目光阴沉。

而根据孙成的解释,他也终于是明白了过来。

火烧青石再浇水,这是为了改变青石的质地,让其变得脆弱。再浸泡一遍油,这是为了稍微的增加一点青石里外的粘性,防止青石在搬运过程中出现损坏。

只有等青石被用到河道上,随着河水的冲刷冲击,受到外力的影响,这些青石再难被那些浸泡进去的油固定,而变得脆弱无比。

这也是为什么,孟津县河堤那边备份的拦水坝被扒开后,里面的青石早就已经粉碎的原因。

「传令河道总督衙门潘德善,清查河道上下,凡涉及所用之青石,务

必确保再无这些被动过手脚的青石被用到河道上。」

朱允熥当机立断,下令补救河道上可能潜藏的风险。

王信陵心中记下,赶忙点头:「臣遵令。」

田麦则是带着人在黑暗中,从安乐村方向赶了过来。

「殿下,那个白莲教的人身份已经查明。」

朱允熥立马回头,看向田麦。

田麦笑了笑:「那人倒是有几分运气,官兵们强弩袭杀,竟然叫他避开了要害,留下了一条命,但也正是因此,属下等人方才查出了这些人的问题。」

孙成目光一缩:「其在白莲教中身份不低?」

田麦点点头,目光看向朱允熥,眼神里多了几分异样,他低声道:「原来当初那个刘福通的血脉并未断绝,还留下一子名叫刘宗圣,如今亦如刘福一样,在白莲教中乃是护教太保的地位。

而今日前来安乐村那人,便是刘宗圣的亲侄。在白莲教平日便是帮着刘宗圣做事。这一次河南道地方上那则黄河龙王爷的谣言,正是此人唆使地方教众散播谣言。

也正是此人,代替刘宗圣在河南道发展教众,预备此次殿下驾临洛阳城之时,在城中里应外合起事叛变。」

王信陵不由张开嘴:「所以安乐村本来也是要起事的。」

田麦看向王信陵,点点头:「安乐村有精壮二百余人,一旦进了洛阳城,能制造出很大的乱子。」

「合该严惩安乐村的人!」

王信陵眯起双眼,眼中多了几分锋芒。

所有试图给朝廷制造动乱的人,都是国家的敌人。

「刑罚和宽仁,告诉于马和河南道都司衙门的人,若是这次严惩安乐村之后,地方上不再有叛乱滋生,则一概既往不咎。若再有叛乱发生,则无须留情。」

朱允熥一眼而定,今夜亦知安乐村是如何对青石做手脚的法子,再也没有留在此地的心思。

一夜无语。

……

越两日

时至正午。

洛阳城西已经是人头攒动,街道上人群摩肩擦踵,被好事的百姓围的水泄不通。

洛阳知府衙门三班差役倾巢而出,带着县衙的差役们将城西地势最低洼的街口给挡了起来。

河南左护卫、右护卫的兵马则是在人群给分成了一个个的小区域。

朝廷破获河道事故成因,缉拿造成河道事故的安乐村一应罪犯。

在已经赶到洛阳城的内阁大臣高仰止的授意下。

整个洛阳有司官府,人人都拿着告示在城中宣讲,将此次河南道发生的事情前因后果一遍遍的传徼百姓。

从安乐村如何破坏青石,河道减水坝、拦水坝如何毁坏,河南府先前流传的黄河龙王爷谣言,安乐村试图参与起事叛乱诸事,一一讲解清楚。

高仰止甚至在最后,还着重说明这是白莲教授意蛊惑安乐村,不让河南道的百姓们将河堤修成,就是要河南道年复一年的经受水患。

百姓们听不懂青石是怎么被毁的,也不想了解官府的其他解释。

但百姓们却听得清楚,就是有这么一帮人不想让河南道的人过好日子。

于是,随着官府告知,皇太孙亲自下了太孙教令,要在今日处斩安乐村一干逆贼,整个洛阳城都轰动了起来。

以至于今天进城售卖菜蔬瓜果的农户根本就忙不过来。

若不是官府下的夜香车一早就被送出了城。

恐怕今天洛阳城就要多几分别样的味道了。

白虎主西方位,乃杀戮。

洛阳城西街口旁的高楼上。

早就被锦衣卫给清空。

洛阳知府和县令,站在人群的最边缘,眺望着廊外栏杆后的皇太孙,却因为官职而无法靠近,得以有靠近皇太孙的机会。

带着北巡官员赶到洛阳城的高仰止,双手兜在袖中站在皇太孙的左手边。

而在朱允熥的右手边,则是在河道上一路向着上游审查而来的河道总督大臣潘德善。

在二人的边上,则是一同赶到洛阳城的河南道布政使裴本之、按察使高于光。

众多的北巡官员和河道总督衙门官员则是簇拥在后面。

楼上无人开口,所有人都静静的注视下面前的街口。

河南道提刑按察使司衙门的一名官员,穿戴朝服,站在监斩台上,抬头望天。

【鉴于大环境如此,

随着越来越靠近时辰,街上的人群开始渐渐地收起声音。

萧杀感,也在不知不觉间充斥着整座洛阳城。

提刑按察使司衙门的官员,一直注视着天上的日头。

随着时间一到。

此人双目一凝,提手拿起供桉上的一方令牌。

嚯。

令牌被高高抛弃落在地上。

哐当一声。

「时辰已到。」

「斩!」

噗。

刽子手们口含烈酒,喷吐在大刀之上。

红缨飘动。

一柄柄泛着寒光的刀子高高举起,而后又重重落下。

「啊!」

「杀人了!」

人群中,响起了惊呼声。

还有一些衣衫褴褛之人,手中端着碗想要靠近行刑台,却被那些差役和官兵给死死的拦下。

皇太孙就在不远处,谁也不敢当着皇太孙、阁老还有那些京官的面,让这些百姓去做那等不可说的事情。

高楼栏杆后。

朱允熥眼底流光闪动,望着那一具具尸骸被人抬头,一掠而过便看向那些被官兵和差役挡下的,手中端着碗的百姓们。

「他们是要这些人血吧。」

高仰止心中一动,有些不敢相信,皇太孙竟然也知道这桩事情。

他不由看向一旁的河南道布政使裴本之。

裴本之也有些难以启齿,这等民间陋习,向来都是不可说的事情。

往来,官府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嗯?」

朱允熥见无人说话,嘴里发出一声疑问,转而看向两侧的官员:「百姓之陋习,我等不该追究缘由。说来,还是朝廷做的不够好,惠民医局总是不能照顾到所有生病却无钱医治的百姓。」

作为河南道的布政使,又有刚刚那些百姓的举动。

裴本之不得不躬身开口道:「朝廷仁义,爱民如子,只是臣等尚不够勉力,致使君父之子民经历病痛求告无医。」

朱允熥脸上露出一抹悲哀。

他想到了很多早已尘封的事情。

只是却难以启齿,无人可说与。

半响之后,他方才长叹一声道:「奏与朝廷,往后地方官府再有监斩,此等之事一律禁绝!」

高仰止颔首拱手:「臣领命。」

朱允熥这时又道:「河道总督衙门。」

潘德善眉头一跳,转过身拱手弯腰:「臣在。」

「河道上的事情,现在都查清楚了,前因后果也都已知晓。事情也会呈奏应天,这桩事情便算是了结了。」

朱允熥语气平静,只

是在陈述着一个事实。

潘德善却是面有感触:「臣等治河不利,辜负殿下期望。」

朱允熥挥挥手:「河道上的事情,朝中是看的清楚的,孤也看的清楚。你辛劳了,河道上的臣民都辛劳了。

只是治河这件事情,你定的是三十年,孤想的是五十年,但却要百年计。朝廷不会做朝令夕改的事情,你潘德善治河,往后还得有人继续治河。

都好生的做,做的再仔细些,莫要本是做着一桩有大功德,可以让后世人为你们造庙立像的好事情,变成了一桩坏事。

陛下圣体安康,太子壮年,孤怎么也能再活五十年,孤的子嗣也会被教育治河的重要性。

大明治河这件事情,百年不动摇。

百年之内,你们和你们培养出来的人,都母庸担心。」

潘德善再次被眼前这位年轻的皇太孙所感动。

而在他身后的那群河道总督衙门官员,已经是纷纷跪在了地上。

有些人更是双目涨红,低头之间,潸然泪下。

朝廷记着他们的苦劳,殿下记着他们的难处。

这便值了!

潘德善也已经挥袍跪了下来。

「臣定不负殿下寄托!」

朱允熥点点头:「河南道今岁连翻变故,你们各司衙门要更紧密一些。」

「臣等遵令。」

「走了,孤还领着代朝廷北巡的差事,河南道往后如何,且交付诸位了。」

在一阵恭送声中,朱允熥与高仰止等人,带着北巡的官员们已然是消失在高楼上。

至日暮时分。

孟津县境内黄河大堤。

滚滚河水自西向东,亦如百万年以来的一样,流淌不歇。

河面上,早有河道总督衙门预备好的船只等候多时。

北巡的官员和官兵们,已经开始一一登船。

河堤上,朱允熥背手眺望河面,望向那河岸对面。

「原本该是走怀庆府,转道卫辉府、彰德府进河北道,再从北平府到关外的。」

高仰止目光闪烁,似有所动道:「这是本就定下的殿下北巡的路线。殿下现在是要改路线?」

朱允熥回过头看向高仰止,脸上露出一抹高阁老并不愿意看到的笑容。

「过河,入山西道!」

………………

☞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