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五百四十章 勿谓言之不预

大明嫡子 第五百四十章 勿谓言之不预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文渊阁里,在某一个时间段开始,便有了两名黄门内侍在角落里旁听。

凡三品以下官员奏章,皆由内阁决议;三品以上内阁票拟,呈奏皇帝批红。

某种有别于原本的票拟批红制度,在洪武二十八年得到了一丝改变。而这个改变里,也包括了每一日都有两名黄门内侍代表皇帝,在内阁旁听所有的决议。

很快。

一名黄门内侍便悄然的,没有惊动到内阁中任何一个人而离去。

少顷之后。

乾清宫中正在日常含孙弄怡的朱元章,就已经知道了今日内阁里达成的决议。

朱元章将怀中的朱茯苓交给嬷嬷,挥了挥手示意黄门内侍可以返回内阁,而他则是缓步走到了朱标身后。

朱标这时候正在偏殿书桉前批阅内阁转交过来的已经票拟的奏章,以及天下三品以上官员送入京师的奏章。

朱元章背着手站在朱标的身后,探头看向朱标正在手执朱笔批阅的一份奏章。

是湖广道岳州府呈奏朝廷的奏章,事关湘西一带土司流官推行的内容。

岳州府一半是处于湘西大山之中,从石门县往西便进入到了固有的湘西地界。

相较于广西道、云南道,湖广道的改土归流推行的尚算顺畅。

而岳州府呈奏的奏章里,也只是提议驻扎大庸县的永定卫在洪武二十九年开垦山中田地,作为永定卫五千多名将士的粮草补充。

朱标仔细审阅,沉思片刻,便执笔批红。

着允永定卫开垦田地,须得知晓,不可夺百姓田地。

等朱标批阅完毕。

朱元章在其身后轻咳一声:「湘西一带民风彪悍,俺记得朝廷在那边有诸多卫所、宣抚司?」

朱标回首,颔首点头:「湘西、贵州都司、四川道东部,因大山连横,历来都是地方土司自治。为防备地方生乱,朝廷在开国之处就徐徐设立宣抚司,驻扎卫所。」

「熥哥儿说,要让这些地方的人走出来,只有让他们都走出来了,才能减少大山里的争斗。」朱元章低声说着。

朱标笑道:「他只是做了种设想,只是儿臣以为现在大明还没有这个能力做成这件事情。叫大山里的百姓走出来,他们做什么?用什么养家湖口?靠应天城外那一座座工坊?儿臣以为,等什么时候湖广道也能有一座座如应天府这里的工坊,才有可能做成这件事情。」

朱元章点点头:「所以新政不能停!」

朱元章觉得在度过开国之处,大明又经历了前面那些年的内部纷争之后,现如今做的最对的一件事情,就是让自家那混小子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折腾。

这些年,应天府汇聚的人口愈发的多了。

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国初的时候,自己一道旨意迁移地方百姓聚集京师所致,而是地方百姓自发而来的。

应天城外那一座座工坊,将应天以西数个府县的百姓吸引过来做工。

至今,朱元章还记得当初在皇庄推门之后所看到的那一幕。

虽然当时自己被骂成了老流氓,但现如今只要一想到那样的场景已经扩大了数倍、数十倍,朱元章便心中欢喜。

只要多一个人做活,便有一户百姓人家能多上一份收入。

这两年自己很少再去那些工坊看了,但朱元章却知晓,现在仅仅是城外的一座专门从事棉花纺织的工坊,最少的都能有上千名女工做活。

并且,这些工坊并没有影响到苏杭一带的纺纱。

应天这边已经建立起以棉花为核心的一整套纺织流程。而在苏杭那边,则还是以蚕丝为主。

百姓增收,而

地方上却未曾形成挤压。

这是朱元章喜欢看到的局面。

朱标目光转动,低声道:「父亲是在想内阁那边的决议?」

朱元章拍拍手中拿着的一份奏章,递到了朱标面前:「俺还没看,你看看再和俺说道说道。」

朱标眼睛微微眯起,接过老爷子递来的奏章。

不是孔家满门沉海喂鱼的奏章,而是河南道那边送回来的。

朱标眼前不由浮现了自家崽那张貌似纯良,实则心黑的面孔。

从今日知道孔家满门沉海喂鱼,朱标头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桩事极有可能是自家崽干的。

也只有他才能、才敢干出这样的事情。

死无对证啊!

朱标甚至猜到了,那只船队里的官兵,恐怕这个时候已经去往南征大军里面了。

这是最好的安排。

连带着,朱标都已经想到,只要自己查一查那些官兵的家人,这个时候是不是已经不在家中,就能知道这件事的真相。

手拿着自家崽送回应天的奏章,朱标没有急于翻阅,而是开口道:「内阁的意思,抛出开中制的事情,让外头没有太多精力只关注孔家的事情,儿子以为倒是可以。

毕竟对外头那些人而言,已经死了的孔家人,已经没有了什么作用。这两年朝中愈发严苛,他们大抵也不可能在这件事情上敢于明言诽议。」

朱元章哼哼道:「俺倒是想看到他们明言诽议一二。」

朱标默默的翻了翻白眼,老爷子这是手上有开始发痒了。

他转口道:「只是开中制一事,却不单单涉及山西道。一旦朝中开始,连带着两淮盐场也得要生出事端。」

朱元章澹澹道:「两淮已经开始往应天走动了,昨日里两淮就有人去了刑部尚书祁着家中。」

很显然,即便是口口声声要禅让的朱元章,可他作为皇帝,对脚下的这座应天城还拥有着绝对的控制。

若是祁着现在就在这乾清宫中,恐怕已经是跪在地上请罪了。

朱标倒是习以为常:「天底下有本事的人很多,于我家而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是,若想要心思一样,却是少之又少。

祁着尚算可以,历任官职,做事都算得上得体。既然父亲知晓两淮往他那里走动,想必自然也知道祁着是作何反应的。」

朱元章冷哼一声,脸上却是露出笑容:「他敢做什么反应,不过是将两淮进京的人给湖弄走了,连带来的东西也都送回了。」

「还算是知道规矩。」

「他要是不懂这个规矩,现在就已经跪在这宫门外请罪了。」

朱元章语气严厉,只是脸上的笑容却一直不曾消失。

作为大明的皇帝,朱元章始终相信,强压和严苛的律法之下,才能保持官员们的纯洁。

这是大明开国皇帝的威严。

朱标笑了笑,不再说话,终于是低头打开手中的奏章。

刚刚看了开口,朱标便忍俊不禁的笑出声来。

「这混小子!」

他这么一番表现,朱元章心中的好奇瞬间拉满,立马伸着头看了过来。

只是看了一眼,朱元章也露出笑声。

只见朱允熥在这奏章打头便写到:孙儿上奏皇爷爷,问皇爷爷最近吃的可好,睡的可香。

巴拉巴拉,一大段的家长里短。

朱标一目三行,在看到那混小子还提到了自己,心里原本还有着的莫名的一丝情愫,方才彻底打消。

「兔崽子整日里没个正经,还怎么当个父亲!」

朱元章笑

骂了一句。

朱标的脸色却是忽的一顿,眼神也瞬间阴沉下来。

「河道上的事情查明了,是河道所用的青石出了问题,被青石产地的百姓动了手脚。」

说到最后,朱标的声音愈发变小。

朝廷治河,没有一处可以挑出毛病的,这从头到尾就是一项善政。但就算如此,还是有百姓会在青石上动手脚。

这说明什么?

如果不是奏章后面的解释,朱标还要以为朝廷治河的善政,到了地方上就成了勐如虎的恶政、酷政。

朱元章这时候已经是在朱标身边坐下,两人一同将整本奏章看完。

父子二人同时轻叹一声。

朱标眉头皱紧:「做起事还是不曾有顾虑,为何不先呈奏朝廷,再由朝廷下旨处斩。」

这是在说朱允熥将安乐村百姓,尽数押回洛阳城,当众处斩的事情。

朱元章却是很满意:「乱中取稳,震慑地方。有白莲教在,河南道出了事后便生出谣言。这小子是要用安乐村的人头来震慑地方,手段锋利了些,却也是这时候最好的法子。」

朱标无言以对。

他现在对自家老爷子这种没理由的隔代亲,早就已经麻木了。

老爷子可以骂自家那小子,但若是旁人,包括自己,都是不允许的。

朱标转口道:「熥哥儿似乎是不打算等下去了,想要快刀斩乱麻解决山西道的事情。」

说完,太子转头看向身边的老爷子。

朱元章这时候却是没有说话,微微皱起的眉头,显示出他正在思考着问题。

良久之后,朱元章在张开口。

他不曾先说朱标提到的事情,而是说道:「熥哥儿要老三去大同,和蓝玉一起领兵坐镇。但俺倒是觉得,咱们家老三可能不会答应。」

朱标也皱起眉头:「老三是个直性子,就算清楚山西道可能会出事,按照他这个性子,恐怕还在想着要亲手击杀贼酋。」

说完之后,朱标给了一个眼神给老爷子。

朱元章摇摇头:「儿子大了,俺这个当老子的说话也不管用。老三不走,就随他。」

朱标无奈,只能继续道:「那朝中是不是也应当有所准备了?」

朱元章拍拍屁股站起身,双手叉腰:「熥哥儿要进山西道,老三不离开太原城。

看来他们两个人都做好准备了,既然如此,朝廷就降旨昭告天下,停了开中制吧。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

出手的时候就出手。」

朱标颔首点头。

朱元章又道:「昭告天下,非朕薨,洪武新政绝不更改,凡作乱者,诛九族,勿谓言之不预!」

……

太原城,李府大院。

堂皇不弱于晋王府的李府大院,是整个太原城里最门庭若市的地方。

每一日,数不尽富可敌国的晋商人家,总是要来李府一趟。等到晚些时候,山西道三司、太原府知府衙门、阳曲县衙的那些个官员们,也总是要过府的。

哒哒哒哒哒。

李府门前的大街上,马蹄声急切。

等到了府门前,马背上的人已经跳了下来,门口的仆役赶忙拿住缰绳,将马牵到一旁的拴马石前。

而马上跳下来的人也已经是快步走进了李府。

蹬蹬蹬。

脚步声有些凌乱,一路到了李府中庭,转向一旁的一间密室。

砰砰砰。

来人站在门外,敲响门框。

「回禀老爷,南边有消息过来,事关当朝皇太孙朱允熥。」

李府中庭旁的密室,作为晋商魁首,太原首富,李家家主的李文相,正在李本干的陪同下,和刘宗圣饮茶,商议着起事于山西道的事情。

听着外头的动静,李文相的眼睑轻轻的动了两下。

「进来。」

说罢,李文相冲着刘宗圣使了一个眼色。

刘宗圣端起茶杯,低下头,手捏茶盖抹动着茶汤上的茶沫。

外头的人进了密室。

低着头,不敢看屋里都有哪些人。

李文相眯着双眼:「朱允熥干什么了?」

来人躬身抱拳:「回老爷,朱允熥带着人朝廷北巡官员进了泽州,正沿着官道往太原府而来。」

曾。

正在饮茶的刘宗圣,一下子就站了起来,双眼瞪大的看着来人。

………………

☞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